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众所周知,青少年正处于人生观和价值观塑造的黄金时期。在中小学的教学体系中,实施德育教育的宗旨在于增强中小学生的核心素养,培育中小学生的崇高品格。但是在德育教育的传统模式下,德育教育的外在形式呈现局限性的特征,无法做到运用德育教育载体来塑造中小学生的良好人格与性格。教师要重视学生品德、道德等的综合发展,其是帮助学生树立良好品德和道德的关键人物。本文将结合相关的研究成果,具体阐述当前中小学德育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以此为基础,提出优化中小学德育教学的有效方法。
关键词:德育教育;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A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1)-11-110
引言
简单来说,学校德育主要是指教师按照一定的社会要求,有计划、有目的地对学生的道德与思想施加系统的影响,并使学生通过积极的认识与践行,逐步形成符合一定社会标准的教育活动。德育是教育工作的灵魂,尤其在素质教育的背景下,更是将德育摆在了首要位置,在这样的背景下,无疑对德育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一、当前中小学德育中存在的问题
第一,課程内容比较陈旧。具体来讲,德育课程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课程内容不符合学生的兴趣特点,难以被学生所接受;另一方面,将德育课程理解为既定的知识内容,不能根据时代发展以及学生的变化及时调整教学内容。
第二,学生主体地位不突出。在传统的学校德育中,更加关注传统的教学模式,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学生独立判断的能力。当理论性的道德规范与学生的思想实际产生矛盾时,只是要求学生被动服从既定的道德规范,忽视学生的理解与认同,将不利于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第三,德育活动缺乏生活性与实践性。在现阶段的中小学德育活动中,普遍存在重课堂教学、轻亲历体验、重知识灌输、轻互动交流的问题。
二、核心素养背景下中小学德育教育创新的意义
在核心素养背景下中小学德育教育旨在通过学校的教学体系为学生培育优良的道德品德,培养学生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进而进一步提升中小学生的核心素养。在实际的德育教学工作中,创新教学模式可以更好的激发中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且提升学生人文素养培育的能效,很好地补充了传统德育教育中存在的不足。因此,中小学德育实践教学创新可以很好的根据学生的实际状态制定个性化的培养策略,打破传统千篇一律的教学方式,为学生的创造良好的教学氛围,提升中小学德育教育效率。与此同时,德育教育创新有助于帮助中小学德育教师更好的理解核心素养的相关理论与实践,并在课程教学中向学生传授融合自身理解的知识,帮助学生更好的掌握与突破。
三、中小学德育工作有效策略
(一)在中小学德育中融入爱国教育
中小学德育工作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落实有着密切的联系,因此,在中小学德育工作中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非常有必要,其能够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生活态度,使学生拥有一颗爱国之心。爱国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核心内容。首先,学校需要营造浓厚的爱国教育氛围,在各学科教育活动中鼓励教师渗透爱国教育,并定期开展爱国教育实践活动,在无形之中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其次,学校要在爱国教育工作中寓情于史、寓情于景、以情感人,让学生了解一些伟人、爱国人士的生平事迹,引导他们意识到当前幸福生活来之不易,鼓励他们全身心投入到学习中,为将来服务社会积蓄能量。最后,教师需要合理运用网络,将爱国主义教育内容上传至学校网络平台,让学生了解更多的爱国故事,从而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定期开展一些主题班会活动,为学生展示一些爱国影视作品、图片等,让学生充分感悟爱国精神,并立志将爱国精神落实到生活点滴小事之中,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二)在中小学德育中引入感恩教育
孝和忠属于德育的核心内容,“孝”主要体现出“孝悌出于天性”的孝敬之心,“忠”主要体现出“士不居官终爱国”的思想感情,孝和忠是相辅相成的,均建立在浓烈的“爱心”之上。由此,在中小学德育工作中,学校需要开展感恩教育,让学生拥有一颗爱祖国、爱父母、爱亲人、尊敬他人的心,学会孝和忠,继承我国优良的传统文化。首先,要让孝忠文化德育活动顺利开展,就需要校本教材作为支撑。校本教材要把“孝忠文化”作为主题,在内容编排上要满足不同学习阶段学生的发展需求,包括综合实践活动、古今典故等,引导学生遵守日常的文明礼仪、行为规范,做到尊老爱幼、孝敬父母,在社区做一个好公民,在家里做一个好孩子,在学校做一个好学生。其次,要在各学科教育活动中渗透孝忠文化、感恩教育,让课堂教学活动成为感恩教育的重要渠道,引导学生深刻理解孝的内涵、忠的做法。比如,思想品德课是一门育人功能非常强的学科,教师可以在思想品德教学活动中渗透孝忠文化,深入挖掘教材中的孝忠教育素材,让学生通过学习现代伟人的孝忠事迹、孝忠故事,来全面、深刻地了解孝忠文化。语文是一门重要的基础学科,其所包含的体现孝忠文化的故事较多,语文教师可以将其作为孝忠文化教育的素材。每个人都是孝忠文化的继承者和传播者,所以学校需要在各学科常规考评中融入孝忠教育内容,以提高各科教师参与孝忠教育的自主性和积极性,从而促进孝忠教育工作顺利开展,在潜移默化中陶冶学生的情操,升华学生的心灵,将学生培养为有孝心、有道德的人。除此之外,各学科教师在教学活动中渗透孝忠教育时,需要多开展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动脑、动口、动手的过程中逐步形成规则意识及良好的行为习惯,学会做人与生活,从而促进学生身心和谐、健康成长。
结语
总之,在中小学德育工作中,教师需要科学、合理地引入德育内容,还要注重德育工作的分层,让学生能够多方面、多角度地接受德育,从中真正有所感悟和启发,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在具体的德育工作中,教师要引入爱国教育、感恩教育等,这些都是德育的重要内容,还要将校园文化建设、心理健康教育、德育工作结合起来,从而丰富德育内容,提高德育品质。
参考文献
[1]王洪杰.我国中小学隐性德育缺失的成因与对策分析[J].中国教育学刊,2016(09):91-94.
[2]张志勇.省域中小学德育课程一体化的建构与实践[J].人民教育,2019(Z1):40-43.
关键词:德育教育;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A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1)-11-110
引言
简单来说,学校德育主要是指教师按照一定的社会要求,有计划、有目的地对学生的道德与思想施加系统的影响,并使学生通过积极的认识与践行,逐步形成符合一定社会标准的教育活动。德育是教育工作的灵魂,尤其在素质教育的背景下,更是将德育摆在了首要位置,在这样的背景下,无疑对德育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一、当前中小学德育中存在的问题
第一,課程内容比较陈旧。具体来讲,德育课程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课程内容不符合学生的兴趣特点,难以被学生所接受;另一方面,将德育课程理解为既定的知识内容,不能根据时代发展以及学生的变化及时调整教学内容。
第二,学生主体地位不突出。在传统的学校德育中,更加关注传统的教学模式,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学生独立判断的能力。当理论性的道德规范与学生的思想实际产生矛盾时,只是要求学生被动服从既定的道德规范,忽视学生的理解与认同,将不利于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第三,德育活动缺乏生活性与实践性。在现阶段的中小学德育活动中,普遍存在重课堂教学、轻亲历体验、重知识灌输、轻互动交流的问题。
二、核心素养背景下中小学德育教育创新的意义
在核心素养背景下中小学德育教育旨在通过学校的教学体系为学生培育优良的道德品德,培养学生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进而进一步提升中小学生的核心素养。在实际的德育教学工作中,创新教学模式可以更好的激发中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且提升学生人文素养培育的能效,很好地补充了传统德育教育中存在的不足。因此,中小学德育实践教学创新可以很好的根据学生的实际状态制定个性化的培养策略,打破传统千篇一律的教学方式,为学生的创造良好的教学氛围,提升中小学德育教育效率。与此同时,德育教育创新有助于帮助中小学德育教师更好的理解核心素养的相关理论与实践,并在课程教学中向学生传授融合自身理解的知识,帮助学生更好的掌握与突破。
三、中小学德育工作有效策略
(一)在中小学德育中融入爱国教育
中小学德育工作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落实有着密切的联系,因此,在中小学德育工作中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非常有必要,其能够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生活态度,使学生拥有一颗爱国之心。爱国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核心内容。首先,学校需要营造浓厚的爱国教育氛围,在各学科教育活动中鼓励教师渗透爱国教育,并定期开展爱国教育实践活动,在无形之中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其次,学校要在爱国教育工作中寓情于史、寓情于景、以情感人,让学生了解一些伟人、爱国人士的生平事迹,引导他们意识到当前幸福生活来之不易,鼓励他们全身心投入到学习中,为将来服务社会积蓄能量。最后,教师需要合理运用网络,将爱国主义教育内容上传至学校网络平台,让学生了解更多的爱国故事,从而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定期开展一些主题班会活动,为学生展示一些爱国影视作品、图片等,让学生充分感悟爱国精神,并立志将爱国精神落实到生活点滴小事之中,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二)在中小学德育中引入感恩教育
孝和忠属于德育的核心内容,“孝”主要体现出“孝悌出于天性”的孝敬之心,“忠”主要体现出“士不居官终爱国”的思想感情,孝和忠是相辅相成的,均建立在浓烈的“爱心”之上。由此,在中小学德育工作中,学校需要开展感恩教育,让学生拥有一颗爱祖国、爱父母、爱亲人、尊敬他人的心,学会孝和忠,继承我国优良的传统文化。首先,要让孝忠文化德育活动顺利开展,就需要校本教材作为支撑。校本教材要把“孝忠文化”作为主题,在内容编排上要满足不同学习阶段学生的发展需求,包括综合实践活动、古今典故等,引导学生遵守日常的文明礼仪、行为规范,做到尊老爱幼、孝敬父母,在社区做一个好公民,在家里做一个好孩子,在学校做一个好学生。其次,要在各学科教育活动中渗透孝忠文化、感恩教育,让课堂教学活动成为感恩教育的重要渠道,引导学生深刻理解孝的内涵、忠的做法。比如,思想品德课是一门育人功能非常强的学科,教师可以在思想品德教学活动中渗透孝忠文化,深入挖掘教材中的孝忠教育素材,让学生通过学习现代伟人的孝忠事迹、孝忠故事,来全面、深刻地了解孝忠文化。语文是一门重要的基础学科,其所包含的体现孝忠文化的故事较多,语文教师可以将其作为孝忠文化教育的素材。每个人都是孝忠文化的继承者和传播者,所以学校需要在各学科常规考评中融入孝忠教育内容,以提高各科教师参与孝忠教育的自主性和积极性,从而促进孝忠教育工作顺利开展,在潜移默化中陶冶学生的情操,升华学生的心灵,将学生培养为有孝心、有道德的人。除此之外,各学科教师在教学活动中渗透孝忠教育时,需要多开展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动脑、动口、动手的过程中逐步形成规则意识及良好的行为习惯,学会做人与生活,从而促进学生身心和谐、健康成长。
结语
总之,在中小学德育工作中,教师需要科学、合理地引入德育内容,还要注重德育工作的分层,让学生能够多方面、多角度地接受德育,从中真正有所感悟和启发,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在具体的德育工作中,教师要引入爱国教育、感恩教育等,这些都是德育的重要内容,还要将校园文化建设、心理健康教育、德育工作结合起来,从而丰富德育内容,提高德育品质。
参考文献
[1]王洪杰.我国中小学隐性德育缺失的成因与对策分析[J].中国教育学刊,2016(09):91-94.
[2]张志勇.省域中小学德育课程一体化的建构与实践[J].人民教育,2019(Z1):40-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