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握节奏是语文教学艺术的关键

来源 :教学月刊·中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wangrui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文教学是最富有魅力的,课文本身已经是一个艺术品,再加上鲜明的情感色彩和人文精神,因此语文教学应该是多元的艺术体,而语文课堂教学节奏则是影响课堂教学艺术的一个重要因素。
  什么是节奏?“或作或止,作则奏之,止则节之。”火车行进中连续的“咣当、咣当”声,是单调的节奏;悦耳动人的音乐声,是优美的节奏。节奏的本意就是交替出现的急缓行止、强弱长短等现象。语文教学中的节奏,则主要指教学结构的张弛起伏,教学内容的虚实详略,教学速度的快慢行止等。是教学的“紧张度”与教学内容的“难易度”在教学过程中富有美感的有规律的变化。语文教师应依据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环节、学生反应,依据情感进行调控课堂教学节奏。总之就像乐队的指挥一样,要善于调节,让语文课堂演奏出优美动听的曲子。
  教师应该如何有效地调控、把握课堂的教学节奏,使语文课成为艺术课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呢?不妨可以从这样几个方面来考虑:
  
  第一,调控课堂教学的语言
  
  语文课堂教学语言是艺术学习语文的生命,把握原则是轻重隐显、疾徐张弛。
  “教师讲话带有审美色彩,这是一把最精致的钥匙。它不仅开发情绪的记忆,而且深入到大脑最隐蔽的角落。”(苏霍姆林斯基)我们应该充分认识到精美语言对学生的影响力。在这方面,语文教学比其他任何学科都表现得更为突出。教师教学语言的美,一方面来自语言表达的准确、恰当和生动,另一方面则来自教学语言中速度的快慢、节拍的强弱、力度的大小等的交替交换,以及句子长短、语调升降的有规律变化。这种抑扬顿挫、富有韵律感的教学语言会使教学具有鲜明的节奏,同时也对学生的学习效果带来十分直接的影响。现代生理学研究表明,人在一种单调的声音刺激下,大脑皮层会很快进入抑制状态,而抑扬顿挫、具有节奏感的教学语言能有效地打破大脑的抑制状态。所以,语文教师必须加强语言运用的调控,讲究对教学语言的巧妙编排与合理组装。
  控制教学语言的轻重隐显和疾徐张弛,主要应考虑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课堂教学内容是教师讲授的主旨。传授的多寡,要符合学生的认知结构,言简意赅地阐述知识的精华。教师在讲授教学内容时,如果原封不动地按照教材文字的多少平铺直叙、不分详略、不按主辅地讲解,就会使学生如同嚼蜡,收不到强烈感人的节奏效果。一般地说,讲解教材重点和比较深奥的内容,应放慢语速,增强音量;如果是浅近易懂或本身节奏明快的内容,应加快语速,放轻音量。表现急切、震怒、兴奋、激昂、壮烈等基调的内容,可用快节奏的语言;表现宁静、优美、沉郁、悲哀、沉思等基调的内容,可用慢节奏的语言。如《项链》一课,重点难点是情节布局之巧与人物心理刻画之妙,在这两方面应从容解析,其他内容则不妨轻描淡写。《听潮》一课,“涨潮”部分需要用快节奏表现惊心动魄的壮美;而“落潮”部分表现的温柔宁静之美,则需用慢节奏来传达。《一月的哀思》一课,介绍周总理的丰功伟绩时可用中速平调;讲到人们静静地伫立长安街的暮色里,等待载着周总理遗体的灵车时,要用慢速降调,表示哀痛之情;讲到有人不允许我们缅怀周总理伟大一生时,要用快速升调,表达激愤之情。这样快慢交替,急缓相间,能渲染出与课文内容相吻合的课堂气氛,使学生产生情绪、情感上的摹仿,在心中激起相应的感情,大大增强接受的效果。
  
  第二,掌握灵活多变的教学方式
  
  语文教学方法多种多样:有的节奏舒缓,如讲练法、导学法、情境法;有的方法节奏紧密,如讲读法、质疑法、讨论法。更有多媒体法的辅助运用,使课堂节奏的调控如虎添翼。教师应当从教学内容出发,将这些方法在教学方式中进行交替地变换,灵活地运用,互相地调节,这非常有助于消除学生的疲劳,保持良好的注意力。所以教师在教学时,要巧于设计和安排教学方式,讲究教学方式的间隔变换和合理搭配,使之有动有静,动静结合,使教学活动在动静交替中有节奏地进行,切不可用注入式一讲到底。教学方法的单一必然会导致教学节奏单调,教师也就只能“以其昏昏,使人昭昭”了。如《我与地坛》,要引导学生感受作为儿子对母亲的深切悼念之情和母亲对儿子那毫不张扬的母爱,并且把握住作者珍惜生命,勇于开辟一条走向自己幸福道路的精神。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法,发挥音乐对情感的牵动作用,先播放颂扬母爱的抒情音乐感染学生;在分析课文时引导学生结合自己与母亲的生活,唤起他们体谅母亲珍惜母爱的觉悟;最后播放陈百强的《念亲恩》再次唤醒学生对母亲的爱,引导学生在面对困难时选择正确的人生态度。这既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又可以让学生在欣赏中学习和感悟课文情理,从而达到利用音乐、图片来优化课堂节奏的效果。《孔乙己》一文,第一步用讲授式,介绍与课文有关的背景资料及对小说中人物、情节、环境理解和把握的导读提示。第二步运用练习式。一是填表对比分析孔乙己两次出场的肖像、语言、动作等方面的变化,引导学生把握孔乙己这个形象的特征及意义,体味文章语言精炼、深刻、含蓄的特色。第三步运用讨论式,思考讨论造成孔乙己悲剧的社会根源,把握小说的主题。这样安排,整堂课讲练结合,动静相生,表现出一种与学生心理相容的节奏变化。
  
  第三,运用板书调整教学节奏
  
  板书也是调整教学节奏的重要手段,频率过快或书写太慢,都会直接影响整个教学的节奏。教学板书会从视觉上刺激学生,增加信息接受。巧妙运用适时的板书,会给学生带来心理和行动上的变化。使学生由听变看,由听变写,边听边看边写,这样可以使整个教学进程保持适当的节奏。理想的板书是与教学语言节奏的密切结合,边讲边写。如《第比利斯的地下印刷所》,板书时序可以这样安排:“今天,我将领你们去参观一个地方(略停),那是一处印刷所(板书)。不过,不是咱们学校的印刷厂,而是建筑在地下的(板书)印刷所。而且,还得到苏联的第比利斯(板书)去。”这样既起到控制节奏的作用,也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课文思路、教师思路和学生思路合拍共振。
  
  第四,顾及学生情绪的反映
  
  教学作为信息的传导与输入过程,教师必须时刻注意学生的情绪反映,依据课堂动向进行节奏调控。如发现学生疲备紧张,则以舒缓的节奏加强调节;如学生情绪松懈,则应加快节奏,让其情绪高涨。同样,构成教学节奏的疏与密,将影响学生心理感受的变化。疏,给人以徐缓、轻松的感觉;密,给人以急速、紧张的感觉。疏密相间,会给学生带来有张有弛的心理节律,保持旺盛的精力。否则,教师课前预设的方案再好,若不顾及课堂上学生学习过程中突发的学情,瞬息间可能就使你追求的“艺术课堂”化为乌有。遇到学生感到措手不及的新难点,一定要放慢速度,循循善诱,逐步突破;解读顺利处,要言简意赅,加速推进;学生情绪低落时,要妙语风趣,激情飞扬,慷慨激昂。如《假如给我三天光明》,学生在结合事例谈如何面对磨难的看法时,不少学生提到霍金,但除知道他残疾外对其成就不甚了解,这就易使课堂陷入尴尬局面。此时教师不妨及时点拨,简述霍金,让学生知道他是被推崇为继爱因斯坦以来最杰出的物理学家,并以畅销一千万册的巨著《时间简史》把他的观念带入了千家万户,立足剑桥大学。寥寥数语就介绍了他的成就、著作和工作。然后马上展示霍金残疾的图片与“身体无力地蜷缩在轮椅里,思想却在宇宙最深处飞扬”的文字,借助感性认识来加深学生的情感体悟。这样就很好地调控了课堂的节奏,避免了长时间的无效的消耗。
  课堂教学调控节奏的方法和手段还有很多,如依据教师自身的特点调控等等,篇幅关系不再赘述。总之,课堂教学节奏是一门学之不尽的艺术,也是教师教学造诣的体现。调控良好的课堂教学节奏,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造就语文艺术教学的关键。
其他文献
现代诗歌一直是高中语文教学中必须被重视却一直被忽略的部分,《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明确地对诗歌教学提出如下要求:“培养鉴赏诗歌和散文作品的浓厚兴趣,丰富自己的情感世界,养成
文学形象具有极富召唤力的审美特征和极为独立的审美价值。对文本而言,它一方面关系着深层结构的传达,另一方面又制约着表层结构的处理,由此文学形象层面,就成了艺术表现的中心。
三角形是特殊的多边形,很多多边形问题可以通过转化为三角形问题,从而获得解决。而以三角形为背景的规律探索性问题,是新课程理念下培养学生观察、实验、操作、归纳、猜想,发展学
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开展,以学校教研组为基础、以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发展为目标的校本教研正焕发出蓬勃生机,教研组集体备课、听课和评课等活动有效地推动着新课程、新理念的贯彻
期刊
本文以沪版初中语文新教材中所选用的古诗词为例,从组成诗词最基本的单位一一意象出发,通过对原型意象的回溯,初步探索“月”意象的文化内涵和精神特征。
每年的农历三月三日,是壮族人民的传统节日。你知道吗?这一天不仅是壮族的传统歌节,还是瑶族、侗族、苗族等民族的传统节日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