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师心点燃诗心

来源 :江西教育B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chen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有幸走进周春梅老师的课堂,感受着江南女子特有的温婉灵秀,优雅的辞吐间,让诗情缓缓流到学生心里,听着听着就入了迷。这是怎样的一位老师,才能把语文课上得如此诗情画意。
  读着周春梅老师所写的《一间辽阔的教室》,我似乎找到了答案。她对教育教学是如此的认真而细腻,小心翼翼地对待一颗颗年轻敏感的心灵;对迷茫少年真诚的告诫与引导令人敬佩;对学生的无私付出和给予是那么自然,却把学生的每一份回馈都看得弥足珍贵。周春梅老师的心思极细腻而胸襟又极开阔,正是这份细腻与开阔,伴随着她和学生走向辽阔的天地。
  教室因情感的维系而辽阔
  我们许多老师总是习惯于过度关注孩子成长的速度,却忽视了师生共同走过的一程有多少美好的风景,回首过往才发现与最精彩的自己擦肩而过。教书这么多年,数不清送走了多少学生,却在似水流年中,在众多学生的来来去去中,逐渐变得麻木。时常收到早已毕业的学生寄来的信件与贺卡,却往往不及细看便淡然一笑,随手放进抽屉。翻看了周老师的《一间辽阔的教室》一书,看到她对待自己“储藏盒”的态度,看到她和教过的学生之间深厚的情谊,便心生惭愧,并有一种情愫浮上心间,将抽屉里学生寄来的尘封的信笺一一打开,细细品读摩挲,真有一种别样的温暖。
  周老师说:“班上哪位同学在某次考试中得了高分,我们全然忘却,毫不在意,而一个温暖的微笑、一把悄悄递过来的雨伞,却在心灵中的某个角落长久保存。”这句话让我感同身受:前几天,苏州阴雨绵绵,放学时,我站在雨中,像往常一样嘱咐孩子们注意安全,一个小女孩却走到我身后,小手高举雨伞,在我的头顶擎起了一片晴空。这个孩子的成绩一般,并不是大人眼中的“好学生”,但她温柔善良,经常向有需要帮助的人施以援手,播洒温暖。这样的学生难道不是教育路上一道最美的风景吗?我们老师怎能被烦琐的教学任务压弯了腰,而无视这些美好的风景、纯洁的心灵,从而失去让自己的生命更饱满、更有温度的机会呢?
  “幸福”和“美好”是《一间辽阔的教室》中的高频词语,周老师对待学生充满希冀和温暖,她的这种态度表明,如何与学生产生情感的维系,是每位教师的必修课。
  教室因思想的伸展而辽阔
  读了《红色的蛇在飞翔》这一辑,让身为小学教师的我重新审视自己:我的教学是否过早击碎了孩子如梦如幻的世界?好在我虽然没有让学生看到过“蓝色的老虎在奔跑”,却也带着他们看过“成群的大雁”,他们并没有成为“写了很多遍,却从未认真看过大雁”的孩子。我会和学生一起读诗、唱歌、踢球、跳绳,甚至躺在操场上,对着天空发呆。这些也许无法使他们直接获取知识,拿到高分,但却是童年本来就该有的内容和样子。周春梅老师以教师的责任感、母亲的情怀,叙述孩子理想中的童年教育,呼唤着归还孩子们美好的童年。身为高中教师,能够抛弃“高分作文=高调+修辞+文采”的高考应试作文“捷径”,而将“真诚”与“言之有物”作为对学生写作的基本要求是很不容易的。在她反对“假、大、空”文风的背后,我看到的是一个真诚、务实、负责任的真正的“灵魂工程师”。周春梅对于教育的关注与思考超出了自己所任教的学科,而向教育的上游更深处漫溯,她的“教室”因为思想的伸展而变得更加辽阔。
  教室因“教”“学”的外延而辽阔
  教育是一种“点燃”,然而这种“点燃”总被诠释得有些过于悲壮了,“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即是如此。周春梅说,“点燃学生,也点亮我们自身”意在让老师重新审视教师职业,找到职业的幸福感,让自己看似晦暗无光的生命明亮起来。这种换位思维的方式充分体现了周老师的善感却不多愁、敏感而又理性。
  师生交往是教师与学生双方认识世界、走向社会的一段旅程,在不同的階段,价值有很大的不同。基础教育阶段核心课程最重要的价值就在于让学生在进入知识的细枝末节之前,能够对身处的世界有一个大概的理解和探索,更重要的是让他们感受到这个世界的美好。当我读到书中《让孩子们睡会儿》《让学生“跑动”起来》《他没听,但他在阅读》等文章时,眼前始终浮现着一个个活生生的、充满生命张力的孩子,这每一个孩子都能被周春梅老师“温柔地看见,温柔地对待”。周老师始终传达着“努力呵护孩子的好奇心,不断激发其学习的潜能,让其拥有拥抱世界的本能,而不是让孩子深陷题海战的桎梏”的理念。
  周春梅老师的课堂,是能让孩子们从容平和、安心学习的课堂,她没有将那些狭隘的竞争观念和残酷的斗争意识灌输给孩子,不会让过度的关注与期望如丝网一般缠绕着孩子,让孩子喘不过气来;一切从学生的需求出发,为他们提供丰富的、可供选择的营养,真正以学生为主体,始终把学生置于学校生活以及整个学习体系的中心,不断思考教学内容、教育方式、教育评价等一系列事关学生发展的问题。教育家马拉古奇在《其实有一百》这首诗中写道:“孩子有一百种语言/一百双手/一百个想法/一百种思考、游戏、说话的方式/一百种倾听、惊奇、爱的方式/一百种歌唱与了解的喜悦。”学校本不该让这“一百种”变成一种,而是要让它们变成二百种、三百种……
  周春梅老师始终保持清醒,用睿智的思考,用一双慧眼,投射出最温柔的目光。读她的文字,一颗浮躁的心渐渐安静下来,也许这就是师者的“静气”。我们要修炼一颗宁静的师心,点燃学生的诗心。
其他文献
数学文化教学是将数学由文化形态转化为教学形态,数学文化的传承需要数学文化教学。数学文化教学即从数学史、数学游戏、数学美等角度切入,以喜闻乐见的故事形式、通俗的语言教学为载体,并以它们为线索来组织材料进行的教学。人创造文化,文化孕育人,人在文化的孕育下不断经历“化人”的过程。“人化”与“化人”是不断双向互动的过程,即广义的教育的过程、文化传承的过程。人与文化的发展相互推动,形成复杂的生态系统。  学
期刊
新一轮的课程改革,从改革理念到理论的实施,都提出了较大举措,特别是对数学文化的要求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予以特别的重视。这就是要将数学文化贯穿于整个数学课程之中,而这些内容又不单独设置,因此数学教师要将数学文化渗透在数学教学之中。  新课程改革中提出的三维目标是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以数学文化为载体,可以将新课程改革中的三维目标有机整合,从而有效地促进数学新课程改革的实施。同时,在课堂教学中渗透数学
期刊
一、引导读题,读出“生命”  师:同学们,今天,老师要和大家一起来学习现代作家杏林子写的散文《生命 生命》。请认真地看老师书写。  (板书:生命 生命 杏林子)  师:先不读题目,我想问问同学们,你们数过杏林子笔下的《生命 生命》全文有多少个字吗?  (生沉默,欲数)  师:不用数了。告诉大家,连课题在内,整整363个字。文章真不算长,但文中许多地方老师在读的时候最初都有些疑惑。当我第一次看到这个
期刊
2018年1月20日,对于贵溪市象山学校来说是一个值得庆祝的日子,对象山学校校长、江西师范大学硕士生导师、教育学博士孙锦明来说,更是一个令人激动的日子。他勤耕八年,探索的“学科建设的‘三层九维’模型构建与协同实验”入选“第五届全国教育改革创新典型案例”,孙锦明本人也荣获“第五届全国教育改革创新优秀校长奖”,这意味着“三层九维”学科建设模型受到了全国层面的初步认可。  博士校长,为理论寻一处“扎根的
期刊
小学高年级的阅读教学,要注重揣摩文章的表達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基本的表达方法。同时,“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所以,在教学课文《山中访友》时,笔者首先从文眼展开,链接起本文的线索:作者在山中拜访了哪些朋友?从哪些描写可以看出“我”和山里的“朋友”有着深厚的感情?再通过学生的朗读实践,逐一品味文章优美的语言,带领学生走进文本,和作者对话。最后结合学生自身的经历或阅读经验,让学生在
期刊
徐海马老师《狼》一课在2017年江西省初中优秀教学课例中获得第一名。该课很好地体现了新课程改革语文教学“把课堂还给学生”的理念,课堂精彩纷呈,做到了“教是为了不教”。现截取几个片段,谈谈如何有效导学。  一、课堂伊始,导学于趣  师:同学们,老师先和大家做个游戏,看看大家是不是传说中那么厉害。先看几张图,这几张图都与动物“狼”有关,你们能猜出与图片相关的成语吗?  生1:狼子野心。  生2:引狼入
期刊
“五步循环”教学法作为一种创新型的物理实验教学方法,要求授课教师围绕实验项目,充分应用互联网、智能手机等信息技术手段,采用“猜测聚焦—方案选择—实验操作—分析小结—思考分享”等五个循环的教学步骤,引导学生按照科学探究的方法进行实验教学,层层推进,顺利而有趣地完成教学任务。该实验教学贯彻了自主探究的教学理念,运用了循环推进的教学策略,并巧妙实现了信息技术与物理实验教学的有效融合。下面笔者就以“杠杆的
期刊
上完课后的我精神崩溃了,坐在办公室里陷入了沉思,脑海里浮现出各种各样的教学场景。自己的教学究竟出了什么问题?我已精心备课了,在课堂上也讲得有条有理,可为什么还是调动不了孩子们的积极性?每当看到孩子们注意力不集中,不按要求做事,忍不住就会大发雷霆。这样的课堂自己疲惫不堪,孩子们也没有学到多少知识。  翻阅我的培训笔记,看到笔记上记录了北京十一学校校长李希贵的一句话:“有些孩子取得令人惊讶的分数,不是
期刊
带着满心的期待,领着老师们走进南昌市教育局举办的“书香校园·教师领读”青年教师阅读沙龙,走进特殊教育学校——南昌市启音学校。“书香”“教师”“特教学校”这几个字眼吸引着我,疑惑着我。在阅读越来越快餐化、浅层化、电子化的当下,在教师阅读日益薄弱的现状下,市教育局如何能让青年教师亲近阅读、爱上阅读?为什么把这样一个活动设在一所特教学校,毕竟学校里的孩子很多都听不到、说不出、看不到光明,无法朗读或看到书
期刊
导读:  任务驱动式教学,让学生把有趣的学习经历综合成一个有意义的整体,在“学术学习时间”中更为专注、更有热情地学习,助推学生在知识的高峰上获得“高峰体验”。  “认识垂线”是苏教版四年级上册的教学内容,本单元教材先认识线段、射线和直线,然后教学线与线之间的位置关系垂直和平行。于学生而言,认识、判断两条直线之间的位置关系并不难,问题经常出现在实际应用环节,一把尺拿在手里颠来倒去却不知如何摆放。学生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