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阅读教学中学生主体地位的发挥

来源 :东方青年·教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rrand20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语文课堂教学的改革,首先应该是阅读教学的改革。传统的教学方法,教师“灌”得太多,常常出现“教师讲得津津有味,学生听得昏昏欲睡”的情况。一堂课下来,学生在老师的指令下记了不少笔记,诸如词语的准确性,句子的含义、段意、中心思想等等。但这些只是机械地记录,学生其实并没有真正掌握文章的内涵,领悟词句篇章的精美。随着教学理论研究的深入和教学实践活动的丰富展开,人们逐渐认识到:实施素质教育,不仅要使学生获得知识,更重要的是使学生在获得知识的过程中掌握获取知识的方法。这就要求教师改变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构建自主创新的课堂教学模式,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想学、乐学、善学,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那么,在阅读教学中怎样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呢?
  一、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激发自主阅读的兴趣。
  乌申斯基说:“习惯是教育力量的基础,是教育活动的杠杆。”叶圣陶也曾说,能力就是养成习惯。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是阅读活动中至关重要的一步。因此教师应致力于良好阅读习惯的培养。例如:查字典的习惯;读书看报的习惯;默读速读的习惯;圈点划注的习惯;做读书笔记的习惯等。这些都是搞好阅读教学的前提条件。同时还要注意克服那些不良的习惯,如无目的阅读等。
  兴趣是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活动的动力。要想提高阅读教学效率,就得千方百计点燃学生心灵的兴趣之火。激发学生阅读兴趣的关键在教师的施教艺术。
  1、教师要能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创设悬念激发兴趣。学生有了强烈的悬念便会主动积极地去寻求结果。这种迫切的心理状态,包含着浓厚的兴趣。
  2、精心设计问题,引发学生兴趣。在教学中根据学生好问急于求解的心理,鼓励学生从不同角度去思考问题,提出不同的见解,创设问题情境,引起学生阅读的“饥渴感”。
  3、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兴趣。阅读教学总是与一定的社会文化背景相联系的,利用多媒体可以创设生动的社会文化背景和自然情境,让学生在具体可感的情境中观察、思考、比较、感悟,从而产生浓厚的阅读兴趣。
  二、注重教师的主导性,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
  阅读教学中强调学生的主体作用,并不是忽略甚至放弃教师的主导性。从某种意义上说教师的主导作用正体现在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上。在阅读活动中,教师的作用始终是导学,教师导的如何决定学生学的成败,导是牵动全局的关键,导的目的在于引导学生自己去获取知识,实现学习的迁移,导的价值在于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培养学生阅读的能力。那么在阅读教学中怎样导呢?
  1、提供范例,找出规律。叶圣陶先生说:“教材无非是个例子,教材的性质等同于样品,熟悉了样品,就可以理解同类的货色”。教师根据学生实际,把握重点,突出关键,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疏通学生阅读的思路,给学生提供一个阅读的范例,引导学生找出规律,从而举一反三,自主阅读相关作品。在此基础上,也可以让学生当当“小老师”,把自己对作品的理解与感受说出来,从而锻炼诸如组织语言、口头表达等方面的能力。
  2、启迪思维,培养能力。传统教学方法重知识的传授与训练而轻思维方法的引导与点拨。学生在无休止的识记与训练中获得支离破碎的课本知识。作为教师,应当充分发挥主导作用,把阅读教学的重心转移到启迪学生思维,培养学生能力上来。如紧扣课题,提出疑问,展開思维;通过生动形象的语言和多媒体教学手段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进行创造想象;精心设计形式各异的图表、练习,训练学生思维的逻辑性。总之,阅读教学与思维能力的培养是一个相互促进的双向活动过程。阅读教学的归宿就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发展学生智力。
  三、开展课外阅读活动,引导自主实践。
  学生课内阅读的文章毕竟有限,扩大阅读面,增大阅读量可以更好地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在课外阅读活动中,学生的主体地位可以得到充分发挥。开展课外阅读要注意以下几方面问题。
  1、有明确的目的性。目的不明,阅读时的盲目性和随意性就很大,针对性和有效性就小,教师可根据学生实际作适当要求。如写心得体会,做摘录笔记等。
  2、有科学的选择性。社会上各种各类的读物很多,教师要引导学生选择好书,帮助他们区分哪些书该读,哪些书不该读,哪些书精读,哪些书略读。
  3、要把握好阅读时间和阅读量。学生在校学习时间安排很紧,开展课外阅读活动要合理利用课余时间,适时阅读,不能盲目追求高速度、大容量。
  阅读是一种创造性劳动,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引导,教给学生阅读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阅读教学定会取得突破性进步。
其他文献
新形势下的教学已经步入了时代的轨道,老师满堂灌,学生的被动学已经适应不了素质教育的要求,因此,转变教学理念,调整教学形式和方法迫在眉睫。怎样使数学课双边活动真正的互动起来呢?以下是本人的教学的一些实践。  一、精心设计导入,确定课堂重点和目标  数学课的导入在情景设计上,要直奔主题、言简意赅、情趣盎然,使学生了解课堂的学习内容和重点,又能使学生对学习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为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奠定基
课堂教学是学校教育最基本的组织形式,也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战场”。如何在课堂教学中提高学生素质?我在小学数学教学实践中得到一些粗浅认识:  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古今中外,凡是在某方面取得一定成就的人,都是对所研究的事物先感兴趣,而后深入钻研才步入庭堂。“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学习数学的兴趣。学生才能喜欢数学课,才能学好数学。  新课导入,激发兴趣,并保持兴趣。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认知特点,每节
摘要:十二五期间,国家大力发展职业教育,作为一名职业教育工作者,尤其是学生教育工作最直接的责任人——班主任,在新的社会条件下如何创新地开展班级管理工作,创建良好的班集体,是摆在每一位班主任面前的重要课题。本文就几年来在职校班主任工作方面谈谈自己的一些肤浅的看法。  关键词:班级管理 心得 爱心  职业教育是现代教育组成非常重要的一部分,是由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科学进步的必然产物。因此,在社会与政
何谓“认读”?在《牛津高阶英汉双解词典》中,将“认读”解释为“recognize or being recognized”。而“recognize”一词的解释为“be able to identify”,也就是说能够认出或识别一些事物。由此,我们可以将“认读”理解为能够辨认或识别出某些单词是否曾经见过,并能说出它的基本意思。可是在目前的小学英语教学中,大多数学生都存在着一个让教师感到很困惑的现象:
中国古代思想家司马光说过:“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用“德”来统帅“才”,才能保证“才”的正当发挥;以“才”支撑“德”,才能真正有益于国家和人民;现代教育方针,谓之德智体美全面发展,而“德育”为首,这充分肯定了德育在现代教育中的地位。而要在历史教学中落实德育,这是一个难度高、涉及面广的课题。本文只是简单的从教师的素质、历史教学的原则和历史教学德育内容这几个方面展开论述。  一、落实德育的
运用认同效应是强调教师与学生之间观点和特征的相似点,其目的是为了缩小彼此的心理距离,具体地说是为了缩短情感距离而不是认知距离。心理实验表明:人与人之间心理相容时,一方的行为就能引起另一方积极的反应,反之,则会引起消极反应。教师的以学生为本,如果教师时常进行换位思考,把自己置于学生的朋友地位,更多地从学生的角度去理解、感受学生的思想、情感,并把这种理解、感受恰当地传导给学生,缩短了与学生之间的心理差
当今书坛,才艺横流,人物辈出。著名书法家阎锐敏先生,便是其中的佼佼者。细观阎字,楷书古朴端庄,行书流畅自然,草书飘逸洒脱,隶书舒展大方,传统功力深厚、扎实,毫无急功近利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化学实验对化学课程目标的全面落实具有重要作用,化学实验又是进行科学探究的主要方式,它的功能是其他教学手段无法替代的,它既是获取知识、进行知识创新的重要手段,又有着培养学生获取知识的能力,提高学生科学素养的独特作用,它有利于促进学生的科学思维,揭示化学现象的本质,是一种学习方式,也是学习的内容和目标,在长期的化学教学中,实验往往异化为一种形式,失去了它的探究功能,失去了
提起英语考试,“谈考色变”的同学不在少数。从孩子们紧张、甚至恐惧的眼神中便会读出它的“杀伤力”。进入中学后,大大小小的英语考试便接踵而至,而整齐划一的考试类型又使很多同学屡考屡败。久而久之,他们的自信心便荡然无存,两极分化加剧,学困生队伍急剧膨胀,从而形成了英语学习恶性循环的态势。面对着辛勤付出而不成正比的考试成绩,许多同学发出了这样的感慨:“学习英语我投入的最多,为什么总是收效甚微呢”?看来新课
【摘要】西藏外来教师是国家教育援藏政策的特殊产物。本文以自身经历、现实情况及文献反映的问题出发,阐明了研究外来教师文化适应对于国家援藏政策完善、西藏教育发展及教师个体和谐的重要意义。  【关键词】西藏 外来教师 文化适应研究 重要性  受经济发展的根本性影响,全球一体化趋势不断加剧,国际与国内之间人员的流动日益频繁,使得文化适应成为人们面临的一个普遍性问题,也成为当今学术界聚焦的一个新领域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