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进一步提高工作质量,拓展工作领域,切实推动新时期成本工作转型发展,更好地发挥成本职能作用,服务价格工作,日前,安徽省物价局下发了《关于推进新时期成本工作转型发展的意见》,提出了一些具体的措施和意见。
一、建立主要农产品成本收益指标预报预警工作机制
依托农产品成本收益调查点,以农产品成本收益常规调查、专题调查和预测调查数据为基础,在粮棉油等主要农作物同比出售价下降10%以上、预期收益下降15%以上或预期成本增加20%以上时,向上级价格部门和当地政府提交预警报告;在生猪饲养的猪粮比价进入5.5∶1以下、环比出售价下降20%以上、环比利润下降30%以上或环比成本增加20%以上时,向上级价格主管部门和当地政府提交预警报告;在主要农产品出现成本收益异动情况时,进入应急工作状态,实行动态成本收益(含收购价)情况月报或周报,同时向上级价格主管部门和当地政府提交预警报告。
二、建立主要农副产品成本收益信息发布制度
结合各地实际,在主要农副产品成本调查工作结束后,适时在主流新闻媒体(互联网、电台、电视台和报刊等)公布主要品种的成本、价格和收益情况。市县成本调查机构综合采取手机短信、赠阅资料、利用镇务、村务公开栏发布公告等多种形式,及时将当地农本调查数据及调查成果向农民发布,以引导农民搞好科学生产、调整种养结构,提高经济效益,更好地发挥农产品成本调查资料的作用。
三、建立对价格放开的重要民生商品成本调查与公示机制
拓展成本调查工作领域,结合各地实际和价格形势变化,及时建立并适时启动重要民生商品成本调查工作机制,选择粮食、生猪、鸡蛋、牛奶、保障房、交通运输等有关国计民生的重要商品和收费,就其价格、成本、利润等数据实施定点、定期成本调查和成本监审,并将调查和监审结果在报刊、网站、电视台、电台等主流新闻媒体予以公布。通过多平台多渠道的成本、利润和价格公示,扩大消费者的知情权,引导理性消费,同时助推企业开拓市场,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赢,努力构建良好的市场价格环境,促进价格诚信体系建设。
四、开展农副产品流通环节成本及利润分配状况调查
积极服务农副产品流通体系建设,将农产品成本调查从生产领域向流通领域延伸。调查主要农副产品生产(加工)、运输、批发和零售环节的成本、利润情况,积极开展农副产品生产和流通领域利润分配状况调查,分析研究生产和流通领域的成本构成及利润分配状况,提出增加农民收入、减少流通环节、降低流通成本的切实可行的意见和建议,服务稳价工作的需要。
五、开展规模农业和现代农业成本调查工作
选择不同规模的种植和养殖大户,尤其是选择特大规模、具备现代农业特征的农场,对其成本收益情况实施常年定点记账调查,并加强不同规模之间、规模户与一般户之间种植和饲养成本收益情况的比较分析,研究确定规模经营的合理区间。通过调查,引导规模农业和现代农业的快速发展,助推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提高。
六、开展区域特色农产品成本调查
选择有一定地方特色、发展潜力和较高经济效益的名、优、特、新农产品进行成本调查,分析其产业发展前景,引导农民发展特色高效农业。通过分析不同农产品生产特点和成本收益情况,提出优化本地区农产品区域布局、促进农民增收的可行性方案。
七、加强保障性住房成本监审
按照国家和省对保障性住房建设的总体要求,加强对新建的保障性住房价格、公共租赁住房租金的成本调查与成本审核。及时出台保障性住房定价成本调查与成本监审办法,建立健全保障性住房成本监控机制,规范保障性住房定价成本监审行为,为保障性住房价格的科学、透明决策服务。
八、积极推进成本信息公开
按照政务公开的有关规定和国家发改委的部署,推进城市供水成本监审信息公开工作,并逐步扩展到公用事业和公益性行业定价成本监审信息公开,打造阳光政务。在成本监审过程中逐步做到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政府相关部门人员、专家学者、特约监督员、媒体记者、消费者代表等参与监督,提高成本数据的公信力。对企业的运营情况、财务状况、成本数据及成本监审过程中核增、核减企业成本支出等群众关心的问题,通过政府网站向社会公开,接受群众咨询,保障广大群众的知情权和监督权。
(国家发展改革委价格司供稿)
一、建立主要农产品成本收益指标预报预警工作机制
依托农产品成本收益调查点,以农产品成本收益常规调查、专题调查和预测调查数据为基础,在粮棉油等主要农作物同比出售价下降10%以上、预期收益下降15%以上或预期成本增加20%以上时,向上级价格部门和当地政府提交预警报告;在生猪饲养的猪粮比价进入5.5∶1以下、环比出售价下降20%以上、环比利润下降30%以上或环比成本增加20%以上时,向上级价格主管部门和当地政府提交预警报告;在主要农产品出现成本收益异动情况时,进入应急工作状态,实行动态成本收益(含收购价)情况月报或周报,同时向上级价格主管部门和当地政府提交预警报告。
二、建立主要农副产品成本收益信息发布制度
结合各地实际,在主要农副产品成本调查工作结束后,适时在主流新闻媒体(互联网、电台、电视台和报刊等)公布主要品种的成本、价格和收益情况。市县成本调查机构综合采取手机短信、赠阅资料、利用镇务、村务公开栏发布公告等多种形式,及时将当地农本调查数据及调查成果向农民发布,以引导农民搞好科学生产、调整种养结构,提高经济效益,更好地发挥农产品成本调查资料的作用。
三、建立对价格放开的重要民生商品成本调查与公示机制
拓展成本调查工作领域,结合各地实际和价格形势变化,及时建立并适时启动重要民生商品成本调查工作机制,选择粮食、生猪、鸡蛋、牛奶、保障房、交通运输等有关国计民生的重要商品和收费,就其价格、成本、利润等数据实施定点、定期成本调查和成本监审,并将调查和监审结果在报刊、网站、电视台、电台等主流新闻媒体予以公布。通过多平台多渠道的成本、利润和价格公示,扩大消费者的知情权,引导理性消费,同时助推企业开拓市场,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赢,努力构建良好的市场价格环境,促进价格诚信体系建设。
四、开展农副产品流通环节成本及利润分配状况调查
积极服务农副产品流通体系建设,将农产品成本调查从生产领域向流通领域延伸。调查主要农副产品生产(加工)、运输、批发和零售环节的成本、利润情况,积极开展农副产品生产和流通领域利润分配状况调查,分析研究生产和流通领域的成本构成及利润分配状况,提出增加农民收入、减少流通环节、降低流通成本的切实可行的意见和建议,服务稳价工作的需要。
五、开展规模农业和现代农业成本调查工作
选择不同规模的种植和养殖大户,尤其是选择特大规模、具备现代农业特征的农场,对其成本收益情况实施常年定点记账调查,并加强不同规模之间、规模户与一般户之间种植和饲养成本收益情况的比较分析,研究确定规模经营的合理区间。通过调查,引导规模农业和现代农业的快速发展,助推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提高。
六、开展区域特色农产品成本调查
选择有一定地方特色、发展潜力和较高经济效益的名、优、特、新农产品进行成本调查,分析其产业发展前景,引导农民发展特色高效农业。通过分析不同农产品生产特点和成本收益情况,提出优化本地区农产品区域布局、促进农民增收的可行性方案。
七、加强保障性住房成本监审
按照国家和省对保障性住房建设的总体要求,加强对新建的保障性住房价格、公共租赁住房租金的成本调查与成本审核。及时出台保障性住房定价成本调查与成本监审办法,建立健全保障性住房成本监控机制,规范保障性住房定价成本监审行为,为保障性住房价格的科学、透明决策服务。
八、积极推进成本信息公开
按照政务公开的有关规定和国家发改委的部署,推进城市供水成本监审信息公开工作,并逐步扩展到公用事业和公益性行业定价成本监审信息公开,打造阳光政务。在成本监审过程中逐步做到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政府相关部门人员、专家学者、特约监督员、媒体记者、消费者代表等参与监督,提高成本数据的公信力。对企业的运营情况、财务状况、成本数据及成本监审过程中核增、核减企业成本支出等群众关心的问题,通过政府网站向社会公开,接受群众咨询,保障广大群众的知情权和监督权。
(国家发展改革委价格司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