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教师在实施课堂教学时,不但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而且要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它要求教师要充分理解教材,掌握教材,多方面创造质疑情境,培养学生的解疑能力,让他们自主学习,快乐学习,全面提高学习成绩。
关键词:主导;主体;激疑;兴趣;乐学
新课标指出:“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相结合原则,要求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既要发挥自己的主导作用,又要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使二者密切结合,共同完成教学任务。”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熟悉课程标准,理解教材,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灵活应用教材,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地位,同时课堂上要努力创造激疑和质疑情境,不断进行师生互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动手动脑的积极性,提高他们的自学能力,使他们想学、乐学,真正体验学习的快乐,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一、精心设计激疑,促其乐学
心理学研究表明:小学生具有好奇、好动、好问的心理特征,在组织教学上,教师要紧紧抓住儿童这一心理因素,紧密结合数学学科的自身特点,精心设计疑点,努力创设学生感到真实、新奇、有趣的学习情境,让学生把好奇心变为强烈的求知欲,产生了跃跃欲试的主体探索意识,这样学生自然就会全身心投入到学习之中,既创设了小学生最佳的学习心情,又提高了教师的课堂教学效率。
在教学六年级“圆的周长”时,教师结合日常生活中的数学,精心设计了这样一道题目:小红自行车车轮直径是60厘米,小明自行车车轮直径是70厘米,他们自行车各自滚动一周是多少厘米?有的同学摇摇头,有的同学说量一量,正当学生不知其解时,教师很快就说出了答案,这时全班学生露出了惊奇的表情,学习的兴趣便由此产生了,不少学生不相信,说要到操场上滚一周,量一量看,教师这时也就顺水推舟,带领学生到操场上,在轮子的起点用粉笔做个记号,当轮子滚动一周时,量一下滚过的长度,非常接近教师所说的答案,这下全班学生又露出了佩服的神态,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学生个个都兴趣盎然,产生了强烈的求知欲,这就达到了有疑可激的情境了,接着大家回到班级,教师引导教师学习了“圆周率的历史”,根据周长除以直径等于3.14的结果,学生很快就理解了圆周率了,非常轻松地掌握了圆周长的求法了,这一课求圆的周长,教师精心设计激疑,使学生产生了学习兴趣,学生达到了教学目的。
二、激疑中组织操作,促其乐学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通过激疑,能使学生产生解惑动力,激起努力探索的兴趣,从而促其乐学。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结合教材和学生的实际,在激疑中组织操作,让学生既动手又动脑,真正享受到学习的快乐。
在教学四年级下册的“平行四边形和三角形的特性”时,我是这样安排的,首先出示了一个用木条订成的平行四边形框架,请两个同学上台推拉,看会变成一个怎样图形,结果变成了长方形。接下来,教师要求每位学生把自带的长方形框架,自己动手操作,看用什么办法使长方形不会变成平行四边形,通过这一激疑,学生便产生动手解决疑惑的兴趣,学生前后桌分成一组,动手试验,自由讨论,学习兴趣浓厚,课堂气氛活跃。在分小组汇报操作试验结果时,有的小组说在木框中横竖再订两条木条就不变形了,有的小组说在长方形木框里斜订一条木条,变成两个三角形就不变形了,谁对谁错,教师不急下结论,还是请两位同学按前面两组所说的方法,当场操作一遍。演示完毕,全班学生心服口服,教師引导学生总结出平行四边形(长方形)易变形和三角形不变形的特性,最后布置了一道作业:如果你家中的小木凳出现歪斜现象,你打算如何处理?说说三角形稳定性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这种教学激疑中有操作,操作中有激疑,促进学生乐学,提高了教学效果。
三、组织学生有“疑”可质,促其乐学
小学生好奇好问的天性,是他们求知欲的表现,教师要充分利用这一特点,创造质疑的情境,教给学生质疑的方法,让他们在解题中提高学习成绩,享受学习成功的喜悦。例如,在“分数的意义”教学时,引导学生对分数含义的关键词质疑,为什么单位“1”的“1”字要加引号。四年级数学“游戏公平”一课,小敏和小华在下象棋时,用掷正方体6点的骰子决定谁先走时,他们决定点数大于3的小敏先走,点数小于3的小华先走,引导学生对他们的公平性质疑;在六年级数学“起跑线”教学时,运动员在一些短跑比赛中,可质疑。为什么他们的起跑线位置不一样?因此教学时,教师要鼓励学生对任何一个问题都去探索,善于提出与众不同的看法,这是学会质疑的关键,同时老师要引导学生,围绕教材内容的重难点去质疑,力求“少而精”,只要引导得法,学生就会逐渐学会质疑,喜欢质疑,从而促其乐学。
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激疑,使整个课堂教学经历了“兴趣—乐学—质疑—解疑—提高”的过程,所以,在实际教学中,我们要结合教材内容,精心设计质疑的情境,培养学生质疑的能力,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促其乐学,全面提高教学成绩。
(作者单位 福建省邵武市洪墩中心小学)
公 示
根据新闻出版总署《关于开展新闻记者证2012年度核验工作的通知》(新出厅字[2012]515号)文件精神和《新闻记者证管理办法》要求,我单位《新课程》杂志社已对申领记者证人员的资格进行严格审核,现将我单位已领取新闻记者证人员名单进行公示,公示期2013年2月26日—3月8日。举报电话为0351-4922105。
领取新闻记者证名单:王建新 马晓红
关键词:主导;主体;激疑;兴趣;乐学
新课标指出:“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相结合原则,要求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既要发挥自己的主导作用,又要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使二者密切结合,共同完成教学任务。”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熟悉课程标准,理解教材,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灵活应用教材,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地位,同时课堂上要努力创造激疑和质疑情境,不断进行师生互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动手动脑的积极性,提高他们的自学能力,使他们想学、乐学,真正体验学习的快乐,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一、精心设计激疑,促其乐学
心理学研究表明:小学生具有好奇、好动、好问的心理特征,在组织教学上,教师要紧紧抓住儿童这一心理因素,紧密结合数学学科的自身特点,精心设计疑点,努力创设学生感到真实、新奇、有趣的学习情境,让学生把好奇心变为强烈的求知欲,产生了跃跃欲试的主体探索意识,这样学生自然就会全身心投入到学习之中,既创设了小学生最佳的学习心情,又提高了教师的课堂教学效率。
在教学六年级“圆的周长”时,教师结合日常生活中的数学,精心设计了这样一道题目:小红自行车车轮直径是60厘米,小明自行车车轮直径是70厘米,他们自行车各自滚动一周是多少厘米?有的同学摇摇头,有的同学说量一量,正当学生不知其解时,教师很快就说出了答案,这时全班学生露出了惊奇的表情,学习的兴趣便由此产生了,不少学生不相信,说要到操场上滚一周,量一量看,教师这时也就顺水推舟,带领学生到操场上,在轮子的起点用粉笔做个记号,当轮子滚动一周时,量一下滚过的长度,非常接近教师所说的答案,这下全班学生又露出了佩服的神态,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学生个个都兴趣盎然,产生了强烈的求知欲,这就达到了有疑可激的情境了,接着大家回到班级,教师引导教师学习了“圆周率的历史”,根据周长除以直径等于3.14的结果,学生很快就理解了圆周率了,非常轻松地掌握了圆周长的求法了,这一课求圆的周长,教师精心设计激疑,使学生产生了学习兴趣,学生达到了教学目的。
二、激疑中组织操作,促其乐学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通过激疑,能使学生产生解惑动力,激起努力探索的兴趣,从而促其乐学。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结合教材和学生的实际,在激疑中组织操作,让学生既动手又动脑,真正享受到学习的快乐。
在教学四年级下册的“平行四边形和三角形的特性”时,我是这样安排的,首先出示了一个用木条订成的平行四边形框架,请两个同学上台推拉,看会变成一个怎样图形,结果变成了长方形。接下来,教师要求每位学生把自带的长方形框架,自己动手操作,看用什么办法使长方形不会变成平行四边形,通过这一激疑,学生便产生动手解决疑惑的兴趣,学生前后桌分成一组,动手试验,自由讨论,学习兴趣浓厚,课堂气氛活跃。在分小组汇报操作试验结果时,有的小组说在木框中横竖再订两条木条就不变形了,有的小组说在长方形木框里斜订一条木条,变成两个三角形就不变形了,谁对谁错,教师不急下结论,还是请两位同学按前面两组所说的方法,当场操作一遍。演示完毕,全班学生心服口服,教師引导学生总结出平行四边形(长方形)易变形和三角形不变形的特性,最后布置了一道作业:如果你家中的小木凳出现歪斜现象,你打算如何处理?说说三角形稳定性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这种教学激疑中有操作,操作中有激疑,促进学生乐学,提高了教学效果。
三、组织学生有“疑”可质,促其乐学
小学生好奇好问的天性,是他们求知欲的表现,教师要充分利用这一特点,创造质疑的情境,教给学生质疑的方法,让他们在解题中提高学习成绩,享受学习成功的喜悦。例如,在“分数的意义”教学时,引导学生对分数含义的关键词质疑,为什么单位“1”的“1”字要加引号。四年级数学“游戏公平”一课,小敏和小华在下象棋时,用掷正方体6点的骰子决定谁先走时,他们决定点数大于3的小敏先走,点数小于3的小华先走,引导学生对他们的公平性质疑;在六年级数学“起跑线”教学时,运动员在一些短跑比赛中,可质疑。为什么他们的起跑线位置不一样?因此教学时,教师要鼓励学生对任何一个问题都去探索,善于提出与众不同的看法,这是学会质疑的关键,同时老师要引导学生,围绕教材内容的重难点去质疑,力求“少而精”,只要引导得法,学生就会逐渐学会质疑,喜欢质疑,从而促其乐学。
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激疑,使整个课堂教学经历了“兴趣—乐学—质疑—解疑—提高”的过程,所以,在实际教学中,我们要结合教材内容,精心设计质疑的情境,培养学生质疑的能力,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促其乐学,全面提高教学成绩。
(作者单位 福建省邵武市洪墩中心小学)
公 示
根据新闻出版总署《关于开展新闻记者证2012年度核验工作的通知》(新出厅字[2012]515号)文件精神和《新闻记者证管理办法》要求,我单位《新课程》杂志社已对申领记者证人员的资格进行严格审核,现将我单位已领取新闻记者证人员名单进行公示,公示期2013年2月26日—3月8日。举报电话为0351-4922105。
领取新闻记者证名单:王建新 马晓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