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9年12月吉林省教育厅下发了《吉林省义务教育教学常规》,几年来,我校教学工作紧紧围绕《教学常规》,夯实教学常规管理,减轻学生课业负担,加强对学困生的帮扶,进一步促进了学校教学管理工作的规范化,提高了教师教学工作的有效性,全面提高了教学质量,使学校教学工作步入了良性的发展轨道。
一、科学贯彻落实《教学常规》,促进学校教学管理工作的规范化
(一)、提高认识,开展培训,保证《教学常规》的顺利执行。《教学常规》是落实法律法规有关教学规定的重要保证,执行《教学常规》是加强学校教学管理,实现义务教育内涵发展的内在要求。为此,我校从2010年开始先后8次组织教师学习和培训《教学常规》,对《教学常规》中的各项条款进行了解读,通过培训加深对《教学常规》的理解和把握,进一步增强执行《教学常规》的自觉性。
(二)、夯实教学常规管理,健全管理机制。为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我校大力加强教学常规管理,每学期学校和教师都制定切合实际的教学工作计划,落实并执行好教学工作各项规章制度,夯实了教师的备课、上课、批改、辅导等工作。
1、开展多层次备课,大力提高备课质量。两年来我校严格执行备课制度,改革备课方式。每学期都组织教师参加区里的备课活动,掌握备课要求,明确教学进度,指导教学工作。加强日常备课工作的管理,严格落实日常备课时间,要求教师在备课环节上做到五备。同时,我校充分发挥教师集体备课的作用,确定每周四以学年为单位进行单元集体备课。在教案的书写上要求规范、切实可行,二次备课内容充实,每周至少二次教学反思。
2、优化课堂教学,形成有效、高效的课堂。积极构建有效课堂新模式,促进学生有效学习和教师有效教学。严禁教师上课无准备、无教案,在教学中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形成学生自主学习、体验学习、合作学习与探究学习良好氛围,同时认真做好教导处对教师课上、课后的检查和相应指导,使课堂教学更有科学性和实效性。
3、落实作业、本簿批改,巩固教学成果。严格按《教学常规》规定的作业要求,作业内容丰富,具有层次性、实践性、创新性。教导处每月组织一次全面的作业,本簿批改检查,并能认真总结,要求教师严格使用批改符号,并批改及时,注重二次批改。学生作业、练习册书写规范。算草、写字、作文等本簿次数符合规定。这些措施、要求的落实,较好地巩固了学生的知识掌握,推进了教学质量的提高。
二、通过实施教科研活动,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全面提升教学质量
1、开展主题教研活动,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为解放教学思想,改变教学理念,改进课堂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我校结合“龙潭区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年”活动,与2010年3月开展了“二讲、四课”活动,先后进行了教学校长引路课,名优教师示范课,教研组长的研讨课,青年教师的汇报课。同时,教研组长进行了数学、习作等方面的专题讲座,讲座主题鲜明、针对性强,实效性强,对教师的数学教学、习作教学起到了引领的作用。下半年教学工作由点辐射到面,11月我校开展了“实施有效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主题教研课活动,全体任课教师参与了此次活动,他们通过说课、反思、评课等加强教师间的学习与交流,提高自身驾驭课堂的能力,优化了课堂教学。
2、开展多层次教科研活动,探索教学方法模式,提高教师教学能力。依托小教部名优教师送课下乡这一平台,在2011年3月组织邀请市、区名优教师到我校送课,区支教教师进行了实用英语展示,市、区名优教师和支教教师高超的讲课艺术和独特教学风格,让广大教师赞不绝口,与名优教师们的交流更是教师们教学能力的又一次积蓄。通过此多层次教研活动,教师们相互学习相互交流促进,全面推进了我校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积极开展科研课题的研究,提高教师科研能力。我校积极结合课题《教师职业倦怠的分析与研究》、《校本课程三期工程》、《艺术教育联合体》,全面开展课题的实施活动,落实了“备、讲、评、思、论”五步教研模式;
3、以城乡教育发展共同体为平台,培养名优教师。以城乡教育发展为单位,组织开展有特色的主题教研活动,深化校际间“深度融合、捆绑发展”的校本教研、科研发展模式。2010年4月城乡教育发展共同体第二组四所学校结合教学“金杯赛”开展了多学科教学研讨活动,此次活动共有30多名青年教师参与作课和讲座,加强了学校间相互交流,为青年教师的成长提供了学习的平台。
三、以学生减负为重点,全面提质、增效
规范中小学办学行为,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是当前教育改革的一个突出主题,也是社会各界特别关注的一个民生问题。为切实减轻小学生负担普遍过重问题,我校根据自身实际,采取相关措施推进小学生减负工作:
1、严格执行课程计划,规范课程设置。严格按照国家课程计划开设课程,按教育行政部门制定的教学计划组织教学活动。严格按照上级业务部门制定的教学进度授课,各年级结束新课的时间,不得早于假前2周。我校每学期都对执行课时计划进行自查,对发现的问题进行了整改。同时严格控制学生的课外作业量。
2、严格控制学生的学习时间和活动总量。学生每天学习时间,学生在校时间不超过6小时,保证学生每天有1 小时体育活动的时间,不得增加学生的周活动总量。
3、我们结合区教育局开展的“强素质、树形象、创业绩,办人民满意教育”,积极开展师德活动,使教师自觉爱护每一个学生,不歧视、讽刺、挖苦后进生,杜绝了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争取家长的配合,共同努力,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身体、心理负担。
4、对“减负”工作实行责任制。对“减负”工作中取得显著成绩的老师要给予表彰,对违反规定的要通报批评,年内不能评为先进。
四、加强“学困生”的帮扶工作,保证学生全面健康发展
加强对学困生的辅导,保证每一名孩子都上好学。教师对学习有困难和缺课的学生,可进行个别辅导。并增强辅导的针对性,注重对学生进行学习方法的指导。积极培养学困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感受学习的快乐。
五、建立科学的评价考核机制,提高教学管理的实效性
以教师评价和学校考核为依托,促进教学全面发展。我校结合《龙潭区小学教学质量评价细则》以及学校的实际制定了教师量化考核细则,并通过教师的教育教学考核,以及日常的考核等对教师进行评价打分,较好的调动了广大教师的积极性,以往教师请病假、事假等现象大幅减少,教师学习、工作热情逐步提高。使学校教学管理步入了良性的发展轨道。
一、科学贯彻落实《教学常规》,促进学校教学管理工作的规范化
(一)、提高认识,开展培训,保证《教学常规》的顺利执行。《教学常规》是落实法律法规有关教学规定的重要保证,执行《教学常规》是加强学校教学管理,实现义务教育内涵发展的内在要求。为此,我校从2010年开始先后8次组织教师学习和培训《教学常规》,对《教学常规》中的各项条款进行了解读,通过培训加深对《教学常规》的理解和把握,进一步增强执行《教学常规》的自觉性。
(二)、夯实教学常规管理,健全管理机制。为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我校大力加强教学常规管理,每学期学校和教师都制定切合实际的教学工作计划,落实并执行好教学工作各项规章制度,夯实了教师的备课、上课、批改、辅导等工作。
1、开展多层次备课,大力提高备课质量。两年来我校严格执行备课制度,改革备课方式。每学期都组织教师参加区里的备课活动,掌握备课要求,明确教学进度,指导教学工作。加强日常备课工作的管理,严格落实日常备课时间,要求教师在备课环节上做到五备。同时,我校充分发挥教师集体备课的作用,确定每周四以学年为单位进行单元集体备课。在教案的书写上要求规范、切实可行,二次备课内容充实,每周至少二次教学反思。
2、优化课堂教学,形成有效、高效的课堂。积极构建有效课堂新模式,促进学生有效学习和教师有效教学。严禁教师上课无准备、无教案,在教学中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形成学生自主学习、体验学习、合作学习与探究学习良好氛围,同时认真做好教导处对教师课上、课后的检查和相应指导,使课堂教学更有科学性和实效性。
3、落实作业、本簿批改,巩固教学成果。严格按《教学常规》规定的作业要求,作业内容丰富,具有层次性、实践性、创新性。教导处每月组织一次全面的作业,本簿批改检查,并能认真总结,要求教师严格使用批改符号,并批改及时,注重二次批改。学生作业、练习册书写规范。算草、写字、作文等本簿次数符合规定。这些措施、要求的落实,较好地巩固了学生的知识掌握,推进了教学质量的提高。
二、通过实施教科研活动,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全面提升教学质量
1、开展主题教研活动,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为解放教学思想,改变教学理念,改进课堂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我校结合“龙潭区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年”活动,与2010年3月开展了“二讲、四课”活动,先后进行了教学校长引路课,名优教师示范课,教研组长的研讨课,青年教师的汇报课。同时,教研组长进行了数学、习作等方面的专题讲座,讲座主题鲜明、针对性强,实效性强,对教师的数学教学、习作教学起到了引领的作用。下半年教学工作由点辐射到面,11月我校开展了“实施有效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主题教研课活动,全体任课教师参与了此次活动,他们通过说课、反思、评课等加强教师间的学习与交流,提高自身驾驭课堂的能力,优化了课堂教学。
2、开展多层次教科研活动,探索教学方法模式,提高教师教学能力。依托小教部名优教师送课下乡这一平台,在2011年3月组织邀请市、区名优教师到我校送课,区支教教师进行了实用英语展示,市、区名优教师和支教教师高超的讲课艺术和独特教学风格,让广大教师赞不绝口,与名优教师们的交流更是教师们教学能力的又一次积蓄。通过此多层次教研活动,教师们相互学习相互交流促进,全面推进了我校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积极开展科研课题的研究,提高教师科研能力。我校积极结合课题《教师职业倦怠的分析与研究》、《校本课程三期工程》、《艺术教育联合体》,全面开展课题的实施活动,落实了“备、讲、评、思、论”五步教研模式;
3、以城乡教育发展共同体为平台,培养名优教师。以城乡教育发展为单位,组织开展有特色的主题教研活动,深化校际间“深度融合、捆绑发展”的校本教研、科研发展模式。2010年4月城乡教育发展共同体第二组四所学校结合教学“金杯赛”开展了多学科教学研讨活动,此次活动共有30多名青年教师参与作课和讲座,加强了学校间相互交流,为青年教师的成长提供了学习的平台。
三、以学生减负为重点,全面提质、增效
规范中小学办学行为,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是当前教育改革的一个突出主题,也是社会各界特别关注的一个民生问题。为切实减轻小学生负担普遍过重问题,我校根据自身实际,采取相关措施推进小学生减负工作:
1、严格执行课程计划,规范课程设置。严格按照国家课程计划开设课程,按教育行政部门制定的教学计划组织教学活动。严格按照上级业务部门制定的教学进度授课,各年级结束新课的时间,不得早于假前2周。我校每学期都对执行课时计划进行自查,对发现的问题进行了整改。同时严格控制学生的课外作业量。
2、严格控制学生的学习时间和活动总量。学生每天学习时间,学生在校时间不超过6小时,保证学生每天有1 小时体育活动的时间,不得增加学生的周活动总量。
3、我们结合区教育局开展的“强素质、树形象、创业绩,办人民满意教育”,积极开展师德活动,使教师自觉爱护每一个学生,不歧视、讽刺、挖苦后进生,杜绝了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争取家长的配合,共同努力,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身体、心理负担。
4、对“减负”工作实行责任制。对“减负”工作中取得显著成绩的老师要给予表彰,对违反规定的要通报批评,年内不能评为先进。
四、加强“学困生”的帮扶工作,保证学生全面健康发展
加强对学困生的辅导,保证每一名孩子都上好学。教师对学习有困难和缺课的学生,可进行个别辅导。并增强辅导的针对性,注重对学生进行学习方法的指导。积极培养学困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感受学习的快乐。
五、建立科学的评价考核机制,提高教学管理的实效性
以教师评价和学校考核为依托,促进教学全面发展。我校结合《龙潭区小学教学质量评价细则》以及学校的实际制定了教师量化考核细则,并通过教师的教育教学考核,以及日常的考核等对教师进行评价打分,较好的调动了广大教师的积极性,以往教师请病假、事假等现象大幅减少,教师学习、工作热情逐步提高。使学校教学管理步入了良性的发展轨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