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心理咨询的实践运用与思考

来源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c1370947987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学校心理咨询不同于传统意义上的心理咨询,现今我国中小学校心理咨询工作基本由学校心理教师承担,心理教师是一名学校教师,又承担着心理咨询师角色,这中间必然存在一些冲突。如何更好地把握学校教师和心理咨询师不同身份的要求,开展好学校心理咨询是一个值得思考、探索和研究的问题。本文基于中学生家长心理咨询个案,对学校心理咨询实践运用进行了反思。
  [关键词]学校心理咨询;学校教育;实践运用;案例分析
  [中图分类号]G4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2684(2019)14-0054-03
  一、案例介绍
  (一)背景资料
  该案例中,来访者是一名初二年级学生的家长,就孩子问题主动前来找学校心理教师进行心理咨询。前期通过班主任了解孩子情况,在校行为表现差,曾多次与孩子沟通,无果。孩子依旧存在多种行为问题,让来访者感到苦恼、无助。通过班主任与学校心理教师进行沟通后,来访者前来咨询。
  (二)来访者主诉
  来访者的孩子今年上初二,男生。孩子三岁时,父亲车祸去世(父亲是家里独子)。爷爷奶奶和来访者之间有隔阂,爷爷奶奶自从孩子的父亲去世之后,有时向孩子表达一些对于来访者的负面观点。春节爷爷突然生病住院,最近班主任反映孩子学习成绩下降、上课无纪律、坐姿不好、自由散漫、传字条、抵触老师、闹腾等不良表现。来访者接到班主任的传话后感觉很意外,她一直觉得孩子各方面表现都很好,对外人有礼貌、懂事,独立自主能力强,仅有些小缺点,如好面子、脾气大,并不知其校内校外表现反差大。
  (三)问题分析
  上述案例中,来访者为初二学生的母亲,虽然所谈及的问题都是有关学生的问题,但是心理咨询中来访者为第一咨询对象。所以,在本次心理咨询中,咨询师既是一名学校心理教师,更是一名心理咨询师,不仅要处理学校中和班主任前期沟通过的问题,更要处理好咨询室中面对的这位母亲,这位母亲是这段咨询关系中重要的来访者。由此,展开了双重问题的心理咨询。
  二、带有教育特殊性的学校心理咨询
  (一)咨询关系的建立
  良好的咨询关系是咨询开展的前提条件。该案例中,来访者虽然是应学校班主任要求进入学校心理咨询室,但还是属于主动咨询。心理教师在咨询关系的建立上,按照心理咨询的基本设置,得到来访者同意后记录,严格遵守保密原则。咨询开始时先了解基本家庭背景情况,制定咨询目标,咨询焦点放在来访者的孩子在学校的行为表现上,咨询师与来访者之间基本建立了良好的咨询关系。
  (二)无条件的积极关注
  在良好的咨询关系建立之后,咨询师在咨询过程中需要对来访者表达真诚、接纳的态度,无条件地积极关注来访者,并及时予以反馈,这是咨询进行下去的基本条件。在咨询过程中,来访者谈到家庭关系的特殊部分,如来访者对孩子的影响、来访者的家庭以及爷爷奶奶对于孩子的影响。咨询师适时做出回应,理解来访者独自抚养孩子这些年的艰辛与不易,合理共情,积极关注。
  感受到咨询师的理解和温暖后,来访者坦露自己真实的情感,自己作为成年人在孩子面前一直压抑自己,很少和孩子表达情绪情感,即使是孩子父亲意外去世,来访者也是自己默默隐忍。平时只关注孩子学习情况和一些生活需求,忽视了孩子的情感和心里的想法。咨询师进一步用真诚接纳的态度表达了对来访者的理解,同时也让来访者认识到情绪会传染,孩子也会学着母亲在情绪上过多地压抑自己,并回应来访者需要帮助孩子学会正常表达自己的情绪,掌握情绪处理合理的方式。同时,咨询师在咨询过程中也指出来访者教育方式的可取性与不足点,真诚地表达出咨询师的观点。
  (三)采用面质技术
  在咨询过程中,咨询师采用面质技术询问来访者,“您觉得家庭的宠爱对孩子有什么影响?”这样问是因为来访者一直避而不谈孩子的问题,只是一直重复说孩子行为表现反差比较大,让来访者感觉很受挫。咨询师面质提问后,来訪者及时反馈孩子表现出的问题背后的原因。同时咨询师也适时提出帮助孩子认识问题的方法,反馈给来访者,孩子过于懂事,缺乏这个年龄阶段应有的孩子气,故选择在学校展示了他真实的一面,希望找到存在感。建议来访者能够理解孩子,认清孩子并不是两面派,认可孩子这种心理需要,帮助孩子意识到自己的需求并做出相应的调整。
  面质和咨询师的真实反馈使得来访者陷入深思之中,咨询结束后,来访者反馈良好,似乎对孩子有了不一样的了解,并且有信心去帮助孩子改变不良行为表现。看着来访者离开咨询室的背影,我略感欣慰。
  三、对学校心理咨询的反思
  由上可见,该案例并非传统意义上一般的心理咨询,兼有一般心理咨询和学校教育的特殊意义。来访者咨询的问题并非她个人问题,咨询师在咨询过程中也并非是中立态度。因此,这里将学校心理咨询与一般心理咨询、学校教育作一个简单比较。
  (一)学校心理咨询与一般心理咨询
  与一般心理咨询相比较,学校心理咨询具有特殊性[1]。学校心理咨询是由专业咨询人员运用心理学原理与方法,对在校学生的学习、生活、交往、择业等问题给予直接或间接帮助。学校心理咨询有其直接性和间接性。学校心理咨询中学生是咨询过程的主体,除了学生之外,对咨询主体的外延,如对学生的父母、老师及其他特定对象进行心理咨询,即为学校心理咨询的间接形式。在本案例的报告中,来访者就是在校学生的母亲,她就学生问题来进行学校心理咨询。
  从我国学校心理咨询的实际情况来看,大多采用以指导为特征的理论取向,这与传统意义上的心理咨询是有较大差异的。指导取向的学校心理咨询有如下特征:(1)指导取向的学校心理咨询强调咨询的结果,而非咨询师与来访者之间的特定交往过程。(2)指导取向的学校心理咨询重视来访者在采取决定和解决问题方面的技能训练,希望通过咨询师的指导,提高来访者解决问题的实际本领,并且能将在咨询过程中学到的技能灵活迁移到日后的学习生活中,以促进来访者的有效适应。(3)指导取向的学校心理咨询同时也注重信息的收集和来访者本身已经形成的稳定特征对当前行为的影响[2]。   根据一般心理咨询的基本设置原理,不强求来访者必须按照咨询师给的建议去做,给来访者一种值得信任与尊重的感受,这一点无论在学校咨询还是其他咨询中都是很重要的。
  (二)学校心理咨询与学校教育比较
  学校心理咨询与学校教育既有区别又有联系,学校心理咨询侧重于正常学生心理疑难或者心理困扰的排解和帮助,而学校教育侧重学生良好行为的塑造和不良行为的教化[3]。同时,二者的工作手段和方式不同,学校心理咨询运用心理学的理论、方法和技术;学校教育,尤其以学校班主任教师为主,针对学生在行为习惯、课堂纪律、学校表现等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有的放矢的教育。二者也有联系,工作目标的本质是一致的,且在工作方法上也可以相互借鉴。尤其当咨询师具有教师和心理咨询师双重身份时,更需要把握好学校心理咨询与学校教育的关系。
  首先,从学校心理咨询的角度,咨询师需要“一只脚在水里,一只脚站在岸上”,价值中立是心理咨询的基本要素之一。即便来访者是通过学校班主任因为孩子在学校行为表现不良被叫到学校咨询室的,咨询师也不能忽视真正坐在咨询室的来访者。学校心理咨询中,咨询师容易存有先入为主观念,尤其是面对通过班主任介绍到咨询室的学生和家长,容易在心理咨询中过度强调学校老师的职责所在,想帮助学生尽快解决问题。笔者作为实习教师,在咨询旁听的过程中,就在自己心里先入为主地给孩子贴上了“问题孩子”的标签,并带着这个标签去解释母亲的陈述,继而对来访者诉求有了认知偏差,导致无法做到积极的倾听与正确的分析。
  其次,學校心理咨询和一般心理咨询一样,强调对来访者给予无条件的积极关注,接纳来访者。咨询师和来访者在咨询中是一种同盟关系,心理咨询师无须加入自己的感受和评价,也无须去考证来访者陈诉的真假,唯一需要的是帮助来访者理清他们的需求,共情他们,以便于建立良好的咨询关系,根据他们的想法去为他们的需求做能推动事情进展的明朗化努力。在此案例中,家长此次来咨询的目的,重点不是对孩子行为问题的担忧,而是担心自己孩子的心理发展问题。来访者之所以积极配合班主任来找学校心理老师咨询,是因为疑惑为什么自己的孩子会突然变得在学校和家庭中反差很大,是不是自己的教育存在问题。如果在咨询中,咨询师没有秉持以来访者为中心的理念,很容易陷入和班主任一样的工作模式中。所以,在学校心理咨询中,咨询师应该平衡自己的咨询工作与教师职责。
  从学校教育的角度看此案例,咨询师不可避免地要承担学校教师的职责,在咨询过程中,咨询师要从教师的角度去引导来访者督促孩子改变行为,开展以学生发展为基础的咨询性谈话。同时作为学校教师,咨询师在与班主任沟通之后以及完成与学生家长的心理咨询后,对于来访者可适时提出必要建议。当然,这个工作模式不同于学校班主任的工作方式,学校心理咨询的建议是立足于来访者的需求。例如在案例中,来访者曾多次强调孩子有要面子的特点,并询问咨询师该如何帮助孩子改变。基于以促进学生发展为目的的学校教育,咨询师适时给来访者提出相关建议,建议来访者通过正常渠道帮助孩子获得班级同学认同,如鼓励孩子热心帮助班上同学,利用自己运动好、个子高的优势在班级多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这些建议容易让来访者感受到咨询师是理解并认同了她,并且积极地回应了她,而不是直接选择以学校教师的角度提醒来访者必须督促孩子改变不良行为。
  学校咨询是以帮助来访者认识问题、解决问题为目的,来访者可能是学生家长也可能是学生本人,咨询更重要的是尊重来访者,以来访者为工作的中心。即使在学校教育中,我们不得不以学校的整体发展理念去要求学生,但如果能较好地结合心理咨询的一些技术与手段,也是教育方法的升级,更是心理咨询的扩展运用。如果咨询师不能有效结合两者,割裂两者,就容易造成咨询失败,让来访者体验感受差,难以得到支持与帮助。
  四、总结与展望
  学校心理咨询既不同于一般心理咨询也不同于学校教育,是二者的融合与统一。对于学校心理老师来说,是一个渐进发展不断尝试的过程,更是一个挑战。学校心理教师找到关系的平衡点,才能满足学校心理教育的需要,辅助教育教学工作的更好开展。
  展望未来,我国的学校心理咨询事业将会蓬勃发展,大有可为。学校心理咨询有其自身的独特性,致力于维护学生心理健康、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体现了心理学服务于现实生活、直接为教育改革贡献力量的必然趋势。
  参考文献
  [1]陈永胜,郑日昌.学校心理咨询 (新世纪心理与心理健康教育文库)[M].北京:开明出版社,2012.
  [2]桑标.学校心理咨询基础理论 (上海市学校心理咨询考试用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7.
  [3]王晓丹.浅谈学校心理咨询中良好咨询关系的建立[J].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17(7):40-41.
  [4]胡晓松.中学心理咨询与思想政治教育融合之辩驳[J].教育教学论坛,2013(6):224-225.
  [5]朱蓉蓉,王衎,白建磊,沈颖雪,李俊,钱铭怡.学校心理咨询师在双重关系和保密原则上的态度和决策[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18,32(3):185-190.
  (作者单位: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心理与学校咨询研究所,北京,100875)
  编辑/卫 虹 终校/张国宪
其他文献
〔摘要〕青春期早期的学生会出现叛逆、攀比、敏感、独立、依恋、性意识觉醒、渴望认同等心理现象,成为老师和家长眼中“熟悉的陌生人”。我们要充分了解青春期早期学生的心理特点,理解和接纳他们,有效发挥父母的性别角色影响和“朋友圈”对他们的正向影响,切忌贴“标签”,顺势而导,帮助他们顺利度过青春期。  〔关键词〕青春期早期;心理现象;教育策略  〔中图分类号〕 G4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
〔关键词〕生涯规划;自我认识;职业探索;生命线;生命树  〔中图分类号〕 G4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2684(2018)15-0044-03  【学情分析】  2014年《国务院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指出,高中生可结合自身兴趣、特长选择考试科目,新高考评价录取的方式更加多元,学生拥有了更多的自主选择权。虽然高一学生具备一定的社会经验,对自己的能力、兴趣、特点也有
〔关键词〕心理实验;课程资源;心理辅导课  心理辅导活动课是以活动为载体的课程形式。它遵循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运用心理辅导的理念和技术,借助团体动力,通过课堂设计让学生在活动中感受和体验,在活动中获得领悟和发展,进而促进学生的心理成长。心理辅导活动课的形式包括小组讨论、角色扮演、情境体验、团体小训练、头脑风暴等。活动的设计要具有新颖性、趣味性,能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活动内容需要
〔关键词〕闲暇辅导;高一;活动设计  【活动理念】  闲暇生活是中学生生活里重要但又很容易被忽视的部分,优质的闲暇生活是中学生素质的综合体现。针对高中生学业繁重,闲暇生活安排不当的问题,本节课首先通过体验活动,引导学生审视现有的闲暇生活,然后通过优质闲暇生活的理论指导,以及自编的“优质的闲暇生活雷达图”指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休闲观念,培養他们安排优质闲暇生活的能力。课堂分四个阶段:热身阶段,通过社会计
[关键词]生涯决策;理性决策;活动设计  [中图分类号]G4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2684(2019)14-0031-03  【活动理念】  在高中阶段,学生面临着三大主要的生涯决策任务:新高考背景下的高考选科、大学选择以及专业选择。如何引导学生做出科学理性的生涯决策,有强烈的现实需求。  本节课的教学对象是高一学生。不少同学在选科时并不理性,他们或者很盲目,或者只考虑单一因
〔关键词〕信息资源;心理防疫;心理课设计;小学  〔中图分类号〕G4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2684(2020)08-0005-04  【活动背景】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期间,为了有效减少人员聚集,阻断疫情传播,全国上下提倡民众不出门少出门,各自居家隔离生活学习。这种情况下,人们的信息获取源就相对狭窄,基本源于网络媒体,铺天盖地的传媒通道让人们足不出户就能获知大量
〔摘要〕以疫情期间学校开展心理直播课的一次作业为切入点,对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布置作业的实践及有效性进行总结与反思,提出教师在布置和评价反馈学生心育课程作业“快乐清单Happy List”作业时应该注意的三个关键点。  〔关键词〕心理课作业;快乐清单;疫情直播课  〔中图分类号〕G4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2684(2020)16-0025-03  在新冠肺炎疫情的影
〔摘要〕在生涯教育背景下引导学生进行性格探索时,设计了“西游新编之师徒竞聘”这个活动环节。在活动中,学生从性格的角度讨论了唐僧师徒四人适合的职业,同时也思考了给定的五种职业角色对性格的要求,很好地完成了教学目标。在心理课堂中,教师要善于利用学生现有的知识,将其作为教学素材,有效创设问题情境,也可以有意通过问题引发建设性冲突,促进学生思考。  〔关键词〕生涯教育;性格探索;西游新编  2020年,我
摘要:钢琴教学是一个复杂而多方面的过程,它不仅包括培养学生的演奏技巧,而且要求从素质上全面培养学生。音乐实践的全过程,就是通过音乐形象本身和具有一定音乐文化修养的人们的创造性活动来完成的。而音乐教学就是善于使学生对音乐感兴趣,培养学习听觉想象力,激发创造意识与创造行为。为旋律配制弹奏则是培养创造素质的重要途径,从中教会他们创造性地配制弹奏本领,最终成为知识经济的积极参与者。  关键词:即兴弹奏;创
摘要:随班就读是指特殊儿童在普通学校和普通儿童一起接受教育的一种教育形式。对随班就读的学生除了按普通教育的基本要求教育外,还要针对随读生的特殊要求提供有针对性的特殊教育和服务,努力使他们和其他正常学生一样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创造,让他们今后自立、平等地参与社会生活。  关键词:特殊教育;随班就读;班级管理  中图分类号:G4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2684(202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