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师生之间的相互沟通是和谐教学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师生之间的沟通足以改变教育结果。但在小学英语教学过程中,时常存在着沟通效率低的现象,为此笔者提出了三种改进方法从三个方面对这一现象进行了改进。
【关键词】师生沟通 重要性 方法
一、 师生沟通的重要性
和谐融洽的英语课堂缺少不了良好的师生关系。孙珊和曾小娟都曾在论文中指出:高品质的课堂沟通离不开教师的引导与情境设置,教师应该多给学生发言的机会,加强师生之间的沟通机会。然而当前的课堂沟通依然存在着不少问题,张丽竞与徐学华就在《中小学师生沟通的障碍及其对策》指出:教师们都有着不同的性格与教育理念,有时就容易與学生产生分歧误解,教师们也一直在思考如何提高师生沟通效率。卜娥曾就这一问题在论文中明确指出:多媒体技术已经成为小学英语教师的得力助手,它可以有效提高师生间的互动。笔者认为,师生间所谓的“高效沟通”不仅是指让学生学习到新知识,还要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使教师逐渐成为亦师亦友的角色。英语教学作为语言类学科更是强调师生间的交流与互动,教师应当注重学生的感受与理解而不是单向输出自己的观点。
二、 问卷设计及结果
此次调查,笔者特意选择了良渚一小四年级两个班共八十位学生作为调查对象,原因如下:首先四年级的学生已经接触了一年多的英语教学,对英语课堂已经比较熟悉,其次四年级的孩子处于第二学段,语言表达能力已经较强,可以准确表达自己内心想法并针对课堂与笔者进行有效的沟通。为了使本次实验更具有说服力,笔者专门准备了问卷进行调查,并将问卷分发到了良渚一小四年级一班与二班的八十位同学手中,而不记名的调查方式也使得本次测试更加真实有效。依据笔者较为关心的几个问题,笔者设计了如下的调查问卷:
1.你喜欢英语课吗?说说你的理由好吗?
2.你有在英语课走神过吗?大概会走神几次,为什么走神?
3.你最不喜欢英语课堂的哪个环节?
4.你最喜欢英语课堂的哪个环节?
5.你有什么好想法可以让英语课堂更有趣更高效嘛?
在将学生填写好的问卷回收分析后,笔者按顺序整理出了以下信息:
1. 90%的学生都表示自己喜欢英语课堂,原因大多为喜欢英语老师或喜欢英语课程本身,而其余不喜欢英语课的学生则表示听不懂与不理解英语课本的内容是他们不喜欢英语课的主要原因。
2. 100%的学生都表示他们有在英语课堂走神的经历,次数由2次至5次不等,其中大部分学生的走神次数在三次左右,而走神的主要原因是课堂过于枯燥没有新意。
3. 60%的学生表示自己比较厌烦英语课中学习新单词与语法的教学环节,主要原因是这些环节千篇一律,每一次上新课,教师都一直在强调单词的记忆与单调的语法练习,学生难免觉得无趣。
4. 83%的学生喜欢游戏环节与观看英语小视频环节,他们表示游戏和小视频可以使他们更好理解课本内容,且游戏环节可以增加学生与教师间的沟通机会,为师生沟通创造机会。此外学生还给了笔者很多不错的建议,例如把教室布置成教学内容的场景或者让教师扮演课本中的主人公。
三、 针对调查结果进行教学设计
笔者根据两个班的八十位学生在调查问卷中所反映的信息,将会在教学实践中以下面这三点作为变量进行测试:
1.现代多媒体教学的运用。小学生的注意力难以持久,普通的课堂很难保证学生全程参与并且做到不开小差。所以小学英语课堂就需要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来呈现知识与信息,现代多媒体教学正好可以完美融合声音、视频、PPT等一系列教学资源,以直观形象的方式将课程呈献给学生并帮助学生理解知识点,提高师生间的沟通效率。在教学实践中,实验组的课件将会由笔者精心准备包括与课程内容相关的小视频与充满创意、制作精美的PPT,在PPT的播放过程中穿插有趣的图片可以使学生的注意力一直集中在课堂上。
2.课堂活动的设计。想要提高师生的沟通效率,教师们需要学会运用多种教学形式来丰富英语课堂,同时结合教材,笔者将会采取一些简单易行又有趣的小技巧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以游戏任务为衔接的英语课堂教学模式可以充分调动起学生的课堂积极性,笔者将会让学生愿意参与课堂并发表自己的观点,同时笔者也不会忽视教学任务与教学目标、重难点,笔者将依据教学目标与教学重难点设置与教学内容息息相关的课堂活动。在教学实践的过程中,笔者将会在实验组的授课过程中创设情境并加入两个与课堂内容相关的游戏环节。
3.教师指令明确。在课堂教学中,如果教师的指令模棱两可,那么学生的回答也将是模糊不清的,只有教师的提问简洁明确,学生才能准确理解教师想法,并正确回答教师的问题,提高沟通效率,所以在之后的教学实践中,笔者将会重点留意自己的教学指令是否明确,以确保学生可以正确理解笔者的问题并有效推动课程进度。
四、教学案例
针对笔者的假设,笔者在良渚一小四年级的两个班级进行了为期一个月的教学实践。在教学实践过程中,笔者发现两个班级存在着较为明显的差异。首先常规组的教学过程显得较为普通,学生的反应与往常并无太大差异。但在实验组的教学过程中,笔者发现了较大的不同。首先实验组的学生在课堂上更加积极。其次实验组学生与常规组学生的测试成绩也逐渐有了明显差距。在三次测试中,实验开始后一周的第一次测试两个班级的平均分相差不大,实验组的平均分是89.8分,常规组的平均分是90.3分,反而是常规组的平均分更高一些。在第二周的测试中,实验组的平均分达到了91.3分,而常规组的平均分则是90分,此时实验组已经反超了常规组。而在实验进行一个月后的最后一次测试中,实验组的平均分达到了93.7分,而常规组的平均分是90.5分。根据以上数据,我们可以清楚看到实验组在成绩上的进步。当然笔者不认为成绩是检验学生学习能力的标准,但从这三次的测试成绩中我们的确可以明显看到实验组同学在英语成绩上的明显进步。除了测试成绩,实验组的学生在笔者进行实验的一个月中,与笔者之间的关系变得越来越亲近,实验组的孩子常常会在下课时跑到笔者的办公室和笔者聊天,谈谈他们身边发生的有趣的事或者他们在学习上的进步与烦恼,让笔者更加了解孩子们在想什么,这在以前是很少发生的情况。 下面笔者将以My School这一课程作为案例对实验组与常规组的同学们进行具体分析,之所以选择My School作为案例分析,是因为My School方便笔者设计游戏环节与情境且与本课中心点是学生每天接触的校园,学生比较熟悉可以给他们创造更多的表达机会,且学校建筑固定,一旦学生讲错笔者可以马上发现并帮助学生改正。在My School的教学中,笔者将实验组与常规组的学生分开并对两组学生教授同一节英语课,但以两种方式进行教学。本次测试选用的课文为My School,笔者将会先给两个班级都以常规的形式上第一课时的内容,让学生先熟悉新单词与语法,而在第二课时则会把两个班级分为实验组与常规组进行测试。
在第一课时中,笔者采用较为传统的授课方式,用较为普通的PPT授课,PPT只包含了My School这节课的主要单词和句型与少量课本上的图片,没有准备小视频或是其他有趣的插图。在课堂中,笔者先教授了新单词与语法,再让学生重复例句,熟悉课堂内容。在整个教育过程中,笔者发现学生的学习兴趣较低,在笔者教好新单词的时候就出现了有学生走神的情况,在之后的教学过程中,笔者要经常提醒学生保持注意力集中,课堂效率不高,师生之间的沟通也比较少,主要是笔者在讲诉,学生发言机会较少。
在第二课时中,一班作为常规组,PPT的制作简单,授课过程中主要依靠课本,PPT则作为辅助,师生间的互动较少,无游戏环节。在常规组的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反应大致和第一课时一致,走神现象还是时有发生。
二班则是实验组,在此次My School的课堂中,笔者把英语课堂设置成了一整个连贯的游戏环节,并且创设了情境,让孩子以小导游的身份来像大家介绍学校,其他学生则是来学习参观的客人,且可以像小導游提出自己的问题,这样的设计保证了每位学生都要全程参与到课堂中来并注意听其他同学说了些什么,有效防止了学生课堂走神的情况。引人入胜的新课导入可以快速引导学生进入上课状态,所以在课堂开始前笔者先播放了一段自己录制的学校景观小视频,学生便开始争着说这是我们学校,接着笔者就趁热打铁引出本堂课的教学内容,提问学生看到了哪些校园建筑,并邀请几位学生来讲讲自己最喜欢的建筑与原因,此时笔者就已经很好的完成了本堂课的导入环节,把孩子们的注意力顺利转移到了本课的校园建筑上了。此外,笔者还安排了两个游戏环节。孩子们都想知道自己在本堂课上处于什么水平、新知识吸收了没有,所以课堂上的游戏环节我们要尽量设计得富有趣味性与评价性,让孩子们可以通过游戏发现自己已经学会了新知识。孩子们喜欢带有竞争性、衡量性的活动,所以笔者特意提问“你们觉得哪位小导游介绍的最有趣?哪位同学的发音最标准?”通过这些问题,笔者更能在课堂的游戏活动中了解到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而学生也可以在有趣的游戏中多次运用新知识。
在此次My School的课堂中,第一个游戏环节是笔者提问Where is xxx?在这个游戏环节中,笔者把话题抛给了学生,他们可以自由选择他们喜欢的学校建筑进行介绍,同时还可以说说他们为什么喜欢这一建筑,充分发挥了学生的学习潜能,是师生在互动的过程中分享彼此对校园建筑了解,在这一环节学生不断抢答他们喜欢的校园建筑,笔者乘热打铁追问他们为何偏爱这一建筑,学生就会加以思考并说出他们的回答,如喜欢这一建筑的设计或者有着特殊的记忆,在这一环节,学生的回答往往会非常出彩,甚至达到教师预料意外的程度。
第二个游戏则是让实验组的同学以小组的形式,选出一位“小导游”来具体介绍学校不同楼层有哪些不同的建筑,比如介绍library时可以重点讲一讲它的位置、有哪些书甚至是课桌椅的数量,这大大发散了学生的思维,“小导游”开始提出他们独特的见解,比如有一位“小导游”就开始介绍起他最喜欢的校园建筑——教师办公室,并讲述了他与老师之间的感人故事,这位同学曾经因为身体不舒服被笔者照顾过,没想到他居然一直记在心里并成为了美好的回忆,笔者在感动之余也更加感受到了教师对学生的影响力之大。而不是“小导游”的同学则作为“参观者”,对“小导游”提出各种问题,如图书馆的开馆时间是什么时候?电脑教室在哪幢楼?食堂在哪里?教师和学生是一起吃饭的吗?笔者通过“小导游”与“参观者”之间的问答来锻炼学生之间的倾听能力与沟通能力。通过这一环节,笔者可以指导学生创造性的学习,让学生思考如何才能当好一名小导游,详细又不失趣味性的为大家介绍校园并以此来增加师生间沟通的机会,让孩子们在扮演“小导游”或“参观者”的过程中多开口练习,增加笔者对他们口语表达能力的了解,然后一起比一比哪组的“小导游”介绍的最详细有趣,并借此讨论机会拉近笔者与学生之间的关系。
五、 实践结果与分析
在对两个班级进行测试后,笔者发现实验的对比效果还是非常明显的。在一班常规组的授课过程中,笔者发现学生前后两节课的状态都很相像,学生走神的现象时有发生,课堂气氛也不够活跃,学生也表示两节课给他们的感受是差不多的且都承认了自己有过走神的现象。
相反,二班实验组的两节课就有了明显差异。在第二节课的授课过程中学生明显比第一课时活跃很多。在课堂刚开始的时候,笔者就通过播放一段3分钟的校园景观小视频作为课堂导入环节,小视频的播放充分调动了学生的讨论积极性,学生争先恐后的举手想要表达自己的观点。接着笔者用制作精美的PPT带领孩子们进入课程。之后,笔者就了创设一个小导游为外来游客介绍校园的情境,由学生来扮演小导游为其他同学扮演的游客介绍校园中不同的景观与其特色,并且在游戏环节中让学生主动开口表达也可以提高师生间的沟通效率。在游戏环节中,学生的参与度往往很高,在此次My School的课堂中,除了扮演小导游的学生,其他同学扮演的游客也可以对小导游提出自己的问题,这就保证了所有同学都会全程认真参与到课堂中,且他们会愿意积极表达自己的观点,此时教师就更应该注意倾听,把握好正确的课堂节奏并对学生进行指引,在游戏过程中学生开口发言的次数较多也为教师提供了关注学生英语发音与语法的机会,若在沟通过程中发现学生语法错误之类的问题也能及时帮助他们改正,如在My School中,有一位小导游总是读错library,而在她介绍时又需要多次读到此单词,这就给了教师一个非常好的机会重复加深该学生对library正确读音的印象,果然在此之后该女生再也没有读错过library。 此外在My School中,笔者曾经这么问学生:“Tell me something about your school.”这时学生的反应非常茫然,他们不知道应该从哪里开始说起,也不知道笔者想要获得哪些信息,所以有学生回答起了学校的老师,有学生说起了学校的饭菜还有些学生说起了学校的课程安排,这无疑扰乱了笔者的教学方向,打乱了教学节奏。所以笔者在发现了这一问题后,马上把问题细化成了:“Where is your favorite place in school?”这时学生就开始回答起他们喜欢的校园建筑与原因,有学生说自己喜欢读书馆还有学生说自己喜欢教室,一时间课堂气氛非常活跃,学生通过笔者的两个问题逐渐融入到了课堂中来,且开始发散起思维,思考起本课的主要内容是介绍校园建筑,并解释了自己为何喜欢学校中的某一建筑物,有孩子说是因为在图书馆看到了喜欢的书因此开阔了眼界,有孩子说喜欢教室,因为明天和同学们一起坐在教室上课学到了很多新知识觉得非常开心,还有孩子表示自己最喜欢教师办公室,因为在那里可以和喜欢的老师亲密接触。这些出色又饱含着孩子们真情的回答都是笔者始料未及的,学生却可以用英语独立表达出自己的想法,不僅有效提高了本次英语课堂中的师生沟通更拉近了师生之间的关系。
两个游戏环节在适当的时间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他们可以很快进入到小导游的角色中去,仔细介绍校园景点并介绍耐心回答“参观者”的问题,而“参观者”也会提出非常有意义的问题,如:“Where is the library?”这个问题就会考验小导游对学校环境的熟悉度与对方位名词的运用,当时有一位小导游一下子不能说出library的正确位置,这时笔者就开始提问其他同学:“你们有谁知道吗?”其他同学就开始积极抢答,课堂气氛便又活跃了起来。有趣的游戏环节也使课堂气氛更活跃,在本堂课中每一位同学都有属于自己的角色,他们都会在课堂上思考如何把自己的角色做得更好,比如“小导游”会主动介绍一些被同学们忽视的校园美景,其中就有一位导游提出他心中最美得校园景观是学校里一条短短的林荫道,他觉得每天清晨阳光透过树叶照到地面上非常好看,“参观者们”也会提出自己的问题。因此在上课过程中学生就不会轻易走神。在课后沟通中,学生也表示第二节课比第一节课有趣的多,扮演小导游和参观者的游戏环节更使他们觉得很有趣,并通过游戏环节帮助他们掌握了新知识。
六、总结
从实验中,我们可以明显看出实验组学生的学习效率与学习积极性明显高于常规组。但由于实验人数较少,实验时间较短,并不能说明实验组的教学模式是完全优于常规组的,两组的教学沟通方式依然各有千秋。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常规组的缺点在于课堂气氛过于压抑,学生被动接受教学内容。但教师有足够的时间以提问或让学生朗读的方式关注到学生对于课堂内容的掌握程度,发现问题并第一时间纠正。实验组的视频导入与游戏环节虽然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但也会导致课堂气氛过于活跃,小学四年级的学生自控能力还不强,课堂容易出现过于活跃的情况,需要老师的提醒才能安静下来,而在游戏过程中很容易出现一个学生在发表自己的看法介绍学习,而其他学生不仅没有认真倾听还同时表达自己的观点,这种情况使得游戏环节过于混乱,小组里很难高效协调。并且学生容易把关注点放在游戏过程中而忽视了贯穿游戏环节的课堂知识点,由于2个游戏环节所费的时间较多,教师就不能够有充足的时间关注到学生的书写上。
因此笔者认为此次教学实践的实践结果还需要进一步加强研究,师生间的沟通方法也还需要再多加考虑。在接下去的教学活动中,如何将两组不同的教学方式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就成为了重中之重。
参考文献:
[1]孙珊.浅谈高品质的沟通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作用[J].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2016(0):66-67.
[2]曾小娟.动起来,快乐学英语——小学英语活动教学探讨[J].小学时代(教育研究),2012(11).
[3]卜娥.浅谈多媒体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运用[J].中国校外教育:中旬,2011(3):77-77.
[4]张丽竞,徐学华.中小学师生沟通的障碍及其对策[J].文教资料,2006(27):31-31.
【关键词】师生沟通 重要性 方法
一、 师生沟通的重要性
和谐融洽的英语课堂缺少不了良好的师生关系。孙珊和曾小娟都曾在论文中指出:高品质的课堂沟通离不开教师的引导与情境设置,教师应该多给学生发言的机会,加强师生之间的沟通机会。然而当前的课堂沟通依然存在着不少问题,张丽竞与徐学华就在《中小学师生沟通的障碍及其对策》指出:教师们都有着不同的性格与教育理念,有时就容易與学生产生分歧误解,教师们也一直在思考如何提高师生沟通效率。卜娥曾就这一问题在论文中明确指出:多媒体技术已经成为小学英语教师的得力助手,它可以有效提高师生间的互动。笔者认为,师生间所谓的“高效沟通”不仅是指让学生学习到新知识,还要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使教师逐渐成为亦师亦友的角色。英语教学作为语言类学科更是强调师生间的交流与互动,教师应当注重学生的感受与理解而不是单向输出自己的观点。
二、 问卷设计及结果
此次调查,笔者特意选择了良渚一小四年级两个班共八十位学生作为调查对象,原因如下:首先四年级的学生已经接触了一年多的英语教学,对英语课堂已经比较熟悉,其次四年级的孩子处于第二学段,语言表达能力已经较强,可以准确表达自己内心想法并针对课堂与笔者进行有效的沟通。为了使本次实验更具有说服力,笔者专门准备了问卷进行调查,并将问卷分发到了良渚一小四年级一班与二班的八十位同学手中,而不记名的调查方式也使得本次测试更加真实有效。依据笔者较为关心的几个问题,笔者设计了如下的调查问卷:
1.你喜欢英语课吗?说说你的理由好吗?
2.你有在英语课走神过吗?大概会走神几次,为什么走神?
3.你最不喜欢英语课堂的哪个环节?
4.你最喜欢英语课堂的哪个环节?
5.你有什么好想法可以让英语课堂更有趣更高效嘛?
在将学生填写好的问卷回收分析后,笔者按顺序整理出了以下信息:
1. 90%的学生都表示自己喜欢英语课堂,原因大多为喜欢英语老师或喜欢英语课程本身,而其余不喜欢英语课的学生则表示听不懂与不理解英语课本的内容是他们不喜欢英语课的主要原因。
2. 100%的学生都表示他们有在英语课堂走神的经历,次数由2次至5次不等,其中大部分学生的走神次数在三次左右,而走神的主要原因是课堂过于枯燥没有新意。
3. 60%的学生表示自己比较厌烦英语课中学习新单词与语法的教学环节,主要原因是这些环节千篇一律,每一次上新课,教师都一直在强调单词的记忆与单调的语法练习,学生难免觉得无趣。
4. 83%的学生喜欢游戏环节与观看英语小视频环节,他们表示游戏和小视频可以使他们更好理解课本内容,且游戏环节可以增加学生与教师间的沟通机会,为师生沟通创造机会。此外学生还给了笔者很多不错的建议,例如把教室布置成教学内容的场景或者让教师扮演课本中的主人公。
三、 针对调查结果进行教学设计
笔者根据两个班的八十位学生在调查问卷中所反映的信息,将会在教学实践中以下面这三点作为变量进行测试:
1.现代多媒体教学的运用。小学生的注意力难以持久,普通的课堂很难保证学生全程参与并且做到不开小差。所以小学英语课堂就需要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来呈现知识与信息,现代多媒体教学正好可以完美融合声音、视频、PPT等一系列教学资源,以直观形象的方式将课程呈献给学生并帮助学生理解知识点,提高师生间的沟通效率。在教学实践中,实验组的课件将会由笔者精心准备包括与课程内容相关的小视频与充满创意、制作精美的PPT,在PPT的播放过程中穿插有趣的图片可以使学生的注意力一直集中在课堂上。
2.课堂活动的设计。想要提高师生的沟通效率,教师们需要学会运用多种教学形式来丰富英语课堂,同时结合教材,笔者将会采取一些简单易行又有趣的小技巧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以游戏任务为衔接的英语课堂教学模式可以充分调动起学生的课堂积极性,笔者将会让学生愿意参与课堂并发表自己的观点,同时笔者也不会忽视教学任务与教学目标、重难点,笔者将依据教学目标与教学重难点设置与教学内容息息相关的课堂活动。在教学实践的过程中,笔者将会在实验组的授课过程中创设情境并加入两个与课堂内容相关的游戏环节。
3.教师指令明确。在课堂教学中,如果教师的指令模棱两可,那么学生的回答也将是模糊不清的,只有教师的提问简洁明确,学生才能准确理解教师想法,并正确回答教师的问题,提高沟通效率,所以在之后的教学实践中,笔者将会重点留意自己的教学指令是否明确,以确保学生可以正确理解笔者的问题并有效推动课程进度。
四、教学案例
针对笔者的假设,笔者在良渚一小四年级的两个班级进行了为期一个月的教学实践。在教学实践过程中,笔者发现两个班级存在着较为明显的差异。首先常规组的教学过程显得较为普通,学生的反应与往常并无太大差异。但在实验组的教学过程中,笔者发现了较大的不同。首先实验组的学生在课堂上更加积极。其次实验组学生与常规组学生的测试成绩也逐渐有了明显差距。在三次测试中,实验开始后一周的第一次测试两个班级的平均分相差不大,实验组的平均分是89.8分,常规组的平均分是90.3分,反而是常规组的平均分更高一些。在第二周的测试中,实验组的平均分达到了91.3分,而常规组的平均分则是90分,此时实验组已经反超了常规组。而在实验进行一个月后的最后一次测试中,实验组的平均分达到了93.7分,而常规组的平均分是90.5分。根据以上数据,我们可以清楚看到实验组在成绩上的进步。当然笔者不认为成绩是检验学生学习能力的标准,但从这三次的测试成绩中我们的确可以明显看到实验组同学在英语成绩上的明显进步。除了测试成绩,实验组的学生在笔者进行实验的一个月中,与笔者之间的关系变得越来越亲近,实验组的孩子常常会在下课时跑到笔者的办公室和笔者聊天,谈谈他们身边发生的有趣的事或者他们在学习上的进步与烦恼,让笔者更加了解孩子们在想什么,这在以前是很少发生的情况。 下面笔者将以My School这一课程作为案例对实验组与常规组的同学们进行具体分析,之所以选择My School作为案例分析,是因为My School方便笔者设计游戏环节与情境且与本课中心点是学生每天接触的校园,学生比较熟悉可以给他们创造更多的表达机会,且学校建筑固定,一旦学生讲错笔者可以马上发现并帮助学生改正。在My School的教学中,笔者将实验组与常规组的学生分开并对两组学生教授同一节英语课,但以两种方式进行教学。本次测试选用的课文为My School,笔者将会先给两个班级都以常规的形式上第一课时的内容,让学生先熟悉新单词与语法,而在第二课时则会把两个班级分为实验组与常规组进行测试。
在第一课时中,笔者采用较为传统的授课方式,用较为普通的PPT授课,PPT只包含了My School这节课的主要单词和句型与少量课本上的图片,没有准备小视频或是其他有趣的插图。在课堂中,笔者先教授了新单词与语法,再让学生重复例句,熟悉课堂内容。在整个教育过程中,笔者发现学生的学习兴趣较低,在笔者教好新单词的时候就出现了有学生走神的情况,在之后的教学过程中,笔者要经常提醒学生保持注意力集中,课堂效率不高,师生之间的沟通也比较少,主要是笔者在讲诉,学生发言机会较少。
在第二课时中,一班作为常规组,PPT的制作简单,授课过程中主要依靠课本,PPT则作为辅助,师生间的互动较少,无游戏环节。在常规组的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反应大致和第一课时一致,走神现象还是时有发生。
二班则是实验组,在此次My School的课堂中,笔者把英语课堂设置成了一整个连贯的游戏环节,并且创设了情境,让孩子以小导游的身份来像大家介绍学校,其他学生则是来学习参观的客人,且可以像小導游提出自己的问题,这样的设计保证了每位学生都要全程参与到课堂中来并注意听其他同学说了些什么,有效防止了学生课堂走神的情况。引人入胜的新课导入可以快速引导学生进入上课状态,所以在课堂开始前笔者先播放了一段自己录制的学校景观小视频,学生便开始争着说这是我们学校,接着笔者就趁热打铁引出本堂课的教学内容,提问学生看到了哪些校园建筑,并邀请几位学生来讲讲自己最喜欢的建筑与原因,此时笔者就已经很好的完成了本堂课的导入环节,把孩子们的注意力顺利转移到了本课的校园建筑上了。此外,笔者还安排了两个游戏环节。孩子们都想知道自己在本堂课上处于什么水平、新知识吸收了没有,所以课堂上的游戏环节我们要尽量设计得富有趣味性与评价性,让孩子们可以通过游戏发现自己已经学会了新知识。孩子们喜欢带有竞争性、衡量性的活动,所以笔者特意提问“你们觉得哪位小导游介绍的最有趣?哪位同学的发音最标准?”通过这些问题,笔者更能在课堂的游戏活动中了解到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而学生也可以在有趣的游戏中多次运用新知识。
在此次My School的课堂中,第一个游戏环节是笔者提问Where is xxx?在这个游戏环节中,笔者把话题抛给了学生,他们可以自由选择他们喜欢的学校建筑进行介绍,同时还可以说说他们为什么喜欢这一建筑,充分发挥了学生的学习潜能,是师生在互动的过程中分享彼此对校园建筑了解,在这一环节学生不断抢答他们喜欢的校园建筑,笔者乘热打铁追问他们为何偏爱这一建筑,学生就会加以思考并说出他们的回答,如喜欢这一建筑的设计或者有着特殊的记忆,在这一环节,学生的回答往往会非常出彩,甚至达到教师预料意外的程度。
第二个游戏则是让实验组的同学以小组的形式,选出一位“小导游”来具体介绍学校不同楼层有哪些不同的建筑,比如介绍library时可以重点讲一讲它的位置、有哪些书甚至是课桌椅的数量,这大大发散了学生的思维,“小导游”开始提出他们独特的见解,比如有一位“小导游”就开始介绍起他最喜欢的校园建筑——教师办公室,并讲述了他与老师之间的感人故事,这位同学曾经因为身体不舒服被笔者照顾过,没想到他居然一直记在心里并成为了美好的回忆,笔者在感动之余也更加感受到了教师对学生的影响力之大。而不是“小导游”的同学则作为“参观者”,对“小导游”提出各种问题,如图书馆的开馆时间是什么时候?电脑教室在哪幢楼?食堂在哪里?教师和学生是一起吃饭的吗?笔者通过“小导游”与“参观者”之间的问答来锻炼学生之间的倾听能力与沟通能力。通过这一环节,笔者可以指导学生创造性的学习,让学生思考如何才能当好一名小导游,详细又不失趣味性的为大家介绍校园并以此来增加师生间沟通的机会,让孩子们在扮演“小导游”或“参观者”的过程中多开口练习,增加笔者对他们口语表达能力的了解,然后一起比一比哪组的“小导游”介绍的最详细有趣,并借此讨论机会拉近笔者与学生之间的关系。
五、 实践结果与分析
在对两个班级进行测试后,笔者发现实验的对比效果还是非常明显的。在一班常规组的授课过程中,笔者发现学生前后两节课的状态都很相像,学生走神的现象时有发生,课堂气氛也不够活跃,学生也表示两节课给他们的感受是差不多的且都承认了自己有过走神的现象。
相反,二班实验组的两节课就有了明显差异。在第二节课的授课过程中学生明显比第一课时活跃很多。在课堂刚开始的时候,笔者就通过播放一段3分钟的校园景观小视频作为课堂导入环节,小视频的播放充分调动了学生的讨论积极性,学生争先恐后的举手想要表达自己的观点。接着笔者用制作精美的PPT带领孩子们进入课程。之后,笔者就了创设一个小导游为外来游客介绍校园的情境,由学生来扮演小导游为其他同学扮演的游客介绍校园中不同的景观与其特色,并且在游戏环节中让学生主动开口表达也可以提高师生间的沟通效率。在游戏环节中,学生的参与度往往很高,在此次My School的课堂中,除了扮演小导游的学生,其他同学扮演的游客也可以对小导游提出自己的问题,这就保证了所有同学都会全程认真参与到课堂中,且他们会愿意积极表达自己的观点,此时教师就更应该注意倾听,把握好正确的课堂节奏并对学生进行指引,在游戏过程中学生开口发言的次数较多也为教师提供了关注学生英语发音与语法的机会,若在沟通过程中发现学生语法错误之类的问题也能及时帮助他们改正,如在My School中,有一位小导游总是读错library,而在她介绍时又需要多次读到此单词,这就给了教师一个非常好的机会重复加深该学生对library正确读音的印象,果然在此之后该女生再也没有读错过library。 此外在My School中,笔者曾经这么问学生:“Tell me something about your school.”这时学生的反应非常茫然,他们不知道应该从哪里开始说起,也不知道笔者想要获得哪些信息,所以有学生回答起了学校的老师,有学生说起了学校的饭菜还有些学生说起了学校的课程安排,这无疑扰乱了笔者的教学方向,打乱了教学节奏。所以笔者在发现了这一问题后,马上把问题细化成了:“Where is your favorite place in school?”这时学生就开始回答起他们喜欢的校园建筑与原因,有学生说自己喜欢读书馆还有学生说自己喜欢教室,一时间课堂气氛非常活跃,学生通过笔者的两个问题逐渐融入到了课堂中来,且开始发散起思维,思考起本课的主要内容是介绍校园建筑,并解释了自己为何喜欢学校中的某一建筑物,有孩子说是因为在图书馆看到了喜欢的书因此开阔了眼界,有孩子说喜欢教室,因为明天和同学们一起坐在教室上课学到了很多新知识觉得非常开心,还有孩子表示自己最喜欢教师办公室,因为在那里可以和喜欢的老师亲密接触。这些出色又饱含着孩子们真情的回答都是笔者始料未及的,学生却可以用英语独立表达出自己的想法,不僅有效提高了本次英语课堂中的师生沟通更拉近了师生之间的关系。
两个游戏环节在适当的时间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他们可以很快进入到小导游的角色中去,仔细介绍校园景点并介绍耐心回答“参观者”的问题,而“参观者”也会提出非常有意义的问题,如:“Where is the library?”这个问题就会考验小导游对学校环境的熟悉度与对方位名词的运用,当时有一位小导游一下子不能说出library的正确位置,这时笔者就开始提问其他同学:“你们有谁知道吗?”其他同学就开始积极抢答,课堂气氛便又活跃了起来。有趣的游戏环节也使课堂气氛更活跃,在本堂课中每一位同学都有属于自己的角色,他们都会在课堂上思考如何把自己的角色做得更好,比如“小导游”会主动介绍一些被同学们忽视的校园美景,其中就有一位导游提出他心中最美得校园景观是学校里一条短短的林荫道,他觉得每天清晨阳光透过树叶照到地面上非常好看,“参观者们”也会提出自己的问题。因此在上课过程中学生就不会轻易走神。在课后沟通中,学生也表示第二节课比第一节课有趣的多,扮演小导游和参观者的游戏环节更使他们觉得很有趣,并通过游戏环节帮助他们掌握了新知识。
六、总结
从实验中,我们可以明显看出实验组学生的学习效率与学习积极性明显高于常规组。但由于实验人数较少,实验时间较短,并不能说明实验组的教学模式是完全优于常规组的,两组的教学沟通方式依然各有千秋。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常规组的缺点在于课堂气氛过于压抑,学生被动接受教学内容。但教师有足够的时间以提问或让学生朗读的方式关注到学生对于课堂内容的掌握程度,发现问题并第一时间纠正。实验组的视频导入与游戏环节虽然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但也会导致课堂气氛过于活跃,小学四年级的学生自控能力还不强,课堂容易出现过于活跃的情况,需要老师的提醒才能安静下来,而在游戏过程中很容易出现一个学生在发表自己的看法介绍学习,而其他学生不仅没有认真倾听还同时表达自己的观点,这种情况使得游戏环节过于混乱,小组里很难高效协调。并且学生容易把关注点放在游戏过程中而忽视了贯穿游戏环节的课堂知识点,由于2个游戏环节所费的时间较多,教师就不能够有充足的时间关注到学生的书写上。
因此笔者认为此次教学实践的实践结果还需要进一步加强研究,师生间的沟通方法也还需要再多加考虑。在接下去的教学活动中,如何将两组不同的教学方式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就成为了重中之重。
参考文献:
[1]孙珊.浅谈高品质的沟通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作用[J].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2016(0):66-67.
[2]曾小娟.动起来,快乐学英语——小学英语活动教学探讨[J].小学时代(教育研究),2012(11).
[3]卜娥.浅谈多媒体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运用[J].中国校外教育:中旬,2011(3):77-77.
[4]张丽竞,徐学华.中小学师生沟通的障碍及其对策[J].文教资料,2006(27):3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