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近年来,全国中小学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作为学校立德树人的重要任务,并将它融入到中小学教育教学全过程和学习生活各方面中。语文学科蕴含着强大的德育功能,因此在语文教学中要积极开展“使人心归正,塑造师生良好品格,促进师生健康成长”的教育———“正心教育”,对学生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本文着重论述小学语文教学中结合学科特点进行“正心教育”的有效策略,旨在寻求新时代背景下小学语文的教学实效。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育;“正心”;策略
近年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论述已深入人心,全国中小学也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作为学校立德树人的重要任务,并将它融入到中小学教育教学全过程和学习生活各方面。《新课程标准》也指出:“语文课程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言的思想感情”,“语文课程还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因此在语文学科教学中要积极开展“使人心归正,塑造师生良好品格,促进师生健康成长”的教育———“正心教育”,对学生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那么,在小学语文中开展“正心教育”有何策略呢?
一、创建“正心”文化环境
(一)环境文化
校园的环境文化,体现了一所学校整体精神的价值取向,是具有强大引导功能的教育资源。作为一种环境教育力量,校园环境文化对学生的健康成长有着巨大的影响,它能激发学生求学兴趣,陶冶学生情操,构建健康人格,培育面向未来、全面发展的学生。因此,小学语文学习中创设以“正心教育”为校园环境文化的主题内容,建设班级文化,墙角文化,是对学生渗透品德塑造的有效途径。例如,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就可以组织学生在教室墙壁贴上自己书写的与语文学习主题相关的名言警句、文明标语、国学经典名句,或者安全、文明、爱国、孝亲、乐学等内容的宣传画,或者张贴学生的书法、美术作品等,通过美化校园文化环境,充分发挥校园一墙一角的“正心教育”功效。
(二)书香文化
读书能增智慧,读书能长知识,读书能促养成,读书能树理想。在小学语文学习过程中开展读书活动,营造积极向上、清新高雅、健康文明的文化氛围,正是“正心教育”的重要内容。为此,我们可以设立温馨高雅、布置精巧、富有特色的开放书吧,激发学生的阅读热情,形成浓厚的读书氛围;定期开展课外阅读知识大赛,邀请名家为学生开办专题讲座,引导学生读好书,从书中汲取营养,修养身心,涵养天性;开展亲子共读、师生共读、生生共读等方式的阅读活动,让学生处于浓厚、独特的书香文化中,从而提升语文素养,塑造美好品格,提高语文学习成效。
二、塑造“正心”教师形象
(一)正言行
教师既是学生的师长,又是学生人格的塑造者。师生朝夕相处,教师的一言一行都将成为学生模仿的对象,时时刻刻都在影响着学生。因此,在语文教学中,老师的言行应富有语文特色,并给予学生正面的示范和影响。例如,在教学过程中,语文老师的语言应注意发音标准,语言规范,态度亲切,并善用恰当的肢体语言及口头语言引导、鼓励学生,让学生既能从老师身上学习语文素养,又能从老师身上学习与人沟通、善待他人的品质,从而逐渐建构自身语文知识体系,逐步建立自身的学习方式和理念,也获得自身人际交往能力上的突破。
(二)正人格
高尚的师德,是对学生最生动、最具体、最深远的教育。教师在自身的教育教学工作中应当秉承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立高尚的思想政治情感和教师职业道德,忠诚教育事业,创建更为完善具体的教学环境,给予学生更加生动有趣的学习氛围,尊重学生在学习生活中的主体地位,在良好的课堂环境和师生关系中建立健全自身的品德意识和道德水平。例如,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老师应给予学生充分的阅读、思考和交流时间,尊重学生、关注学生、关心学生,及时了解学生语文学习中的困难和需求,并有针对性地讲解、引导,而非为了完成自己的教学任务,一味追求进度,不考虑学生实际需求。
(三)正素质
专业化教育教学能力是教师必备的素質。高超的教学艺术能够极大程度上满足学生的好奇心,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满足学生的学习愉悦感,逐渐建构自身的知识体系。因此,教师明确当下的教学理念、教学原则,以及不断深化的教学体制改革中对教师的全新要求,掌握信息化教学技术,在教学过程中逐渐引进现代化教学设备,调动学生的参与热情和积极性,完善自身的教学方式,优化教学内容,适当减少在教育教学中的讲授内容,降低学生的知识接收数量,侧重学习能力的培养,努力提高学生语文素养。教师应有磨炼自己、提升素质的意识,通过参赛、研讨、反思、总结等方式切实提高自己教育教学的实践能力。
三、培养“正心”少年标兵
(一)养正气
一个人的外在气质是内在素质的基本体现,也反映了这个人外在的精神面貌。语文学习过程不仅是学生内在积累知识的过程,更是学生培养良好品格、塑造外在气质的过程。语文教材文本中蕴含的正能量都是学生学习的丰富营养,因此教学中,教师应积极引导学生做到“正身”“正气”,形成外表就能辨识的外在形象。例如,在学习《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时,教师就引导学生分角色朗读,声情并茂地读出不同角色的特点,尤其读出周恩来的少年壮志和爱国情怀,同时也塑造出自己的“正气”形象。
(二)有正行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过:“教育是什么,往简单方面说,只有一句话,就是养成良好的习惯。”而“行为决定习惯,习惯决定性格,性格决定命运”,行为正,方能为明天的幸福人生打基础。在小学语文学习中,有许多行为习惯看似不起眼,但却影响巨大。比如学语文要会提问、善思考、乐交流、常积累、能总结、会反思、愿纠错等等,这些行为习惯不仅反映在学习成绩上,也会体现在他们的生活中,影响办事效率及成败。所以语文教学中,教师还应引导学生根据语文学科特点,注重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真正学好语文。
(三)塑正德
德育是塑造学生美好心灵的工作,对学生的健康成长具有导向和保障的作用。而小学语文教材具有强大的德育功能,文本中蕴含着丰富的德育主题,如爱祖国,孝长辈,敬老师,尊同学,守诚信,讲节约……因此,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充分利用教材资源,对学生实施思想品德教育。如学习《飞夺泸定桥》一文,引导学生通过了解红军遇到的困难,感悟红军克服困难、夺取胜利的故事,受到缅怀先烈,珍惜幸福的教育;学习《桃花心木》,引导学生通过种树人的言行明悟“唯有经得起各种不确定因素磨练与考验的人,才能在生活中练就独立自主的心,才能更顽强、更灿烂地生活与成长”的道理。
(四)写正字
汉字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们的宝贵财富,甲骨文、小篆、隶书、楷书、行书,都是我国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学习汉字,学习规范书写,感受汉字之美,渗透汉字文化,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因此,小学语文识字教学中,教师应多用字理教学,引导学生了解汉字的演变,掌握生字的音形义,并学会正确运用。识字教学中规范书写是最重要的教学任务,所以教师应让学生感受汉字的形体美,养成正确的写字姿势和良好的写字习惯,书写规范、端正、整洁,进行书法比赛,以赛促写,让学生做到“字如其人,人如其字”,从书法中得到“正心教育”。
综上所述,在当下小学语文的教育教学进程中,结合语文学科特点对学生进行正心教育能使语文学习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师在教学中应当认识到学生的发展阶段和学习需求,采用更加能够切合学生学习习惯和学习实际的方式进行教育教学,实现学生自身学习能力和思想品质的全面深化发展,促进我国小学语文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的稳步提升。
(本文系福建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8年度课题“以‘正心教育’办学理念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探索研究”(项目编号:FJJKX B18- 303)研究成果。)
(福建省永春县桃城中心小学,福建泉州362600)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育;“正心”;策略
近年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论述已深入人心,全国中小学也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作为学校立德树人的重要任务,并将它融入到中小学教育教学全过程和学习生活各方面。《新课程标准》也指出:“语文课程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言的思想感情”,“语文课程还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因此在语文学科教学中要积极开展“使人心归正,塑造师生良好品格,促进师生健康成长”的教育———“正心教育”,对学生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那么,在小学语文中开展“正心教育”有何策略呢?
一、创建“正心”文化环境
(一)环境文化
校园的环境文化,体现了一所学校整体精神的价值取向,是具有强大引导功能的教育资源。作为一种环境教育力量,校园环境文化对学生的健康成长有着巨大的影响,它能激发学生求学兴趣,陶冶学生情操,构建健康人格,培育面向未来、全面发展的学生。因此,小学语文学习中创设以“正心教育”为校园环境文化的主题内容,建设班级文化,墙角文化,是对学生渗透品德塑造的有效途径。例如,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就可以组织学生在教室墙壁贴上自己书写的与语文学习主题相关的名言警句、文明标语、国学经典名句,或者安全、文明、爱国、孝亲、乐学等内容的宣传画,或者张贴学生的书法、美术作品等,通过美化校园文化环境,充分发挥校园一墙一角的“正心教育”功效。
(二)书香文化
读书能增智慧,读书能长知识,读书能促养成,读书能树理想。在小学语文学习过程中开展读书活动,营造积极向上、清新高雅、健康文明的文化氛围,正是“正心教育”的重要内容。为此,我们可以设立温馨高雅、布置精巧、富有特色的开放书吧,激发学生的阅读热情,形成浓厚的读书氛围;定期开展课外阅读知识大赛,邀请名家为学生开办专题讲座,引导学生读好书,从书中汲取营养,修养身心,涵养天性;开展亲子共读、师生共读、生生共读等方式的阅读活动,让学生处于浓厚、独特的书香文化中,从而提升语文素养,塑造美好品格,提高语文学习成效。
二、塑造“正心”教师形象
(一)正言行
教师既是学生的师长,又是学生人格的塑造者。师生朝夕相处,教师的一言一行都将成为学生模仿的对象,时时刻刻都在影响着学生。因此,在语文教学中,老师的言行应富有语文特色,并给予学生正面的示范和影响。例如,在教学过程中,语文老师的语言应注意发音标准,语言规范,态度亲切,并善用恰当的肢体语言及口头语言引导、鼓励学生,让学生既能从老师身上学习语文素养,又能从老师身上学习与人沟通、善待他人的品质,从而逐渐建构自身语文知识体系,逐步建立自身的学习方式和理念,也获得自身人际交往能力上的突破。
(二)正人格
高尚的师德,是对学生最生动、最具体、最深远的教育。教师在自身的教育教学工作中应当秉承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立高尚的思想政治情感和教师职业道德,忠诚教育事业,创建更为完善具体的教学环境,给予学生更加生动有趣的学习氛围,尊重学生在学习生活中的主体地位,在良好的课堂环境和师生关系中建立健全自身的品德意识和道德水平。例如,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老师应给予学生充分的阅读、思考和交流时间,尊重学生、关注学生、关心学生,及时了解学生语文学习中的困难和需求,并有针对性地讲解、引导,而非为了完成自己的教学任务,一味追求进度,不考虑学生实际需求。
(三)正素质
专业化教育教学能力是教师必备的素質。高超的教学艺术能够极大程度上满足学生的好奇心,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满足学生的学习愉悦感,逐渐建构自身的知识体系。因此,教师明确当下的教学理念、教学原则,以及不断深化的教学体制改革中对教师的全新要求,掌握信息化教学技术,在教学过程中逐渐引进现代化教学设备,调动学生的参与热情和积极性,完善自身的教学方式,优化教学内容,适当减少在教育教学中的讲授内容,降低学生的知识接收数量,侧重学习能力的培养,努力提高学生语文素养。教师应有磨炼自己、提升素质的意识,通过参赛、研讨、反思、总结等方式切实提高自己教育教学的实践能力。
三、培养“正心”少年标兵
(一)养正气
一个人的外在气质是内在素质的基本体现,也反映了这个人外在的精神面貌。语文学习过程不仅是学生内在积累知识的过程,更是学生培养良好品格、塑造外在气质的过程。语文教材文本中蕴含的正能量都是学生学习的丰富营养,因此教学中,教师应积极引导学生做到“正身”“正气”,形成外表就能辨识的外在形象。例如,在学习《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时,教师就引导学生分角色朗读,声情并茂地读出不同角色的特点,尤其读出周恩来的少年壮志和爱国情怀,同时也塑造出自己的“正气”形象。
(二)有正行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过:“教育是什么,往简单方面说,只有一句话,就是养成良好的习惯。”而“行为决定习惯,习惯决定性格,性格决定命运”,行为正,方能为明天的幸福人生打基础。在小学语文学习中,有许多行为习惯看似不起眼,但却影响巨大。比如学语文要会提问、善思考、乐交流、常积累、能总结、会反思、愿纠错等等,这些行为习惯不仅反映在学习成绩上,也会体现在他们的生活中,影响办事效率及成败。所以语文教学中,教师还应引导学生根据语文学科特点,注重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真正学好语文。
(三)塑正德
德育是塑造学生美好心灵的工作,对学生的健康成长具有导向和保障的作用。而小学语文教材具有强大的德育功能,文本中蕴含着丰富的德育主题,如爱祖国,孝长辈,敬老师,尊同学,守诚信,讲节约……因此,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充分利用教材资源,对学生实施思想品德教育。如学习《飞夺泸定桥》一文,引导学生通过了解红军遇到的困难,感悟红军克服困难、夺取胜利的故事,受到缅怀先烈,珍惜幸福的教育;学习《桃花心木》,引导学生通过种树人的言行明悟“唯有经得起各种不确定因素磨练与考验的人,才能在生活中练就独立自主的心,才能更顽强、更灿烂地生活与成长”的道理。
(四)写正字
汉字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们的宝贵财富,甲骨文、小篆、隶书、楷书、行书,都是我国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学习汉字,学习规范书写,感受汉字之美,渗透汉字文化,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因此,小学语文识字教学中,教师应多用字理教学,引导学生了解汉字的演变,掌握生字的音形义,并学会正确运用。识字教学中规范书写是最重要的教学任务,所以教师应让学生感受汉字的形体美,养成正确的写字姿势和良好的写字习惯,书写规范、端正、整洁,进行书法比赛,以赛促写,让学生做到“字如其人,人如其字”,从书法中得到“正心教育”。
综上所述,在当下小学语文的教育教学进程中,结合语文学科特点对学生进行正心教育能使语文学习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师在教学中应当认识到学生的发展阶段和学习需求,采用更加能够切合学生学习习惯和学习实际的方式进行教育教学,实现学生自身学习能力和思想品质的全面深化发展,促进我国小学语文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的稳步提升。
(本文系福建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8年度课题“以‘正心教育’办学理念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探索研究”(项目编号:FJJKX B18- 303)研究成果。)
(福建省永春县桃城中心小学,福建泉州362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