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提到《现代汉语》学生就感觉很头疼,学生觉得这门课内容难、知识多、结构复杂,教师在教授的时候也感到很头疼,学生不喜欢这门课程,教给学生的知识他们又很容易忘记,如果只是传统的填鸭式教学,很难保证《现代汉语》的教学效率,那么必须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让学生能动的学习,才能提升教学效率。
【关键词】 现代汉语;思维训练
【中图分类号】G64.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24-0-01
一《现代汉语》教学中思维训练的作用
思维活动是一个动态系统,它由多个因素主成,对象、主体、方法是思维活动中最基本、最主要的三个要素,思维对象是思维活动的原材料,思维主体是具有认识能力与相应思维结构的人,思维方法是主体对对象进行加工的方式。在思维活动中,思维方式非常重要,它构成思维主体与对象之间的中介,通过科学的思维方式,人们才能得到更高效率的思维效果。而在汉语中进行思维训练,是学生作为思维主题,把《现代汉语》中的知识点当作对象,用科学的方法进行思考,最后得出结论的办法。
《现代汉语》兼有理论、实践、工作三方面的性质,它抽象性、概念性的知识非常多,学生通过思维训练,更容易掌握这些繁难复杂的知识。所维的思维过程,就是接受信息→加工信息→存储信息→输出信息的过程,那么对知识的接受、理解、掌握、运用都离不开思维能力。
比如,在教授“元音和辅音的区别”这一单元的时候,如果仅仅只是拿一张表格给学生记忆,学生觉得记得又繁难又枯燥。
元音和辅音的区别
那么,可以不断的向学生提问:为什么说气流受阻是辅音与元音的区别?辅音与原音的各表现之间有没有联系呢?学生通过思考与讨论,最后得出气流受阻决定声音的特性,所以就是最主要的区别;两者之间有紧密的联系,因为辅音发声时,气流受阻,发音器官非常紧张,气流一但出来,发音器官就不再那么紧张,气流也变弱了,声带振动,声音也由于受阻变得不受阻。
在这个教学过程中,教师使用发散性的思维,让学生联想知识点,学生通过对比的方法得出结论,学生通过思维的方法找出答案,因此加深记忆力。而这个方法应用到教学中,可以不断的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当学生思维能力提高时,他们就能能动的学习这门知识。
基础思维方式归类
二、将思维训练应用到教学中的方法
《现代汉语》的教学,要把思维训练的方法放在首位,因为这门内容多、概念多、术语多、结构复杂的课程,如果只是使用填鸭式的教学,让学生死记硬背,学生一定会非常畏惧这门课程,对它不感兴趣,但是如果使用思维的方式进行学习,学生就会自动的对这些知识进行分析、综合、概括,在分析的过程中,学生会把这些琐碎的知识点连成一个系统体系,还能对这些知识点进行思考之后进行再拓展。要对学生进行思维训维,要注意以下的方法:
1、引导学生去发现
所谓让学生自己去发现,就是让学生自己去思考为什么会有这种情况?然后让学生去行类比,比如,学习“轻声”的时候有学生提出,“轻声也是种声调,为什么普通话对声调的分类时只有四声?”,再提到“游泳是一种运动。”为什么这里的“游泳”是名词?对这些教学中的难点,如果单凭教师学,学生也不会记得住,于是,可以让学生自己去提出问题,如果学生没有发现这些问题时,教师可以引出问题,让学生自己去思考,然后自己去尝试得知答案,这样就在教学中,既掌握知识点,又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
2、引导学生去思考
在学生发现问题后,可以引导学生使用思维的方法去解决问题,比如,可以引导学生使用类比的方法去掌握语法。所谓的类比,就是学生在一堆类似的知识中,自己去找他们的异同。比如对以下几个句子:
主谓句:今天教师节、天气热得出奇、他性情温顺。
非主谓句:下雨了、真美啊!真气人!
学生可以自己去划分这些主谓句与非主谓句的构成,划分完后,通过分析类比去了解主谓句和非主谓句不同的地方。学生通过类比,找到规律、不仅能掌握知识点,而且能通过这个思维方法去了解其它的知识。
3、引导学生去讨论
在教学过程中,不应该是师生的单向交流,而是可以形成师与生之间,生与生之间,生与师之间的多向交流,通过交流讨论,学生不仅能了解自己寻找的答案是否正确,还能了解到自己的思维方法是否正确。比如对于对于副词的归类,有人提出“有人说应该把副词放在实词里,这有没有道理?”,对于合成词的辨析,有人提出“能否在合成词中添加虚词进行分隔?”还有人提出“‘取得’意义的动词能不能像‘给予’意义的动词一样带双宾语?”对于这些问题,不要急于否定学生的提问,也不必忙着给学生答案,可以组织学生自己讨论,引导学生自己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同时在讨论的过程中,学生们互相提示和启发,能够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4、引导学生去拓展
所谓的拓展,就是学生通过一个问题联想到另一个问题,然后不断的联想不断的拓展,学生在联想、分析、拓展的过程中,不仅能学到知识,而且思维能力也不断的强化。比如在教授“借喻和借代”时,学生看到两种辞格的相似点,它们都是一种事物替代另一个事件,而事物本体不出现,然后学生自己发现两种辞格的不同点,借代只是换名,它只代不喻,而借喻则有比喻的作用,它喻中有代,学生在发现借喻与比喻的不同后,有发现借代的基础是事物的相关性,它根本借体与本体有关系,而借喻的基础是事物之间有相似性,学生通过一连串的联想,将知识点不断的拓展,然后掌握更多的知识点。
三、总结
思维的方法有很多,比如“形象暗示法”、“比较辨析法”等等,所谓思维的方法就是指分析、综合、比较、抽象、概括、具化伦、系统化要研究的知识,教师要通过引导,让学生用这些思维的方法去了解知识、运用知识,这样才能够使思维方式提高,同时在思维的过程中,教师还要注意自己的示范性,不光要通过让学生自己去思维自己去做,还要通过自己的亲身示范告诉学生应该怎样去做。比如在学习汉语拼音时,要亲身示范告诉学生正确的读音,给予发音图,然后告诉学生通过这种形象的思维形象,去记忆这些知识,在学习汉字时,要让学生先宏观的了解汉字的构造,再对汉字进行分析,教师先要通过这些思维方式进行展示,然后学生才能通过教师的引导,潜易默化的分析、思考知识中的重点、难点。
参考文献
[1]张斌.现代汉语[M].北京:语文出版社,2000.
[2]邵敬敏.现代汉语通论[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2.
[3]唐爱华.张雪涛.现代汉语课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高教研究,2005(7).
【关键词】 现代汉语;思维训练
【中图分类号】G64.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24-0-01
一《现代汉语》教学中思维训练的作用
思维活动是一个动态系统,它由多个因素主成,对象、主体、方法是思维活动中最基本、最主要的三个要素,思维对象是思维活动的原材料,思维主体是具有认识能力与相应思维结构的人,思维方法是主体对对象进行加工的方式。在思维活动中,思维方式非常重要,它构成思维主体与对象之间的中介,通过科学的思维方式,人们才能得到更高效率的思维效果。而在汉语中进行思维训练,是学生作为思维主题,把《现代汉语》中的知识点当作对象,用科学的方法进行思考,最后得出结论的办法。
《现代汉语》兼有理论、实践、工作三方面的性质,它抽象性、概念性的知识非常多,学生通过思维训练,更容易掌握这些繁难复杂的知识。所维的思维过程,就是接受信息→加工信息→存储信息→输出信息的过程,那么对知识的接受、理解、掌握、运用都离不开思维能力。
比如,在教授“元音和辅音的区别”这一单元的时候,如果仅仅只是拿一张表格给学生记忆,学生觉得记得又繁难又枯燥。
元音和辅音的区别
那么,可以不断的向学生提问:为什么说气流受阻是辅音与元音的区别?辅音与原音的各表现之间有没有联系呢?学生通过思考与讨论,最后得出气流受阻决定声音的特性,所以就是最主要的区别;两者之间有紧密的联系,因为辅音发声时,气流受阻,发音器官非常紧张,气流一但出来,发音器官就不再那么紧张,气流也变弱了,声带振动,声音也由于受阻变得不受阻。
在这个教学过程中,教师使用发散性的思维,让学生联想知识点,学生通过对比的方法得出结论,学生通过思维的方法找出答案,因此加深记忆力。而这个方法应用到教学中,可以不断的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当学生思维能力提高时,他们就能能动的学习这门知识。
基础思维方式归类
二、将思维训练应用到教学中的方法
《现代汉语》的教学,要把思维训练的方法放在首位,因为这门内容多、概念多、术语多、结构复杂的课程,如果只是使用填鸭式的教学,让学生死记硬背,学生一定会非常畏惧这门课程,对它不感兴趣,但是如果使用思维的方式进行学习,学生就会自动的对这些知识进行分析、综合、概括,在分析的过程中,学生会把这些琐碎的知识点连成一个系统体系,还能对这些知识点进行思考之后进行再拓展。要对学生进行思维训维,要注意以下的方法:
1、引导学生去发现
所谓让学生自己去发现,就是让学生自己去思考为什么会有这种情况?然后让学生去行类比,比如,学习“轻声”的时候有学生提出,“轻声也是种声调,为什么普通话对声调的分类时只有四声?”,再提到“游泳是一种运动。”为什么这里的“游泳”是名词?对这些教学中的难点,如果单凭教师学,学生也不会记得住,于是,可以让学生自己去提出问题,如果学生没有发现这些问题时,教师可以引出问题,让学生自己去思考,然后自己去尝试得知答案,这样就在教学中,既掌握知识点,又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
2、引导学生去思考
在学生发现问题后,可以引导学生使用思维的方法去解决问题,比如,可以引导学生使用类比的方法去掌握语法。所谓的类比,就是学生在一堆类似的知识中,自己去找他们的异同。比如对以下几个句子:
主谓句:今天教师节、天气热得出奇、他性情温顺。
非主谓句:下雨了、真美啊!真气人!
学生可以自己去划分这些主谓句与非主谓句的构成,划分完后,通过分析类比去了解主谓句和非主谓句不同的地方。学生通过类比,找到规律、不仅能掌握知识点,而且能通过这个思维方法去了解其它的知识。
3、引导学生去讨论
在教学过程中,不应该是师生的单向交流,而是可以形成师与生之间,生与生之间,生与师之间的多向交流,通过交流讨论,学生不仅能了解自己寻找的答案是否正确,还能了解到自己的思维方法是否正确。比如对于对于副词的归类,有人提出“有人说应该把副词放在实词里,这有没有道理?”,对于合成词的辨析,有人提出“能否在合成词中添加虚词进行分隔?”还有人提出“‘取得’意义的动词能不能像‘给予’意义的动词一样带双宾语?”对于这些问题,不要急于否定学生的提问,也不必忙着给学生答案,可以组织学生自己讨论,引导学生自己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同时在讨论的过程中,学生们互相提示和启发,能够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4、引导学生去拓展
所谓的拓展,就是学生通过一个问题联想到另一个问题,然后不断的联想不断的拓展,学生在联想、分析、拓展的过程中,不仅能学到知识,而且思维能力也不断的强化。比如在教授“借喻和借代”时,学生看到两种辞格的相似点,它们都是一种事物替代另一个事件,而事物本体不出现,然后学生自己发现两种辞格的不同点,借代只是换名,它只代不喻,而借喻则有比喻的作用,它喻中有代,学生在发现借喻与比喻的不同后,有发现借代的基础是事物的相关性,它根本借体与本体有关系,而借喻的基础是事物之间有相似性,学生通过一连串的联想,将知识点不断的拓展,然后掌握更多的知识点。
三、总结
思维的方法有很多,比如“形象暗示法”、“比较辨析法”等等,所谓思维的方法就是指分析、综合、比较、抽象、概括、具化伦、系统化要研究的知识,教师要通过引导,让学生用这些思维的方法去了解知识、运用知识,这样才能够使思维方式提高,同时在思维的过程中,教师还要注意自己的示范性,不光要通过让学生自己去思维自己去做,还要通过自己的亲身示范告诉学生应该怎样去做。比如在学习汉语拼音时,要亲身示范告诉学生正确的读音,给予发音图,然后告诉学生通过这种形象的思维形象,去记忆这些知识,在学习汉字时,要让学生先宏观的了解汉字的构造,再对汉字进行分析,教师先要通过这些思维方式进行展示,然后学生才能通过教师的引导,潜易默化的分析、思考知识中的重点、难点。
参考文献
[1]张斌.现代汉语[M].北京:语文出版社,2000.
[2]邵敬敏.现代汉语通论[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2.
[3]唐爱华.张雪涛.现代汉语课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高教研究,200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