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比较法是认识事物的一种基本方法,也是学生学习中的重要思维方法。本文列举了在化学概念的教学中,教师运用比较法帮助学生尽快掌握化学概念,提高学生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的一些具体做法。
关键词:比较法;化学基本概念;巩固;运用
中图分类号:G427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3)13-045-1一、实验比较法,加强直观概念
实验是学生获取知识、形成技能、培养能力和发展个性的最佳途径。在化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尽量运用实验来增加学生的感知机会,扩大他们的知识积累,就会为学生的抽象思维和创造思维活动形成前提条件。
当然,直观现象只能反映个别事物的外表特征,它只能是认识的开端,入门的引导。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比较法,因势利导,及时引导学生正确思考,经过自己的思维加工,从现象到本质地理解和掌握物质的性质和变化规律,从而形成正确的概念。
二、异同比较法,突破疑难概念
事物本身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反映事物本质属性的概念必然也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化学概念也不例外。例如,学生对质子、中子、电子、原子、原子核的构成等概念不清楚,势必影响他们对原子结构、分子结构、化合价等一系列概念的理解和掌握。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切实注意启发学生的思维,开拓他们的思路,帮助他们形成正确的观点、概念与知识体系。其中比较分析概念之间的内在联系及本质区别,对发展学生的认知能力起着“牵线搭桥”的作用,学生认识过程中的疑难为题,经过比较分析就会豁然开朗。
在初中化学概念中,有不少是容易混淆的。因此,讲授概念必须重视比较分析。如果不进行对比,学生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孤立割裂,不了解他们之间的联系与区别,其结果,必然导致学生不能牢固地、系统地掌握概念的实质。
三、正误比较法,巩固所学概念
任何一个概念形成之后,教师都必须注意加强复习和反复运用来加深学生的理解和巩固,决不能满足于学生能背得出。利用正确的概念和错误概念的比较,让学生们体会到概念的要点。
每讲完一个新的概念后,要求学生作典型概念的记忆,再利用一些易错题,让学生进行比较区分,从而帮助学生巩固概念。如讲完置换反应后就要求学生记忆:
Fe CuSO4FeSO4 Cu
然后再举出一些化学反应让学生比较判断。例如:
CuO CO△Cu CO2
这个反应学生很可能认为是置换反应,此时教师应引导学生将此反应与正确反应进行比较。学生会发现问题所在,总结出:在置换反应中,反应物和生成物各只有两种,且其中一种是单质,另一种是化合物。除此以外的任何情况都不属于置换反应。通过对比,典型的正确实例就能够记清,概念就会在脑子里扎根。
四、新旧比较法,深化概念教学
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总是由浅入深,由少到多,循序渐进的。况且,客观事物也总是在变化发展的,人们必须在实验中不断完善自己的思维。为了深化学生对概念知识的认识,教师可以利用前后所学知识进行比较,从而巩固已学知识,理解新学知识内容。例如,对于氧化反应和氧化性的概念,在初中化学第二章指出:“都是物质与氧发生的反应。这类反应属于氧化反应。氧气在氧化反应中提供氧,它具有氧化性。”很多同学由于认知的内容不够,只是认为“物质与氧发生的反应”中的“氧”指的是氧气。到了第六章,学过“碳还原氧化铜的实验”之后,理解了还原反应和还原性的概念,就再次比较分析发现:碳发生的氧化反应以及氧化铜所具有的氧化性,并不是局限于氧气,而是在氧元素的范围内。这时,学生对氧化性和氧化反应的知识概念进一步得到了巩固。同时,对新学的还原性和还原反应的概念也理解的更加透彻。
对概念的深化与发展过程,教师要做到胸怀全局。尽管在一开始仅引入初步概念,但要有意识地渗透,并在适当的时候进行进一步的对比、深化,使学生对概念体系的学习,也具有总览全局的思考。
五、点面结合比较法,形成概念网络
点面结合比较法是指在同一平面上的不同点的比较,就是把既有共同之处,又有不同点的事物综合起来进行比较,归纳、总结。以化学概念来说,如果我们干瘪枯燥地让学生去背诵、记住孤立的元素、单质、化合物、化合价的符号及化学方程式,那么,他们不但根本不知其所以然,而且也会将起初对化学的好奇心与学习兴趣丧失掉,就更谈不上理解、记忆和加以运用了。但如果我们将所学的知识以相同面划分,再分别找出他们之间的差异,那么,对于所学的知识就会一目了然,并有益于记忆。
在点面结合比较法中,教师可以通过综合、分析、比较,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去发现各类物质之间的相同点与不同点,教师再根据分类加以剖析,从而提高教学效果,并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综上所述,由于人们在记忆同类事物时容易出现混淆,但对于有特点的活动现象往往印象深刻,“差异”正是容易记忆的“催化剂”。在教学中为了防止存入大脑的知识消失掉,教师就要在教学过程中人为地创造机会,创造各种对比场合,有意识地把学习的知识加以剖析、联系,通过找差异、分类,然后进行对比,达到以点带面,举一反三的效果,更好地完成学习目标,并培养观察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参考文献]
[1]王悦.化学概念教学方法.创新教学指导书系.化学教学方法与艺术,2000(03).
[2]于浩.中学化学创新教法.实验改革指导,1999(08).
[3]杨克.用比较法学习化学概念.中学课程辅导(九年级),2006(09).
关键词:比较法;化学基本概念;巩固;运用
中图分类号:G427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3)13-045-1一、实验比较法,加强直观概念
实验是学生获取知识、形成技能、培养能力和发展个性的最佳途径。在化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尽量运用实验来增加学生的感知机会,扩大他们的知识积累,就会为学生的抽象思维和创造思维活动形成前提条件。
当然,直观现象只能反映个别事物的外表特征,它只能是认识的开端,入门的引导。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比较法,因势利导,及时引导学生正确思考,经过自己的思维加工,从现象到本质地理解和掌握物质的性质和变化规律,从而形成正确的概念。
二、异同比较法,突破疑难概念
事物本身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反映事物本质属性的概念必然也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化学概念也不例外。例如,学生对质子、中子、电子、原子、原子核的构成等概念不清楚,势必影响他们对原子结构、分子结构、化合价等一系列概念的理解和掌握。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切实注意启发学生的思维,开拓他们的思路,帮助他们形成正确的观点、概念与知识体系。其中比较分析概念之间的内在联系及本质区别,对发展学生的认知能力起着“牵线搭桥”的作用,学生认识过程中的疑难为题,经过比较分析就会豁然开朗。
在初中化学概念中,有不少是容易混淆的。因此,讲授概念必须重视比较分析。如果不进行对比,学生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孤立割裂,不了解他们之间的联系与区别,其结果,必然导致学生不能牢固地、系统地掌握概念的实质。
三、正误比较法,巩固所学概念
任何一个概念形成之后,教师都必须注意加强复习和反复运用来加深学生的理解和巩固,决不能满足于学生能背得出。利用正确的概念和错误概念的比较,让学生们体会到概念的要点。
每讲完一个新的概念后,要求学生作典型概念的记忆,再利用一些易错题,让学生进行比较区分,从而帮助学生巩固概念。如讲完置换反应后就要求学生记忆:
Fe CuSO4FeSO4 Cu
然后再举出一些化学反应让学生比较判断。例如:
CuO CO△Cu CO2
这个反应学生很可能认为是置换反应,此时教师应引导学生将此反应与正确反应进行比较。学生会发现问题所在,总结出:在置换反应中,反应物和生成物各只有两种,且其中一种是单质,另一种是化合物。除此以外的任何情况都不属于置换反应。通过对比,典型的正确实例就能够记清,概念就会在脑子里扎根。
四、新旧比较法,深化概念教学
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总是由浅入深,由少到多,循序渐进的。况且,客观事物也总是在变化发展的,人们必须在实验中不断完善自己的思维。为了深化学生对概念知识的认识,教师可以利用前后所学知识进行比较,从而巩固已学知识,理解新学知识内容。例如,对于氧化反应和氧化性的概念,在初中化学第二章指出:“都是物质与氧发生的反应。这类反应属于氧化反应。氧气在氧化反应中提供氧,它具有氧化性。”很多同学由于认知的内容不够,只是认为“物质与氧发生的反应”中的“氧”指的是氧气。到了第六章,学过“碳还原氧化铜的实验”之后,理解了还原反应和还原性的概念,就再次比较分析发现:碳发生的氧化反应以及氧化铜所具有的氧化性,并不是局限于氧气,而是在氧元素的范围内。这时,学生对氧化性和氧化反应的知识概念进一步得到了巩固。同时,对新学的还原性和还原反应的概念也理解的更加透彻。
对概念的深化与发展过程,教师要做到胸怀全局。尽管在一开始仅引入初步概念,但要有意识地渗透,并在适当的时候进行进一步的对比、深化,使学生对概念体系的学习,也具有总览全局的思考。
五、点面结合比较法,形成概念网络
点面结合比较法是指在同一平面上的不同点的比较,就是把既有共同之处,又有不同点的事物综合起来进行比较,归纳、总结。以化学概念来说,如果我们干瘪枯燥地让学生去背诵、记住孤立的元素、单质、化合物、化合价的符号及化学方程式,那么,他们不但根本不知其所以然,而且也会将起初对化学的好奇心与学习兴趣丧失掉,就更谈不上理解、记忆和加以运用了。但如果我们将所学的知识以相同面划分,再分别找出他们之间的差异,那么,对于所学的知识就会一目了然,并有益于记忆。
在点面结合比较法中,教师可以通过综合、分析、比较,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去发现各类物质之间的相同点与不同点,教师再根据分类加以剖析,从而提高教学效果,并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综上所述,由于人们在记忆同类事物时容易出现混淆,但对于有特点的活动现象往往印象深刻,“差异”正是容易记忆的“催化剂”。在教学中为了防止存入大脑的知识消失掉,教师就要在教学过程中人为地创造机会,创造各种对比场合,有意识地把学习的知识加以剖析、联系,通过找差异、分类,然后进行对比,达到以点带面,举一反三的效果,更好地完成学习目标,并培养观察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参考文献]
[1]王悦.化学概念教学方法.创新教学指导书系.化学教学方法与艺术,2000(03).
[2]于浩.中学化学创新教法.实验改革指导,1999(08).
[3]杨克.用比较法学习化学概念.中学课程辅导(九年级),2006(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