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推进,核心素养成为中小学教育的重点,为了有效培养小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教育部门通过进修等方式不断推动教师调整教学观念、模式和方法,积极引入更先进的教学活动,不断促进小学素质教育的水平。小组合作学习是小学教育中的新型教学活动组织形式,能够有效激发小学生对语文的学习兴趣,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率。本文从小学语文教学入手,分析并探讨合作学习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具体应用,希望可以为提高小学语文教学水平提供一些思路和参考。
关键词:合作学习;小学语文;教学应用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0)-176
引言
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新兴的教学活动组织形式,能够有效培养小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自主学习能力、独立思考能力,能够有效激发小学生对语文学科的学习兴趣,促进小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成长。目前,小组合作学习已经被大量应用在中小学课堂教学之中,但整体的应用效果并不如预期,这说明小组合作学习还需要更加深入的研究。
一、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基础
(一)合理划分学生小组
小组合作学习的基础是合理划分学生小组,高质量的小组划分才能够保证小组合作学习的顺利开展,保证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率。若教师将学优生分成了一组,将学困生分成了一组,面对同一个课题时学优生能够迅速得出结论,而学困生的速度则要慢很多,从而严重打击学困生的学习兴趣,不利于学生的独立思考。因此,教师在划分学生小组前,先要将学生进行分层,根据教师的教学意图进行小组划分。教师若想要给所有小组派发统一的课题,就要确保每一个小组中有学优生、普通学生,也有学困生,从而形成组内带动学习的效果;若教师想要对小组进行分层教学,则要确保将学优生、普通学生、学困生进行分层分组,使学优生探究难度更大的课题,是学困生完成比较基础的课题。
(二)合理进行小组内的角色划分
小学语文教师帮助学生划分完小组后,还要对小学生组内的角色进行合理分工,在每个小组中设立小组长,由小组长组织、监督、带领组员完成课题的探究和学习。小学语文教师在设立小组长前,要与小学生进行积极的沟通,了解小学生的意愿,若小学生本身有意愿担任小组长,自然一拍即合,若小学生本身不愿意担任小组长,教师可以适当鼓励,但不可强求。小学生对组长工作保持积极主动态度,有利于小组合作学习的开展,能够有效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率。
(三)在小组中建立竞争合作的关系
想要保证小组合作学习的顺利进行,教师要在小组中建立合作的关系,团结小组成员的关系,引导小组成员将力量凝聚在一起共同完成课题,提高课题的完成程度,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率。教师除了要在小组内建立合作关系外,还要引导小组之间建立竞争关系,以竞争的激烈气氛来激发小学生的思维,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二、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具体措施
(一)利用课堂提问的方式来引导小组合作学习
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课堂提问是非常重要的引导学生思路的教学工具,也同样是引导小组合作学习的重要道具。教师可以根据小组成员的认知水平、学习现状、基础阅历来设置不同难度的课堂提问,避免给学习能力较弱的学生过大的压力,避免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因为过于简单的问题而失去探究兴趣,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率。
以统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精卫填海》一课为例,教师要根据小学生的分组来设置不同的探究学习课题,设计不同的课堂提问问题,推动小组合作学习的顺利开展。若小学教师是按照学生分层来划分小组的,则需要在课题难度上进行分层处理,设计给学困生小组的课题主要为基础难度,比如突破课文中的生字词障碍,提取课文分段内容和整体内容;设计给学优生小组的课题则要更加有难度一些,比如提取课文的中心思想,探讨“精卫填海”的故事象征意义。
(二)营造相对轻松、自由的课堂氛围
想要让小学生能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放开胆量进行讨论,小学语文教师需要为学生营造相对轻松、自由的课堂氛围,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教师要把握好课堂合作讨论的节奏,让小学生在固定时间内完成合作学习,用时间限制来激发小学生的紧张感,提高小学生的合作学习效率;但也不要让小学生长时间处于合作讨论的状态,避免小学生产生疲劳心理,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教师可以借助数字化教学手段来营造课堂氛围,用氛围带动小学生的思维,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效果。
结束语
在小组合作学习的初期,很多小学生不明白怎么合作讨论,小组合作学习的效果较差,教师不要急于求成,要多多给予小学生引导,引导小学生的思考,提高合作学習的质量。小学语文教师要积极推行合作学习,让小学生逐渐熟悉这种教学活动组织形式,逐渐放松心情,逐步习惯于在小组合作中表达自己的所思所想,从而切实提高小学生的独立思维能力,促进小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成长。
参考文献
[1]马建明.小组合作教学模式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探究[J].学周刊,2020(02):18.
[2]王劲竹.合作学习法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9(25):94-95.
关键词:合作学习;小学语文;教学应用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0)-176
引言
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新兴的教学活动组织形式,能够有效培养小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自主学习能力、独立思考能力,能够有效激发小学生对语文学科的学习兴趣,促进小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成长。目前,小组合作学习已经被大量应用在中小学课堂教学之中,但整体的应用效果并不如预期,这说明小组合作学习还需要更加深入的研究。
一、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基础
(一)合理划分学生小组
小组合作学习的基础是合理划分学生小组,高质量的小组划分才能够保证小组合作学习的顺利开展,保证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率。若教师将学优生分成了一组,将学困生分成了一组,面对同一个课题时学优生能够迅速得出结论,而学困生的速度则要慢很多,从而严重打击学困生的学习兴趣,不利于学生的独立思考。因此,教师在划分学生小组前,先要将学生进行分层,根据教师的教学意图进行小组划分。教师若想要给所有小组派发统一的课题,就要确保每一个小组中有学优生、普通学生,也有学困生,从而形成组内带动学习的效果;若教师想要对小组进行分层教学,则要确保将学优生、普通学生、学困生进行分层分组,使学优生探究难度更大的课题,是学困生完成比较基础的课题。
(二)合理进行小组内的角色划分
小学语文教师帮助学生划分完小组后,还要对小学生组内的角色进行合理分工,在每个小组中设立小组长,由小组长组织、监督、带领组员完成课题的探究和学习。小学语文教师在设立小组长前,要与小学生进行积极的沟通,了解小学生的意愿,若小学生本身有意愿担任小组长,自然一拍即合,若小学生本身不愿意担任小组长,教师可以适当鼓励,但不可强求。小学生对组长工作保持积极主动态度,有利于小组合作学习的开展,能够有效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率。
(三)在小组中建立竞争合作的关系
想要保证小组合作学习的顺利进行,教师要在小组中建立合作的关系,团结小组成员的关系,引导小组成员将力量凝聚在一起共同完成课题,提高课题的完成程度,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率。教师除了要在小组内建立合作关系外,还要引导小组之间建立竞争关系,以竞争的激烈气氛来激发小学生的思维,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二、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具体措施
(一)利用课堂提问的方式来引导小组合作学习
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课堂提问是非常重要的引导学生思路的教学工具,也同样是引导小组合作学习的重要道具。教师可以根据小组成员的认知水平、学习现状、基础阅历来设置不同难度的课堂提问,避免给学习能力较弱的学生过大的压力,避免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因为过于简单的问题而失去探究兴趣,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率。
以统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精卫填海》一课为例,教师要根据小学生的分组来设置不同的探究学习课题,设计不同的课堂提问问题,推动小组合作学习的顺利开展。若小学教师是按照学生分层来划分小组的,则需要在课题难度上进行分层处理,设计给学困生小组的课题主要为基础难度,比如突破课文中的生字词障碍,提取课文分段内容和整体内容;设计给学优生小组的课题则要更加有难度一些,比如提取课文的中心思想,探讨“精卫填海”的故事象征意义。
(二)营造相对轻松、自由的课堂氛围
想要让小学生能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放开胆量进行讨论,小学语文教师需要为学生营造相对轻松、自由的课堂氛围,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教师要把握好课堂合作讨论的节奏,让小学生在固定时间内完成合作学习,用时间限制来激发小学生的紧张感,提高小学生的合作学习效率;但也不要让小学生长时间处于合作讨论的状态,避免小学生产生疲劳心理,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教师可以借助数字化教学手段来营造课堂氛围,用氛围带动小学生的思维,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效果。
结束语
在小组合作学习的初期,很多小学生不明白怎么合作讨论,小组合作学习的效果较差,教师不要急于求成,要多多给予小学生引导,引导小学生的思考,提高合作学習的质量。小学语文教师要积极推行合作学习,让小学生逐渐熟悉这种教学活动组织形式,逐渐放松心情,逐步习惯于在小组合作中表达自己的所思所想,从而切实提高小学生的独立思维能力,促进小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成长。
参考文献
[1]马建明.小组合作教学模式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探究[J].学周刊,2020(02):18.
[2]王劲竹.合作学习法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9(25):94-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