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思辨能力是英语专业培养目标的重点,针对当前英语专业学生普遍“思辨缺席”的情况,本文试总结分析国内英语专业教学的现状,以英语词汇学课程为例,探讨思辨能力在该门课程中的培养。选取词汇学教学过程中英语新词作为例证,分析英语新词特征和师生角色定位,探讨培养思辨能力的可行性方案。
关键词: 思辨能力 词汇学教学 英语新词
在当前的英语专业教学改革中,思辨能力和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被很多学者视为改革的重要内容和方向。英语专业学生的思辨能力培养已经成为外语界研究的焦点。大多数研究者一直认为,英语专业学生患有“思辨缺席症”(黄源深,1998/2010;熊学亮,2007;孙有中,2011;阮全友,2012)。近年来,英语教育界专家群策群力,从培养目标、课程设置、教学方法、评估手段、教材建设及教师培养等角度提出和付诸实施全方位的教学改革方案。本文拟从英语词汇学这门课程的新词教学实践来探讨这个问题。
1.研究背景
国外对于大学生思辨能力的研究始于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末,其中比较有影响力的思辨理论一是德尔菲项目组发布的双维结构模型,即认知能力和情感特质。二是Richard Paul和Linda Elder建构的三元结构模型,即思维元素、标准和智力特征。他们认为一个训练有素的思维者应该具备以下五种能力:(1)清晰准确地提出关键性问题。(2)收集和评价相关信息,并能用抽象概念进行有效阐释。(3)通过对比相关标准,得出有理有据的结论并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4)在不同思想体系间进行开放性思维,认识和评价它们的假说、含义和实际结果。(5)在解决复杂问题中与他人有效沟通。这五个标准具体、明确,更有操作性,为本文研究提供了理论基础。
与英语专业其他课程教学与研究相比,英语词汇学教学与研究在我国起步较晚,就英语词汇学教学而言,在20世纪中晚期,只有本科院校的研究生和少部分院校的本科生开设了这门课程。汪榕培教授曾预测说21世纪的英语研究必然以广义的英语词汇学为新的增长点。研究新词繁琐但是很有意义,能让人感觉到语言及语言背后的变化。然而,关于英语新词的研究相对较少,邓天中认为原因在于:(1)新词定义模糊,范围难以圈定;(2)新词收集困难,难免挂一漏万;(3)没有权威标准,辞书较少收录。但是我们不能仅仅因为它们还没有进入词典或者没被标准英语接受就不予理会,避而不谈是不可取的,新词不会因此而走开,也不能因为它们又怪又多而望而生畏(汪榕培,2000)。词汇学课程中的新词教学对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是非常有帮助的。
2.新词的定义与特征
英语中对新词(neologism)的定义是“a newly coined word,or a phase or familiar word used in a new sense”,指语言系统为适应新发明、新事物或新的社会现象的出现而创制的词语。该定义表明新词不只局限于一个词,如cyberchat(网聊),也包括短语,如gay marriage(同性婚姻)。原有的词语在新的文化环境下添加了新的涵义通常也被称为新词,如noodle作动词表示“在电脑键盘上胡乱击键”。
邓天中总结新词的出现具有社会偶然性,新词产生于社会生活的某些变化或者人们的某种心理需要,虽然新但都源自基本词汇。基本词汇具有稳固性的特点,巨大的稳固性是基本词汇成为构成新词的基础(王振坤,1998)。新词的偶然性特点决定了新词能否被人们接受也同样偶然。其次,新词的词义具有关联性和能产性,词汇本身具有系统性,这种特性在新词的产生过程中起的作用不可忽视。新词在产生过程中与已有词语的词义关联是这种系统性的集中体现。比如political animal(热衷于政治的人) 是在已有词汇party animal(热衷于社交聚会的人)的基础上产生的。再次,新词的意义具有不确定性,新词的开始是偶人的纯个人行为,因而不具备“社会约定性”(王振坤,1988),新词的词义会因为使用者,因时因地而发生变化。最后,新词具有民族性,由于新词首先反映局部区域的某种突出变化,因此语言词汇中的民族区域性校标不能推广到其他地区、其他语言。比如最近的“土豪”、“大妈”等词。了解新词特征有助于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对学生加以引导,有助于培养学生思辨能力。
3.以新词教学为例探讨思辨能力的培养
笔者在近几年一直承担词汇学的教学任务,英语词汇学教学内容涵盖面广,理论知识丰富,信息量大。英语词汇学课程总共32课时,在有限的总课时内采用传统的教学方式很难完成教学任务,需要开展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充分调动学生学习与探究问题的积极性。
在讲授新词的时候,学生很期待老师告诉他们什么是新词及给他们实际的例子进行说明。然而,这种直接讲授的方式并不能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在讲授这一部分的时候,将学生分成四个小组,首先告诉他们英语新词的定义,然后让他们按照自己的理解收集英语新词,这个时候教师并不对此定义有过多讲解,也没有提出任何限制条件。学生在这种情况下收集了大量的词汇,有一些是他们理解的新词,有一些是当前网络流行词汇。经过收集汇总之后,让学生分析比较他们收集的词汇,在这个过程中,老师可以适当地加以引导,比如分别从这些词汇的拼写、读音、翻译等方向进行比较。学生根据之前所学的知识很快分析出来有些新词是属于借入词,比如latte(牛奶咖啡),Tsunami(龙卷风) fenshui (风水),qigong (气功),chopsocky(武打片)。有些新词的构成为混合法,如netizen(网民),populuxe(低级趣味的),hit-com(热门情景喜剧),edutainment(寓教于乐的)。通过这种方式,学生总结出新词的构成有派生型、复合型、缩略词及旧词新意等几种方式。
经过第一步粗略分析之后,学生将收集的词汇翻译成中文 。有了之前一步的分析,学生很快掌握了方法,很快总结出来有些词是直接音译,如coffee(咖啡),fans(粉丝),model(模特)等。有些是新词意译,如pyramid selling(传销),quiz kid(神童),mind relief(定心丸)等。 还有一些是音译意译兼而有之。在整个过程中,小组成员之间会互相讨论,互相质疑,然后给出自己的答案,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 英语词汇学教学中还要注意师生角色的定位,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是主体,鼓励学生去探索、去自主学习,鼓励他们积极主动地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4.结语
思辨能力的培养是英语教学改革的方向,随着时代的改变,高等教育的培养目标也在发生改变。我们期望能在以思辨能力培养为目的的教学改革方向下通过特定课程的开设,比如将在高年级阶段才开设的语言学,词汇学在二年级开设,研究生阶段开设的语义学,语用学在高年级开设。即使将来不从事语言研究工作,通过这些课程得到的逻辑思维训练也是有帮助的,从而改变英语专业“思辨缺席症”的现状。
参考文献:
[1]李莉莉.英语专业文学课程与思辨能力培养[C].英语知识课程教学与思辨能力培养研究,2014.61-70.
[2]汪榕培.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国外英语词汇学研究给汉语词汇学研究的启示 [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1(2):7-13,18.
[3]黄源深.思辨缺席症[J].外语与外语教学,1998(7):16-19.
[4]黄源深.英语专业课程必须彻底改革——再谈“思辨缺席”[J].外语界,2010(1):11-16.
[5]孙有中.突出思辨能力培养,将英语专业教学改革引向深入[J].中国外语,2011(3):49-58.
[6]汪榕培.英语新词的来源及展望 [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0(9):7-11.
[7]刘丹.以学生思辨能力培养为导向的美国历史文化课程教学研究 [J].鸡西大学学报,2012(5):13-16.
[8]邓天中.英语新词的常见词汇特征分析[J].山东外语教学,2005(5):49-52.
[9]王振坤,谢文庆.语言学教程[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8.
[10]刘馨茜.英语专业“思辨缺席症”疗法初探——以英语词汇学教学为例[J].海外英语,2015(8):82-83,86.
[11]鄢家琼,许吟雪.英语词汇学教学探讨[J].延边教育学院学报,2008(22):50-53.
该论文为武昌首义学院教研项目1.“培养英语专业学生思辨能力的课程体系研究”(项目编号2014Y08);2.“以培养英语专业技能型人才为目标的核心能力研究”(项目编号2014Y10)两个项目的阶段性成果。
关键词: 思辨能力 词汇学教学 英语新词
在当前的英语专业教学改革中,思辨能力和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被很多学者视为改革的重要内容和方向。英语专业学生的思辨能力培养已经成为外语界研究的焦点。大多数研究者一直认为,英语专业学生患有“思辨缺席症”(黄源深,1998/2010;熊学亮,2007;孙有中,2011;阮全友,2012)。近年来,英语教育界专家群策群力,从培养目标、课程设置、教学方法、评估手段、教材建设及教师培养等角度提出和付诸实施全方位的教学改革方案。本文拟从英语词汇学这门课程的新词教学实践来探讨这个问题。
1.研究背景
国外对于大学生思辨能力的研究始于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末,其中比较有影响力的思辨理论一是德尔菲项目组发布的双维结构模型,即认知能力和情感特质。二是Richard Paul和Linda Elder建构的三元结构模型,即思维元素、标准和智力特征。他们认为一个训练有素的思维者应该具备以下五种能力:(1)清晰准确地提出关键性问题。(2)收集和评价相关信息,并能用抽象概念进行有效阐释。(3)通过对比相关标准,得出有理有据的结论并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4)在不同思想体系间进行开放性思维,认识和评价它们的假说、含义和实际结果。(5)在解决复杂问题中与他人有效沟通。这五个标准具体、明确,更有操作性,为本文研究提供了理论基础。
与英语专业其他课程教学与研究相比,英语词汇学教学与研究在我国起步较晚,就英语词汇学教学而言,在20世纪中晚期,只有本科院校的研究生和少部分院校的本科生开设了这门课程。汪榕培教授曾预测说21世纪的英语研究必然以广义的英语词汇学为新的增长点。研究新词繁琐但是很有意义,能让人感觉到语言及语言背后的变化。然而,关于英语新词的研究相对较少,邓天中认为原因在于:(1)新词定义模糊,范围难以圈定;(2)新词收集困难,难免挂一漏万;(3)没有权威标准,辞书较少收录。但是我们不能仅仅因为它们还没有进入词典或者没被标准英语接受就不予理会,避而不谈是不可取的,新词不会因此而走开,也不能因为它们又怪又多而望而生畏(汪榕培,2000)。词汇学课程中的新词教学对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是非常有帮助的。
2.新词的定义与特征
英语中对新词(neologism)的定义是“a newly coined word,or a phase or familiar word used in a new sense”,指语言系统为适应新发明、新事物或新的社会现象的出现而创制的词语。该定义表明新词不只局限于一个词,如cyberchat(网聊),也包括短语,如gay marriage(同性婚姻)。原有的词语在新的文化环境下添加了新的涵义通常也被称为新词,如noodle作动词表示“在电脑键盘上胡乱击键”。
邓天中总结新词的出现具有社会偶然性,新词产生于社会生活的某些变化或者人们的某种心理需要,虽然新但都源自基本词汇。基本词汇具有稳固性的特点,巨大的稳固性是基本词汇成为构成新词的基础(王振坤,1998)。新词的偶然性特点决定了新词能否被人们接受也同样偶然。其次,新词的词义具有关联性和能产性,词汇本身具有系统性,这种特性在新词的产生过程中起的作用不可忽视。新词在产生过程中与已有词语的词义关联是这种系统性的集中体现。比如political animal(热衷于政治的人) 是在已有词汇party animal(热衷于社交聚会的人)的基础上产生的。再次,新词的意义具有不确定性,新词的开始是偶人的纯个人行为,因而不具备“社会约定性”(王振坤,1988),新词的词义会因为使用者,因时因地而发生变化。最后,新词具有民族性,由于新词首先反映局部区域的某种突出变化,因此语言词汇中的民族区域性校标不能推广到其他地区、其他语言。比如最近的“土豪”、“大妈”等词。了解新词特征有助于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对学生加以引导,有助于培养学生思辨能力。
3.以新词教学为例探讨思辨能力的培养
笔者在近几年一直承担词汇学的教学任务,英语词汇学教学内容涵盖面广,理论知识丰富,信息量大。英语词汇学课程总共32课时,在有限的总课时内采用传统的教学方式很难完成教学任务,需要开展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充分调动学生学习与探究问题的积极性。
在讲授新词的时候,学生很期待老师告诉他们什么是新词及给他们实际的例子进行说明。然而,这种直接讲授的方式并不能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在讲授这一部分的时候,将学生分成四个小组,首先告诉他们英语新词的定义,然后让他们按照自己的理解收集英语新词,这个时候教师并不对此定义有过多讲解,也没有提出任何限制条件。学生在这种情况下收集了大量的词汇,有一些是他们理解的新词,有一些是当前网络流行词汇。经过收集汇总之后,让学生分析比较他们收集的词汇,在这个过程中,老师可以适当地加以引导,比如分别从这些词汇的拼写、读音、翻译等方向进行比较。学生根据之前所学的知识很快分析出来有些新词是属于借入词,比如latte(牛奶咖啡),Tsunami(龙卷风) fenshui (风水),qigong (气功),chopsocky(武打片)。有些新词的构成为混合法,如netizen(网民),populuxe(低级趣味的),hit-com(热门情景喜剧),edutainment(寓教于乐的)。通过这种方式,学生总结出新词的构成有派生型、复合型、缩略词及旧词新意等几种方式。
经过第一步粗略分析之后,学生将收集的词汇翻译成中文 。有了之前一步的分析,学生很快掌握了方法,很快总结出来有些词是直接音译,如coffee(咖啡),fans(粉丝),model(模特)等。有些是新词意译,如pyramid selling(传销),quiz kid(神童),mind relief(定心丸)等。 还有一些是音译意译兼而有之。在整个过程中,小组成员之间会互相讨论,互相质疑,然后给出自己的答案,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 英语词汇学教学中还要注意师生角色的定位,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是主体,鼓励学生去探索、去自主学习,鼓励他们积极主动地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4.结语
思辨能力的培养是英语教学改革的方向,随着时代的改变,高等教育的培养目标也在发生改变。我们期望能在以思辨能力培养为目的的教学改革方向下通过特定课程的开设,比如将在高年级阶段才开设的语言学,词汇学在二年级开设,研究生阶段开设的语义学,语用学在高年级开设。即使将来不从事语言研究工作,通过这些课程得到的逻辑思维训练也是有帮助的,从而改变英语专业“思辨缺席症”的现状。
参考文献:
[1]李莉莉.英语专业文学课程与思辨能力培养[C].英语知识课程教学与思辨能力培养研究,2014.61-70.
[2]汪榕培.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国外英语词汇学研究给汉语词汇学研究的启示 [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1(2):7-13,18.
[3]黄源深.思辨缺席症[J].外语与外语教学,1998(7):16-19.
[4]黄源深.英语专业课程必须彻底改革——再谈“思辨缺席”[J].外语界,2010(1):11-16.
[5]孙有中.突出思辨能力培养,将英语专业教学改革引向深入[J].中国外语,2011(3):49-58.
[6]汪榕培.英语新词的来源及展望 [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0(9):7-11.
[7]刘丹.以学生思辨能力培养为导向的美国历史文化课程教学研究 [J].鸡西大学学报,2012(5):13-16.
[8]邓天中.英语新词的常见词汇特征分析[J].山东外语教学,2005(5):49-52.
[9]王振坤,谢文庆.语言学教程[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8.
[10]刘馨茜.英语专业“思辨缺席症”疗法初探——以英语词汇学教学为例[J].海外英语,2015(8):82-83,86.
[11]鄢家琼,许吟雪.英语词汇学教学探讨[J].延边教育学院学报,2008(22):50-53.
该论文为武昌首义学院教研项目1.“培养英语专业学生思辨能力的课程体系研究”(项目编号2014Y08);2.“以培养英语专业技能型人才为目标的核心能力研究”(项目编号2014Y10)两个项目的阶段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