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新时期开展初中语文教学要坚持立德树人教育理念,发挥其在传统文化教育方面的优势。初中生正处在叛逆期,但是他们缺乏辨别是非对错的能力,如果受到外界不良环境的影响,就会出现各种心理问题。为了使学生形成正确的观念,培养他们的人文精神,促进他们健康、全面发展,我们应该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不同环节的渗透。为此,文章提出了具有可行性的操作策略。
关键词:立德树人;初中语文;传统文化;策略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我们重视中华传统文化教育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增强课堂教学活动的趣味性,促进学生情感的发展。在语文教学中渗透中华传统文化教育,将促进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重建,增强学生的中华传统文化认同意识,提升其语文综合素养。
一、开发资源,了解传统文化意蕴
我们要在语文教材中挖掘中华传统文化教育资源。当然我们也可以利用网络渠道挖掘与教材中传统文化有关的教育资源,拓宽学生的视野,利用极其丰富的传统文化学习资源,促使学生形成端正的人生态度和价值观念,促使他们不断完善人格。
例如在学习《论语》十二章时,我们可以组织课堂讨论引导学生说一说自己在阅读《论语》后,对其在为人处事和为政以及学习等方面的主张有哪些认识,进而使学生在相互分享自己的观点中,在他们讨论交流中了解丰富的传统文化知识。比如有的学生在阅读了《论语 ·为政》以后认识到在对待事物和处理问题时,只有态度正确,事情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这才是智慧的表现。教师充分利用教材中的选文资源和课堂中的对话沟通,让学生充分体验其中所蕴含的传统文化,从中汲取智慧,体悟人生的意义。又如在学习《木兰诗》这篇课文时,为了使学生能够充分而全面地感受木兰古代巾帼英雄的良好形象,学习她替父从军的爱国精神,我们从网络渠道搜集到木兰从军的视频以及木兰像等丰富的教育资源,丰富木兰的传奇人生故事,使学生从勤劳、孝顺、机智勇敢等各个方面认识木兰,感悟“木兰精神 ”,继承民族精神。
二、拓展阅读,深入了解传统文化
在教学中我们深入研究了教材中的选文,发现有些是整部小说的一个局部。那么在阅读这些选文以后,我们就可以通过拓展阅读的方式,让学生阅读整本书,进一步学习古代文学作品中优秀中华传统文化知识,学习其中所蕴含的古代智慧,感受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与无限魅力。
例如在教授《智取生辰纲》这篇课文以后,我们结合阅读名著《水浒传》的课外活动,给学生拓展阅读的机会,包括其他三本名著。在整本书的阅读过程中,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围绕人物的品格挖掘其中所蕴含的传统文化,深入了解人物具有的民族精神。有的学生在阅读了《三国演义》之后,品评人物时,说他最喜欢关羽,因为中国人最讲究仁义礼智信,而他最重一个“义”字。通过阅读和观看有关的视频,我发现无论他接受过哪个人的帮助,都会想办法回报對方。这也使我认识到在日常生活当中做一个重“义”的人,懂得回报的人。通过对阅读文本的鉴赏,使学生能够掌握其中所蕴含的传统文化和人物精神,提升他们的语文综合素养。
三、走进生活,弘扬传统文化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从现实生活中来,是对劳动人民日常生活以及价值观念的反映,是当时社会发展的生动写照。优秀传统文化经过历史的沉淀延续至今,依然具有非常大的教育价值。由此出发,我们开展初中语文教学,达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目标时,应该关注学生的实际生活,让他们调动已有的传统文化知识和经验参与到有关传统文化的课堂教学活动中来,在日常生活主动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发挥传统文化的教育功能。
例如在学习《屈原》这篇文章时,为了使学生深刻感悟和认识这位英雄人物的精神和形象。我们围绕学生实际过端午节的生活经验,开展了相关的教育教学活动,并组织和开展了社会实践。比如通过搜集网络资料进行社会调查和访谈等不同的方式,使学生深入了解端午节的知识,了解端午节的由来,了解屈原的民族精神。随着社会实践活动推进,屈原这一人物形象变得越来越高大和丰满,使学生产生了弘扬传统文化精神的热情和意愿。接下来我们还可以组织学生一起动手制作粽子,纪念屈原,在实践中继承和发扬中华传统文化。
总之,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我们要坚持立德树人的教育理念,努力挖掘语文学科传统文化教育资源。由于语文教材本身就蕴含着丰富的中华传统文化资源,既包括优秀的民族精神,也包括优良的传统美德。优秀的中华传统文化即隐藏在古诗文和古代文学作品当中也体现,在一些现代文当中。作为一名初中语文教师我们要根据“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指引,有意识地挖掘初中语文教材中的优秀传统文化,使用渗透的方式开展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培养“内心有根”的初中生。
参考文献
[1]刘海燕,王景昆 .对初中教学改革的现状调研及问题对策 [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7,36(06):77-79.
[2]龙政翰 .初中语文教学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渗透 [J].新课程(中学),2016(09):82.
黑龙江省大庆市第六十九中学二部 163000
关键词:立德树人;初中语文;传统文化;策略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我们重视中华传统文化教育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增强课堂教学活动的趣味性,促进学生情感的发展。在语文教学中渗透中华传统文化教育,将促进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重建,增强学生的中华传统文化认同意识,提升其语文综合素养。
一、开发资源,了解传统文化意蕴
我们要在语文教材中挖掘中华传统文化教育资源。当然我们也可以利用网络渠道挖掘与教材中传统文化有关的教育资源,拓宽学生的视野,利用极其丰富的传统文化学习资源,促使学生形成端正的人生态度和价值观念,促使他们不断完善人格。
例如在学习《论语》十二章时,我们可以组织课堂讨论引导学生说一说自己在阅读《论语》后,对其在为人处事和为政以及学习等方面的主张有哪些认识,进而使学生在相互分享自己的观点中,在他们讨论交流中了解丰富的传统文化知识。比如有的学生在阅读了《论语 ·为政》以后认识到在对待事物和处理问题时,只有态度正确,事情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这才是智慧的表现。教师充分利用教材中的选文资源和课堂中的对话沟通,让学生充分体验其中所蕴含的传统文化,从中汲取智慧,体悟人生的意义。又如在学习《木兰诗》这篇课文时,为了使学生能够充分而全面地感受木兰古代巾帼英雄的良好形象,学习她替父从军的爱国精神,我们从网络渠道搜集到木兰从军的视频以及木兰像等丰富的教育资源,丰富木兰的传奇人生故事,使学生从勤劳、孝顺、机智勇敢等各个方面认识木兰,感悟“木兰精神 ”,继承民族精神。
二、拓展阅读,深入了解传统文化
在教学中我们深入研究了教材中的选文,发现有些是整部小说的一个局部。那么在阅读这些选文以后,我们就可以通过拓展阅读的方式,让学生阅读整本书,进一步学习古代文学作品中优秀中华传统文化知识,学习其中所蕴含的古代智慧,感受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与无限魅力。
例如在教授《智取生辰纲》这篇课文以后,我们结合阅读名著《水浒传》的课外活动,给学生拓展阅读的机会,包括其他三本名著。在整本书的阅读过程中,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围绕人物的品格挖掘其中所蕴含的传统文化,深入了解人物具有的民族精神。有的学生在阅读了《三国演义》之后,品评人物时,说他最喜欢关羽,因为中国人最讲究仁义礼智信,而他最重一个“义”字。通过阅读和观看有关的视频,我发现无论他接受过哪个人的帮助,都会想办法回报對方。这也使我认识到在日常生活当中做一个重“义”的人,懂得回报的人。通过对阅读文本的鉴赏,使学生能够掌握其中所蕴含的传统文化和人物精神,提升他们的语文综合素养。
三、走进生活,弘扬传统文化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从现实生活中来,是对劳动人民日常生活以及价值观念的反映,是当时社会发展的生动写照。优秀传统文化经过历史的沉淀延续至今,依然具有非常大的教育价值。由此出发,我们开展初中语文教学,达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目标时,应该关注学生的实际生活,让他们调动已有的传统文化知识和经验参与到有关传统文化的课堂教学活动中来,在日常生活主动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发挥传统文化的教育功能。
例如在学习《屈原》这篇文章时,为了使学生深刻感悟和认识这位英雄人物的精神和形象。我们围绕学生实际过端午节的生活经验,开展了相关的教育教学活动,并组织和开展了社会实践。比如通过搜集网络资料进行社会调查和访谈等不同的方式,使学生深入了解端午节的知识,了解端午节的由来,了解屈原的民族精神。随着社会实践活动推进,屈原这一人物形象变得越来越高大和丰满,使学生产生了弘扬传统文化精神的热情和意愿。接下来我们还可以组织学生一起动手制作粽子,纪念屈原,在实践中继承和发扬中华传统文化。
总之,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我们要坚持立德树人的教育理念,努力挖掘语文学科传统文化教育资源。由于语文教材本身就蕴含着丰富的中华传统文化资源,既包括优秀的民族精神,也包括优良的传统美德。优秀的中华传统文化即隐藏在古诗文和古代文学作品当中也体现,在一些现代文当中。作为一名初中语文教师我们要根据“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指引,有意识地挖掘初中语文教材中的优秀传统文化,使用渗透的方式开展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培养“内心有根”的初中生。
参考文献
[1]刘海燕,王景昆 .对初中教学改革的现状调研及问题对策 [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7,36(06):77-79.
[2]龙政翰 .初中语文教学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渗透 [J].新课程(中学),2016(09):82.
黑龙江省大庆市第六十九中学二部 163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