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生命教育就是关于生命的教育,是旨在帮助人认识生命、珍惜生命、热爱生命、保护生命、尊重生命、升华生命的一种教育活动。目前,作为生命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的中小学公共安全教育,已受到国家教育行政部门的高度重视,但也存在自发性、盲目性和功利性等问题。本文旨在通过对小学语文教学中生命教育基本现状的分析,提出中小学生命教育的实施策略。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生命教育;基本现状;实施策略
2004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中发[2004]8号)的颁布,开启了我国小学生命教育大面积开展的航程。2008年5月四川省汶川特大地震,又为我国小学生命教育敲响了振聋发聩的警钟。我国大多数小学都通过不同形式、不同内容、不同途径开展了丰富多彩的生命教育活动。一时间生命教育成为小学研究和开展的热点。本文旨在通过对小学语文教学中生命教育基本现状的分析,提出中小学生命教育的实施策略。
一、教育的生命意义
生命教育即是关于生命的教育,是旨在帮助人认识生命、珍惜生命、热爱生命、保护生命、尊重生命、升华生命的一种教育活动。通过进行生命教育,可以美化人的生命,让教育回归本真,使人更好的体验和感悟生命的意义,促进肉体生命的强健和精神生命的升华。我国生命教育的开展时间短暂、经验不足、问题颇多,应该及时分析现状、探究原因,以求生命教育更好地开展。
教育是以生命哲学为基础的精神运动,而教师应该是拥有浓烈生活意识并能将之贯彻到教育实践中的“生命工作者”。教师的生命意识应该包括“三个层面”:学生层面———尊重每一个生命,平视每一个生命,不放弃每一个生命,哪怕是有缺陷的生命,让学生在发展过程中享有完整的、发展的、愉悦的、健康的生命;教师层面———关注自我的幸福体验,关注自我的生命质量,关注自我生命价值的实现,让自我在施行教育的过程中享有完整的、发展的、愉悦的、健康的生命;综合层面———注重互动,注重对话,注重生命轨迹的相交,使教师和学生这两种群体生命在交往过程中互相交融、互相统一、互相印证。
二、小学生命教育的基本现状
目前,作为生命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的中小学公共安全教育,已受到国家教育行政部门的高度重视,已列入全国中小学教学计划。教育部在现行的 《中小学生守则》 和 《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 中也列入生命教育的内容。如 《中小学生守则》中就有“珍爱生命,注意安全,锻炼身体,讲究卫生”。“热爱大自然,爱护生活环境。”《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就有“珍爱生命,不吸烟,不喝酒,不滥用药物,拒绝毒品”。《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就有“珍爱生命,注意安全,防火、防溺水、防触电、防盗、防中毒,不做有危险的游戏”。例如厦门市教育局日前出台的2010年中小学德育工作要点规定,将生命教育列为课堂教学的重要内容。
当然目前,中小学生命教育存在一定的问题,比如自发性、盲目性和功利性。到目前,除个别省市教育行政部门对中小学生命教育统筹规划外,大多数省市的中小学生命教育的开展还都处在自发状态。这些学校都表现为对生命教育开展的强烈需求,但缺乏统一管理、没有长远规划。同时,由于缺乏行政监管、没有统一的课程标准,大多数中小学生命教育的内容散乱、途径单一、缺乏保障,经常表现为“头痛医头,脚痛医脚”,没有目标,随意性强。
目前,生命教育现已成为中小学校教育热点问题。一些学校为了提高知名度或打着生命教育的旗子进行招生,申报了生命教育课题,进行了生命教育宣传,也把生命教育作为学校发展理念。但很多学校只是把生命教育当作招牌,只挂在校长和教师的嘴上,没有入脑入心付诸实践。
联系到笔者所任教的小学语文教学,存在的问题就是关注生命的意识淡漠。沈正元先生在《小学语文教育中对生命意识的关注——我的语文教学观》中强调语文教学要关注生命[1]。为何如此?作为一个语文教育工作者都深知:学生是一个个涌动着活力的生命体,语文与生命活动,特别是与学生精神生命活动有着特别的亲缘关系。作为人文学科,语文教学过程要成为促进人发展的过程,成为完善和完美人生的过程。但具有这种生命意识教育理念,坚守爱护生命使命的教育者却寥寥无几,几点星火还不足以形成燎原之势。而我们的语文教学也常常忽视这一点,总是“缺了一点‘神儿’”。[2]把学生的课堂学习活动几乎简化成了只有“听”和“记”的活动,孤立地进行积累和掌握字词句的技术训练,使优美生动感人的课本“体无完肤”,很少顾及学生的思想情感、意识品质、个性特点以及未来社会对人的需求,把学生当成知识的容器、应试的机器,悟性被夭折了,灵气被扼杀了,人格被异化了,意志被消磨了,情感被冻结了。
三、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生命教育的实施策略
1.增加教材中的儿童生命意识教育内容,唤醒语文课中的生命意识
唤醒学生的生命意识之所以成为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这是根据语文学科的基本要素——语言决定的,而语言的本质属性就是生命意识的符号化。由文字组合成的文章,绝不是字、词、句简单的拼凑,而是流淌着生命之泉的涓涓清流孕育出的富有生命魅力的奇葩,这就决定了学生对语言的解读、吸收以及运用语言进行表达都有赖于生命意识的唤醒。“从对语言的理解和吸收看,语言信息的传输是通过声音符号和文字符号进行的”。[3]
2.通过文字向学生传输生命意识
我们的教育要让每一个少年儿童懂得:生命对于每个人只有一次,它是人生最宝贵的。学生在成长的过程中,总要去承受属于自己的阳光和风雨,要从小教育和培养学生必要的危机意识、避险能力,选择健康的生活方式,关爱社会、他人与自然,这是生命教育的核心。
3.加深课程改革中的生命意识教育内容的理解
《语文课程标准》突出强调语文教学要有“丰富的人文内涵”,而“丰富的人文内涵”,也包含对人的生存状态(形式)、生命意识、生命价值的思索与理解,成为新课程教学目标之一。深刻地认识到语文学科这一特点,对于教师正确实施语文教学,增强语文教学的人文魅力,高扬人文旗帜,塑造学生高尚的人格,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4.强化教育工作者的生命意识教育理念
对教师而言,生命意识是一个比较宽泛的概念,在教学活动中,应该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悲悯意识。“教师对生命应始终怀有一种尊重、敬畏、谦卑、呵护、悲天悯人的情怀”[4]。(2)整体意识。整体意识人的生命是在具体个人中存活、生长和发展的,每一个具体的人都是不可分割的有机体。个体的生命是以整体的方式存活在环境中,并在与环境的相互作用和相互构成中生存和发展的。(3)主体意识。生命的成长过程就是一个不断地自我觉醒的过程,不断地发展自我、确证自我、实现自我的过程。也就是要树立生命的主体意识。(4)差异意识。每个个体生命都有特殊性,即个性,并且在其生命成长的过程中,具有差异性和不平衡性,承认并且尊重学生个体间的差异性和不平衡性,就是教师的生命差异意识。
参考文献:
[1]沈正元.小学语文教育中对生命意识的关注——我的语文教学观[EB/OL].http://www.wjsgjzx.com.cn/bbs/printpa
ge.asp?BoardID=5&ID=18,2002-11-6,8:44:30/3.
[2]胡楠.中西儿童教育文化背景差异比较分析[J].重庆工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19(5):108-109.
[3]刘惠.生命意识教育在教学中的渗透[J]广西教育,2002,(29).
[4]万玉.关注生命[D]河南大学,2003.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生命教育;基本现状;实施策略
2004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中发[2004]8号)的颁布,开启了我国小学生命教育大面积开展的航程。2008年5月四川省汶川特大地震,又为我国小学生命教育敲响了振聋发聩的警钟。我国大多数小学都通过不同形式、不同内容、不同途径开展了丰富多彩的生命教育活动。一时间生命教育成为小学研究和开展的热点。本文旨在通过对小学语文教学中生命教育基本现状的分析,提出中小学生命教育的实施策略。
一、教育的生命意义
生命教育即是关于生命的教育,是旨在帮助人认识生命、珍惜生命、热爱生命、保护生命、尊重生命、升华生命的一种教育活动。通过进行生命教育,可以美化人的生命,让教育回归本真,使人更好的体验和感悟生命的意义,促进肉体生命的强健和精神生命的升华。我国生命教育的开展时间短暂、经验不足、问题颇多,应该及时分析现状、探究原因,以求生命教育更好地开展。
教育是以生命哲学为基础的精神运动,而教师应该是拥有浓烈生活意识并能将之贯彻到教育实践中的“生命工作者”。教师的生命意识应该包括“三个层面”:学生层面———尊重每一个生命,平视每一个生命,不放弃每一个生命,哪怕是有缺陷的生命,让学生在发展过程中享有完整的、发展的、愉悦的、健康的生命;教师层面———关注自我的幸福体验,关注自我的生命质量,关注自我生命价值的实现,让自我在施行教育的过程中享有完整的、发展的、愉悦的、健康的生命;综合层面———注重互动,注重对话,注重生命轨迹的相交,使教师和学生这两种群体生命在交往过程中互相交融、互相统一、互相印证。
二、小学生命教育的基本现状
目前,作为生命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的中小学公共安全教育,已受到国家教育行政部门的高度重视,已列入全国中小学教学计划。教育部在现行的 《中小学生守则》 和 《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 中也列入生命教育的内容。如 《中小学生守则》中就有“珍爱生命,注意安全,锻炼身体,讲究卫生”。“热爱大自然,爱护生活环境。”《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就有“珍爱生命,不吸烟,不喝酒,不滥用药物,拒绝毒品”。《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就有“珍爱生命,注意安全,防火、防溺水、防触电、防盗、防中毒,不做有危险的游戏”。例如厦门市教育局日前出台的2010年中小学德育工作要点规定,将生命教育列为课堂教学的重要内容。
当然目前,中小学生命教育存在一定的问题,比如自发性、盲目性和功利性。到目前,除个别省市教育行政部门对中小学生命教育统筹规划外,大多数省市的中小学生命教育的开展还都处在自发状态。这些学校都表现为对生命教育开展的强烈需求,但缺乏统一管理、没有长远规划。同时,由于缺乏行政监管、没有统一的课程标准,大多数中小学生命教育的内容散乱、途径单一、缺乏保障,经常表现为“头痛医头,脚痛医脚”,没有目标,随意性强。
目前,生命教育现已成为中小学校教育热点问题。一些学校为了提高知名度或打着生命教育的旗子进行招生,申报了生命教育课题,进行了生命教育宣传,也把生命教育作为学校发展理念。但很多学校只是把生命教育当作招牌,只挂在校长和教师的嘴上,没有入脑入心付诸实践。
联系到笔者所任教的小学语文教学,存在的问题就是关注生命的意识淡漠。沈正元先生在《小学语文教育中对生命意识的关注——我的语文教学观》中强调语文教学要关注生命[1]。为何如此?作为一个语文教育工作者都深知:学生是一个个涌动着活力的生命体,语文与生命活动,特别是与学生精神生命活动有着特别的亲缘关系。作为人文学科,语文教学过程要成为促进人发展的过程,成为完善和完美人生的过程。但具有这种生命意识教育理念,坚守爱护生命使命的教育者却寥寥无几,几点星火还不足以形成燎原之势。而我们的语文教学也常常忽视这一点,总是“缺了一点‘神儿’”。[2]把学生的课堂学习活动几乎简化成了只有“听”和“记”的活动,孤立地进行积累和掌握字词句的技术训练,使优美生动感人的课本“体无完肤”,很少顾及学生的思想情感、意识品质、个性特点以及未来社会对人的需求,把学生当成知识的容器、应试的机器,悟性被夭折了,灵气被扼杀了,人格被异化了,意志被消磨了,情感被冻结了。
三、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生命教育的实施策略
1.增加教材中的儿童生命意识教育内容,唤醒语文课中的生命意识
唤醒学生的生命意识之所以成为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这是根据语文学科的基本要素——语言决定的,而语言的本质属性就是生命意识的符号化。由文字组合成的文章,绝不是字、词、句简单的拼凑,而是流淌着生命之泉的涓涓清流孕育出的富有生命魅力的奇葩,这就决定了学生对语言的解读、吸收以及运用语言进行表达都有赖于生命意识的唤醒。“从对语言的理解和吸收看,语言信息的传输是通过声音符号和文字符号进行的”。[3]
2.通过文字向学生传输生命意识
我们的教育要让每一个少年儿童懂得:生命对于每个人只有一次,它是人生最宝贵的。学生在成长的过程中,总要去承受属于自己的阳光和风雨,要从小教育和培养学生必要的危机意识、避险能力,选择健康的生活方式,关爱社会、他人与自然,这是生命教育的核心。
3.加深课程改革中的生命意识教育内容的理解
《语文课程标准》突出强调语文教学要有“丰富的人文内涵”,而“丰富的人文内涵”,也包含对人的生存状态(形式)、生命意识、生命价值的思索与理解,成为新课程教学目标之一。深刻地认识到语文学科这一特点,对于教师正确实施语文教学,增强语文教学的人文魅力,高扬人文旗帜,塑造学生高尚的人格,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4.强化教育工作者的生命意识教育理念
对教师而言,生命意识是一个比较宽泛的概念,在教学活动中,应该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悲悯意识。“教师对生命应始终怀有一种尊重、敬畏、谦卑、呵护、悲天悯人的情怀”[4]。(2)整体意识。整体意识人的生命是在具体个人中存活、生长和发展的,每一个具体的人都是不可分割的有机体。个体的生命是以整体的方式存活在环境中,并在与环境的相互作用和相互构成中生存和发展的。(3)主体意识。生命的成长过程就是一个不断地自我觉醒的过程,不断地发展自我、确证自我、实现自我的过程。也就是要树立生命的主体意识。(4)差异意识。每个个体生命都有特殊性,即个性,并且在其生命成长的过程中,具有差异性和不平衡性,承认并且尊重学生个体间的差异性和不平衡性,就是教师的生命差异意识。
参考文献:
[1]沈正元.小学语文教育中对生命意识的关注——我的语文教学观[EB/OL].http://www.wjsgjzx.com.cn/bbs/printpa
ge.asp?BoardID=5&ID=18,2002-11-6,8:44:30/3.
[2]胡楠.中西儿童教育文化背景差异比较分析[J].重庆工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19(5):108-109.
[3]刘惠.生命意识教育在教学中的渗透[J]广西教育,2002,(29).
[4]万玉.关注生命[D]河南大学,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