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青年教师是高校教师队伍的未来和希望,是学校事业发展的基础,影响高校教学质量的关键因素。文章从高校青年教师专业发展现状分析入手, 提出了促进高校青年教师专业发展的几点建设性建议。
[关键词]高校青年教师 专业发展 教师教育 发展策略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持续推进和高等教育规模的不断扩大,青年教师已成为我国高校教师队伍的主力军。据教育部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10年底,我国高校40岁以下的青年教师人数已超过86万,占全国高校专职教师总数63.3%,青年教师专业发展不仅是高等教育研究的重要问题也是大学教师发展研究的基本命题。对这个群体的专业现状和发展需要的深入研究亟待开展。
针对此项研究课题,也为了解我国高校青年教师专业发展情况,本人在江苏省内选取了十一所高校的45周岁以下的一些年轻教师进行了相关调查研究,研究结果显示,有94.6%的青年教师能够较好的掌握学科专业知识,84%被调查者具有扎实的教育教学理论知识,86.2%掌握了较好的课程知识。分析可知,当代教师专业理论知识比较扎实,这也得益于其自身多年的求学经历,新增的高校教师大部分为刚毕业的硕、博研究生。但也正由于他们是刚进入教育领域的青年教师,因此,也随之面临着诸多困境与问题。如结果显示,对于学生的知识的熟练掌握只有67.3%,教育情境的掌握熟练的仅有64.2%,拥有丰富的教师实践经验和知识的也仅有67.3%,自我认识清晰的只有78%。表明我国的当代青年教师教学实践经验不足,自我认识不够清晰,对于师生之间的互动与关系的理解不够深刻,对学科的钻研不够深入。针对此一系列问题现状,本人根据调查结果分析,总结出一些具体现象产生的原因并提出相关可行性建议,以期能够为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做出建设性的贡献。
一、提高青年教师收入水平以及社会地位
2013年全国政协委员庞晓丽针对教师工资待遇,仔细研究了相关政策法规,指出:“1993年颁布的教师法第二十五条规定:教师的平均工资水平应当不低于或者高于国家公务员的平均工资水平,并逐步提高。但20年过去了,这一规定并没有得到很好的执行。”根据调查显示,89%的教师觉得目前最需要改变的是提高自己的工资待遇。六成教师表示自己的收入在1000元至2000元之间;在接受调查的网友中,表示收入超过4000元的是比例最少的群体。
当然,待遇问题虽然不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必备条件,但却是重要的外围支持,因为只有提高了高校青年教师待遇水平,解决了生活问题,并提高他们的相应社会地位,他们才能集中精力在教学上取得进步,在科研上取得硕果。
二、注重青年教师在职继续教育,巩固专业知识,提升其综合素质
近年来随着终身教育理念的确立,我国政府大力发展教师继续教育,不断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在教师培养、教师专业发展等方面取得了一些成就。诸如,参与继续教育的教师队伍不断壮大,教育内容多元化。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如调查结果显示: 教育科学研究(12.8%) 和现代科技与人文社科知识(10.2%) 教育内容的百分比不高,继续教育中存在忽视教师综合素质提高的现象。63.8%的大学青年教师接受过校级培训,39.7% 的接受过省级培训,只有10.3% 的青年教師接受过国家级培训。可见,大学青年教师继续教育的层次不高,甚至还有6.6%的青年教师没有接受过继续教育的。
以上这些现象都再次提醒我国相关高校,要将教师继续教育落实到实处,丰富完善教育内容、教育形式、教育类型,提升教育层次,注重青年教师的综合素质的发展,尤其“教育专业”的知识与技能。若缺乏这部分知识与技能,教师的学科知识与教育科学知识没法交汇,也就无法生成“学科教学知识”。没有学科教学知识,在教学实践中不能与教学技能纵横贯通,更无法生产教师的教学实践知识,教师专业发展就是空话。
三、加强师生交流,创新课堂教学模式
教学即所谓的“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相结合”,教师与学生是教学的重要主体。当代的高校青年教师虽然有与学生年龄相近的优势,但是在与学生交流方面却不具备主动性。数据显示有78.3%的青年教师很少主动找学生交流,究其原因,有62.6%指出忙于科研与课题发表,23.8%认为与学生交流的机会少,局限于课堂,无法深入交流,而在课堂上也应保有教师严肃形象。因此,为了促进师生交流,高校应减轻教师的科研压力,注重教学质量,创新课堂教学模式,改变多年的台上教师,台下排排学生的插秧式教学,增加互动平台,教学不拘泥于课堂以及实验室,走出教室教学,消除师生的心理隔阂,未尝不可。
四、构建科学、有效的高校青年教师评价机制
2012年8月出台的《国务院关于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明确指出,高校要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尤其要以中青年教师为重点,创建有利于其发展的各种制度和机制。当前教师评价体系还存在着一些明显的不足,如评价指标上重科研轻教学;评价方法上重视定量评价,忽视定性评价;评价模式高度单一。根据调查显示,94.2%的青年教师面临科研压力。长期以来教师晋升只重视科研成果,以论文数量和课题级别作为教师职称、职务晋升的主要指标,轻实践能力和教学能力。并且重量不重质,只看科研成果数量。因此出现了从教几十年一直深受学生好评的老教师直至退休仍然是讲师的现象,只因科研成果不达标。
高校应建立多元化的发展评价体系,注重教师科研同时注重对其教学质量的评价,提高年轻教师的实践能力。通过建立学生评价、同事领导评价、科研评价以及道德评价等多方位多角度的评价机制,体现科学、公正、专业的评价结果。只有如此,一支专业素质过硬和人格完善的青年教师队伍方可逐步建立起来。
小结:青年教师是高校未来的中流砥柱,是高等教育的领军人,各地政府与高校,应高度重视青年教师的发展现状,尤其专业发展问题,力求建立一个有效促进青年教师全面科学发展的体系机制,创造有利于青年教师充分发挥教学水平的广阔平台,推动教师专业化进程健康发展,为高校全面发展全面进步奠定教师队伍基础。
(作者单位:江苏大学 教师教育学院 江苏镇江)
[关键词]高校青年教师 专业发展 教师教育 发展策略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持续推进和高等教育规模的不断扩大,青年教师已成为我国高校教师队伍的主力军。据教育部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10年底,我国高校40岁以下的青年教师人数已超过86万,占全国高校专职教师总数63.3%,青年教师专业发展不仅是高等教育研究的重要问题也是大学教师发展研究的基本命题。对这个群体的专业现状和发展需要的深入研究亟待开展。
针对此项研究课题,也为了解我国高校青年教师专业发展情况,本人在江苏省内选取了十一所高校的45周岁以下的一些年轻教师进行了相关调查研究,研究结果显示,有94.6%的青年教师能够较好的掌握学科专业知识,84%被调查者具有扎实的教育教学理论知识,86.2%掌握了较好的课程知识。分析可知,当代教师专业理论知识比较扎实,这也得益于其自身多年的求学经历,新增的高校教师大部分为刚毕业的硕、博研究生。但也正由于他们是刚进入教育领域的青年教师,因此,也随之面临着诸多困境与问题。如结果显示,对于学生的知识的熟练掌握只有67.3%,教育情境的掌握熟练的仅有64.2%,拥有丰富的教师实践经验和知识的也仅有67.3%,自我认识清晰的只有78%。表明我国的当代青年教师教学实践经验不足,自我认识不够清晰,对于师生之间的互动与关系的理解不够深刻,对学科的钻研不够深入。针对此一系列问题现状,本人根据调查结果分析,总结出一些具体现象产生的原因并提出相关可行性建议,以期能够为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做出建设性的贡献。
一、提高青年教师收入水平以及社会地位
2013年全国政协委员庞晓丽针对教师工资待遇,仔细研究了相关政策法规,指出:“1993年颁布的教师法第二十五条规定:教师的平均工资水平应当不低于或者高于国家公务员的平均工资水平,并逐步提高。但20年过去了,这一规定并没有得到很好的执行。”根据调查显示,89%的教师觉得目前最需要改变的是提高自己的工资待遇。六成教师表示自己的收入在1000元至2000元之间;在接受调查的网友中,表示收入超过4000元的是比例最少的群体。
当然,待遇问题虽然不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必备条件,但却是重要的外围支持,因为只有提高了高校青年教师待遇水平,解决了生活问题,并提高他们的相应社会地位,他们才能集中精力在教学上取得进步,在科研上取得硕果。
二、注重青年教师在职继续教育,巩固专业知识,提升其综合素质
近年来随着终身教育理念的确立,我国政府大力发展教师继续教育,不断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在教师培养、教师专业发展等方面取得了一些成就。诸如,参与继续教育的教师队伍不断壮大,教育内容多元化。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如调查结果显示: 教育科学研究(12.8%) 和现代科技与人文社科知识(10.2%) 教育内容的百分比不高,继续教育中存在忽视教师综合素质提高的现象。63.8%的大学青年教师接受过校级培训,39.7% 的接受过省级培训,只有10.3% 的青年教師接受过国家级培训。可见,大学青年教师继续教育的层次不高,甚至还有6.6%的青年教师没有接受过继续教育的。
以上这些现象都再次提醒我国相关高校,要将教师继续教育落实到实处,丰富完善教育内容、教育形式、教育类型,提升教育层次,注重青年教师的综合素质的发展,尤其“教育专业”的知识与技能。若缺乏这部分知识与技能,教师的学科知识与教育科学知识没法交汇,也就无法生成“学科教学知识”。没有学科教学知识,在教学实践中不能与教学技能纵横贯通,更无法生产教师的教学实践知识,教师专业发展就是空话。
三、加强师生交流,创新课堂教学模式
教学即所谓的“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相结合”,教师与学生是教学的重要主体。当代的高校青年教师虽然有与学生年龄相近的优势,但是在与学生交流方面却不具备主动性。数据显示有78.3%的青年教师很少主动找学生交流,究其原因,有62.6%指出忙于科研与课题发表,23.8%认为与学生交流的机会少,局限于课堂,无法深入交流,而在课堂上也应保有教师严肃形象。因此,为了促进师生交流,高校应减轻教师的科研压力,注重教学质量,创新课堂教学模式,改变多年的台上教师,台下排排学生的插秧式教学,增加互动平台,教学不拘泥于课堂以及实验室,走出教室教学,消除师生的心理隔阂,未尝不可。
四、构建科学、有效的高校青年教师评价机制
2012年8月出台的《国务院关于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明确指出,高校要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尤其要以中青年教师为重点,创建有利于其发展的各种制度和机制。当前教师评价体系还存在着一些明显的不足,如评价指标上重科研轻教学;评价方法上重视定量评价,忽视定性评价;评价模式高度单一。根据调查显示,94.2%的青年教师面临科研压力。长期以来教师晋升只重视科研成果,以论文数量和课题级别作为教师职称、职务晋升的主要指标,轻实践能力和教学能力。并且重量不重质,只看科研成果数量。因此出现了从教几十年一直深受学生好评的老教师直至退休仍然是讲师的现象,只因科研成果不达标。
高校应建立多元化的发展评价体系,注重教师科研同时注重对其教学质量的评价,提高年轻教师的实践能力。通过建立学生评价、同事领导评价、科研评价以及道德评价等多方位多角度的评价机制,体现科学、公正、专业的评价结果。只有如此,一支专业素质过硬和人格完善的青年教师队伍方可逐步建立起来。
小结:青年教师是高校未来的中流砥柱,是高等教育的领军人,各地政府与高校,应高度重视青年教师的发展现状,尤其专业发展问题,力求建立一个有效促进青年教师全面科学发展的体系机制,创造有利于青年教师充分发挥教学水平的广阔平台,推动教师专业化进程健康发展,为高校全面发展全面进步奠定教师队伍基础。
(作者单位:江苏大学 教师教育学院 江苏镇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