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中职学校语文教学面临一定的困境,作为教师,有必要进行深入思考,做出改进。从提高教师自身素质的角度来看,在课堂教学实践中,语文教师应以自己精湛的语言艺术引导、鼓励、评价学生,创设教育教学氛围,使学生爱上语文课堂,提高教学效果,提升个人魅力。
【关键词】 语言艺术;引导;鼓励;评价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24-00-01
当前,中职学生大多基础较差,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没有浓厚的学习兴趣,尤其是对作为基础课的语文课,更是兴味索然。逐渐形成学生越学越不想学,教师越教越没劲的恶性循环。教学越来越难以开展,教学效果越来越难以保证。
如何让学生正确认识语文在技校教学中的重要性,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热情,是每一个技校语文教师所面临的难题。笔者认为,语文课是一个系统的工程,对于语文教师自身来说,巧妙运用教学语言,不断提升自身魅力,让学生产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是这一系统工程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课堂教学实践中,语文教师应以自己精湛的语言艺术引导、鼓励、评价学生,创设教育教学氛围,使学生爱上语文课堂。有以下几点特别值得注意:
一、引导性语言——导入情景,引发思考
一堂课的导入语十分重要。高尔基曾说过:“最难的是开始,就是第一句话。如同在音乐上一样,全曲的声调,都是它给予的,平常得好久去寻找它。”从某种意义上说,好的导入语言往往能为整堂课定下“基调”。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只要这“开腔”做到“未成曲调先有情”,使学生进入情境,拨动了学生的心弦,那么“好戏”就会在后头。
在整个课堂教学中,导入语起着诱发学生学习新知的兴趣乃至激情的作用。因此,语文课堂上给学生的第一个感知,应当十分讲究鲜明性和吸引力,使学生能够迅速进入教学情境。
中职技校的学生,已具有相当的的情感与想象力,已经对事物具有自己的独立看法和意见,因此,导入语的设计,如何能“特立独行”“与众不同”,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调动学生自己的人生体验,就显得很重要。
同时,由于认知水平的差异,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也不尽相同。我们应善于运用自己巧妙机智的语言来纠正,鼓励学生的回答,注意情绪导向,做到引而不发。“你的说法不太确切,你若能换个说法,相信你一定能表达出来,愿意再试一试吗?”这样的语言,既保护了学生的自尊心与积极性,同时又能积极引导学生进行深入思考,及时修正自己的错误,使整个课堂显示出融洽和谐的氛围,使学生身心愉悦地投入到学习中去。既达到了良好的学习效果,也在无形中提高了教师的教学魅力。
二、鼓励性语言——体会成功的快乐,学会大胆的表达
语文教学的过程,从本质上讲就是教师与学生生心灵与思想交流的过程中,只要老师对学生怀着一种积极的希望之情,对学生进行大胆的鼓励,给他表达自己的机会,就会加深师生之间的情感。尤其是对在以往曾经较受轻视的技校学生中,教师的每一句鼓励性的语言,都会使每个学生都会比原来做得更好。
如:
“——你说得对极了,掌声鼓励。”
“——你的想法很有创意,下次希望听到你更独特的见解”
“——你的想法很全面,你是一个很仔细的人”
……
课堂上,老师这些真诚而又充满深情、赞赏的鼓励性语言,会使学生进一步激发自己,认识自己,赏识自己,找到进步的方向,平添无穷的力量,以饱满的情绪积极参与课堂,使学生感受到语文学习是一项充满快乐、富有成就感的趣味性活动,学习的兴趣必定会浓厚起来。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良性互动也相应形成,教师魅力自然不断提高。
三、诙谐式语言——轻松活波,振奋精神
生动形象是教学语言魅力的生命。生动形象的教学语言,可以激发学生的情感,拨动他们的心弦,振奋他们的精神,使他们形成一种积极向上的力量。它既是一种潜移默化的教育方式,又是一种具体的教学手段和方法。如在讲《邹忌讽齐王纳谏》时“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日失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学生本来对文言文就反感,如果简单地进行翻译,教学效果不会太好,但如果要利用手势、动作和适当的语气,表演着翻译,那会受到很好的教学效果。比如在译前半句时,可以手势过顶眼望前方,显示无比羡慕的表情说,“邹忌身高八尺多,且形体容貌光艳美丽。”译后半句时,可以用平缓、神秘而庄重的语气说:“一天早上,他穿好衣服,然后照着镜子对它的妻子说‘我与城北的徐公相比(这时身体向左右倾斜一点)谁漂亮呢?’”仿佛其妻就在面前。这样学生一定能显示出极大的兴趣,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总之,教师的语言艺术水准直接关系到教育教学工作的成败优劣。尤其是在中职语文教学的课堂教学实践中,教师应以自己巧妙的语言艺术不断提高自身魅力。
参考文献
[1]《课程与教学论》河北省教师教育专家委员会编写河北人民出版社,2007.12
[2]《做研究型教师》谭仁杰主编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3
[3]《有效课堂教学的实施与策略》王金霞著,河北人民出版社,2010.6
【关键词】 语言艺术;引导;鼓励;评价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24-00-01
当前,中职学生大多基础较差,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没有浓厚的学习兴趣,尤其是对作为基础课的语文课,更是兴味索然。逐渐形成学生越学越不想学,教师越教越没劲的恶性循环。教学越来越难以开展,教学效果越来越难以保证。
如何让学生正确认识语文在技校教学中的重要性,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热情,是每一个技校语文教师所面临的难题。笔者认为,语文课是一个系统的工程,对于语文教师自身来说,巧妙运用教学语言,不断提升自身魅力,让学生产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是这一系统工程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课堂教学实践中,语文教师应以自己精湛的语言艺术引导、鼓励、评价学生,创设教育教学氛围,使学生爱上语文课堂。有以下几点特别值得注意:
一、引导性语言——导入情景,引发思考
一堂课的导入语十分重要。高尔基曾说过:“最难的是开始,就是第一句话。如同在音乐上一样,全曲的声调,都是它给予的,平常得好久去寻找它。”从某种意义上说,好的导入语言往往能为整堂课定下“基调”。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只要这“开腔”做到“未成曲调先有情”,使学生进入情境,拨动了学生的心弦,那么“好戏”就会在后头。
在整个课堂教学中,导入语起着诱发学生学习新知的兴趣乃至激情的作用。因此,语文课堂上给学生的第一个感知,应当十分讲究鲜明性和吸引力,使学生能够迅速进入教学情境。
中职技校的学生,已具有相当的的情感与想象力,已经对事物具有自己的独立看法和意见,因此,导入语的设计,如何能“特立独行”“与众不同”,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调动学生自己的人生体验,就显得很重要。
同时,由于认知水平的差异,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也不尽相同。我们应善于运用自己巧妙机智的语言来纠正,鼓励学生的回答,注意情绪导向,做到引而不发。“你的说法不太确切,你若能换个说法,相信你一定能表达出来,愿意再试一试吗?”这样的语言,既保护了学生的自尊心与积极性,同时又能积极引导学生进行深入思考,及时修正自己的错误,使整个课堂显示出融洽和谐的氛围,使学生身心愉悦地投入到学习中去。既达到了良好的学习效果,也在无形中提高了教师的教学魅力。
二、鼓励性语言——体会成功的快乐,学会大胆的表达
语文教学的过程,从本质上讲就是教师与学生生心灵与思想交流的过程中,只要老师对学生怀着一种积极的希望之情,对学生进行大胆的鼓励,给他表达自己的机会,就会加深师生之间的情感。尤其是对在以往曾经较受轻视的技校学生中,教师的每一句鼓励性的语言,都会使每个学生都会比原来做得更好。
如:
“——你说得对极了,掌声鼓励。”
“——你的想法很有创意,下次希望听到你更独特的见解”
“——你的想法很全面,你是一个很仔细的人”
……
课堂上,老师这些真诚而又充满深情、赞赏的鼓励性语言,会使学生进一步激发自己,认识自己,赏识自己,找到进步的方向,平添无穷的力量,以饱满的情绪积极参与课堂,使学生感受到语文学习是一项充满快乐、富有成就感的趣味性活动,学习的兴趣必定会浓厚起来。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良性互动也相应形成,教师魅力自然不断提高。
三、诙谐式语言——轻松活波,振奋精神
生动形象是教学语言魅力的生命。生动形象的教学语言,可以激发学生的情感,拨动他们的心弦,振奋他们的精神,使他们形成一种积极向上的力量。它既是一种潜移默化的教育方式,又是一种具体的教学手段和方法。如在讲《邹忌讽齐王纳谏》时“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日失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学生本来对文言文就反感,如果简单地进行翻译,教学效果不会太好,但如果要利用手势、动作和适当的语气,表演着翻译,那会受到很好的教学效果。比如在译前半句时,可以手势过顶眼望前方,显示无比羡慕的表情说,“邹忌身高八尺多,且形体容貌光艳美丽。”译后半句时,可以用平缓、神秘而庄重的语气说:“一天早上,他穿好衣服,然后照着镜子对它的妻子说‘我与城北的徐公相比(这时身体向左右倾斜一点)谁漂亮呢?’”仿佛其妻就在面前。这样学生一定能显示出极大的兴趣,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总之,教师的语言艺术水准直接关系到教育教学工作的成败优劣。尤其是在中职语文教学的课堂教学实践中,教师应以自己巧妙的语言艺术不断提高自身魅力。
参考文献
[1]《课程与教学论》河北省教师教育专家委员会编写河北人民出版社,2007.12
[2]《做研究型教师》谭仁杰主编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3
[3]《有效课堂教学的实施与策略》王金霞著,河北人民出版社,20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