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遗传学是我校生物专业学生必修的专业基础课程。通过对同济大学2014级生物技术及生物信息专业61名学生的遗传学课堂调查问卷分析,探究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并采取相应对策。从教学观念、教学内容与教学手段着手,改变以往的教学模式,不断探索创新人才的培养途径,以期达到培养和提高学生综合能力与素质的目标。
关键词:遗传学;教学方法;调查问卷
中图分类号:G642.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8)17-0095-02
一、调查的缘起和目的
遗传学是研究生物体的遗传结构、变异规律以及基因表达调控的科学。随着对基因组知识的深入,其在基因诊断、疾病预防、靶向治疗和抗衰老等诸多人类医学领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是生命科学中较为活跃、发展迅猛的前沿学科。由于遗传学兼具了较强的理论性和高度的应用性,学科的广度、深度和跨度都很大,面对有限的教学时数,授课内容多、覆盖面广,往往使学生在学习时感到头绪繁杂、学习压力较大,从而影响学习的积极性[1]。作为生物学专业的重要必修基础课,努力提高遗传学教学质量向来是课程教学探索的重心,是承担理论授课任务的教师所面临的重要问题。
二、调查情况及结果分析
为了提高问卷调查的即时性和数据真实性,我们针对同济大学2014级生物技术、生物信息专业共61位学生,在每次遗传学理论课教学后即时发放调查问卷,采用普查方式收集了同学们对于选用教材适合度、课程内容设置、教师授课方式方法、师生互动情况以及建议增减内容等的教学反馈情况[2]。实际发放问卷61份,共回收有效问卷61份。调查情况及结果分析如下。
1.教材适合度。对于目前所选用的遗传学指定教材——复旦大学刘祖洞等主编的《遗传学》(第三版),90%以上的同学认为教材内容选取得当,不仅对于专业理论阐述清晰,同时又跟进了学科的发展前沿,符合同学们的实际需求。
2.课程内容设置。依据遗传学科的发展轨迹,遗传学可分为以孟德尔、摩尔根学派为代表的经典遗传学阶段和以现代分子生物学技术为基础的现代遗传学阶段。在授课内容设置上,我们设计约1/3的课时用于讲授经典遗传学知识,通过对经典理论的阐述与回顾,重在让同学们掌握在先期理论创建时所采用的科研思维方法;同时,由于遗传学是一门飞速发展的学科,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日新月异,本学科取得了飞速突破并在现在生物及医学领域中得到了极大的应用。因此,在后期2/3的课程中主要讲授以基因组研究为代表的现代遗传学知识并涉及行为、表观、肿瘤等重要的遗传学分支学科。调查结果显示,绝大多数学生对课程设置表示满意,认为授课内容逻辑顺序合理、比例分配恰当。但是,学生对于经典遗传学内容兴趣不大,认为随着学科发展、知识的更新,经典遗传学部分知识对于知识积累和实际应用没有太大帮助。而与此同时,超过80%的同学对于学科前沿有着较高兴趣,认为可以开阔视野,同时帮助大家寻找到自己的兴趣方向。
3.教师授课方法。为了提高教学效果,多年来我们致力于不断改进理论课授课方式。目前,课堂教学以PPT课件为主,对于课堂难点结合板书演示。同时,教师也积极收集课堂补充材料,如遗传病实例、新技术动画演示等短视频,通过多形式多媒体的授课方式来提高教学效果。从调查结果看,同学们认为老师的理论讲解清晰透彻、授课方法得当、易于理解接受。另外,大家非常希望:(1)增加生动有趣的视频资料。多数学生认为课程的趣味性对于吸引注意力、提高学习兴趣、加深学习效果具有重要作用。(2)希望老师能够更多地将基础理论与实际应用相结合。反映在课堂上就是在讲解理论知识后,进行一些计算或思考题的训练,以增强学习的目标及应用性。
4.课堂提问及讨论。提问及讨论是师生互动的主要形式。通过问卷调查,我们发现:(1)30%的学生认为课堂讨论很有必要,建议理论课的讨论时间应达到1/3课时;(2)60%的学生表示乐于在课堂上发表自己的观点,但是如果问题难度较大,应该由老师帮助学生共同讨论、得出答案。以上数据说明学生对于课堂提问及互动仍较为被动、积极性尚有待提高,这与我们在实际授课实践中的体会相一致。
5.课程考核形式。目前遗传学的课程考核由两部分组成:(1)平时成绩占30%,包括学生的出勤情况、上课纪律及作业成绩;(2)期末闭卷考试占70%,题型包括名词解释、计算及问答,以考核学生对于基本概念及知识运用的掌握程度。在调查问卷中,83%的学生对目前的考核形式表示认同,但也有部分同学(约15%)建议通过增加作业量来提高平时成绩占比,而相应减少期末理论考核占比,特别是减少理论考试中需要记忆背诵的问答题的比例。
三、教学改革建议与措施
经对调查问卷结果进行总结分析,并结合新时期“夯实基础、着重能力、知识全面、突出创新”的人才培养目标,我们认为目前在教学工作中,以下几方面值得我们改进。
1.调整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效率。遗传学教学必须兼顾经典理论和现代技术进展。同时,作为生命科学领域的主干学科,遗传学又与细胞、发育和分子生物学等学科既相互交叉重叠又相互渗透。面对教学时数少、内容多的现状,我们有必要对各章节内容根据重难点进行合理分配[3]。
2.紧跟研究前沿、提高知识实用性。学生对于专业的兴趣与老师上课的引导密切相关。如果教师仅仅照本宣科,而不联系实际应用以及学科发展方向,学生很容易对课程失去兴趣。在实践中,我们注意通过多种渠道,如专业文献查阅、网络社交媒体(如微信公众号)、视频发布及交流平台(如优酷)等密切关注学科动态进展和技术前沿,收集挑选优秀的专业视频资料呈现给同学们,力争使同学们感受到:遗传学不是古老死板的生物定律,而是处在发展中的、极富挑战性和趣味性的现代科学。
3.更新教学观念、由传授灌输向启发引导转变。努力改变目前“教师课上讲、学生记笔记、考试背笔记”的传统灌输式教学模式。必须秉持学生为主体、能力为本位的教学理念,切实以学生需求和实操锻炼为中心组织教学。我们希望尝试:确定一个中心问题作为教学主线,沿着教学主线将课堂内容以问题(启发性、综合性)方式分层次给出,通过设置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兴趣、积极寻求问题的答案或解决方法,通过课前设问—学生自学—课堂集体讨论—老师讲授总结等环节达到对教学内容的理解消化及深刻印象。以此积极引导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鼓励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由被动学习转为主动学习。
4.关注学生个性、加强课堂讨论。课堂讨论可以提高学生在教学中的参与度,同时也帮助教师获得教学效果的反馈。然而,每个学生都是独立个体,都具有自己独特的内在感受和精神世界。特别是“90后”学生,他们思维活跃,有很多创意和想法。因此,在教学设计中,教师应重视学生的个性特质和学习现状,尽量多设置情境引导学生提问、尝试以小组形式引入讨论环节。
5.改革考试内容、突出分析应用能力考查。以往的遗传学试卷常采用名词解释、计算和问答等题型来检查学生的学习效果。考核试题大部分为客观题,无法考察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不利于开拓创新思维。为此,我们设想在今后的课程考查中,引入以问答、分析应用等主观题,涉及实际应用、学科前沿及社会关注热点,这些考题没有现成答案,只有通过对所学知识的综合分析应用才能够解答。
四、结语
经过本次调查,我们收集整理了同学们对于现有遗传学教学模式的意见及建议。针对调查结果,任课教师进行了集体讨论并提出了改进措施以期提高教学质量。今后,我们将继续对每期学生通过调查问卷的形式采集教学反馈,积极探索新形势下适应学生与社会发展的教学模式,以期进一步提升教学水平,培养高素质、實用型人才。
参考文献:
[1]张飞雄,李绍武.高等院校遗传学教学改革探索[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10.
[2]李湘君,阎青,张家勇,等.对教师课堂教学质量问卷调查分析[J].医学教育探索,2010,(3):371-373.
[3]卢萍.高校遗传学教学改革实践探索[C].全国遗传学理论与实验教学研讨会会议手册及论文集,2014:32-37.
关键词:遗传学;教学方法;调查问卷
中图分类号:G642.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8)17-0095-02
一、调查的缘起和目的
遗传学是研究生物体的遗传结构、变异规律以及基因表达调控的科学。随着对基因组知识的深入,其在基因诊断、疾病预防、靶向治疗和抗衰老等诸多人类医学领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是生命科学中较为活跃、发展迅猛的前沿学科。由于遗传学兼具了较强的理论性和高度的应用性,学科的广度、深度和跨度都很大,面对有限的教学时数,授课内容多、覆盖面广,往往使学生在学习时感到头绪繁杂、学习压力较大,从而影响学习的积极性[1]。作为生物学专业的重要必修基础课,努力提高遗传学教学质量向来是课程教学探索的重心,是承担理论授课任务的教师所面临的重要问题。
二、调查情况及结果分析
为了提高问卷调查的即时性和数据真实性,我们针对同济大学2014级生物技术、生物信息专业共61位学生,在每次遗传学理论课教学后即时发放调查问卷,采用普查方式收集了同学们对于选用教材适合度、课程内容设置、教师授课方式方法、师生互动情况以及建议增减内容等的教学反馈情况[2]。实际发放问卷61份,共回收有效问卷61份。调查情况及结果分析如下。
1.教材适合度。对于目前所选用的遗传学指定教材——复旦大学刘祖洞等主编的《遗传学》(第三版),90%以上的同学认为教材内容选取得当,不仅对于专业理论阐述清晰,同时又跟进了学科的发展前沿,符合同学们的实际需求。
2.课程内容设置。依据遗传学科的发展轨迹,遗传学可分为以孟德尔、摩尔根学派为代表的经典遗传学阶段和以现代分子生物学技术为基础的现代遗传学阶段。在授课内容设置上,我们设计约1/3的课时用于讲授经典遗传学知识,通过对经典理论的阐述与回顾,重在让同学们掌握在先期理论创建时所采用的科研思维方法;同时,由于遗传学是一门飞速发展的学科,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日新月异,本学科取得了飞速突破并在现在生物及医学领域中得到了极大的应用。因此,在后期2/3的课程中主要讲授以基因组研究为代表的现代遗传学知识并涉及行为、表观、肿瘤等重要的遗传学分支学科。调查结果显示,绝大多数学生对课程设置表示满意,认为授课内容逻辑顺序合理、比例分配恰当。但是,学生对于经典遗传学内容兴趣不大,认为随着学科发展、知识的更新,经典遗传学部分知识对于知识积累和实际应用没有太大帮助。而与此同时,超过80%的同学对于学科前沿有着较高兴趣,认为可以开阔视野,同时帮助大家寻找到自己的兴趣方向。
3.教师授课方法。为了提高教学效果,多年来我们致力于不断改进理论课授课方式。目前,课堂教学以PPT课件为主,对于课堂难点结合板书演示。同时,教师也积极收集课堂补充材料,如遗传病实例、新技术动画演示等短视频,通过多形式多媒体的授课方式来提高教学效果。从调查结果看,同学们认为老师的理论讲解清晰透彻、授课方法得当、易于理解接受。另外,大家非常希望:(1)增加生动有趣的视频资料。多数学生认为课程的趣味性对于吸引注意力、提高学习兴趣、加深学习效果具有重要作用。(2)希望老师能够更多地将基础理论与实际应用相结合。反映在课堂上就是在讲解理论知识后,进行一些计算或思考题的训练,以增强学习的目标及应用性。
4.课堂提问及讨论。提问及讨论是师生互动的主要形式。通过问卷调查,我们发现:(1)30%的学生认为课堂讨论很有必要,建议理论课的讨论时间应达到1/3课时;(2)60%的学生表示乐于在课堂上发表自己的观点,但是如果问题难度较大,应该由老师帮助学生共同讨论、得出答案。以上数据说明学生对于课堂提问及互动仍较为被动、积极性尚有待提高,这与我们在实际授课实践中的体会相一致。
5.课程考核形式。目前遗传学的课程考核由两部分组成:(1)平时成绩占30%,包括学生的出勤情况、上课纪律及作业成绩;(2)期末闭卷考试占70%,题型包括名词解释、计算及问答,以考核学生对于基本概念及知识运用的掌握程度。在调查问卷中,83%的学生对目前的考核形式表示认同,但也有部分同学(约15%)建议通过增加作业量来提高平时成绩占比,而相应减少期末理论考核占比,特别是减少理论考试中需要记忆背诵的问答题的比例。
三、教学改革建议与措施
经对调查问卷结果进行总结分析,并结合新时期“夯实基础、着重能力、知识全面、突出创新”的人才培养目标,我们认为目前在教学工作中,以下几方面值得我们改进。
1.调整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效率。遗传学教学必须兼顾经典理论和现代技术进展。同时,作为生命科学领域的主干学科,遗传学又与细胞、发育和分子生物学等学科既相互交叉重叠又相互渗透。面对教学时数少、内容多的现状,我们有必要对各章节内容根据重难点进行合理分配[3]。
2.紧跟研究前沿、提高知识实用性。学生对于专业的兴趣与老师上课的引导密切相关。如果教师仅仅照本宣科,而不联系实际应用以及学科发展方向,学生很容易对课程失去兴趣。在实践中,我们注意通过多种渠道,如专业文献查阅、网络社交媒体(如微信公众号)、视频发布及交流平台(如优酷)等密切关注学科动态进展和技术前沿,收集挑选优秀的专业视频资料呈现给同学们,力争使同学们感受到:遗传学不是古老死板的生物定律,而是处在发展中的、极富挑战性和趣味性的现代科学。
3.更新教学观念、由传授灌输向启发引导转变。努力改变目前“教师课上讲、学生记笔记、考试背笔记”的传统灌输式教学模式。必须秉持学生为主体、能力为本位的教学理念,切实以学生需求和实操锻炼为中心组织教学。我们希望尝试:确定一个中心问题作为教学主线,沿着教学主线将课堂内容以问题(启发性、综合性)方式分层次给出,通过设置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兴趣、积极寻求问题的答案或解决方法,通过课前设问—学生自学—课堂集体讨论—老师讲授总结等环节达到对教学内容的理解消化及深刻印象。以此积极引导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鼓励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由被动学习转为主动学习。
4.关注学生个性、加强课堂讨论。课堂讨论可以提高学生在教学中的参与度,同时也帮助教师获得教学效果的反馈。然而,每个学生都是独立个体,都具有自己独特的内在感受和精神世界。特别是“90后”学生,他们思维活跃,有很多创意和想法。因此,在教学设计中,教师应重视学生的个性特质和学习现状,尽量多设置情境引导学生提问、尝试以小组形式引入讨论环节。
5.改革考试内容、突出分析应用能力考查。以往的遗传学试卷常采用名词解释、计算和问答等题型来检查学生的学习效果。考核试题大部分为客观题,无法考察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不利于开拓创新思维。为此,我们设想在今后的课程考查中,引入以问答、分析应用等主观题,涉及实际应用、学科前沿及社会关注热点,这些考题没有现成答案,只有通过对所学知识的综合分析应用才能够解答。
四、结语
经过本次调查,我们收集整理了同学们对于现有遗传学教学模式的意见及建议。针对调查结果,任课教师进行了集体讨论并提出了改进措施以期提高教学质量。今后,我们将继续对每期学生通过调查问卷的形式采集教学反馈,积极探索新形势下适应学生与社会发展的教学模式,以期进一步提升教学水平,培养高素质、實用型人才。
参考文献:
[1]张飞雄,李绍武.高等院校遗传学教学改革探索[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10.
[2]李湘君,阎青,张家勇,等.对教师课堂教学质量问卷调查分析[J].医学教育探索,2010,(3):371-373.
[3]卢萍.高校遗传学教学改革实践探索[C].全国遗传学理论与实验教学研讨会会议手册及论文集,2014:32-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