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校企合作是我国高职教育的必由之路,如何选择适合的校企合作模式也成为高职院校不容回避的问题。本文通过对地方性高职院校所面临的外部环境、自身条件、专业建设需求等内容进行分析,就主流的校企合作模式进行适用性的分析。提出了适用于地方高职院校的,依托行业协会为桥梁组织企业,基于特色工作室为载体,以实际的工作室项目为实施途径的校企合作之路。
[关键字]校企合作工作室项目化中微小企业引言
校企合作是校企合作教育的简称。校企合作是我国高职院校发展的必由之路。校企合作模式植根于不同的社会环境、经济环境和教育环境中,各高职院校在引入国外校企合作模式的同时,结合我国国情和实际情况,形成了形式多样,叫法不一的校企合作模式,如订单培养、工学结合、“2+1“工学结合、产教结合等[1]。各种校企合作模式实施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往往很难将校企合作落在实处。特别是针对于地方性高职院校而言,由于缺乏行业企业背景,受到地方区域经济结构和发展的影响,校企合作的众多模式受到诸多限制,校企合作难以落在实处。因此,地方性高职学院在进行校企合作时,应结合区域经济、地区特点、院校情况以及专业特色探索适合自身发展的校企合作模式。因此,我们结合衢州地方区域经济情况,以及我校校企合作的基础和专业建设要求和特点,提出一种通过建设具有专业特色的工作室,以此为校企合作的载体,引入实际的工作室项目,开展校企合作的新模式,并将该模式进行了实际应用,取得了一定的效果,给地方性高职院校探索校企合作模式提供了一定的参考。
一、校企合作常规模式适应性分析
我国高职教育经过若干年的发展,校企合作已经形成了多种多样的合作模式,但是各种合作模式都有其自身的特点和适应性。因此,针对很多地方性高职院校,应该结合自身情况,采用适合自身的校企合作模式,就地方性高职院校自身特点及高职普遍性采用的“工学结合“和”订单式“两种校企合作模式进行适应性分析。
(一)地方性高职院校自身特点
《教育部关于充分发挥行业指导作用推进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意见》(教职成E2011]6号)提出职业教育应根据当地产业发展的实际。使学校人才培养最大限度地与区域产业发展需求相吻合[2]。对于大多数地方性高职院校来讲,一般地处远离省市经济文化科技中心区域,地方的经济发展和区域经济虽然各具特色,但是当地很难有大型的企业作为校企合作的依托,校企合作的对象以及学生就业的对象多为中微小型企业。我们通过分析得出中小微型企业在用人数量方面需求量较少,一般以几个到十多个为主;在技能方面要求学生具备上岗能力,尽量的减少培训时间,能够尽快适应企业岗位需求;同类型的中小微型企业对于学生技能的要求类似度较大。因此,地方性高职院校找到和中小微型企业进行校企合作的共盈模式,人才培养中满足中小微型企业对人才的技能需求是地方性高职院校进行校企合作的可行之路。
(二)“工学结合“合作模式
工学结合是一种将学习与工作相结合的教育模式,利用学期分段交替进行,系统安排校内教学和企业训练,使工与学有机组合,交替推进。首先,对于学校来讲,依靠学校来进行课程内容的选择、知识的编排和课程的设置和企业的职业技能需求有一定的差异性,势必存在局限性和片面性,造成工学不能深入结合。其次,企业受用人观念的制约,一些企业,特别是一些中小微型企业在和学校进行校企合作时,在教学计划制定初期愿意接受学生进行“工学结合”,但是遇到经济环境的变化,经营状况的改变,用人需求的变化等因素,就变得不愿接受学生进入企业进行顶岗、实习等,导致既定的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计划,很难实施下去。第三,校企合作的基本模式是通过学校和企业之间的资源整合,使教学活动分别在学校和企业两个空间开展和完成,就需要进行工学结合的企业能够接受批量的学生进行学习,对于一些专业性较强的专业公司,特别是软件类、电子商务类公司而言,每次能够接受的学生数量有限,工学结合的校企合作模式实施存在困难。
因此,针对于地方性高职院校来讲,校企合作没有稳定的、大型企业作为依托,主要以中微小型企业为校企合作对象,采用“工学结合“的校企合作模式,在实施过程中会存在困难。
(三)“订单式“合作模式
“订单式”合作模式是指校企双方即 (企业)与培养单位(学校)签订协议,充分发挥双方教育资源优势,共同制订人才培养计划并参与人才培养过程及管理,用人单位按照协议约定组织学生就业的教育方式[3][4]。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的类型多种多样,有学前订单、学中订单、毕业季订单等多种类型[5],均要求在合作过程中存在校企双方明确人才培养数量及标准、共同规定课程设置及教学内容等要求。对于人才培养数量的要求,“订单式“培养一般要求企业的就业需求量能够达到一个教学班的量,一般要30人以上。首先,对于企业来讲,如果没有一定的企业规模,很难保证稳定的、数量有保障的就业需求量。其次,对于地方性高职院校来讲,一般性的专业设置教学班稳定在两个班级80人左右,按照学生自愿报名参加的方式组织订单班,很难达到订单班的开班人数。对于校企双方共同规定课程设置及教学内容来讲,企业会在学校培养过程中注入企业元素,本企业的实用性技能操作等具有针对性的内容,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发展,导致学生就业途径比较单一,制约了学生的发展空间。
因此,通过“订单式”校企合作模式,能够实现全真的实践环境,使学生从具体工作中掌握职业岗位所需的知识。但是,针对于地方性高职院校而言找到合适的具有稳定就业需求量、专业相关联度较高的合作企业是比较困难的。“订单班“合作模式对于人员数量的要求,大部分的专业数量较难达到开班要求。
(四)适应性分析
“工学结合“合作模式和”订单式”合作模式均适合高职院校有大型企业依托,有稳定的校企合作对象的情况。大部分地方性高职院校主要以中小微型企业为校企合作伙伴,不适用大规模的进行“工学结合”和“订单式”校企合作模式,因此,寻找一种基于中小微型企业为合作基础、适应小而精专业发展的校企合作之路显得尤为重要。 二、特色工作室的建设
(一)基于行业协会共建工作室
将校企合作落在实处,能够实现学校、企业、教师、学生多方受益,就需要搭建合作的平台,有一个适合学校、企业、师生的合作载体,任何无载体的校企合作都是空泛的。衢州职业技术学院是一所地方性高职院校,地处浙江西部,坐落于浙江省衢州市,经济发展相对欠发达,信息技术行业的发展缺少大型企业和有规模企业的支撑。因此,我们根据衢州职业技术学院计算机专业的实际情况,按照小而精的原则,和行业协会共建两个特色工作室。通过行业协议将企业组织起来,与学校进行校企合作,特定行业对于人员的技能有共性的需求,既解决了企业小而散的问题,又解决了学生后续发展空间的问题。
特色工作室选址在校内,主要面向大三的学生选拔进入工作室,每个工作室按照不超过30名学生进行配备,每10名学生配置1名专任导师和1-2名兼职导师,组建成为一个师生项目组。每个工作室由2-3名专任教师承担工作室的教学、管理工作,配备若干行业企业的兼职导师。兼职教师的数量和人员,根据不同时期,校企共同承担的社会服务项目的数量、内容和对象进行动态化配置。通过工作室作为载体,行业协会作为连接的桥梁,将学校和大量的中小微型企业联系起来,使得老师、学生、企业员工均直接参与到校企合作中来,使得校企合作真正落到实处。基于特色工作室,共建项目组的校企合作新模式的合作框架,如图1所示:
(二)工作室项目的开发
基于共建工作室的校企合作模式,需要有充足的项目作为合作运行的基本保障。需要一些来自公司和企业的真实项目。由于学生团队的特殊性,大一、二进行的是偏重于基础知识的教学,到了大三很难马上就能上手企业真实案例。因此,我们在工作室项目的设计开发过程中,按照专业特点及未来就业方向,基于以往成功完成的企业真实案例,抽象出工作流程中的关键岗位知识技能,通过重新的编排和重构,形成工作室项目中的岗前培训项目。在工作室团队完成岗前培训项目之后,才会进一步的接触和参与合作企业引入的真实项目。在专任导师和兼职导师的指导下,完成项目的开发。 由于在校企合作过程中引入了行业协会,实现了工作室和行业的对接,能够获得的大量的企业真实项目,有充足的项目作为工作室运作的基本保障。另一方面,由于计算机行业的特殊性,存在大量的微小型的开发项目,我们通过激励机制鼓励工作室成员用于开拓市场,为工作室引入更多的实际项目。
三、基于工作室为载体的校企合作模式意义
基于工作室为载体的校企合作模式,充分考虑了地方高职院校的特点,以及专业特点。通过引入行业协会作为校企合作的纽带,不仅解决了地方性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岗位主要面对的是中微小型企业,所导致的合作对象不稳定等问题。而且通过行业协会的引入,也为工作室的项目来源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通过特色工作室的建立,成立由专人导师、兼职导师和学生团队共同构成的项目组。提升了实践教学的针对性,为校企互动、师生互动、学生与企业互动搭建了平台。 通过项目组承接真实的项目,让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实践,同时参与项目的建设与实施,检验弥补理论教学的不足,缩短技能学习与岗位就业的磨合期,使学生及早融入社会、融入岗位,为后续的就业打下良好的基础。以特色工作室为载体开展校企合作,使得专业教师参与真实工程项目,不仅利于教师的教学技能的提升,而且提高了社会服务水平。
项目来源:衢州职业技术学院科研项目(编号:QZYZ1108)
[参考文献]
[1]叶小明,朱雪梅.中国高职教育校企合作:模式特征与实践策略.现代教育管理.2011年第4期.
[2]陈一威.面向中小微企业的就业工作室小订单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以温州科技职业学院计算机专业为例.职教论坛.2013(4):86-89.
[3]杨忠祥,卢珊.浅析中职学校与台资企业开展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的风险及对策[J].福建信息技术教育,2009(1)37—40.
[4]韦欣,黎广胜.构建北部湾经济区高职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的探讨[J].人力资源开发,2011(3):78—79.
[5]魏慧敏,闫志利.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的主要类型及推进措施.职业技术教育.2011(20):6-7.
[6]郑惠虹陆天宇.高职院校基于工作室平台的校企合作运行机制研究.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2(15):251-252.
[关键字]校企合作工作室项目化中微小企业引言
校企合作是校企合作教育的简称。校企合作是我国高职院校发展的必由之路。校企合作模式植根于不同的社会环境、经济环境和教育环境中,各高职院校在引入国外校企合作模式的同时,结合我国国情和实际情况,形成了形式多样,叫法不一的校企合作模式,如订单培养、工学结合、“2+1“工学结合、产教结合等[1]。各种校企合作模式实施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往往很难将校企合作落在实处。特别是针对于地方性高职院校而言,由于缺乏行业企业背景,受到地方区域经济结构和发展的影响,校企合作的众多模式受到诸多限制,校企合作难以落在实处。因此,地方性高职学院在进行校企合作时,应结合区域经济、地区特点、院校情况以及专业特色探索适合自身发展的校企合作模式。因此,我们结合衢州地方区域经济情况,以及我校校企合作的基础和专业建设要求和特点,提出一种通过建设具有专业特色的工作室,以此为校企合作的载体,引入实际的工作室项目,开展校企合作的新模式,并将该模式进行了实际应用,取得了一定的效果,给地方性高职院校探索校企合作模式提供了一定的参考。
一、校企合作常规模式适应性分析
我国高职教育经过若干年的发展,校企合作已经形成了多种多样的合作模式,但是各种合作模式都有其自身的特点和适应性。因此,针对很多地方性高职院校,应该结合自身情况,采用适合自身的校企合作模式,就地方性高职院校自身特点及高职普遍性采用的“工学结合“和”订单式“两种校企合作模式进行适应性分析。
(一)地方性高职院校自身特点
《教育部关于充分发挥行业指导作用推进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意见》(教职成E2011]6号)提出职业教育应根据当地产业发展的实际。使学校人才培养最大限度地与区域产业发展需求相吻合[2]。对于大多数地方性高职院校来讲,一般地处远离省市经济文化科技中心区域,地方的经济发展和区域经济虽然各具特色,但是当地很难有大型的企业作为校企合作的依托,校企合作的对象以及学生就业的对象多为中微小型企业。我们通过分析得出中小微型企业在用人数量方面需求量较少,一般以几个到十多个为主;在技能方面要求学生具备上岗能力,尽量的减少培训时间,能够尽快适应企业岗位需求;同类型的中小微型企业对于学生技能的要求类似度较大。因此,地方性高职院校找到和中小微型企业进行校企合作的共盈模式,人才培养中满足中小微型企业对人才的技能需求是地方性高职院校进行校企合作的可行之路。
(二)“工学结合“合作模式
工学结合是一种将学习与工作相结合的教育模式,利用学期分段交替进行,系统安排校内教学和企业训练,使工与学有机组合,交替推进。首先,对于学校来讲,依靠学校来进行课程内容的选择、知识的编排和课程的设置和企业的职业技能需求有一定的差异性,势必存在局限性和片面性,造成工学不能深入结合。其次,企业受用人观念的制约,一些企业,特别是一些中小微型企业在和学校进行校企合作时,在教学计划制定初期愿意接受学生进行“工学结合”,但是遇到经济环境的变化,经营状况的改变,用人需求的变化等因素,就变得不愿接受学生进入企业进行顶岗、实习等,导致既定的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计划,很难实施下去。第三,校企合作的基本模式是通过学校和企业之间的资源整合,使教学活动分别在学校和企业两个空间开展和完成,就需要进行工学结合的企业能够接受批量的学生进行学习,对于一些专业性较强的专业公司,特别是软件类、电子商务类公司而言,每次能够接受的学生数量有限,工学结合的校企合作模式实施存在困难。
因此,针对于地方性高职院校来讲,校企合作没有稳定的、大型企业作为依托,主要以中微小型企业为校企合作对象,采用“工学结合“的校企合作模式,在实施过程中会存在困难。
(三)“订单式“合作模式
“订单式”合作模式是指校企双方即 (企业)与培养单位(学校)签订协议,充分发挥双方教育资源优势,共同制订人才培养计划并参与人才培养过程及管理,用人单位按照协议约定组织学生就业的教育方式[3][4]。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的类型多种多样,有学前订单、学中订单、毕业季订单等多种类型[5],均要求在合作过程中存在校企双方明确人才培养数量及标准、共同规定课程设置及教学内容等要求。对于人才培养数量的要求,“订单式“培养一般要求企业的就业需求量能够达到一个教学班的量,一般要30人以上。首先,对于企业来讲,如果没有一定的企业规模,很难保证稳定的、数量有保障的就业需求量。其次,对于地方性高职院校来讲,一般性的专业设置教学班稳定在两个班级80人左右,按照学生自愿报名参加的方式组织订单班,很难达到订单班的开班人数。对于校企双方共同规定课程设置及教学内容来讲,企业会在学校培养过程中注入企业元素,本企业的实用性技能操作等具有针对性的内容,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发展,导致学生就业途径比较单一,制约了学生的发展空间。
因此,通过“订单式”校企合作模式,能够实现全真的实践环境,使学生从具体工作中掌握职业岗位所需的知识。但是,针对于地方性高职院校而言找到合适的具有稳定就业需求量、专业相关联度较高的合作企业是比较困难的。“订单班“合作模式对于人员数量的要求,大部分的专业数量较难达到开班要求。
(四)适应性分析
“工学结合“合作模式和”订单式”合作模式均适合高职院校有大型企业依托,有稳定的校企合作对象的情况。大部分地方性高职院校主要以中小微型企业为校企合作伙伴,不适用大规模的进行“工学结合”和“订单式”校企合作模式,因此,寻找一种基于中小微型企业为合作基础、适应小而精专业发展的校企合作之路显得尤为重要。 二、特色工作室的建设
(一)基于行业协会共建工作室
将校企合作落在实处,能够实现学校、企业、教师、学生多方受益,就需要搭建合作的平台,有一个适合学校、企业、师生的合作载体,任何无载体的校企合作都是空泛的。衢州职业技术学院是一所地方性高职院校,地处浙江西部,坐落于浙江省衢州市,经济发展相对欠发达,信息技术行业的发展缺少大型企业和有规模企业的支撑。因此,我们根据衢州职业技术学院计算机专业的实际情况,按照小而精的原则,和行业协会共建两个特色工作室。通过行业协议将企业组织起来,与学校进行校企合作,特定行业对于人员的技能有共性的需求,既解决了企业小而散的问题,又解决了学生后续发展空间的问题。
特色工作室选址在校内,主要面向大三的学生选拔进入工作室,每个工作室按照不超过30名学生进行配备,每10名学生配置1名专任导师和1-2名兼职导师,组建成为一个师生项目组。每个工作室由2-3名专任教师承担工作室的教学、管理工作,配备若干行业企业的兼职导师。兼职教师的数量和人员,根据不同时期,校企共同承担的社会服务项目的数量、内容和对象进行动态化配置。通过工作室作为载体,行业协会作为连接的桥梁,将学校和大量的中小微型企业联系起来,使得老师、学生、企业员工均直接参与到校企合作中来,使得校企合作真正落到实处。基于特色工作室,共建项目组的校企合作新模式的合作框架,如图1所示:
(二)工作室项目的开发
基于共建工作室的校企合作模式,需要有充足的项目作为合作运行的基本保障。需要一些来自公司和企业的真实项目。由于学生团队的特殊性,大一、二进行的是偏重于基础知识的教学,到了大三很难马上就能上手企业真实案例。因此,我们在工作室项目的设计开发过程中,按照专业特点及未来就业方向,基于以往成功完成的企业真实案例,抽象出工作流程中的关键岗位知识技能,通过重新的编排和重构,形成工作室项目中的岗前培训项目。在工作室团队完成岗前培训项目之后,才会进一步的接触和参与合作企业引入的真实项目。在专任导师和兼职导师的指导下,完成项目的开发。 由于在校企合作过程中引入了行业协会,实现了工作室和行业的对接,能够获得的大量的企业真实项目,有充足的项目作为工作室运作的基本保障。另一方面,由于计算机行业的特殊性,存在大量的微小型的开发项目,我们通过激励机制鼓励工作室成员用于开拓市场,为工作室引入更多的实际项目。
三、基于工作室为载体的校企合作模式意义
基于工作室为载体的校企合作模式,充分考虑了地方高职院校的特点,以及专业特点。通过引入行业协会作为校企合作的纽带,不仅解决了地方性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岗位主要面对的是中微小型企业,所导致的合作对象不稳定等问题。而且通过行业协会的引入,也为工作室的项目来源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通过特色工作室的建立,成立由专人导师、兼职导师和学生团队共同构成的项目组。提升了实践教学的针对性,为校企互动、师生互动、学生与企业互动搭建了平台。 通过项目组承接真实的项目,让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实践,同时参与项目的建设与实施,检验弥补理论教学的不足,缩短技能学习与岗位就业的磨合期,使学生及早融入社会、融入岗位,为后续的就业打下良好的基础。以特色工作室为载体开展校企合作,使得专业教师参与真实工程项目,不仅利于教师的教学技能的提升,而且提高了社会服务水平。
项目来源:衢州职业技术学院科研项目(编号:QZYZ1108)
[参考文献]
[1]叶小明,朱雪梅.中国高职教育校企合作:模式特征与实践策略.现代教育管理.2011年第4期.
[2]陈一威.面向中小微企业的就业工作室小订单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以温州科技职业学院计算机专业为例.职教论坛.2013(4):86-89.
[3]杨忠祥,卢珊.浅析中职学校与台资企业开展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的风险及对策[J].福建信息技术教育,2009(1)37—40.
[4]韦欣,黎广胜.构建北部湾经济区高职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的探讨[J].人力资源开发,2011(3):78—79.
[5]魏慧敏,闫志利.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的主要类型及推进措施.职业技术教育.2011(20):6-7.
[6]郑惠虹陆天宇.高职院校基于工作室平台的校企合作运行机制研究.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2(15):251-2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