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出生于80年代的何员外,写《毕业那天我们一起失恋》纯粹是无心插柳,在大学学的专业是电厂热能动力工程,和文学风马牛不相及。
何员外是搜狐校园论坛上海理工大学版的版主,当时只是为了吸引人气,写一些幽默搞笑的短篇文字贴在论坛上。在一本卡通杂志工作的师姐看了后觉得非常不错,建议他创作长篇的、有完整情节和主线的小说。何员外酝酿了一段时间后,决定以两个人约定毕业那天失恋为主线,用无厘头的写法描述了何乐、丸子、山贼等几个大四学生的“无聊生活”。而女主角取名为桃子,是因为“蛮喜欢陶晶莹的歌”,桃子的大名也就叫“陶晶”。何员外的想法简单、自然,但是书中的一些情节,比起真实生活要夸张得多,让人觉得诙谐、有趣。
在盛行无厘头文化的年代,这篇小说很快在网络上风行,很多网站纷纷转载,回文数和推荐人数超过了《沙僧日记》。而《沙僧日记》在贝塔斯曼的销售榜上排名第一,当当网销售榜第七。新浪网上关于《毕业那天我们一起失恋》这本书的网友评论目前长达61页。何员外的名字开始在网上“恶名远扬”,他的真名龚文俊倒是没有几个人知道。
在遭到侵权之后,这篇小说最终由上海人民出版社正式出版,该书上市不到一个月就挤进了各大城市书城“文艺类”畅销书排行榜前十名,尽管它在网上有全文,但是目前发行量已超过10万册,创造了校园小说一个不小的销量神话。
接受采访的何员外,一米七左右的个头,圆圆的脸、微胖的身材确实像个“员外”,和小说中的主人公何乐的样子也相差无几,笑起来甚至有些傻傻的,但是言谈中不改书中“何乐”的幽默、风趣。
你为什么用“何员外”这个名字?
“何员外”就是我QQ上的名字,要说这个名字的来历还是蛮有意思的。最早我用过“耶和华”这个名字,遭到网友的臭骂,说我太臭屁了,居然敢自称上帝。压力之下我只好改名字。我有个妹妹叫何文帅,小名叫“帅帅”,然后我就把QQ名字改为“帅帅的哥哥”,然后又被人骂,说我太臭美,做梦都想当帅哥。
我只好又改名字,这次我想取个古朴一点又不能太俗的名字,于是我想到了“员外”。但是“龚员外”这个名字在网上给周围人一看,就知道我是谁了。所以我改成了我父亲的姓,而且“何员外”也比较顺口一些。
你有没有想过,你的这本小说在网络上这么火爆,甚至被出版成书?
我的专业是热能工程,就是搞电厂发电的。如果没有这部小说,我可能在一些比较正统的单位,像电厂和汽轮机厂,按部就班地工作。一直到大四上学期,我都没有想到会走今天这样一条道路,我当时的想法就是“船到桥头自然直”。那时我根本不知道我自己能写小说当编剧。偶然一次机会我发现这方面还行,算是又找到一条能谋生的道路。其实大多数人都一样对青春感怀不已,他们也许会在某个片断中记载大学生活,我做的只是把这些细节系统地串了起来。
这本小说和你自己大学生活的重合度有多少?
如果拿百分比说的话,应该是80%吧。从时间上讲,从开学到毕业那天,中间经历的很多细节大部分都是我的真实经历,但是具体事件发生以及前后顺序都是我说了算。比如工厂生产实习,确确实实是我去过的那个地方,在工厂碰上的实习生,都是真实的。我说的20%是虚构的,像我们寝室发生的趣事,存在一定的夸张成分。那段恋情也是虚构的,因为刚刚写作的时候我并没有恋爱,所以桃子这个人物形象也承载着我的很多理想化身。
你觉得这本小说这么火爆有哪些原因?
老实讲,我自己也想不通。很多人大学毕业刚刚进入社会,面对不适应的环境很容易产生失落迷惘的情绪,产生强烈的“校园情结”。这本小说的火爆在某种程度上暗合了人们的这种心理。记得在新浪的读书版块上,有个读者给我的留言特别精彩:“如果何员外不写这本小说的话,他和我们一样也是默默无闻的普通人。他所做的就是把我们每个人经历的点点滴滴都记录了下来,而我们大多数人办不到。”
你如何看待网络小说?
网络小说自由度很高,因此很多有创意的东西容易跳出来,比如网络小说的开山作品《第一次亲密接触》。网络文字和传统文字比,特别俏皮,因为传统作家特别严肃,而网络写手都是带着特别轻松的心态写作的,很多无厘头式的搞笑大量出现在作品中,给人的感觉特别轻松。
从小说的名字上,能感觉现在的大学生和前几年的大学生存在明显的差异。
这个说法没错。大学一般弥漫着较为浓厚的理想主义色彩,但是现在的大学也多了一点现实的成分。在大学里即使谈一场恋爱,也是“毕业就等于分手”,主人公一开始就很理智地面对这个问题。
大学校园里虽然每隔几年的学生差别都很大,但是我觉得还是具有共性的。大学生处在一个过渡阶段,他们比高中生具有更多的自由度,时间精力也很充沛,可以做一些很无聊的搞笑趣事,所有的学生都有逃课的经历,食堂即使花样再翻新,学生对食堂永远具有一种爱恨交加的复杂感情。不管什么时候,大学生的热情和青春是一样的,这也是这本小说深深打动读者的原因。
你觉得自己属于比较纯情的那种人吗?
说纯情也算不上,准确说应该是对恋爱有责任心。校园恋情和工作独立之后的恋爱是不一样的,恋爱的想法非常简单,方式更简单,学校就那么点事情,无非是看电影、吃饭,看书、考试。你不可能想到在哪里买房子啊,或者对方父母会不会接纳等这些很现实的问题。
你在大学期间参与了很多社会实践,从电信公司的打杂到漫画公司的漫画脚本到电视剧组的编剧等等,这些经历对你有什么影响?
这么多经历让我更加了解这个社会。我觉得很多事情自己没做过之前,想像中都是比较容易的,真正着手去做的时候才知道有很多困难。
我现在从事的就是编剧工作,并把这本书改成一部同名话剧,拍摄下来了,在上海热线(http://download.online.sh.cn)可以下载。我很喜欢现在的工作,因为一部剧就是一个小社会,编剧要把一部剧里每个角色都活一遍,它能让你体会到人生百味。
何员外是搜狐校园论坛上海理工大学版的版主,当时只是为了吸引人气,写一些幽默搞笑的短篇文字贴在论坛上。在一本卡通杂志工作的师姐看了后觉得非常不错,建议他创作长篇的、有完整情节和主线的小说。何员外酝酿了一段时间后,决定以两个人约定毕业那天失恋为主线,用无厘头的写法描述了何乐、丸子、山贼等几个大四学生的“无聊生活”。而女主角取名为桃子,是因为“蛮喜欢陶晶莹的歌”,桃子的大名也就叫“陶晶”。何员外的想法简单、自然,但是书中的一些情节,比起真实生活要夸张得多,让人觉得诙谐、有趣。
在盛行无厘头文化的年代,这篇小说很快在网络上风行,很多网站纷纷转载,回文数和推荐人数超过了《沙僧日记》。而《沙僧日记》在贝塔斯曼的销售榜上排名第一,当当网销售榜第七。新浪网上关于《毕业那天我们一起失恋》这本书的网友评论目前长达61页。何员外的名字开始在网上“恶名远扬”,他的真名龚文俊倒是没有几个人知道。
在遭到侵权之后,这篇小说最终由上海人民出版社正式出版,该书上市不到一个月就挤进了各大城市书城“文艺类”畅销书排行榜前十名,尽管它在网上有全文,但是目前发行量已超过10万册,创造了校园小说一个不小的销量神话。
接受采访的何员外,一米七左右的个头,圆圆的脸、微胖的身材确实像个“员外”,和小说中的主人公何乐的样子也相差无几,笑起来甚至有些傻傻的,但是言谈中不改书中“何乐”的幽默、风趣。
你为什么用“何员外”这个名字?
“何员外”就是我QQ上的名字,要说这个名字的来历还是蛮有意思的。最早我用过“耶和华”这个名字,遭到网友的臭骂,说我太臭屁了,居然敢自称上帝。压力之下我只好改名字。我有个妹妹叫何文帅,小名叫“帅帅”,然后我就把QQ名字改为“帅帅的哥哥”,然后又被人骂,说我太臭美,做梦都想当帅哥。
我只好又改名字,这次我想取个古朴一点又不能太俗的名字,于是我想到了“员外”。但是“龚员外”这个名字在网上给周围人一看,就知道我是谁了。所以我改成了我父亲的姓,而且“何员外”也比较顺口一些。
你有没有想过,你的这本小说在网络上这么火爆,甚至被出版成书?
我的专业是热能工程,就是搞电厂发电的。如果没有这部小说,我可能在一些比较正统的单位,像电厂和汽轮机厂,按部就班地工作。一直到大四上学期,我都没有想到会走今天这样一条道路,我当时的想法就是“船到桥头自然直”。那时我根本不知道我自己能写小说当编剧。偶然一次机会我发现这方面还行,算是又找到一条能谋生的道路。其实大多数人都一样对青春感怀不已,他们也许会在某个片断中记载大学生活,我做的只是把这些细节系统地串了起来。
这本小说和你自己大学生活的重合度有多少?
如果拿百分比说的话,应该是80%吧。从时间上讲,从开学到毕业那天,中间经历的很多细节大部分都是我的真实经历,但是具体事件发生以及前后顺序都是我说了算。比如工厂生产实习,确确实实是我去过的那个地方,在工厂碰上的实习生,都是真实的。我说的20%是虚构的,像我们寝室发生的趣事,存在一定的夸张成分。那段恋情也是虚构的,因为刚刚写作的时候我并没有恋爱,所以桃子这个人物形象也承载着我的很多理想化身。
你觉得这本小说这么火爆有哪些原因?
老实讲,我自己也想不通。很多人大学毕业刚刚进入社会,面对不适应的环境很容易产生失落迷惘的情绪,产生强烈的“校园情结”。这本小说的火爆在某种程度上暗合了人们的这种心理。记得在新浪的读书版块上,有个读者给我的留言特别精彩:“如果何员外不写这本小说的话,他和我们一样也是默默无闻的普通人。他所做的就是把我们每个人经历的点点滴滴都记录了下来,而我们大多数人办不到。”
你如何看待网络小说?
网络小说自由度很高,因此很多有创意的东西容易跳出来,比如网络小说的开山作品《第一次亲密接触》。网络文字和传统文字比,特别俏皮,因为传统作家特别严肃,而网络写手都是带着特别轻松的心态写作的,很多无厘头式的搞笑大量出现在作品中,给人的感觉特别轻松。
从小说的名字上,能感觉现在的大学生和前几年的大学生存在明显的差异。
这个说法没错。大学一般弥漫着较为浓厚的理想主义色彩,但是现在的大学也多了一点现实的成分。在大学里即使谈一场恋爱,也是“毕业就等于分手”,主人公一开始就很理智地面对这个问题。
大学校园里虽然每隔几年的学生差别都很大,但是我觉得还是具有共性的。大学生处在一个过渡阶段,他们比高中生具有更多的自由度,时间精力也很充沛,可以做一些很无聊的搞笑趣事,所有的学生都有逃课的经历,食堂即使花样再翻新,学生对食堂永远具有一种爱恨交加的复杂感情。不管什么时候,大学生的热情和青春是一样的,这也是这本小说深深打动读者的原因。
你觉得自己属于比较纯情的那种人吗?
说纯情也算不上,准确说应该是对恋爱有责任心。校园恋情和工作独立之后的恋爱是不一样的,恋爱的想法非常简单,方式更简单,学校就那么点事情,无非是看电影、吃饭,看书、考试。你不可能想到在哪里买房子啊,或者对方父母会不会接纳等这些很现实的问题。
你在大学期间参与了很多社会实践,从电信公司的打杂到漫画公司的漫画脚本到电视剧组的编剧等等,这些经历对你有什么影响?
这么多经历让我更加了解这个社会。我觉得很多事情自己没做过之前,想像中都是比较容易的,真正着手去做的时候才知道有很多困难。
我现在从事的就是编剧工作,并把这本书改成一部同名话剧,拍摄下来了,在上海热线(http://download.online.sh.cn)可以下载。我很喜欢现在的工作,因为一部剧就是一个小社会,编剧要把一部剧里每个角色都活一遍,它能让你体会到人生百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