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语文是重要课程,阅读是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主要内容,如何提升阅读有效性,帮助学生更好的实现综合素质、综合能力的双向发展,是教师们值得深思的首要问题。通过实施有效策略,不断简化教学过程,更容易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心理需求;在潜移默化中渗透先进的育人思想,远比直接灌输指导的效果好得多,明白了这种道理,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提升令人期待。本文特意对此做了具体的研究,希望能为其他教师提供帮助。
关键词: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提升策略;研究;思考
引言:常言道“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初中学生阅读更多书籍,养成良好阅读习惯,将来才有机会成为栋梁之才,为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做出很大贡献。阅读教学有效性的提升策略比较多,但都要求教师考虑实际情况后正确选择性应用。在互动中思考,初中语文阅读教学很受学生的欢迎,后续实践工作有序推进起来,学生们语文思维充分活跃后主体创造力也有更大程度的提高。下面,笔者特意分析了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提升。
一、努力做好准备工作
有经验的语文教师组织阅读教学活动前都会做好准备工作。优秀的语文教师在考虑了学生的实际需求后,会对课前准备工作进行优化[1]。笔者认为,从两个方面展开阅读教学的准备工作更加合适。第一,教师以自己的理解及分析为前提,帮助学生确立学习目标;第二,在上课之前,教师指导学生预习文章。如果学生有明确的学习目标,那么学生在进行阅读时就会有具体的方向,有效地避免了盲目浏览的问题。设置科学合理的学习目标一方面能够引导学生的学习活动,另一方面则有利于加深学生对阅读内容的理解和感悟,进而对文章的内容形成深层次的认知,提高学生的审美水平。与此同时,引导学生做好课前预习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教师的引领下,学生能够掌握资料查阅、文章段意总结、文章主旨归纳等学习方法,通过了解创作目的、艺术手法,感受作者创作时的心境,为学生理解文章打下坚实基础,学生对文章所蕴含的美感及思想内涵会形成更为深刻的认识。如在学习《小石潭记》一课时,作者的人生经历对于理解这篇文章发挥着巨大的作用。教师应该在布置课前预习时,让学生查找作者的生平资料,并且引导学生思考作者的生活经历对其创作心态形成了怎样的影响。让学生认识到这篇文章不仅仅是作者贬谪永州时对游览景物的客观记录,也包含着作者抑郁不得志的苦闷心绪。透过文章中的字句,审视作者当时的心境,比如“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表面上是写小潭的水岸的不整齐,实则表示作者对自己前途的担忧。
二、创设好的教学情境
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动力,也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有效途径,而教学情境具有丰富性和开放性,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如教学《皇帝的新装》过程中,教师可以先让学生预习课文,并对文章进行分段及要求学生画出每个自然段的中心语句和字词,再给学生提出类似于这样的问题:为什么在根本不存在的新装面前,皇帝和老百姓都不敢直言说真话?这篇文章的现实意义是什么?如果你当时在场,那么你会怎样做,并鼓励学生谈谈这篇文章的读后感,最后教师把学生的答案进行分析与整合,以确保答案的完整性,使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此过程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进一步保证教学质量。
三、提倡语文个性阅读
首先,唤起学生生活体验,即在学生阅读文本时充分调动他们的生活积累和经验。如学生学习《乡愁》时让学生谈谈离愁别绪,积累古诗文中离别的佳句;学习《春》时让学生回味春天,用语言和画面描绘春天等等。其次,重复朗读,即在读中形成对文本内容的大致了解,特别是精彩语段要读出抑扬顿挫、读出感情、读出韵味。再次,尊重独特感受,正所谓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学生在阅读文本时受各种因素的影响会产生不同的认识,这时,即使是学生的认识有偏颇之处,教师只能引导,不能轻易否认,不能用所谓的标准答案去评价。只有这样,学生的阅读激情才不会破坏,学生的阅读素养才会不断提高。如引导学生学习《社戏》时,我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既然戏不好看,那请想想“我”热衷看戏的真实原因可能是什么?问题一出来,答案可谓层出不穷,有的说是热衷自由,有的说是追求刺激,有的说是赏夜景,有的說是看热闹……我对这些答案给了肯定、给了鼓励、也给了引导,最后明确看戏是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的是看戏的那一份轻松、那一份自由、那一份友爱、那一份美丽。学生在畅所欲言中得到了尊重、得到了认同、得到了提高。
四、培养阅读积累习惯
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一定要提醒学生认识到阅读做笔记的重要性,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章,提高学生阅读能力[3]。此外,教师还应该拓展学生的阅读范围,结合课堂教学实际,为学生推荐和教材相似的文本,不断丰富学生想象力,最终达到有效教学的目的。如讲解完《杨修之死》这篇文章后,可以推荐学生阅读全本的《三国演义》,然后进一步延伸学生的阅读范围,推荐学生阅读《儒林外史》、《红楼梦》、《西游记》、《水浒传》等名著。当学习《老王》这篇文章时,教师还可以选择契诃夫的《苦恼》、臧克家的《老哥哥》一起作为一组文章来学习,围绕主人公的经历和遭遇,感知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体验世间的人情冷暖,感悟文本的主题思想,不断拓展学生的阅读范围,提高学生阅读量,从而促进学生阅读能力综合发展。
结语
阅读在语文教学中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作为一名语文教师要充分认识到自己肩上的重担,意识到教学活动中所蕴含的历史使命。教师要把语文教学的重点放在阅读教学上,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习惯、能力,采取不同的方式让学生在文字中徜徉,领略文章的优美,文字间蕴含的思想性。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和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还可以促进学生终身学习意识的形成,为学生未来职业生涯中的语文知识应用打好基础。
参考文献:
[1]王海滨.新课改下的初中语文探究阅读教学[J].读写算:教研版,2019(4):66-68.
[2]刘玉英.浅谈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提升策略[J].软件:教育现代化,2018(2):60-61.
[3]张化万.提升读写结合品质,促进语文阅读教学[J].读与写杂志,2018(26):99-100.
关键词: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提升策略;研究;思考
引言:常言道“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初中学生阅读更多书籍,养成良好阅读习惯,将来才有机会成为栋梁之才,为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做出很大贡献。阅读教学有效性的提升策略比较多,但都要求教师考虑实际情况后正确选择性应用。在互动中思考,初中语文阅读教学很受学生的欢迎,后续实践工作有序推进起来,学生们语文思维充分活跃后主体创造力也有更大程度的提高。下面,笔者特意分析了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提升。
一、努力做好准备工作
有经验的语文教师组织阅读教学活动前都会做好准备工作。优秀的语文教师在考虑了学生的实际需求后,会对课前准备工作进行优化[1]。笔者认为,从两个方面展开阅读教学的准备工作更加合适。第一,教师以自己的理解及分析为前提,帮助学生确立学习目标;第二,在上课之前,教师指导学生预习文章。如果学生有明确的学习目标,那么学生在进行阅读时就会有具体的方向,有效地避免了盲目浏览的问题。设置科学合理的学习目标一方面能够引导学生的学习活动,另一方面则有利于加深学生对阅读内容的理解和感悟,进而对文章的内容形成深层次的认知,提高学生的审美水平。与此同时,引导学生做好课前预习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教师的引领下,学生能够掌握资料查阅、文章段意总结、文章主旨归纳等学习方法,通过了解创作目的、艺术手法,感受作者创作时的心境,为学生理解文章打下坚实基础,学生对文章所蕴含的美感及思想内涵会形成更为深刻的认识。如在学习《小石潭记》一课时,作者的人生经历对于理解这篇文章发挥着巨大的作用。教师应该在布置课前预习时,让学生查找作者的生平资料,并且引导学生思考作者的生活经历对其创作心态形成了怎样的影响。让学生认识到这篇文章不仅仅是作者贬谪永州时对游览景物的客观记录,也包含着作者抑郁不得志的苦闷心绪。透过文章中的字句,审视作者当时的心境,比如“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表面上是写小潭的水岸的不整齐,实则表示作者对自己前途的担忧。
二、创设好的教学情境
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动力,也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有效途径,而教学情境具有丰富性和开放性,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如教学《皇帝的新装》过程中,教师可以先让学生预习课文,并对文章进行分段及要求学生画出每个自然段的中心语句和字词,再给学生提出类似于这样的问题:为什么在根本不存在的新装面前,皇帝和老百姓都不敢直言说真话?这篇文章的现实意义是什么?如果你当时在场,那么你会怎样做,并鼓励学生谈谈这篇文章的读后感,最后教师把学生的答案进行分析与整合,以确保答案的完整性,使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此过程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进一步保证教学质量。
三、提倡语文个性阅读
首先,唤起学生生活体验,即在学生阅读文本时充分调动他们的生活积累和经验。如学生学习《乡愁》时让学生谈谈离愁别绪,积累古诗文中离别的佳句;学习《春》时让学生回味春天,用语言和画面描绘春天等等。其次,重复朗读,即在读中形成对文本内容的大致了解,特别是精彩语段要读出抑扬顿挫、读出感情、读出韵味。再次,尊重独特感受,正所谓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学生在阅读文本时受各种因素的影响会产生不同的认识,这时,即使是学生的认识有偏颇之处,教师只能引导,不能轻易否认,不能用所谓的标准答案去评价。只有这样,学生的阅读激情才不会破坏,学生的阅读素养才会不断提高。如引导学生学习《社戏》时,我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既然戏不好看,那请想想“我”热衷看戏的真实原因可能是什么?问题一出来,答案可谓层出不穷,有的说是热衷自由,有的说是追求刺激,有的说是赏夜景,有的說是看热闹……我对这些答案给了肯定、给了鼓励、也给了引导,最后明确看戏是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的是看戏的那一份轻松、那一份自由、那一份友爱、那一份美丽。学生在畅所欲言中得到了尊重、得到了认同、得到了提高。
四、培养阅读积累习惯
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一定要提醒学生认识到阅读做笔记的重要性,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章,提高学生阅读能力[3]。此外,教师还应该拓展学生的阅读范围,结合课堂教学实际,为学生推荐和教材相似的文本,不断丰富学生想象力,最终达到有效教学的目的。如讲解完《杨修之死》这篇文章后,可以推荐学生阅读全本的《三国演义》,然后进一步延伸学生的阅读范围,推荐学生阅读《儒林外史》、《红楼梦》、《西游记》、《水浒传》等名著。当学习《老王》这篇文章时,教师还可以选择契诃夫的《苦恼》、臧克家的《老哥哥》一起作为一组文章来学习,围绕主人公的经历和遭遇,感知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体验世间的人情冷暖,感悟文本的主题思想,不断拓展学生的阅读范围,提高学生阅读量,从而促进学生阅读能力综合发展。
结语
阅读在语文教学中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作为一名语文教师要充分认识到自己肩上的重担,意识到教学活动中所蕴含的历史使命。教师要把语文教学的重点放在阅读教学上,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习惯、能力,采取不同的方式让学生在文字中徜徉,领略文章的优美,文字间蕴含的思想性。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和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还可以促进学生终身学习意识的形成,为学生未来职业生涯中的语文知识应用打好基础。
参考文献:
[1]王海滨.新课改下的初中语文探究阅读教学[J].读写算:教研版,2019(4):66-68.
[2]刘玉英.浅谈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提升策略[J].软件:教育现代化,2018(2):60-61.
[3]张化万.提升读写结合品质,促进语文阅读教学[J].读与写杂志,2018(26):99-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