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挫折心理与应对方式研究

来源 :知识力量·教育理论与教学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ingy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法,对360名大学生进行研究。旨在通过对大学生挫折心理与应对方式的调查,了解他们的挫折情景以及不同挫折情景下个体倾向于采用何种应对方式。为高校开展心理教育和后续研究提供基础和依据。结果: 1、大学生的挫折情景主要是自尊、自我实现、适应、就业、学习、人际、经济、家庭8个方面。最主要是就业和学业。2、大学生挫折情景在年级、学科上差异显著。3、总体上,不同的挫折感来源的被试均倾向于采用退避、幻想、自责等消极的应对方式。结论:高校开展面对挫折积极应对的教育迫在眉睫。
  [关键词]挫折心理 应对方式 心理安全
  一、前言
  大學生作为社会上最活跃,最有知识的人群,他们的生理和心理在迅速的变化之中,处于成熟与不成熟之间。而现实生活中,大学生又面临着竞争,就业责任等各方面的压力。随着社会的发展,大学生所承受的心理负荷也会相应增加,大学生所感受到的矛盾和冲突也会增加,同时大学生生活中的人际关系的复杂化等不良应激性刺激也对大学生个体构成心理压力。我国在上世纪80年代中期,有23·25%的大学生有心理障碍,80年代末上升到25%,近年来已达到30%,有心理障碍的人数正以每年10%的速度递增。[1:69]一项对全国12·6万大学生的调查显示,有20·3%的大学生有心理问题。[1:69]大学生的心理障碍并由此引发的大学生自杀现象给教育界和思想政治工作者敲响了警钟,提出了严峻的挑战。我们必须针对大学生的心理特点,正确分析他们挫折心理的主要表现,并采取积极措施加强挫折教育,提高他们的心理承受能力,促进大学生心理的健康和全面发展。
  (一)挫折感的内涵界定
  美国阿瑟·S·雷伯的《心理学词典》认为:“挫折在心理学中的专业用法只限两义:其一是指阻碍、干扰或阻断朝向某一目标行为的行为。该行为几乎包括从外显的物理运动到内隐的认知过程在内的任何东西。挫折的概念通常包括三方面的要素:一是挫折情境,二是挫折认知,三是挫折反应。挫折感是当事人对挫折的感受,其实质是当事者对干扰、障碍性刺激的一种主观感受,它与个人的需要和动机的强度、自我期望值、自我归因情况、心理平衡状态、个人抱负水平等因素有关。[2:第4页]
  (二)应对方式的内涵
  应付或应对问题已日益成为应激研究中的一个重要课题,尤其是最近20年来,关于应付或应对的研究逐渐增多。应付是指对付那些被知觉为紧张或超过了个体能力所及的自我实现或外在要求的过程(Lazarus﹠Folkman,1984)。应付方式(copingstyle)是指个体在面对挫折和压力时所采用的认知以及行为方式,又可称作应对机制或应对策略。它是心理应激过程中一种重要的中介调节因素,个体的应付方式影响着应激反应的强度与性质,并进而调节着应激与应激结果之间的关系。应付方式介于应激源与人的身心健康之间,适宜的应付能够缓解和调节应激情景对个体的压力,对维护身心健康起着不容忽视的作用。[3:第3页]
  二、研究对象和方法
  (一)研究对象
  本研究共选择在校本科生360名。回收有效问卷303份。有效率为84%。其中,男生162人、女生141人;被试涉及文科、理科、物理基地班、初民实验班。兼顾四个年级。由于物理基地班和初民实验班均为高分入校的大学生,被试具有同质性、特殊性,故将他们统称为特殊学科。
  (二)研究方法
  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法。挫折心理采用《大学生挫折心理问卷》。问卷均具有较高的信度、效度。应对方式的调查工具主要有肖计划等编制的《应对方式问卷》。他将应对方式分为解决问题、自责、求助、幻想、退避和合理化六个维度。[3:10-11页]各分量表的重测信度在0.63-0.73之间。[4:207页]
  问卷处理采用SPSS16.0软件。
  三、结果
  (一)大学生挫折情景的类型
  结果见图1
  从图1可以看出,挫折情景有主要包括自尊、自我实现、适应、就业、学习、人际、经济、家庭8个方面。大学生的挫折情景最主要是就业和学业。有31.5%的被试的挫折情景是就业压力。有21.7%的被试的挫折情景是学习。
  (二)挫折情景在年级、学科上的差异检验
  表1:挫折情景在年级、学科上的差异检验结果
  从表1中可以看出,一年级,特殊学科的挫折心理50.0%来源于适应,其次是自尊、自我实现、学习,分别为16.7%。其他的类型则全为0;理科生中,主要挫折情景为适应,在自尊、自我实现、就业、人际、学习上均有相同的人数(14.3%)。没有出现学习型、经济型和家庭型的被试;文科生中,自我实现、就业、人际情景的均有21.4%,经济来源的有14.3%。基地班和理科生的挫折感最多来源于适应,但两者在人数比例上却存在显著差异。文科生挫折感来源于自我实现、就业、混合的被试数相同,均为21.4%。因此,基地班、文科、理科学生之间在适应维度上均存在显著差异。文理科学生在就业来源和学习来源上也存在显著差异。即,除了在家庭挫折情景,文理科人数比例相同外,其他各项均存在显著差异。
  二年级的被试者中,基地班挫折情景最多的是就业情景42.4%,还有30.3%的被试为学习情景挫折心理。此外还有12.1%的个体是自我实现情景的挫折。理科生挫折心理最多的来源于就业,40.9%;其次是学习22.7%。文科生各有26.7%为自我实现和学习情景,20.0%为就业情景。基地班和理科生的挫折感来源于就业的最多,其次为学习。它们在数值上也比较接近。但在自尊、自我实现、人际、经济、家庭等项目上存在显著差异。
  三年级的被试者中,基地班的挫折情景最多的是学习,36.4%。自尊情景和就业挫折心理是18.2%;排第二位;自我实现、人际交往、经济均为9.1%;理科生挫折心理来源于学习的最多,为26.9%,其次是就业的23.1%。两者差异比较小,自尊和自我实现分别为15.4%;文科生中是就业来源的为53.3%,第二位的是学习类型挫折20.0%。   四年级的被试者中,基地班挫折情景最多的是就业25%和学习,并列第二的是自我实现、经济两个情景,分别为16.7%;理科生挫折感来源最多的是就业72.7%,在自尊、自我实现、学习上相同,为9.1%;文科生在自我实现、就业维度上并列第一,为35.7%,第二的是学习14.3%。
  (三)挫折感来源与应对方式的相关检验
  表2:挫折感来源与应对方式的相关检验
  注:*p<0.05,**p<0.01
  本研究采用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各种挫折情景与应对方式的相关关系。结果见表2。通过分析我们发现,大学生挫折情景多和消极的应对方式(退避、幻想、自责)相关显著。与合理化、解决问题的相关性不显著。
  四、分析与讨论
  从以上结果看,挫折情景既有来源于自我内在的标准,也有来源于外部的客观因素。内部的主要是自我实现,外部因素以學习来源和就业来源为主。在所有的挫折感情景中,就业占到了30%以上,特别是文科生在大一时就业压力就已比较普遍,理科生和基地班在二年级时就成为最主要的来源。一方面,说明大学生已越来越早地关注自己的就业问题。另一方面则说明现在大学生的就业压力很大。学习来源是仅次于就业的第二大挫折感来源,只有大一理科生没有出现这种挫折感,其他学科、年级均有出现。适应问题在一年级的大学生中最为明显,且基地班的人数比例大于理科生,理科生的人数比例大于文科生。这与三个学科的学习压力不无关系。自我实现在一年级和四年级出现的较多。四年级时又将进入一个新的环境。对于自己当前的能力感到担忧。自我实现可以通过自身的一些调节功能进行调节。如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制定合乎情理的奋斗目标,不断修正自己的目标和方向,学会正确地评价自己,学会正确归因,在需要的时候向他人求助等。
  挫折像其他事物一样具有两面性,对于不能正确认识挫折的个体可以加强心理安全教育,引导其正确归因,正确对待挫折。挫折可以使人颓废也可以使人奋发。大学生抗挫能力的培养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除了学校教育外,还需家庭、就业等系统的支持。通过环境的熏陶作用、教师的表率作用、同龄人的榜样作用、就业实践的锤炼作用,在潜移默化中提高大学生的抗挫能力,培养其良好的心理素质。
  虽然这一研究结果不能得出大学生消极的应对方式是导致其挫折感的原因。但挫折情景为什么和消极应对方式存在显著相关?这一问题无疑将警示教育:针对学生的消极应对方式进行有的放矢的引导已迫在眉睫。如何对大学生进行有效的应对方式的教育和引导,将引发我们更深入的思考和研究。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1年国家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高校学生心理安全教育、问题预防、症状处理及危机干预”(项目编号:11YJA190002)研究成果之一
  [参考文献]
  [1]刘龙洲.大学生挫折心理分析及教育对策[J].大学教育科学,2004(1).
  [2]陈炎.大学生挫折心理教育探析[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3]邓慧娟.大学生心理压力、应对方式及心理健康的关系研究[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10
  [4]郭念锋.心理咨询师(三级)[M].北京:民族出版社,2011.
  (作者单位:山西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山西太原)
其他文献
[摘要]德育工作是技术院校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提高教育质量及学生综合素质方面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创新德育工作不仅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需要,同时也是素质教育及时代发展的要求。  [关键词]技术教育 德育工作 创新 实践  技术院校里部分同学进取意识淡漠,人生观、价值观不确定、不牢固,荣誉感、廉耻感降低,认为在学校只要能把所学技能掌握个差不多,将来有个岗位、有碗饭吃,对父母有个交待就行了,至于
期刊
[摘要]《喜福会》中的母亲们努力地向女儿灌输中国的传统理念,期待她们取得成就。但“香蕉人”一代的女儿们,一再否认自己的华裔身份。因此,两代人的分歧形成了,母亲对女儿的希望破灭了。通过种种经历和激烈的思想斗争,女儿们终于明白了母亲的用心,准确找回了华裔移民这一特殊身份。从这一角度来讲,《喜福会》是由华裔移民母亲的梦想之旅串联起来的。  [关键词]华裔 移民 母女 双重文化身份  《喜福会》,美籍华裔
期刊
[摘要]随着课程素质教育理念的不断深入,大学辅导员在日常教学中扮演角色的重要性也日益明显。在大学日常教学中,辅导员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习状况及专业成绩,同时还要对学生的生活状况进行考察和了解,对学生的心理发展以及价值观形成进行科学合理的引导,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综合发展。本文围绕大学辅导员主要职责,就辅导员角色的有效扮演措施展开了详尽论述,以供参考。  [关键词]素质教育 辅导员 作用  素质教育理念
期刊
[摘要]本文针对我国计算机专业成人教育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对计算机专业提出了教学改革的基本思路。构建了以培养实践型、应用型、技能型专业人才为核心的培养方案,注重与生产实践紧密结合,突出实践和创新能力的培养,突出成人教育特色,面向生产实际。结合具体实践经验,并在人才培养目标、课程建设、教学手段改革等方面的进行了实践,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关键词]成人教育 教学改革 人才培养  在成人高等教育质量问
期刊
[摘要]大学语文是大学教育的基础课程之一,大学语文教学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和制约着其他课程的教学水平。提高大学语文的教学质量是高等学校在新时期的主要任务,影响教学质量的关键因素之一便是教学方法。然而目前我国大学语文教师的教学方法存在思想观念陈旧、手段单一等问题,其改革势在必行。  [关键词]大学语文 教师 教学方法 创新  大学语文课是高校中进行母语教育的重要手段和途径。它在提高大学生的语文能力、思
期刊
[摘要]灵活掌握块式语是实现流畅写作的有效策略。本研究从块式语的定义、分类及其在国内外的研究现状三方面对其进行了综述,旨在揭示提高块式语应用能力是解决写作难题的好方法,需引起教师在教学上的反思,重视块式语的积累运用。  [关键词]块式语 英语写作 研究现状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国内外学者对块式语言的研究逐渐成为热点。国内外许多学者,就块式语言的应用情况、块式语与英语听力、口语、阅读、写作的关
期刊
[摘要]发展高校非学历继续教育是完善高校教育体系,实现教育大众化,建立学习型社会战略目标的有机组成部分,成都大学作为成都市的一所地方高校,在多年非学历教育工作中,不断改革创新、更新观念,在完善办学机制和提高培训质量上下功夫,以社会需求为导向,积极探索构建适合普通高校非学历教育发展工作模式,最终实现非学历教育的健康发展。  [关键词]非学历教育非学历教育发展模式成都大学一、引言  非学历教育培训是在
期刊
[摘要]美国著名的教育家、心理学家布卢姆曾说过“学习的最大动力,是对学习材料的兴趣”。 一个人一旦对某件事或者某个事物产生了兴趣,他便会主动地去探知、去实践,并在探知与实践的过程中不断体验成功的愉悦。步入高中阶段的学生们,不论是在身体上,还是在心理上都已经储备了一些基础知识,而随着知识及认识层面的不断扩大,他们获取新知识的渴望更为强大,但在环境,心理发展等种种内外因的共同作用下,学生们会产生某些学
期刊
[摘要]随着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的不断改革,听力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重要性日渐显现。听力教学的方法很多,本文简要介绍交互式教学法的概念,通过与传统教学法的对比研究突出交互式教学模式的优越性,并举例说明如何应用交互式教学法开展大学英语听力教学以提高听力教学效果。  [关键词]大学英语 听力教学 交互式教学法  引言  近年来,随着大学英语教学的不断改革,英语教师对教学主体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以学生为中心
期刊
习主席强调:“要大兴学习之风,坚持学习、学习、再学习,坚持实践、实践、再实践”,进一步强调要大力发扬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对院校来说,学风建设是院校内涵建设的重要内容,优良学风是保证和提高教育质量的重要条件,是院校求生存、谋发展、创一流的基础。学风建设是培养高素质军事人才的内在要求,优良学风是推动高素质军事人才层出不穷、部队建设不断前进的一种无形而强大的精神力量,持久地发挥作用。  一、按照培养高素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