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以人民为中心"是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的特有品质。本文首先说明了马克思主义的精神实质,以及坚持马克思主义思想,全面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然后根据"以人民为中心"的三个根本进行简单分析,其中包括:发展的根本目的,发展的根本动力以及发展的根本价值。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以人民为中心;经济体制改革
一、马克思主义的精神实质
迄今为止,马克思主义不只是对中国,对世界的影响也尤为巨大。马克思主义是世界上最具有科学性以及革命性的方法论,是人们认识世界以及完善自我的最有力思想武器,除此之外,它也是指导国家社会发展进步以及适应发展要求的政治思想理论体系。坚持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以及方法论就是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学习了解马克思主义的观点以及方法,通过马克思主义来认识明白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
二、坚持马克思主义思想,全面深化经济体制改革
在我国的系统改革以及和谐促进“六位一体”方面,经济体制改革应该充分发挥积极引导作用。主要因为经济体制改革有着“牵一发而动全身”的特征,极小的变动都会影响到各个改革的进程,所以我国改革的成功与否以及改革方向都和经济体制改革息息相关。换句话来说,如果经济体制的改革方向偏移了社会主义的“轨道”,那么对我国其他改革都会产生极大的不利影响。再者,我国以当前的国情而做出的科学判断是,重点推动全面深化经济体制的改革。我国目前还属于社会主义初级发展阶段,还存在社会生产力和人们物质需要之间的主要矛盾,并且我国在世界上依然是最大的发展中国家,这进一步确定了经济体制改革的根本作用,社会主义的主要任务也还是重点发展社会生产力。另一方面,经济体制作为我国全面深化改革的牵引者,它的指导思想以及方针都尤为重要。如果偏移了马克思主义思想的指导地位,那么就不能落实“四个全面”的战略布局以及不能达到全面深化改革的目的,所以,堅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是全面深化经济改革的主要任务。
三、“以人民为中心”的科学内涵
我国习近平总书记在会议中明确指出:“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是一个抽象的、玄奥的概念,不能只停留在口头上、止步于思想环节,而要体现在经济社会发展各个环节。要坚持人民主体地位,顺应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不断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这段话中主要回答了发展的三个方面问题:根本目的、根本动力以及根本价值。
(一)发展的根本目的
实现共同富裕,提升人民生活经济水平是我国发展的根本目的。贯彻落实“以人民为中心”的主要条件是,做到对人民负责,让人民受益。我国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发展为了人民主要体现在: 把是否给人民带来利益作为发展成效的检验标准。”我国要在发展的过程中,要想被广大人民支持,就要把人民的利益作为根本出发点。习近平总书记还指出:“检验我们一切工作的成效,最终都要看人民是否真正得到了实惠,人民生活是否真正得到了改善,人民权益是否真正得到了保障”我国在制定规划以及政策的时候应该把人民群众的利益放在首位,让人民充满幸福感和获得感。总书记认为,广大人民不是单方面的期盼幸福,他们对物质以及精神生活也是有多样化的需求的。对民生问题给予高度重视,比如,人民的居住问题、身心健康、环境问题等等,这都要放在全面发展的首要考虑位置。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住房问题既是民生问题也是发展问题,关系千家关系经济万户切身利益,关系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发展全局,关系社会和谐稳定”。实现人民幸福的根本要求是平安,这同时也是我国改革发展的首要前提。只有人民身体健康,才能够促进全面小康社会的发展,才能够让实现真正的幸福生活。我国习近平总书记还指出“我们的重大工作和重大决策必须识民情、接地气。要以人民群众利益为重、以人民群众期盼为念,真诚倾听群众呼声,真实反映群众愿望,真情关心群众疾苦。要坚持工作重心下移,深入实际、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做到知民情、解民忧、纾民怨、暖民心,多干让人民满意的好事实事。”认真解决当前的实际问题,迅速提高人民生活水平,让他们能够更好地生活。
(二)发展的根本动力
我国在改革以及建设等方面,都处于不败之地,而这都源于我国共产党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党充分鼓励广大群众的积极性,并从创造中增长经验汲取力量,使得我国在理论以及实践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和健康发展,进一步打开了全面奔向小康社会的渠道。但是完全建设小康社会还需要几年的时间,并且当下以及以后面对的困难都是前所未有的,所以,要想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的蓝图,就要团结群众力量,相信群众,积极鼓励他们的首创精神。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必须充分尊重人民所表达的意愿、所创造的经验、所拥有的权利、所发挥的作用。”通过贯彻落实五大发展理念,充分发挥广大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同时激发广大人民的活力,把各个领域的人才充分使用起来。除此之外,还要在社会以及生活中吸收人民群众的力量和智慧。就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坚持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广泛听取群众意见,从人民群众的实践中总结经验,动员和依靠全体人民,积极支持和参与,共同担负起推动发展的责任。”
(三)发展的根本价值
我国习近平总书记在会议中指出:“国家建设是全体人民共同的事业,国家发展过程也是全体人民共享成果的过程。生活在我们伟大祖国和伟大时代的中国人民,共同享有人生出彩的机会,共同享有梦想成真的机会,共同享有同祖国和时代一起成长与进步的机会”。这段话主要强调,广大人民共同努力取得的成果就要让广大人民一起分享,不能只面对少数人,要实现中国人民共同富裕的幸福目标,这也我国中国共产党所坚守的基本原则。反过来说要想维护公平正义,实现人民共同富裕就要切实做到全民共享、全面共享、共建共享和渐进共享,同时能够反映出“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会议中,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追求的发展是造福人民的发展,我们追求的富裕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由此可见,我国的发展目标以及归宿就是真正实现人民幸福,让广大人民群众在全面共享的过程中,得到满足感和幸福感。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充分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举全民之力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把‘蛋糕’做大。是把不断做大的‘蛋糕’分好,让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得到更充分体现,让人民群众有更多获得感。”我国目前能够实现把“蛋糕”越做越大,可是合理的分好“蛋糕”还需要进一步提高。比如,农村与城市的经济差异过大,农民工的社会保障有待完善等等。介于此,我国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95周年大会上指出:“要顺应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发展各项社会事业,加大收入分配调节力度,打贏脱贫攻坚战,保证人民平等参与、平等发展权利,使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朝着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 裕的目标稳步迈进。”要让小康社会覆盖的更全面。
参考文献:
[1]王伟光.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当代理论成果——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J]. 中国社会科学,2015(10):4-28+203.
[2]胡伯项,艾淑飞. 习近平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探析[J]. 思想教育研究,2017(01):28-32.
[3]王晶晶. 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理论基础、主要内容和价值意蕴[J]. 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2017(10):18-25.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以人民为中心;经济体制改革
一、马克思主义的精神实质
迄今为止,马克思主义不只是对中国,对世界的影响也尤为巨大。马克思主义是世界上最具有科学性以及革命性的方法论,是人们认识世界以及完善自我的最有力思想武器,除此之外,它也是指导国家社会发展进步以及适应发展要求的政治思想理论体系。坚持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以及方法论就是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学习了解马克思主义的观点以及方法,通过马克思主义来认识明白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
二、坚持马克思主义思想,全面深化经济体制改革
在我国的系统改革以及和谐促进“六位一体”方面,经济体制改革应该充分发挥积极引导作用。主要因为经济体制改革有着“牵一发而动全身”的特征,极小的变动都会影响到各个改革的进程,所以我国改革的成功与否以及改革方向都和经济体制改革息息相关。换句话来说,如果经济体制的改革方向偏移了社会主义的“轨道”,那么对我国其他改革都会产生极大的不利影响。再者,我国以当前的国情而做出的科学判断是,重点推动全面深化经济体制的改革。我国目前还属于社会主义初级发展阶段,还存在社会生产力和人们物质需要之间的主要矛盾,并且我国在世界上依然是最大的发展中国家,这进一步确定了经济体制改革的根本作用,社会主义的主要任务也还是重点发展社会生产力。另一方面,经济体制作为我国全面深化改革的牵引者,它的指导思想以及方针都尤为重要。如果偏移了马克思主义思想的指导地位,那么就不能落实“四个全面”的战略布局以及不能达到全面深化改革的目的,所以,堅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是全面深化经济改革的主要任务。
三、“以人民为中心”的科学内涵
我国习近平总书记在会议中明确指出:“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是一个抽象的、玄奥的概念,不能只停留在口头上、止步于思想环节,而要体现在经济社会发展各个环节。要坚持人民主体地位,顺应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不断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这段话中主要回答了发展的三个方面问题:根本目的、根本动力以及根本价值。
(一)发展的根本目的
实现共同富裕,提升人民生活经济水平是我国发展的根本目的。贯彻落实“以人民为中心”的主要条件是,做到对人民负责,让人民受益。我国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发展为了人民主要体现在: 把是否给人民带来利益作为发展成效的检验标准。”我国要在发展的过程中,要想被广大人民支持,就要把人民的利益作为根本出发点。习近平总书记还指出:“检验我们一切工作的成效,最终都要看人民是否真正得到了实惠,人民生活是否真正得到了改善,人民权益是否真正得到了保障”我国在制定规划以及政策的时候应该把人民群众的利益放在首位,让人民充满幸福感和获得感。总书记认为,广大人民不是单方面的期盼幸福,他们对物质以及精神生活也是有多样化的需求的。对民生问题给予高度重视,比如,人民的居住问题、身心健康、环境问题等等,这都要放在全面发展的首要考虑位置。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住房问题既是民生问题也是发展问题,关系千家关系经济万户切身利益,关系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发展全局,关系社会和谐稳定”。实现人民幸福的根本要求是平安,这同时也是我国改革发展的首要前提。只有人民身体健康,才能够促进全面小康社会的发展,才能够让实现真正的幸福生活。我国习近平总书记还指出“我们的重大工作和重大决策必须识民情、接地气。要以人民群众利益为重、以人民群众期盼为念,真诚倾听群众呼声,真实反映群众愿望,真情关心群众疾苦。要坚持工作重心下移,深入实际、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做到知民情、解民忧、纾民怨、暖民心,多干让人民满意的好事实事。”认真解决当前的实际问题,迅速提高人民生活水平,让他们能够更好地生活。
(二)发展的根本动力
我国在改革以及建设等方面,都处于不败之地,而这都源于我国共产党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党充分鼓励广大群众的积极性,并从创造中增长经验汲取力量,使得我国在理论以及实践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和健康发展,进一步打开了全面奔向小康社会的渠道。但是完全建设小康社会还需要几年的时间,并且当下以及以后面对的困难都是前所未有的,所以,要想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的蓝图,就要团结群众力量,相信群众,积极鼓励他们的首创精神。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必须充分尊重人民所表达的意愿、所创造的经验、所拥有的权利、所发挥的作用。”通过贯彻落实五大发展理念,充分发挥广大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同时激发广大人民的活力,把各个领域的人才充分使用起来。除此之外,还要在社会以及生活中吸收人民群众的力量和智慧。就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坚持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广泛听取群众意见,从人民群众的实践中总结经验,动员和依靠全体人民,积极支持和参与,共同担负起推动发展的责任。”
(三)发展的根本价值
我国习近平总书记在会议中指出:“国家建设是全体人民共同的事业,国家发展过程也是全体人民共享成果的过程。生活在我们伟大祖国和伟大时代的中国人民,共同享有人生出彩的机会,共同享有梦想成真的机会,共同享有同祖国和时代一起成长与进步的机会”。这段话主要强调,广大人民共同努力取得的成果就要让广大人民一起分享,不能只面对少数人,要实现中国人民共同富裕的幸福目标,这也我国中国共产党所坚守的基本原则。反过来说要想维护公平正义,实现人民共同富裕就要切实做到全民共享、全面共享、共建共享和渐进共享,同时能够反映出“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会议中,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追求的发展是造福人民的发展,我们追求的富裕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由此可见,我国的发展目标以及归宿就是真正实现人民幸福,让广大人民群众在全面共享的过程中,得到满足感和幸福感。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充分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举全民之力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把‘蛋糕’做大。是把不断做大的‘蛋糕’分好,让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得到更充分体现,让人民群众有更多获得感。”我国目前能够实现把“蛋糕”越做越大,可是合理的分好“蛋糕”还需要进一步提高。比如,农村与城市的经济差异过大,农民工的社会保障有待完善等等。介于此,我国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95周年大会上指出:“要顺应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发展各项社会事业,加大收入分配调节力度,打贏脱贫攻坚战,保证人民平等参与、平等发展权利,使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朝着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 裕的目标稳步迈进。”要让小康社会覆盖的更全面。
参考文献:
[1]王伟光.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当代理论成果——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J]. 中国社会科学,2015(10):4-28+203.
[2]胡伯项,艾淑飞. 习近平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探析[J]. 思想教育研究,2017(01):28-32.
[3]王晶晶. 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理论基础、主要内容和价值意蕴[J]. 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2017(10):18-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