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诗歌鉴赏是语文教学中的重点内容,它对学生的语文学习和个人成长有着非常重要的积极作用,它不仅能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更能提升学生的语言理解能力与表达能力。但是在应试的影响下,语文诗歌鉴赏教学的重点逐渐趋向于功利化,导致学生对诗歌鉴赏兴趣不高、压力过大,影响了学生学习诗歌鉴赏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基于此,为提高学生诗歌鉴赏能力,笔者进行了一些思考和尝试。
一、完善课前准备
课前准备工作是开展有效的诗歌课堂教学的重要保障,也是提高学生诗歌鉴赏能力的前提,完善课前准备工作,应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教师要针对教材进行深入的分析和研究,找到诗歌课文中的重点并且准备好有关的诗歌背景、诗人背景的教学素材,还要做好诗歌的延伸教学,这样才能够确保自己知识的准备是充足的,进而开展丰富而又有效的诗歌教学。
接着要做好范读准备。在教每一首诗之前,教师都要认真准备,推敲琢磨,反复吟诵,以便在课堂上为学生做好示范。
其次,教师要结合教学重点设计问题,要在教学中融入一些道德和人文教育的内容。
此外,教师要利用多媒体等准备相应的教学课件、教案等,在设计教学课件和教案时要从学生的角度出发,确保课件和教案符合学生的要求,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同时,教师也要结合教学内容配备有关的视频和音频,以构建丰富的课堂教学形式。
二、优化教学导入
教师要善于发挥课堂导入的作用,利用新颖的导入形式让学生积极配合,投入学习。笔者在实践中主要采用以下三种导入方式。
语言导入。教师可以利用诙谐幽默的语言和学生进行互动,用设疑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再结合诗歌中的重点内容引导学生走入诗歌的世界。如在学习《雨巷》时,我会设计一些诙谐而又幽默疑问:“同学们有没有人说说自己喜欢不喜欢下雨呀?”“老师就很喜欢下雨,下雨的时候,雨好像在跳舞,你们有没有这种感受呢?”学生会在教师引导下投入到对雨的讨论中,这时再点明目标:“雨中会发生很多事情,今天老师带你们去看一看雨巷里的故事,好不好?”这样就自然巧妙地引出教学重点,也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
视频、音频导入。为了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教师可以利用视频、音频等与教学内容契合的资料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从而引出教学内容。如在教授《念奴娇·赤壁怀古》时,我播放了《赤壁赋》的朗诵视频,带领学生领略赤壁的美,为开展诗歌教学做好了准备。
“温故知新”式导入。“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在温习旧知识的同时学习新知识,将新、旧知识有效联系起来,方便学生进行系统的学习,也能起到课堂导入的作用。如在学习《念奴娇·赤壁怀古》《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时,两首词同在一个板块,有所关联也有所不同,所以在进行《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的教学时,就有必要先带领学生温习《念奴娇·赤壁怀古》。
三、注重情境教学
情境教学法十分适合诗歌鉴赏课程,它能让学生们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与诗歌、作者对话,能够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诗歌理解能力和鉴赏能力。教师在采用情境教学法时,既可以结合生活实际,也可以利用视频、音频、图画等手段,尽量让学生置身于诗歌情境之中。
如在教《沁园春·长沙》时,我播放视频,为学生展示长沙橘子洲秋水长天的风景、岳麓山尽染的枫林、澄澈的江水和江上百舸争流的景致,并且辅之以朗诵音频,让学生有效融入诗歌的意境,体会青年毛泽东的凌云壮志。
四、加强诵读体验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诵读是开展诗歌鉴赏教学的有效途径之一。要想让学生深切感受诗歌的情感,并与作者“对话”“对接”,教师就必须精心设计和安排诗歌诵读环节,发挥诵读在诗歌教学中的作用。首先,教师要给予学生足够的时间,让学生“有腔调”地咀嚼语言,品味诗歌,尽可能地让学生在诵读过程中自觉、自发地进行情感体验。其次,教师要结合诗歌内容对学生进行诵读技巧指导。使学生明白,非朗读不足以体会诗歌的铿锵之声、声韵之美。
比如教《将进酒》时,我让学生跟名家音频读的同时,教他们一些音调、语调的运用方法,然后再进行自主诵读和理解,在把握情感的同时与作者对接,理解作者的情感、文章的含义,切实地鉴赏诗歌。
五、落实任务驱动
任务驱動教学法是激发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一种教学方式,教师可以通过学习任务让学生自行探究难点问题,进而更好地理解诗歌的内涵与情感。
如在学习《虞美人》时,教师可以根据诗词中的关键字提出问题,给学生一个方向,让学生沿着方向进行思考。如:李煜说“愁”如江水,那么他愁的是什么?“春花秋月”乃是美景,为什么作者要问“何时了”?等等。学生在解决具体任务的过程中,就能较好地把握作者的情感,同时也能积累字词推敲、赏析的方法,从而提高诗歌鉴赏能力。
提高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绝非一朝一夕就能够完成,这需要教师与学生相互配合,在积极的改革与创新中突破旧有的教学模式。教师要不断发现诗歌教学中的问题,运用多种方法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切实培养学生的诗歌理解与鉴赏能力,以期更好地在诗歌教学中提升其语文核心素养。
一、完善课前准备
课前准备工作是开展有效的诗歌课堂教学的重要保障,也是提高学生诗歌鉴赏能力的前提,完善课前准备工作,应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教师要针对教材进行深入的分析和研究,找到诗歌课文中的重点并且准备好有关的诗歌背景、诗人背景的教学素材,还要做好诗歌的延伸教学,这样才能够确保自己知识的准备是充足的,进而开展丰富而又有效的诗歌教学。
接着要做好范读准备。在教每一首诗之前,教师都要认真准备,推敲琢磨,反复吟诵,以便在课堂上为学生做好示范。
其次,教师要结合教学重点设计问题,要在教学中融入一些道德和人文教育的内容。
此外,教师要利用多媒体等准备相应的教学课件、教案等,在设计教学课件和教案时要从学生的角度出发,确保课件和教案符合学生的要求,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同时,教师也要结合教学内容配备有关的视频和音频,以构建丰富的课堂教学形式。
二、优化教学导入
教师要善于发挥课堂导入的作用,利用新颖的导入形式让学生积极配合,投入学习。笔者在实践中主要采用以下三种导入方式。
语言导入。教师可以利用诙谐幽默的语言和学生进行互动,用设疑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再结合诗歌中的重点内容引导学生走入诗歌的世界。如在学习《雨巷》时,我会设计一些诙谐而又幽默疑问:“同学们有没有人说说自己喜欢不喜欢下雨呀?”“老师就很喜欢下雨,下雨的时候,雨好像在跳舞,你们有没有这种感受呢?”学生会在教师引导下投入到对雨的讨论中,这时再点明目标:“雨中会发生很多事情,今天老师带你们去看一看雨巷里的故事,好不好?”这样就自然巧妙地引出教学重点,也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
视频、音频导入。为了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教师可以利用视频、音频等与教学内容契合的资料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从而引出教学内容。如在教授《念奴娇·赤壁怀古》时,我播放了《赤壁赋》的朗诵视频,带领学生领略赤壁的美,为开展诗歌教学做好了准备。
“温故知新”式导入。“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在温习旧知识的同时学习新知识,将新、旧知识有效联系起来,方便学生进行系统的学习,也能起到课堂导入的作用。如在学习《念奴娇·赤壁怀古》《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时,两首词同在一个板块,有所关联也有所不同,所以在进行《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的教学时,就有必要先带领学生温习《念奴娇·赤壁怀古》。
三、注重情境教学
情境教学法十分适合诗歌鉴赏课程,它能让学生们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与诗歌、作者对话,能够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诗歌理解能力和鉴赏能力。教师在采用情境教学法时,既可以结合生活实际,也可以利用视频、音频、图画等手段,尽量让学生置身于诗歌情境之中。
如在教《沁园春·长沙》时,我播放视频,为学生展示长沙橘子洲秋水长天的风景、岳麓山尽染的枫林、澄澈的江水和江上百舸争流的景致,并且辅之以朗诵音频,让学生有效融入诗歌的意境,体会青年毛泽东的凌云壮志。
四、加强诵读体验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诵读是开展诗歌鉴赏教学的有效途径之一。要想让学生深切感受诗歌的情感,并与作者“对话”“对接”,教师就必须精心设计和安排诗歌诵读环节,发挥诵读在诗歌教学中的作用。首先,教师要给予学生足够的时间,让学生“有腔调”地咀嚼语言,品味诗歌,尽可能地让学生在诵读过程中自觉、自发地进行情感体验。其次,教师要结合诗歌内容对学生进行诵读技巧指导。使学生明白,非朗读不足以体会诗歌的铿锵之声、声韵之美。
比如教《将进酒》时,我让学生跟名家音频读的同时,教他们一些音调、语调的运用方法,然后再进行自主诵读和理解,在把握情感的同时与作者对接,理解作者的情感、文章的含义,切实地鉴赏诗歌。
五、落实任务驱动
任务驱動教学法是激发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一种教学方式,教师可以通过学习任务让学生自行探究难点问题,进而更好地理解诗歌的内涵与情感。
如在学习《虞美人》时,教师可以根据诗词中的关键字提出问题,给学生一个方向,让学生沿着方向进行思考。如:李煜说“愁”如江水,那么他愁的是什么?“春花秋月”乃是美景,为什么作者要问“何时了”?等等。学生在解决具体任务的过程中,就能较好地把握作者的情感,同时也能积累字词推敲、赏析的方法,从而提高诗歌鉴赏能力。
提高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绝非一朝一夕就能够完成,这需要教师与学生相互配合,在积极的改革与创新中突破旧有的教学模式。教师要不断发现诗歌教学中的问题,运用多种方法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切实培养学生的诗歌理解与鉴赏能力,以期更好地在诗歌教学中提升其语文核心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