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育教育在语文教学中的渗透

来源 :儿童大世界·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hww54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教育始终以人为本,以德为首。每位教育工作者都应承担德育教育的责任,这是我们教育工作者的共同任务,正如有些专家所言,语文教育是一切生命成长、人格形成、个性发展的必经之路。那么在语文教育教学中,我们就不能推卸自己的责任:语文教学有责任面对学生道德和人格的陶冶,语文教学更应利用本身的优势强化其德育教育的功能。本文阐述了在中职语文教育教学中实施德育的必要性和在语文学科中渗透德育的有效途径,寓德于教,努力实现“教书育人”的目的。针对中职学生的实际,细水长流地滴灌、渗透。
  关键词:语文教学 教师 渗透 德育教育
  道德是人的精神世界中“最壮丽的日出”,人因道德而崇高。现在世界管理界有三句名言:人的知识不如人的智力,人的智力不如人的素质,人的素质不如人的德行。“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这是唐代大文学家韩愈《师说》中的一句话,这句话高度概括了教师的重大职责。但是不少老师将侧重点放到了授业、解惑中,反而对最为重要,最能体现教师价值的传道一词进行了选择性忽视。诚然教师是学生掌握知识、认识世界的领路人,但育人成德是教师的天职。把育人寓于教书过程中,是每位教师的责任。必须改变德育“说起来重要,看起来必要,忙起来不要”的消极被动位置。因此,加强对中职生德育教育刻不容缓。德育教育也不能简单地由某门学科或某些教师来完成,它必须渗透到学校教育的各门学科之中去,每位教育工作者都应承担德育教育的责任,这是我们教育工作者的共同任务,语文教学更应利用本身优势强化其德育教育的功能。
  一、面对困惑,发挥优势
  处于高等教育和高中教育“夹缝”位置的中等职业教育的生源几乎全部来自初中,而且绝大多数是升入高中无望才选择上中职学校学习的,他们普遍存在着文化基础知识水平偏低的问题,相当一部分学生数学、语文、理化、英语、政治等科目加起来都不足百分。这些文化基础知识“先天不足”的学生普遍存在着到中等职业学校学习是为了“混张文凭”好找个工作的思想,也就注定这些学生存在着严重的自卑心理,对外部世界变化敏感、寻求独立自主、辨别力又不强,进入中专学校对他们来说是迫不得已的选择,但职校对他们来说毕竟是一个新的开始,一个新的希望的起点。可他们一到了职校,发现很多东西还是像他们初中一样,因此对前途对未来更加缺乏信心,对自己越发没有了清醒的认识。很多学生刚刚入学还能遵守校纪校规,久而久之也就习以为常。更有甚者,产生反抗对立情绪,甚至说,处分怕啥,最多不在这个学校读书。因此一学期下来处分堆了一大叠,老师也费了九牛二虎之力,可校纪校风没有好转,违反纪律的同学照样层出不穷。所以说中职学生是一个特殊的“弱势群体”。如何利用语文这门学科管好这群“弱势群体”呢?
  因此,在语文教学中实施德育教育,在某种程度上能够弥补学校的这种硬管理所带来的弊端。德育教育在语文教学中有着广阔的空间,语文教学能帮助学生认识自我,认识自然,认识社会,认识人生,认识一切人的规律和规矩,方寸任驰骋!试想一个思想端正,意志坚强,有着高级审美情趣的学生又怎会每天无所事事惹事生非呢。因此,语文教学是学校向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一块法宝,是学生身心健康成长的一片沃土,是学生人生路上的一盏明灯。
  二、寓德于教,育人成德
  (一)将德育渗透在课文内容的教学中。
  在语文教学中以课文做为内容载体,在学生充分掌握文章的大意的基础上及时总结和升华主题,对学生进行情感和道德教育。例如,余光中的散文《朋友四型》就讲述了我们每一个人在生活中都会遇到四种朋友,分别是“高级而有趣,高级而无趣。低级而有趣,低级而无趣”,我们应该有意识地区分开这四类朋友,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恰逢前一段时间在班主任工作中约谈了个别学生,对于他们的心理状况有所了解,他们每个人在交朋友以及如何正确对待朋友方面都有些问题,因此借助于这篇课文,展开讨论,总结学生之间存在的交友问题,取得了良好的教育和德育效果,为以后的德育工作也总结了丰富的经验,总之,恰当的开拓和引发主题,结合现实可以使学生的道德观、价值观、人生观在学习过程中得到升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结合教学内容引导学生,培养他们健康的情感。语文课本中所选的课文,除传授有关语文学科的基础知识外,无非都是对学生进行各方面的思想教育。每一课都应有一定的德育教学目标。例如《劝学》一文中,作者以“青出于蓝”、“冰寒于水”两个比喻来说明学习和改造的重要性;又用“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两事例推论及人,即“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通过讲解,使学生理解作者的用意,“人,也必须通过学习和参省,才能达到很高的境界”。这样,学生既分析出了文章的论点——学习的重要性,又使他们从思想上提高了认识。文章又用“蚓和蟹”、”骐骥和驽马”、“锲而舍之”和“锲而不舍”等进行正反对照,来论证学习应有的方法和态度,结合他们学习动力不强的现状,进行适时的引导,使学生充分认识到:人的道德、知识、才能不是天生就有的,而是通过后天的学习,坚持不懈的努力才可达到的。从而鼓励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这样,我们就把德育很自然地渗透到了教学当中,德育目的也就顺理成章,水到渠成。效果自然也就达到了。
  (二)将德育教育与语文学科的基本训练有机结合起来。
  语文学科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的能力。在培养这些能力的过程中,我又极其注意进行德育教育。平时有一部分同学很少在公众场合说话,所以一叫到他(她)发言时,不是面红耳赤、结结巴巴,就是看上去心里明白,但不知该怎样表达出来,针对这种现象,我开展了“课前十分钟演讲”活动,开始的时候一个一个同学按学号轮着上台讲演。不规定内容,所见所闻,好的、坏的事情都可以说,但是要求要有一个明确的中心,并简单说说自已对这件事的看法、感受。这样,通过说见闻、谈感受,实际上是在不知不觉中,在潜移默化中,培养了学生的当众说话能力、审美能力、辨别美丑和是非的能力。教师可以把握这一点,因势利导,将兴趣自然地引到预定的目的上来,所以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学生喜欢上了“说”,甚至爱上了“说”。后来,我就由原来的“自由说”到提高难度和要求的规定内容来说。比如说《你如何看待媒体广告》、《小议助人为乐现象》、《假如我爸是李刚》、《幸福与苦乐观》等等,通过演讲让他们从生活中找到评判是非的标准,同时我还组织了像《读书吧,它会给你力量》、《女儿更应当自强》、《请学会自作自受》、《我能行》、《感恩》……这样的活动,不仅使同学们开阔了视野、积累了知识,而且也让同学们懂得了一个又一个的人生道理。我还不满足于此,当同学讲完一个话题后,我还及时进行点拨,根据所讲的话题,结合同学们的实际情况,语重心长地提出对同学的殷切希望,或再强调一下每个话题中蕴含的哲理,使同学们的心灵得到涤荡。让我感触颇深的就是“学会感恩”活动中同学们都热泪盈眶,让他们明白了感恩,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也是一个正直的人起码的品德。因为父母对我们有养育之恩(如算算读书期间所花费用),老师对我们有教育之恩,同学对我们有帮助之恩,社会对我们有关爱之恩,军队对我们有保卫之恩,祖国对我们有呵护之恩等等。也就是说:感恩是对生命恩赐的领略,感恩是对生存状态的释然,感恩是对现在拥有的在意,感恩是对有限生命的珍惜,感恩是对赐于我们生命的人的牵挂……只有学会感恩的人,才拥有谦虚之德。同学们真心地道出了他们的点滴故事,彼此之间都受到了教育。真是达到了学习教育两不误。   训练了“说”的能力,写作的能力也就自然的提高了,思想也受到了教育,逐步培养了学生向困难挑战的信心和勇气,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看到学生的进步,我自然是满心欢喜,知识水平和能力提高了,学生的素质和觉悟也是更上一层楼。
  (三)在语文课堂上运用榜样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加强情感渲染。
  中职学生虽说基础差,但经过两个学期的训练,学生们的语文知识与能力水平都有了一定的提高,我大胆开设“诗歌鉴赏课”,借助于诗歌、名言等文学形式,通过美的阅读,体会到丑的丑陋,更得知美的难得。比如海子的“面朝大海,春暖花开”,借助于“从明天起,关心粮食和蔬菜”这样美好的句子,我们可以引申至生活中不关心粮食和蔬菜的人,比如我们的学生,是甜蜜的一代,粮食和蔬菜都由父母关心,而山区大多是“穷人的孩子早当家”,通过学生之间的不同对比得出幸福生活来自不易,理当珍惜的结论。借助于语言手段,语言是人类交流思想情感的主要工具,也是教育的基本手段。教师可以通过“审美,审丑”等语言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让学生充分感受“美和丑的对比带来的强烈震撼”,同时形成自己的道德观。
  加强情感渲染,触动学生心灵。教师通过富有感情的朗读或者慷慨激昂的演讲也将会对学生的情感发育,德育教育起到促进的作用,教育专业服务的内容与师德规范的内容存在高度一致性,对学生的道德要求首先必须成为对教师的道德要求。师德不但是约束、鞭策和指导教师的道德手段,也是鼓励和教育学生的道德手段。在教师为学生树立的所有道德榜样中,教师自身的行为示范对学生最具感染力。雅斯贝尔斯曾说过:“真正的教育是用一棵树去摇动另一棵树;用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用一个灵魂去唤醒另一个灵魂。”教师的一言一行,对学生的成长都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和教育作用,都有可能给学生予以定位。俗话说“教育无小事,事事是教育,教育无小节,节节是楷模”。这就要求老师既要“学为人师”更要做到“行为世范”,用“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滋润学生的心田。长此下去,教师“有心”栽的“一花”必定引出“百花”开,学生也在“无意”之中获得“柳成荫”之效。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美是一种心灵的体操,它使我们精神正直、良心纯洁,情感和信念端正”。德育以知识为载体具有巨大的说服力和感染力,能够给予学生深刻的影响,形成强大的内化力量。让我们为学生创设一个真、善、美的情感空间,使他们在语文学习的同时把握情感品质的内化力量,让他们在语文的天空中感受纯我本色。所以教师在设计教学时,应有目的地把德育教育融入教学过程中,使学生自觉地反省思考,提高自我教育的能力,从而提高自身的品德修养。这样,教师才能真正做到“既教书又育人”,我们的教育才是成功的教育。学生的道德教育是系统工程和长期工作,需要学校、家庭、社会形成合力,更需要各方力量不断探索新的教育途径。让我们在探索中前行,让德育之花处处开。
  参考文献:
  1.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大纲.
  2.中等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语文》基础版第四册.
  3.语文学习.2004年第12期.
  4.苏霍姆林斯基.美育教育(译文第三版).
  5.《语文》五年制高等职业教育教材.
  6.中学语文教学.2003年第4期.
  7.班主任.2004年第3期.
其他文献
21世纪是创造的新世纪,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能否不断创新是决定其命运兴衰的至关重要的因素。而教育是培养创新人才的摇篮,支撑国家创新体系的基础。世界各国政府都把应答新世纪挑战的战略目光投向了教育,纷纷制定相应的教育发展战略,进行教育革命。而革命的焦点和核心都集中在如何进行教育创新,使教育的功能与价值不再只是传授已有的东西,而是挖掘出隐藏在每一个人身上的创新潜能,以培养和造就高素质的创新型人才。可以说,
期刊
哭,是人们宣泄情感的常见方式,在学生作文中,较为常见。然而,“哭”要能真正地起到抒发内心真切感受的作用,真正感染读者,还得动一番脑筋,下一番苦功。“哭”也有学问,也是艺术。“哭”得好不好,直接关系作文感染力的高下。  先看一个学生习作片段:  按照当地的风俗,她的遗体摆放四天后,被送去火化。到了火葬场,刚揭开冰棺,叔叔姑妈、兄弟姐妹们一拥而上,跪在棺前,痛哭流涕。(摘自学生习作《她,牵动我的情丝》
期刊
语文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新语文课程总目标》中指出:“在发展学生语文能力的同时,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针对这一目标,我设计《雨铃铛》这一课时,在引导学生感受诗歌意境美、语言美的基础上,着重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创新意识。下面就这节课的教学简单谈几点做法:  一、激发兴趣,感受诗歌的意境美  课前以“铃儿响叮当”这首乐曲引题,并对课题质疑,激起学生了解课文的急切心理,又让
期刊
摘 要:幼儿园的发展不但要靠教学,还要靠管理。教学属于一个幼儿园的外在体现,而管理才是幼儿园的内部体现,是办好一个幼儿园的基础。特别是在民办幼儿园中,比起公办的幼儿园,民办幼儿园少了很多优势,民办幼儿园的发展就面临更大的挑战。因此,注重幼儿园的管理是幼儿园发展的有效途径,特别是在管理中,更应做到精细化,这样才能从根本上保证幼儿园的发展。  关键词:幼儿园管理 精细化管理 幼儿教育  随着我国教育的
期刊
中国有句名言:“细微之处见精神。”细节,细致而微小,它不会立竿见影地发生作用,却能润物细无声。这就是细节的美、细节的魅力!细节虽然小,却能透射出教育的大智慧。成功的课堂教学离不开精彩的细节,因此关注教学细节,灵动落实好教学细节,才能使我们的课堂精彩纷呈、魅力无穷。  一、精心预设,打造细节  细节具有一定的预设性。认真打造出来的细节,它的存在完全有赖于对所学内容、学生、学习氛围的深刻把握和各种信息
期刊
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禽兽不如人,过在不会问。智者问得巧,愚者问得笨。人力胜天工,只在每事问。”新课程教学改革倡导互动型教学、探究式教学,而课堂提问则是实现师生互动、启发和推动学生积极思维、提高课堂教学效益的重要形式。课堂提问是一项设疑、激趣、引思的综合性艺术,并且课堂提问是组织课堂的中心环节。精彩的提问是诱发学生思维的发动机,能开启学生的智慧大门,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增加师
期刊
江总书记指出:“教育在培养民族创新精神和培养创造性人才方面,肩负着特殊的使命。”培养与发展创新思维、能力,是教育的出发点。21世纪是创新的世纪,时代对语文教学有了新挑战与新要求。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科学运用教学创新策略,不断优化课堂教学手段,促进课堂有效性,从而达到培养学生思维创新的目标。  一、立足语言学习,培养创新思维  语言文字的学习要有相应的知识经验为基础。学生思维的创新,必须让阅读
期刊
班主任是班集体的组织者和教育者,是学生全面发展的指导者,是联系班级中各个任课教师的纽带,是学校领导实施教学、教育工作计划的得力助手和骨干力量,是沟通学校与家庭、社会的桥梁。这个角色的功能就要求班主任不但要具有一定的文化素养和良好的心理素质,还要有科学的工作方法。  一、合理安排、有效沟通——建立新型的班级管理模式  1.创设人文关怀的班级环境。  创设一个人文的班级环境,是新时期、新理念下学生所追
期刊
摘 要:儿童是祖国的未来,是建设社会的栋梁,幼儿教育是整个教育系统中最为重要也是最为关键的一个阶段,如何让幼儿从小树立起环境意识,是我国环保事业的希望所在,也是新课改对幼儿环境教育重视的原因所在。在开展幼儿环境教育工作过程中,教师应该要根据幼儿的心理特点和生理特点,科学地制定出适合幼儿学习的方案和措施,努力让幼儿在美的环境和爱的环境中树立起爱护环境的意识。  关键词:幼儿 环境教育 措施  环境教
期刊
“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毋庸讳言,兴趣对于小学生学习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小学生开始上信息技术课时很感兴趣,但这只是表面现象,学生喜欢上信息技术课,不外乎这两个原因:一是刚开始学习信息技术知识,又是刚刚接触计算机,对计算机怀有一种神秘而好奇的感觉。二是喜欢在信息技术课上玩游戏、看动画等。新鲜劲儿一过,学生就觉得信息技术课上学的内容暂时还用不到,长大再学也不晚。针对这些情况,在教学过程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