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户消费行为变化趋势研究

来源 :南方农村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cssddnn_ccssddn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通过分析广州市农户消费支出现状及特征,找出影响农户消费支出的因素,探求农村消费市场存在的问题,以推进“三农”相关的体制机制创新,激发广州市农民创业创新活力,培育农村新产业新业态,不断拓展农民增收致富新渠道。
  关键词:农户;消费行为;变化趋势
  中图分类号:F713.5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2697(2016)06-0036-04
  中共十八大提出“收入倍增计划”,到2020年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中共十八届五中全会又提出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各级政府坚持不懈厚植重农氛围,把农业农村工作放到重中之重位置。涉农资金将进一步整合,财政资金精准投入,以撬动更多社会资金投入农村,挖掘农村消费市场内部潜力,促进经济增长,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促进多渠道增加农民收入。
  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促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同时,在农村消费市场也应牢固树立强烈的短板意识,坚持问题导向,因此,必须梳理广州市农村居民生活现状,深入挖掘广州市“三农”问题,研究广州市农村居民消费及其需求变化趋势。
  2010-2015年间,广州市农村居民人均年纯收入由12676元增长至21231元,年均增长率10.9%,纯收入不断增长,广州市农村居民消费理念、消费结构变化又如何?未来广州市农村居民消费变化趋势如何?这些问题关乎广州市农村居民生活幸福指数,需要深入研究。
  农村居民消费需求的增长和结构变化是推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本研究借助广州市农村固定观察点调查资料,重点对2010-2015年间农村居民消费现状进行分析。分析表明,我市农户仍保持重视饮食的消费特征,消费习惯、消费心理也正在发生积极变化,生活消费支出不断增长,其中文化服务、旅游消费增速快;人们过着小康奔富裕的生活,核心家庭生活水平更好,这得益于农户收入不断增长,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以及集体产权制度完善和互联网接入。同时,农户生活消费支出明显低于城市居民,低于其他“一线”城市。
  一、农户消费行为特征及变化趋势
  (一)广州市农户人均生活消费性支出年均增长8%
  2010-2015年间,广州市农户生活消费支出由8434元增长至12390元,年均增长率8%,同期人均年纯收入年均增长率10.9%;生活消费支出占总支出比重不断攀升,2015年达到60.7%(表1),农户消费逐步过渡到生活消费型模式。
  (二)各区农村居民消费支出两分化
  番禺区、南沙区和黄埔区(萝岗)农户生活消费性支出高于广州市平均水平且增速快,是一个强力增长支撑点。其余四区农户生活消费性支出仅为市平均水平的80%左右(见表2)。其中从化、增城区农户食品支出占比最高,生活消费支出增速乏力。
  (三)核心家庭文化服务消费支出较高
  广州市农户规模以核心家庭为主,直系家庭占比有增加的趋势,2015年数据显示,核心家庭的人均生活消费支出、食品支出、文化服务支出、旅游支出高于平均水平。扩展家庭的人均生活消费支出、食品支出、居住支出及文化支出均最低。
  (四)食品消费商品化率高,旅游支出、文化服务支出、养老保险支出增速快
  食品消费支出不断上升,2013年为3823.56元,2015年上升到4906.04元,其中现金支出占75.3%,恩格尔系数保持在39%左右。食品消费需求由自给型转为商品型,农村食品生产社会分工进一步细化。
  农户人均旅游支出、文化服务支出增速快,分别为28.5%、21.3%(图1)。养老保险与医疗保险支出逐年稳步增加,养老保险支出2013年人均336.26元,2015年人均687.56元;医疗保险支出也呈稳步上升,2013-2015年分别为58.09元、109.43元和127.28元(图2)。
  二、农户消费行为变化原因
  (一)收入快速增长支撑了农户消费增长
  生活消费支出与食品支出对收入非常敏感,2015年人均总收入每增长1%,生活消费支出增长约2.66%,食品支出增长约3.15%。边际消费倾向也表明每变动1单位的收入中用于消费的变动额为1.08。
  近年来广州市农户人均收入水平不断增长,2013-2015年人均全年总收入年增长率为13.47%,农户人均生活消费支出年均增长率12.7%。因此,消费增长得益于广州市经济发展和农业劳动力就地转移,得益于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和農民财产权益保障制度的落实,得益于农村社会养老制度的优化。
  (二)城镇化进程促进农户消费差异化
  非家庭经营收入来源为主的农户比例达到54%,其中受雇劳动为主要收入来源的农户人均食品支出、住房支出均高于平均水平,私营企业经营为主的农户和国家、村干部工资为主的农户文化支出、旅游支出较高,消费行为呈现差异化、个性化。
  (三)“接入互联网”促进人均生活消费支出、旅游支出增长
  互联网改变了农户的消费模式和消费习惯,使得消费更加便捷,从而促进生活消费支出特别是旅游支出明显增加。但还没有对食品支出、保险支出造成明显影响。
  三、农户消费行为存在的问题
  (一)生活消费支出水平低
  与上海市、北京市等“一线”城市相比,广州市农户人均生活消费支出水平较低,2014年仅为以上两城市的73.47%和77.32%。2015年农户人均生活消费支出仅为广州市城镇居民的36%左右,教育文化娱乐支出占比也有较大差距。
  (二)生存资料消费支出高,生活、文化服务消费占比低
  农户衣、食、住、行支出占生活消费支出的六至七成,生活消费必需品和服务成本,严重压制了精神消费支出的发展,仅极少部分农户(5%)在文化与旅游方面花费较多。由于农村消费市场不完善、基础薄弱。文教娱乐用品及服务支出占比呈下降趋势,从2010年的12.3%下降到2015年的9.3%,其他商品及服务消费支出占比也几乎停滞不前。   (三)生产消费支出低
  随着农业用地减少以及土地经营制度转变,农户逐渐退出农业生产经营活动(表1),而其他适合家庭经营的农家乐、民宿、农庄、文化服务等尚未普及。
  (四)财政资金对农户的补贴渐少
  从政府得到的购置和更新大型农机具补贴、良种补贴、购买生产资料补贴等降低的同时,由于洗衣机、冰箱、彩电、空调器、热水器等家用电器基本饱和,从政府得到的购买家电补贴也遭遇天花板。
  四、政策建议
  (一)保障农户收入稳定增长
  促进农业、旅游、文化产业融合向纵深发展,推进“农旅文”资源融合、产品融合、技术融合、管理融合和市场融合,挖掘广州岭南农业文化遗产与传承,改善农村风貌,深度挖掘农业的生产、加工、观光、休闲、体验等多种功能。兴办高品质星级的家庭农家乐、精品民宿,创新现代经营主体、将具有开发“农旅文”融合业务条件村庄的农户联合起来,开办岭南“农旅文”合作社。
  (二)重视财政资金精准支农
  实行公共财政对农村道路、路灯、水、电、宽带、卫生、通讯、接入互联网、快递物流中转、社区“蜂巢”设施购置与维护等的精准投入,实施互联网络、交通网络、服务网络强农战略。再次出台汽车下乡的置换补贴政策,推动农用车、微客和皮卡等车型的更新换购升级。支持大学生到农村经营“农旅文”业务,开展农产品电子商务业务。延展农机购置、更新补贴政策,实施家庭“农旅文”经营设备购置补贴。对具有岭南文化特色的农家小院、精品民宿、岭南文化演艺场馆等予以财政支持。
  (三)推动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创新农村金融
  完善农村土地经营权、股权等产权交易制度,支持利用农村集体股权、建设用地使用权、住房财产权、土地承包经营权等进行抵押担保获得资金融通;推出专门针对农村用户的电话银行、手机银行支付业务,促进金融机构农村小额支付服务的创新,促进整个农村金融服务质量和水平的提升。
  (四)加强公益宣传,促进消费健康提速
  采取多种形式宣传广州农村星级农家乐、农业产业园区,使“农旅文”广而告之,留住消费者。在农村宣传消费相关知识,引导农户减少可能引发健康问题、需要政府投入更多医疗设施的有害消费(如过多的脂肪、盐、烟等),杜绝赌博活动等有害消费,引导农民树立正确的消费价值观,促进消费健康增长。
  参考文献:
  [1]潘泓静.扩大我国农村居民消费需求分析[J].市场论坛,2013(05):54-56.
  [2]徐会奇,齐齐,李辉.我國城乡居民消费行为研究中的分歧及原因——基于文献综述[J].南京审计学院学报,2014(01):46-53.
  [3]陈晓毅.“老龄化”和“少子化”是否影响了农村居民消费?——基于静态和动态空间面板模型的实证研究[J].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03):118-126.
  [4]王冰.扩大我国农村居民消费需求的现实路径[J].农业经济,2014(04):127-128.
  [5]李志刚.农村流通业发展对农村居民消费的影响机理及实证分析——以江西省为例[J].农村经济,2013(02):113-116.
  [6]肖忠意.城镇化、农村金融深化对农村居民消费及结构的影响[J].统计与决策,2015(06):101-105.
  (责任编辑:熊 飞)
其他文献
摘 要: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提出的一项重大战略。新型职业农民的培育是乡村振兴战略中推动农业转型升级和实现产业兴旺的着力点。在乡村振兴战略的初期阶段,哪个群体最具新型职业农民潜质,最具新型职业农民重点培育对象特征,尚需理论逻辑和现实逻辑的认知统一。课题组依据对某地区以粮疏种植为“主业”的农村村落的调研认知,与现有文献观点商榷。以此结论演绎乡村振兴战略初期以粮疏种植为主业的广众农村地区的新型职业农
期刊
摘 要:广东作为禽流感疫情高发地区,食用鸡的安全问题日益突出,政府企图通过实行标准化生鲜鸡应对此问题,目前却出现了政策后退的现象。本文采用实地问卷调查的方法,以最具代表性的梅州为例,研究消费者对标准化生鲜鸡的支付意愿不高的原因。实证分析显示:消费者对生鲜鸡的支付意愿受个体特征的影响,例如男性、学生、受教育程度高的消费者支付意愿较强;消费者习惯购买活鸡以及对生鲜鸡质量的不信任是导致支付意愿不高的重要
期刊
摘 要:为探讨如何发展和壮大农村集体经济,根据制度变迁和路径依赖理论建立制度变迁分析框架,对广东省鹤山市古劳镇“跨村联营”模式形成的阶段、阻力因素、动力因素和做法进行系统分析,并对其成功模式进行提炼,以期为各地发展农村集体经济提供有益的参考。  关键词:路径依赖;制度变迁;集体经济;跨村联营  中图分类号:F325.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2697(2020)04-0018-06 
期刊
摘 要:京津冀协同发展国家战略框架中,亟待构建生态协同发展的利益机制与模式,解决京津冀生态协同发展面临的困境。跨域治理理论倡导的去科层制的扁平网络化协同治理关系,适用于解决生态协同发展问题;但基于京津冀生态协同发展的特点,从发展水平较低的河北省视角看,应当构建在中央政府整体调配全区域资源前提下,三省市各级政府积极趋动市场主体和社会公众的网络化互动的治理模式,形成中央政府统领下的权力线与扁平化相结合
期刊
摘 要:随着PPP模式在农业基础设施项目建设中呈现不同程度上的优越性,我国对其重视程度不断加大。然而,农业基础设施PPP仍处于稳妥推进阶段,面临制度及环境等障碍,进而识别其影响因素是实现项目成功落地及良序发展的前提。本文在总结和引用国内外现有文献的基础上,将诸多影响农业基础设施PPP项目的因素统一于“合法性-有效性-精准性”三维解释框架之下,对江西峡江水利枢纽工程项目案例进行深入剖析,提出推动农业
期刊
摘 要:农村留守妇女的社会网络构建是众多学者关注的问题。不同于已有的将“亲缘”和“地缘”作为切入点的研究,本文从“趣缘”切入,以一支完全由农村留守妇女组成的腰鼓队为例,探究这种趣缘网络的构建方式,分析其社会功能,以期为农村留守妇女生活质量的提高提供些许启示。  关键词:农村留守妇女;趣缘网络;腰鼓队  中图分类号:D422.6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2697(2015)05-007
期刊
摘 要:县域乡镇作为精准扶贫最基层的行政单位,是国家如期完成脱贫任务的决定力量。打通精准扶贫“最后一公里”,亟需各县域乡镇的实践探索与创新。本文通过三次进入全国综合扶贫改革试点镇—恩施市龙凤镇的走访调研,提出县域乡镇应从“六个精准”出发构建精准扶贫路径,主要包括:建立入户调查打分体系识别差异化贫困户、发展具有地域特色的可持续产业项目、通过金融创新放大各类资金扶贫功效、构建全方位立体式扶贫到户体系、
期刊
摘 要:本文通过采用实地调研的方法,深入了解广东湛江休闲农业的现状,运用SWTO分析法对湛江休闲农业发展的优势、劣势、机遇和威胁进行分析,认为湛江休闲农业发展存在缺乏创意、从业人员总体素质低、服务意识淡薄、忽视农民利益、缺乏针对性政策支持等问题,从而提出坚持以农为本、因季施策、深入挖掘本土文化、合理规划休闲农业产业布局、加大宣传力度等具有针对性的建议。为湛江休闲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支撑。  关
期刊
摘 要:在人口结构变化导致的劳动力相对短缺和产业升级导致的劳动力价格相对攀升的双重压力影响下,就业不稳定成为珠三角地区制造业转型发展的重要瓶颈。本文采用多独立样本的K—W检验和均值分析,研究佛山市顺德区农民工的员工个体特征、工作特征和企业特征对其工作满意度的影响,认为沿海地区制造型企业要提升员工稳定性、规避人力投资风险,可行的途径是制定匹配性的人力资源管理策略以提升员工的工作满意度。  关键词:农
期刊
摘 要:为解决村镇建设用地供需矛盾紧张,土地利用率低等迫切问题,本文在村镇建设用地再开发理论分析的基础上,构建村镇建设用地再开发潜力评价指标體系,运用层次分析法构建权重计算模型,以乐从镇为研究对象,对其村镇建设用地再开发潜力值进行计算,确定其地理范围内各社区及村庄建设用地再开发的潜力等级。为土地管理部门制定土地规划,完善土地制度提供参考。  关键词:土地整治;潜力等级;潜力评价指标体系;村镇建设用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