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禽兽不如人,过在不会问。智者问得巧,愚者问得笨。人力胜天工,只在每事问。”新课程教学改革倡导互动型教学、探究式教学,而课堂提问则是实现师生互动、启发和推动学生积极思维、提高课堂教学效益的重要形式。课堂提问是一项设疑、激趣、引思的综合性艺术,并且课堂提问是组织课堂的中心环节。精彩的提问是诱发学生思维的发动机,能开启学生的智慧大门,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增加师生情感交流,并且能够优化课堂效能。因此,语文教师要重视课堂提问的艺术性,把握提问的“度”、时机和对象,充分发挥课堂提问的效能。但是,在实际的教学工作中,存在着很多提问的误区。下面,笔者就自己的教学经验和认识谈一下小学语文课堂提问的误区和对策。
一、课堂提问存在的误区
课堂提问是教师在课堂中常用的教学方式,有效的课堂提问可以引发学生的思考,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和思维能力,提高教学效率等等。真正能有效利用课堂提问是一门高明的艺术,一门值得研究的学问。尽管我们教师在自己的教学实践中已经有过无数次的提问,但是真正善于提问的教师少之又少。根据笔者的调查发现,存在的误区主要有以下几点:
1.提问过于频繁,问题数量过多。
笔者根据调查发现,一堂40分钟的课,有的教师平均每分钟就能提出一个问题,学生被诸多的问题紧跟着,根本没有思考的时间,往往是“不假思索”地回答和应付。
2.重复问题和重复学生的回答。
有的教师容易犯重复问题的毛病。一旦学生习惯于教师这种“重复”的毛病后,他们往往就不会认真注意问题的初次出现,这样就会浪费大量宝贵的课堂时间,降低课堂效率。值得说明的是,这并非意味着教师在任何情况下都不能有这种“重复”,当教师发现学生没有听清楚或者在特别需要强调的地方还是需要重复的,这是必要的重复。但在多数情况下,教师在课堂上的这种“重复”是毫无意义的,必须想办法避免。
3.不善于倾听学生的回答。
教师不仅要做一个善于提问者,而且还要学会做一个倾听者。而要想做一个好的倾听者,需要做好两个方面:肯定的态度和听的技巧。“听”是一门综合性的艺术,它涉及人的行为、认知和情感的各个层次,还需要心与心的理解。每当学生回答问题的时候,无论是优等生还是学困生,无论回答的是对还是错,教师都应该集中注意力听学生的回答,并且用关切和信任的眼神给予最大的支持和鼓励,这样学生就会受到鼓舞,感受到力量,就会进行更加积极地思维,从而发挥好自己的潜能,就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提高教学效率。相反,如果教师对学生的回答漠不关心,眼神游离,没有耐心倾听学生的回答,那么学生就会着慌,即使学生回答得再好,他们可能也会认为自己回答得不好,甚至是错误,积极性被严重地打击,那么以后学生的回答兴趣和积极性一定会荡然无存,更谈不上激发学生兴趣,提高教学效率了。
4.习惯于选择相同的学生回答问题。
当我们走进学校,与学生聊天的时候,会发现大多数的学生是非常喜欢老师能够提问自己的,但是,学生的反应往往是“老师从来不提问我”“我们的老师很偏心,就是提问他那几个得意弟子”。久而久之,有的学生就有一个消极的倾向:反正老师在课堂上不会提问我,不喜欢我,干脆就不用精心准备老师的提问了,课下尽情地玩吧,课上开小差也无所谓,反正老师不会关心到自己的,因此就不会积极认真地听课。这些学生也就会越来越没有兴趣学习,从而导致集体斗志的丧失。
5.控制问题的答案。
根据调查发现,有的教师在课堂上也在不断地认真提出问题,但是还未等学生回答,教师自己倒是先回答了。有时候,虽然让学生回答了,但是当学生刚一回答,教师就会打断他们的回答,自己说出完整的答案。最终的结果往往是教师在课堂上唱“独角戏”,自己在讲台上讲得头头是道,却很难调动学生的参与性。试想,这样的课堂提问怎么能启发和诱导学生呢?如何能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结果往往是学生缺少参与,缺少思考,没有机会形成自己回答问题的逻辑系统,从而消极地对待教师的课堂提问。
6.忽视学生的提问。
根据我们的调查发现,小学生在课堂上遇到问题提问的百分比仅为13.3%。有关专家认为,小学生遇到问题之所以不愿意当堂提问,主要原因是他们的提问往往会受到教师的指责甚至批评。为了少给自己带来不必要的麻烦,因此就少提问题,甚至是不提问题,老师怎么讲,他们就怎么听。因此,我们不难看出,教师忽视学生的提问是导致学生不爱提问的主要原因。
二、提升课堂提问效果的对策
上面提到的种种错误做法挫伤了学生的求知欲,限制了学生的思维,使课堂提问的优势无法体现出来,后果堪忧。为了达到“教学过程最优化”,科学、有效地发挥课堂提问的优势,我认为应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善于激发学生的质疑意识。
教师在课堂之上要创造情境,给学生“说话”的自由和权利,让学生敢问、多问。教师要鼓励、启发学生的思考,引导他们充分表达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想,善于捕捉他们的智慧火花,并及时给予表扬,让他们时刻都能够体验到成功和创造的乐趣。
2.旁敲侧击,善于启发。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在通观全局的基础上,巧妙设置问题,启发学生的思路,激活学生的思维,让他们能够站在新的角度进行思考,感受到学习的收获和乐趣。
3.由浅入深,循序渐进。
对于难度不大的问题,教师可以直接让学生回答。而遇到比较难的问题时,教师可以把问题分解为几个小的问题,一步步启发诱导学生,设置“阶梯式”的问题,让学生体会到“跳一跳就可以摘到桃子”的乐趣。否则,一开始就把难题抛给学生,学生会感觉无从下手,就容易挫伤学生思考和回答问题的积极性。
总之,在课堂教学实践中,教师既要多问,又要善问和巧问,问得恰到好处,才能真正发挥课堂提问的优势,使小学语文教学真正呈现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氛围,让语文课真正成为学生们学习知识、培养能力、施展才华的乐园。
一、课堂提问存在的误区
课堂提问是教师在课堂中常用的教学方式,有效的课堂提问可以引发学生的思考,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和思维能力,提高教学效率等等。真正能有效利用课堂提问是一门高明的艺术,一门值得研究的学问。尽管我们教师在自己的教学实践中已经有过无数次的提问,但是真正善于提问的教师少之又少。根据笔者的调查发现,存在的误区主要有以下几点:
1.提问过于频繁,问题数量过多。
笔者根据调查发现,一堂40分钟的课,有的教师平均每分钟就能提出一个问题,学生被诸多的问题紧跟着,根本没有思考的时间,往往是“不假思索”地回答和应付。
2.重复问题和重复学生的回答。
有的教师容易犯重复问题的毛病。一旦学生习惯于教师这种“重复”的毛病后,他们往往就不会认真注意问题的初次出现,这样就会浪费大量宝贵的课堂时间,降低课堂效率。值得说明的是,这并非意味着教师在任何情况下都不能有这种“重复”,当教师发现学生没有听清楚或者在特别需要强调的地方还是需要重复的,这是必要的重复。但在多数情况下,教师在课堂上的这种“重复”是毫无意义的,必须想办法避免。
3.不善于倾听学生的回答。
教师不仅要做一个善于提问者,而且还要学会做一个倾听者。而要想做一个好的倾听者,需要做好两个方面:肯定的态度和听的技巧。“听”是一门综合性的艺术,它涉及人的行为、认知和情感的各个层次,还需要心与心的理解。每当学生回答问题的时候,无论是优等生还是学困生,无论回答的是对还是错,教师都应该集中注意力听学生的回答,并且用关切和信任的眼神给予最大的支持和鼓励,这样学生就会受到鼓舞,感受到力量,就会进行更加积极地思维,从而发挥好自己的潜能,就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提高教学效率。相反,如果教师对学生的回答漠不关心,眼神游离,没有耐心倾听学生的回答,那么学生就会着慌,即使学生回答得再好,他们可能也会认为自己回答得不好,甚至是错误,积极性被严重地打击,那么以后学生的回答兴趣和积极性一定会荡然无存,更谈不上激发学生兴趣,提高教学效率了。
4.习惯于选择相同的学生回答问题。
当我们走进学校,与学生聊天的时候,会发现大多数的学生是非常喜欢老师能够提问自己的,但是,学生的反应往往是“老师从来不提问我”“我们的老师很偏心,就是提问他那几个得意弟子”。久而久之,有的学生就有一个消极的倾向:反正老师在课堂上不会提问我,不喜欢我,干脆就不用精心准备老师的提问了,课下尽情地玩吧,课上开小差也无所谓,反正老师不会关心到自己的,因此就不会积极认真地听课。这些学生也就会越来越没有兴趣学习,从而导致集体斗志的丧失。
5.控制问题的答案。
根据调查发现,有的教师在课堂上也在不断地认真提出问题,但是还未等学生回答,教师自己倒是先回答了。有时候,虽然让学生回答了,但是当学生刚一回答,教师就会打断他们的回答,自己说出完整的答案。最终的结果往往是教师在课堂上唱“独角戏”,自己在讲台上讲得头头是道,却很难调动学生的参与性。试想,这样的课堂提问怎么能启发和诱导学生呢?如何能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结果往往是学生缺少参与,缺少思考,没有机会形成自己回答问题的逻辑系统,从而消极地对待教师的课堂提问。
6.忽视学生的提问。
根据我们的调查发现,小学生在课堂上遇到问题提问的百分比仅为13.3%。有关专家认为,小学生遇到问题之所以不愿意当堂提问,主要原因是他们的提问往往会受到教师的指责甚至批评。为了少给自己带来不必要的麻烦,因此就少提问题,甚至是不提问题,老师怎么讲,他们就怎么听。因此,我们不难看出,教师忽视学生的提问是导致学生不爱提问的主要原因。
二、提升课堂提问效果的对策
上面提到的种种错误做法挫伤了学生的求知欲,限制了学生的思维,使课堂提问的优势无法体现出来,后果堪忧。为了达到“教学过程最优化”,科学、有效地发挥课堂提问的优势,我认为应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善于激发学生的质疑意识。
教师在课堂之上要创造情境,给学生“说话”的自由和权利,让学生敢问、多问。教师要鼓励、启发学生的思考,引导他们充分表达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想,善于捕捉他们的智慧火花,并及时给予表扬,让他们时刻都能够体验到成功和创造的乐趣。
2.旁敲侧击,善于启发。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在通观全局的基础上,巧妙设置问题,启发学生的思路,激活学生的思维,让他们能够站在新的角度进行思考,感受到学习的收获和乐趣。
3.由浅入深,循序渐进。
对于难度不大的问题,教师可以直接让学生回答。而遇到比较难的问题时,教师可以把问题分解为几个小的问题,一步步启发诱导学生,设置“阶梯式”的问题,让学生体会到“跳一跳就可以摘到桃子”的乐趣。否则,一开始就把难题抛给学生,学生会感觉无从下手,就容易挫伤学生思考和回答问题的积极性。
总之,在课堂教学实践中,教师既要多问,又要善问和巧问,问得恰到好处,才能真正发挥课堂提问的优势,使小学语文教学真正呈现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氛围,让语文课真正成为学生们学习知识、培养能力、施展才华的乐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