步枪史话

来源 :走近科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ngyong1314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步枪是现代战争中最基本的武器。穿越700年的时空,步枪性能的演变无不表现出智慧与科技结合的完美。
  1775年,美国独立战争进入第3年。在费城西北杰曼敦地区,英国的红衣军和美国的爱国兵在相距150米~250米的阵地上对峙着。
  10月的某一天,一个幽灵般的身影悄悄潜入阵地最前沿,他就是英军苏格兰高地团第二营营长弗格森少校,一个神枪手,他奉命寻找机会射杀美军的高级将领,以挫伤美军士气。弗格森少校找好有利位置,一动不动地趴在草丛中,把携带的燧发后装步枪指向前方,开始寻找他的猎物。这枝枪的设计者就是弗格森少校本人。
  这时,美军阵地上突然出现两个身影,其中一人衣着随便,漫不经心地看着英军阵地。当时弗格森少校与这个美国人距离150米,是他手中燧发后装枪的有效射程。弗格森少校迅速锁定目标,作为一个绝对的神枪手,只要他扣动扳机,这个人必死无疑。但是,他迟迟没有动手,他在犹豫什么呢?
  因为按照当时的规定,凡是高官到阵地上来,要列队举行欢迎仪式。弗格森看到这个人穿着普通,只跟着一个随从,认为这个人不是个大官,一个百发百中的神枪手,犯不着为一个普通人浪费一发子弹。因此他瞄了瞄,又把枪放下了。
  弗格森怎么也没想到,他“枪下留情”放走的竟是大陆军的总司令,后来的美国第一任总统乔治·华盛顿。
  虽然弗格森没有成为改写历史的人,但在枪械的发展史上却留下了他的名字。他设计和使用的燧发后装枪,与当时英军和美军使用的燧发前装枪相比,可说是步枪史上的一次革命。弹药从枪口转移到枪管的后部装填,距离只是向后移动了1000毫米左右,但人类用了500年的时间。(图1)
  火药的发明使战争从冷兵器时代进入到热兵器时代,那个时代最早的装备——火器也由此产生。最先使用它的是发明火药的中国人。
  1280年,中国的火枪传到阿拉伯。从此,中国火枪开始了在国外漫长的成长历程。
  公元14世纪,欧洲人和阿拉伯人之间爆发战争。战斗中,阿拉伯人使用了中国人发明的火枪。当欧洲人一个个倒在阿拉伯人喷火的怪物面前时,他们真正领教了管形火器的厉害,于是战后纷纷学习制造火药和火器。当时欧洲国家工业技术水平较高,所以,中国的管形火器在阿拉伯人手中没有长足进步,在欧洲却获得突破性的进展。一种类似于中国火铳的枪——火门枪出现在14世纪中叶的意大利。
  火门枪是欧洲出现的最初的枪械,它的口径一般为25毫米~45毫米,虽然被称为枪,但是它的射击精度相当差。由于枪管口径大,既笨重又难操作,发射速度极慢。(图2)
  


  为了单人能方便地使用枪,15世纪,一位英国人发明了一种新的点火装置,用一根可以燃烧的“绳”代替烧得红熟的金属丝或木炭,并设计了击发机构,这就是在欧洲流行了约一个世纪的火绳枪。
  由于构造所决定,火绳枪必须用火绳点火,射击时瞄准不方便,准确性比较差。
  燧石摩擦能产生火花,这种现象古人早已发现,但是除了生火以外,一直没有引起人们太大的关注,直到16世纪中叶出现了撞击式燧发枪。撞击式燧发枪发火机构的主要原理是:打火钣在弹簧作用下撞击燧石,产生火星,点燃火药。
  燧发枪结构比较简单,使用方便。到17世纪,枪的口径有的已减小到17毫米,重量也随之减轻,射速提高到每分钟1发~2发。在17世纪末,这种枪普遍装上了刺刀,将冷兵器和火器完美结合,弥补了射速慢的缺陷,成为当时欧洲各国主要作战武器。
  但是,不管什么型号的前膛枪,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的弱点,从枪口装填弹药,使用起来既费时间又费力气,十分麻烦。
  虽然也有人尝试设计从后面装填弹药的枪,但不能解决枪管闭锁的问题,火药燃气从后面冲出来,影响发射,因此只能选择前膛枪。这个问题被弗格森少校解决了。他通过一个活动小门的开合,设计出真正实用的后装步枪。他的弗格森步枪一分钟内可进行6次~8次装弹和射击,而当时最好的步枪每分钟也只能射击3次。
  虽然弗格森的燧发枪是后装的,但装的不是现在的枪弹。是先装弹丸,后装发射药,再装点火药,但毕竟有很大进步,而且很准确。(图3)
  然而,这样一枝在当时非常先进的步枪,70年后也没有在英军中装备。
  1780年,弗格森少校带着遗憾死在国王山的战斗中,死后他的后装步枪也随之湮没在历史长河之中。
  1866年7月3日早晨,捷克共和国境内的史威普森林如往常一样安静祥和,丝毫看不出一点杀气。就在这时,49个步兵营约1.5万名奥地利士兵端着前装燧发步枪慢慢地逼近这里。森林里面隐蔽着人数相当的普鲁士士兵。这些奥地利士兵绝不会想到,史威普森林将成为他们的坟墓。因为普鲁士士兵手中的枪与他们的不一样。
  战争是武器的最好催化剂,科技的发展促进武器性能不断提高。1835年,弗格森少校死后55年,普鲁士人德莱赛成功发明了后装式步枪,德莱赛步枪比弗格森步枪更具有革命性。
  德莱赛步枪使用定装式枪弹,结束了火药跟弹头分装的历史。其次德莱赛步枪使用撞针发火装置,这与现代步枪已经很相似了,结束了步枪出世500年都是从枪口装填弹药的历史。
  为了争夺德意志领导权,1866年6月20日,普鲁士和奥地利双方共投入50万兵力,展开欧洲近代史上空前的大会战。
  


  装备了德莱赛步枪的普鲁士士兵,在有“铁血宰相”之称的卑斯麦和总参谋长毛奇的指挥下。以巧妙的战术、猛烈的火力打得一直称雄欧洲的奥地利军节节后退。7月3日,败退到捷克境内的奥地利军决定反攻,他们派遣49个步兵营的士兵去占领史威普森林,然而这里必定成为他们的伤心之地。
  战斗中普鲁士士兵使用每分钟发射6发~7发子弹的德莱赛步枪,卧在地上,从容而无情地向奥地利士兵开火。而奥地利士兵只能在枪林弹雨中,挺着身体徒劳地操作着他们手中的前装枪。这无疑是一场屠杀,因为一万普军的火力相当于四五万奥军的火力。(图4)
  战斗结束后,4580名奥地利士兵横尸森林中,6942人受伤,3573名士兵作了俘虏。
  惊心动魄的奥普战争只打了7个星期就结束了。在这场战争中,普鲁士以只损失约1万人的代价战胜奥地利,为德国的统一创造了条件。
  这次奥普战争的结果,一方面,决定了德国的统治权;另一方面,也奠定了后装枪取代前装枪的发展趋势。
  奥普战争中的史威普森林战斗,并不是战争史上第一次因为步枪的好坏而决定胜负的战斗。在史威普森林战斗前的12年,也就是1854年。《战争与和平》的作者托尔斯泰作为年轻的炮兵军官参加了克里米亚战争。当时战争的一方是俄国,另一方是土耳其和少量的英法联军。
  在奥玛河高地的战斗中,托尔斯泰目睹了冲锋的俄国士兵,在400米的距离上就被敌人的子弹打翻。而冲锋的俄国士兵还不 能开火,因为他们步枪的有效射程只有200米。
  当时普军装备的是线膛枪,射程较远;俄军装备的是滑膛检,在当时虽然也很先进,但性能并不好。所以士军可以在200米外准确地打到俄军,俄军的枪支远距离对士军军构不成威胁。
  早期的枪管里很光滑,所以,枪被称为“滑膛枪”。子弹出枪膛后,飞行时就像一个醉汉,不是东摇西晃,就是翻跟头,既打不远,又打不准。当步枪的枪管里有了膛线,情况发生了根本性变化。
  枪膛里的膛线是螺旋形的。弹丸由枪膛出去后,由于旋转着飞行,可以飞得更稳更远,所以射击精度也提高了。
  克里米亚战争中,土耳其和英法联军使用的线膛枪像一只“死神”之手,造成俄军伤亡10729人,其中死亡达5000人以上,而英法联军总共只有710人阵亡。由此不难看出,滑膛枪和线膛枪相比,作战性能相差很远。
  1838年,德国的一个枪械工人家庭里出生了一个孩子,他小学毕业后进兵工厂当学徒。21岁应征入伍,退伍后又回到兵工厂当工人。本来他会默默地度过一生。但是,由于他在1871年设计了一种全新的步枪,使他名扬世界,他就是毛瑟,现代步枪的奠基人。
  毛瑟枪是步枪,也是后来步枪发展的基础。为什么是基础?第一,毛瑟步枪解决了—个可靠的后膛闭锁问题;另外它的弹仓在枪的下方,装着数发子弹,枪机后拉时,把弹壳退出来,同时掸仓的下一发子弹被推向预备进膛的位置。
  闭锁机构跟供弹机构的巧妙配合,完成了整个枪的基本动作。
  位于北京昌平的中国民兵武器装备陈列馆,汇集着近代世界各国各式各样的武器装备,全部是中国人民在革命战争中缴获的;
  其中,没有哪种武器像三八大盖步枪那样给一个民族留下如此深刻的印象,以至于在抗日战争胜利半个世纪后,人们一提起它就会联想起艰苦卓绝的八年抗战。
  三八大盖是侵华日军使用最多的枪支,日本鬼子用它屠杀了无数中国人。但作为战利品和武器,从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直到抗美援朝,英雄的中国人民用它打败了所有的敌人。
  三八大盖是1905年定型的步枪,这种步枪与德国1888式毛瑟步枪相比,没有什么更突小的性能。为什么叫三八大盖呢?因为它有一个大的防尘盖,主要起防尘作用,没有它照样使用。(图5)
  高富章是北京军区八里庄干休所的位老干部,虽然已经79岁了,仍清楚地记得当年他用20支三八大盖,从日本鬼子手里解救群众的故事。1943年夏天,他是一位18岁的八路军武工队小队长。
  日本鬼子扫荡七天七夜后,又抓了30多个群众。中午12时左右,敌人从山上下来武工队选择好地形,准备给日本鬼子一个突然袭击,解救群众。
  武工队只有20多个人和20支三八大盖,如何从500多日本鬼子手中解救群众呢?高富章想到“排子枪战术”。
  所谓排子枪战术就是开枪射击时,听从命令,统一指挥,一个接着一个射击第一次射击时打两发,第二次是三发,第三次是五六发,第四次就连着打。这样,整个一个排子枪打过,敌人不知道到底足部队的机枪,还是零散的民兵。嗒嗒嗒嗒的排子枪声,使鬼子弄不清到底遇上了多少八路军,趁着鬼子慌乱时。群众乘机向山上跑去,脱离了鬼子的控制。
  战争的硝烟已经散去,透过武器,凝视百年来数以千次的战斗,无数的将帅与士兵的谋略与英勇,锻铸了人类的正义之剑:透过步枪,我们穿越时空,700年悠长的演变之路。无不透视着人类智慧与科技完美的结合。
其他文献
在北美平原肆虐了一千万年,有着铡刀般双颚的超级捕食者,是一种令人胆颤心寒的动物……  2300万年前,渐新世刚刚开始,和现在不同,那时的地球气候更加温暖,两极没有冰盖,南极是一片广袤葱郁的松林。  不过,随后气候变化,北美茂密林地变得稀疏,大地开始裸露。开阔的地势和成群的猎物,让这片土地成为食肉动物的天堂。那时的北美大陆动物繁多,有人把它比作现在的非洲热带草原。  这群哺乳动物如果放在今天,肯定没
期刊
1750年的夏天,位于北京的皇家避暑园林清漪园里,大清朝乾隆皇帝看着漫天飞舞的雨燕,作出了一项决定:改建清漪园。1764年,清漪园改建完成,乾隆皇帝将其更名为颐和园。(图1)  250年前的颐和园,夜晚由大把照明。到了2004年,由于北京奥运会即将到来,为了满足大量游客的游园需求,颐和园准备改变250多年从来没有亮灯的传统,在夜间设置大量照明灯接待游客。然而,这个改变却遭到一部分人的坚决反对。他们
期刊
宁明是位于中国西南边陲的一座小县城。一条江水绕城而过,在江边高耸的峭壁上,分布着数不清的怪异图案。(图1)  当中最大的人像高3米,头插雉尾、手执匕首、横刀立马,俨然是一位首领。在他的周围,分立着许多高约1米的人,他们体态粗圆,手臂向两侧平伸,肘部弯曲上举。有的头部呈粗方型,头上有倒八字形饰物,腰佩长刀;有的身体侧立,双手托举,显得恭敬肃穆,仿佛虔诚的信徒在向神灵膜拜。  他们围绕着3米高的人像,
期刊
张政声称自己是一位反酒人上。每当看到别人喝酒时,他便上去劝说:为了你的家人、为了你的家庭幸福你必须得戒酒,并强行倒掉别人的酒。  从2008年4月开始,张政抢酒杯的举动在社会上产生了很大的争议,引来多方关注。张政为什么要以这种方式反对人喝酒,又为什么会对酒如此深恶痛绝呢?  张政的工作单位是一家以中医治疗为主的医院。2003年,经当地卫生主管部门批准,医院成立了戒酒门诊。门诊收治的都是因长年酗酒,
期刊
一头雄性的成年河马身长能达4.5米,体重能达4吨。河马有一张大嘴,它的牙齿坚硬程度可以和子弹抗衡。河马可以说是非洲大陆的强者,可是这一庞然大物,却被一种微小的生物打败了。  非洲的卢旺瓜河谷,一年中有六个月是一片葱茏的沃野。  在深深的泻湖里到处都是食物。大水漫过的地方长出大片尼罗河卷心菜,这是当地居民喜爱的食品。这一时期是河马一年中最逍遥的日子。  因为没有自然天敌,河马为了凉爽,会整天泡在水里
期刊
两岁以后不再长个了    2008年10月的一天,昆明市儿童医院内分泌诊室来了一对母女,母亲30多岁,看上去女儿只有两三岁。但没想到,母亲说女儿已经17岁了。母亲的一番介绍让接诊的祁建勤教授吓了一跳。  祁建勤从事儿童矮小疾病治疗已经20多年了,她立即给这个女孩做初步检查,结果让她大吃一惊,女孩身高85.5厘米。体重只有9公斤。祁建勤觉得,这个女孩身材匀称,骨胳、内脏比例适中,不像是得了侏儒症、一
期刊
奇异恐龙化石突然现身,它是不是远古时代的盗蛋贼?海中巨兽忽然灭绝,谁导演了这出惨剧?  1999年7月,广东省河源市一个工地发现了动物化石。博物馆人员立即赶到,他们在红土层中发现了扭曲状的白色骨骼,锋利钩子一样的爪尖。职业的敏感立即使他们意识到,这极有可能是恐龙化石。(图1)  恐龙是生活在距今大约6500万年到22亿年前的远古生物,它们在地球上横行长达1.2亿年,陆地、天上、海里都有它们的踪迹,
期刊
2009年9月28口,辽宁省盘锦市鼎翔米业公司的一群猫喜迁新居。  这家米业公司生产大米已有半个世纪的历史,有粮食的地方就会招来老鼠,公司每年要花很大的精力灭鼠。  用老鼠药灭鼠,死老鼠对吃老鼠的动物会造成危害。老鼠吃药后不会马上死上,它钻进大米垛里,又污染了大米,后果可能更严重。改用老鼠笼子灭鼠,也小能彻底消灭老鼠。老鼠的繁殖能力很强,6个月大的母鼠就有繁殖能力,一窝能下8只~10只小鼠。在食物
期刊
一支超过十万人的部队、一万多头骡马和毛驴、两万多挑夫散布在险峻曲折的山路,走向怒吼的激流……    翻越高黎贡    1944年4月下旬,蒋介石签署了《中国远征军怒江作战命令》,拉开了滇西大反攻的序幕。中国远征军总司令卫立煌上将下辖第11、第20两个集团军及直属特种兵部队,先期兵力10万人,向怒江前线集结。  反攻计划的核心,是先由两个集团军分别从滇缅公路南北两方进击。向北攻占腾冲,在南方攻占松山
期刊
一    沽源县位于河北省西北部的坝上地区,北面与内蒙古接壤,南面与北京相邻,自古就是草原文明和农业文明的交汇处。历史上契丹、金、蒙古多个民族从这块土地崛起。关于梳妆楼的故事,就与这些少数民族的活动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几百年来,当地百姓传说,这座古建筑是辽代萧太后的梳妆楼。  梳妆楼是沽源县现存的唯一地上古代建筑。但梳妆楼的来龙去脉一直是个谜。《口北三厅志》记载说,这是萧太后的梳妆楼,但只是俗传不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