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帮助学生从小自己制造学具,不仅培养孩子们的动手操作能力,而且还能使学生养成浓厚的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加他们学习的内驱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同时使他们的思维得到良好的发展,空间想象能力和创新精神得到拓展,为今后学习好数理化夯实了基础。
关键词:制造;学具;动手操作;空间思维;创新思维
动手操作能力是指我们在某种创造设想后完成后,独自或带领大家完成这种设想的能力。动手操作能力也是一个优秀的发明者所具备的基本技能之一。我们大学生与美国等发达国家学生相比较,尽管理论水平极高,但实际操作水平欠佳,创新能力得不到较好的发展。所以我们所有小学教师有必要从小培养小学生的动手动手操作能力,促进小学生的思维发展,使他们更早的插上创新思维的翅膀,走进国际尖端科学领域,多出一些诺贝尔奖的人才,为早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做出贡献。我们教师应该从娃娃抓起,本人在平时的数学教学中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指导学生的。
一、让学生自制学具培养创新能力
一个民族的希望就在于这个民族有没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根据这一个特点本人在教学中制定了严格的计划,结合教材的内容和学生的心理特点,让学生自己制学具,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这样有助于学生思维的发展,创新能力得到有效的提高。如在教学平面几何的时候,我让学生用硬纸板剪出各种平面图形: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等等,或者让他们准备一些小棒。在教学各种图形的时候,让学生通过动手折一折、拼一拼、画一画、量一量、围一围等动手操作。学生对各种图形有更直观的了解。通过量一量、折一折比较直观的了解了长方形的对边相等、然而正方形的四条边一样长。得到正方形是特殊的长方形。平行四边形对边也是相等,但是因为每个角不是直角所以正方形、正方形也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这样学生就推导出:长方形的周长=长×2+宽×2=(长+宽)×2即:字母公式:C=2a+2b=2×(a+b)。同时又帮助学生推导出正方形周长=边长×4,C=4a。帮助学生轻松的记忆公式。在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的同时又一次把抽象的思维更加具体化,学生的空间观念得到更好的发展。
在教学立体几何图形时候学生动手制作学具的热情更加高涨,方法更灵活多变。我规定好长方体的长、宽、高,让学生设计用图纸并制作出来。他们按照规定制造出一个胜过一个的漂亮长方体。有一次我让学生制作一个体积是1立方分米的正方体一个,1立方厘米的正方体30个。由于1立方厘米的正方体体积很小所以比较难做。结果出乎意料,学生们开动了脑筋,想出许多的金点子:有的同学用橡皮泥制作;有的用白萝卜、红萝卜、胡萝卜、还有的用黄瓜、苹果、梨等等;更有的同学和父亲用泥土晒制或烧制;用木条剧成小木块等等;方法多样奇思妙想。在学生取材的过程中调动了孩子们学习的积极热情、思维的多样性。同时培养了学生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助于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在教学时候我看到了一群爱动脑筋、爱动手的学生,夸奖他们一番,并鼓励他们要用好奇心和勤劳的双手创造数学。了解学习各们文化知识只有做有心人,那么你们会越来越强大!有些人也会渐渐的成为华罗庚、陈景润、钱伟常等一样的数学家和物理学家。只有这样我们中华民族才会有更多的创新人才,我们伟大的中华民族才会走向世界强国,伟大的中国梦一定会早日实现!通过这样的活动不仅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同时也为培养孩子们的创造才能创设了环境,更加丰富孩子们学习数学的热情,为更好地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促进学生的抽象思维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另外也给学生增加了语文的写作素材,使数学与语文相互融通。
二、注重学具操作促进学生思维发展
实际操作活动是贯穿在几何形体教学的始终。利用好能帮助学生把抽象的事物变得更加具体生动。同时也促进学生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强化公式的推导,使学生的记忆更加清晰。学生如果脱离学具操作就等于盲人摸象,思维往往随之凝固,教育教学效果会明显下降。如果多让学生动手体会,让学生在数学课堂上面学会摸一摸、看一看、量一量、拼一拼、比一比等,他们在数学课堂上参与操作学具活动的机会越多,那么他们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就越来越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就会越来越大,空间思维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得到较好的发展,创新思维意识也随之迸发。大大的加强他们学习数学的自信心,这样数学课堂效率会极大的提高。同学们的数学成绩会越来越好。例如在教学1立方米、1立方分米、1立方厘米时候,就让学生拿出1立方厘米的学具,让学生与自己身体的某个部位进行比较,学生很快找到自己的小拇指的一节与1立方厘米大致相当。然后再用每人30个立方厘米的小正方体拼成1立方分米的正方体。让3个学生一共拿出90个,这样不够摆一层学生就知道找第四个学生再拿10个,得出底面是10×10=100個1立方厘米的小正方体。然后接着让学生猜一猜大概有几层;再用摆一摆的方法验证,一共有10层。所以通过动手操作得到1立方分米=10×10×10=1000个1立方厘米的小正方体。接着老师又让学生动手操作演示1立方米,用3根1米长的木条在墙角围一围搭成1立方米,再用1立方分米的正方体拼一拼同样得到1立方米=10×10×10=1000立方分米。这样既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又强化学生各用10个1立方分米的正方体摆放,从而验证体积之间的进率,对正方体空间概念得到夯实。既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又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内驱力,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激情,促进学生空间思维的发展,拓展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这个符合学生学习数学的认知规律。
三、注重长期有效训练
一年级用摸一摸、滚一滚、连一连体会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球体的面特别光滑,滚一滚体会圆柱体和球体易滚动,使他们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几何概念和思维方法得到了扎根。中高年级继续利用时间训练学生学习数学动手制作学具和操作学具使他们享受数学学习的乐趣,这样他们的思维能力和创新思维意识得到拓展,为今后学习数学、物理和化学打下坚实的基础,同时会培养出更多、更好的创新人才,会更好的振兴民族教育事业!
作者简介:陈金桃,南京市溧水区晶桥中心小学。
关键词:制造;学具;动手操作;空间思维;创新思维
动手操作能力是指我们在某种创造设想后完成后,独自或带领大家完成这种设想的能力。动手操作能力也是一个优秀的发明者所具备的基本技能之一。我们大学生与美国等发达国家学生相比较,尽管理论水平极高,但实际操作水平欠佳,创新能力得不到较好的发展。所以我们所有小学教师有必要从小培养小学生的动手动手操作能力,促进小学生的思维发展,使他们更早的插上创新思维的翅膀,走进国际尖端科学领域,多出一些诺贝尔奖的人才,为早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做出贡献。我们教师应该从娃娃抓起,本人在平时的数学教学中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指导学生的。
一、让学生自制学具培养创新能力
一个民族的希望就在于这个民族有没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根据这一个特点本人在教学中制定了严格的计划,结合教材的内容和学生的心理特点,让学生自己制学具,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这样有助于学生思维的发展,创新能力得到有效的提高。如在教学平面几何的时候,我让学生用硬纸板剪出各种平面图形: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等等,或者让他们准备一些小棒。在教学各种图形的时候,让学生通过动手折一折、拼一拼、画一画、量一量、围一围等动手操作。学生对各种图形有更直观的了解。通过量一量、折一折比较直观的了解了长方形的对边相等、然而正方形的四条边一样长。得到正方形是特殊的长方形。平行四边形对边也是相等,但是因为每个角不是直角所以正方形、正方形也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这样学生就推导出:长方形的周长=长×2+宽×2=(长+宽)×2即:字母公式:C=2a+2b=2×(a+b)。同时又帮助学生推导出正方形周长=边长×4,C=4a。帮助学生轻松的记忆公式。在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的同时又一次把抽象的思维更加具体化,学生的空间观念得到更好的发展。
在教学立体几何图形时候学生动手制作学具的热情更加高涨,方法更灵活多变。我规定好长方体的长、宽、高,让学生设计用图纸并制作出来。他们按照规定制造出一个胜过一个的漂亮长方体。有一次我让学生制作一个体积是1立方分米的正方体一个,1立方厘米的正方体30个。由于1立方厘米的正方体体积很小所以比较难做。结果出乎意料,学生们开动了脑筋,想出许多的金点子:有的同学用橡皮泥制作;有的用白萝卜、红萝卜、胡萝卜、还有的用黄瓜、苹果、梨等等;更有的同学和父亲用泥土晒制或烧制;用木条剧成小木块等等;方法多样奇思妙想。在学生取材的过程中调动了孩子们学习的积极热情、思维的多样性。同时培养了学生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助于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在教学时候我看到了一群爱动脑筋、爱动手的学生,夸奖他们一番,并鼓励他们要用好奇心和勤劳的双手创造数学。了解学习各们文化知识只有做有心人,那么你们会越来越强大!有些人也会渐渐的成为华罗庚、陈景润、钱伟常等一样的数学家和物理学家。只有这样我们中华民族才会有更多的创新人才,我们伟大的中华民族才会走向世界强国,伟大的中国梦一定会早日实现!通过这样的活动不仅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同时也为培养孩子们的创造才能创设了环境,更加丰富孩子们学习数学的热情,为更好地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促进学生的抽象思维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另外也给学生增加了语文的写作素材,使数学与语文相互融通。
二、注重学具操作促进学生思维发展
实际操作活动是贯穿在几何形体教学的始终。利用好能帮助学生把抽象的事物变得更加具体生动。同时也促进学生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强化公式的推导,使学生的记忆更加清晰。学生如果脱离学具操作就等于盲人摸象,思维往往随之凝固,教育教学效果会明显下降。如果多让学生动手体会,让学生在数学课堂上面学会摸一摸、看一看、量一量、拼一拼、比一比等,他们在数学课堂上参与操作学具活动的机会越多,那么他们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就越来越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就会越来越大,空间思维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得到较好的发展,创新思维意识也随之迸发。大大的加强他们学习数学的自信心,这样数学课堂效率会极大的提高。同学们的数学成绩会越来越好。例如在教学1立方米、1立方分米、1立方厘米时候,就让学生拿出1立方厘米的学具,让学生与自己身体的某个部位进行比较,学生很快找到自己的小拇指的一节与1立方厘米大致相当。然后再用每人30个立方厘米的小正方体拼成1立方分米的正方体。让3个学生一共拿出90个,这样不够摆一层学生就知道找第四个学生再拿10个,得出底面是10×10=100個1立方厘米的小正方体。然后接着让学生猜一猜大概有几层;再用摆一摆的方法验证,一共有10层。所以通过动手操作得到1立方分米=10×10×10=1000个1立方厘米的小正方体。接着老师又让学生动手操作演示1立方米,用3根1米长的木条在墙角围一围搭成1立方米,再用1立方分米的正方体拼一拼同样得到1立方米=10×10×10=1000立方分米。这样既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又强化学生各用10个1立方分米的正方体摆放,从而验证体积之间的进率,对正方体空间概念得到夯实。既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又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内驱力,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激情,促进学生空间思维的发展,拓展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这个符合学生学习数学的认知规律。
三、注重长期有效训练
一年级用摸一摸、滚一滚、连一连体会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球体的面特别光滑,滚一滚体会圆柱体和球体易滚动,使他们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几何概念和思维方法得到了扎根。中高年级继续利用时间训练学生学习数学动手制作学具和操作学具使他们享受数学学习的乐趣,这样他们的思维能力和创新思维意识得到拓展,为今后学习数学、物理和化学打下坚实的基础,同时会培养出更多、更好的创新人才,会更好的振兴民族教育事业!
作者简介:陈金桃,南京市溧水区晶桥中心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