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亚杰的理论贡献

来源 :班主任之友·中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anleile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独具特色,揭秘童心
  皮亚杰是人类发展研究领域的一位天才。贝林(Harrv Beilin,1992)引用一位学者的话说:“评价皮亚杰对发展心理学的影响,就如同评价莎士比亚对英国文学、亚里士多德对哲学的影响一样,是不可能的。”很难想象,如果皮亚杰只热衷于他早期对动物学的兴趣,而从来都没有研究过发展中的儿童,我们会对智力发展了解多少呢?
  那么皮亚杰对人类发展领域做出了哪些贡献呢?下面列出了几位著名学者在纪念皮亚杰100周年诞辰的大会上对其主要贡献的简要评价:
  1.皮亚杰创建了我们今天称之为认知发展的学科。他对儿童思维的兴趣确保了该领域是“发展”的,而不是简单地把成人思维研究的观点和方法应用到儿童身上。
  2.皮亚杰把儿童看成一个充满好奇的、积极能动的探索者,儿童在自身的发展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尽管皮亚杰提出的有关儿童积极建构自己的知识的观点在今天看来已显而易见,但在当时是很有创新性的,而且与他那个时代的观点是背道而驰的。
  3.皮亚杰的理论是第一个试图解释而不仅仅是描述发展过程的。受他的理论的启示,当今许多理论家也非常重视对儿童思维中的转折的解释。
  4.皮亚杰的智力发展阶段理论为不同年龄阶段的儿童如何思考问题提供了一个相当精确的概述。他虽然在某些细节方面是错误的,但正如斯格勒(Rober Siegler,1991)所说的:“他的阐述是正确的……总体趋势……符合我们对儿童期的直觉和记忆。”
  5.皮亚杰的观点对思考有关社会性和情绪发展的问题有重要影响,也对教育者有许多实践意义。
  6.最后,皮亚杰提出了一些重要问题,并吸引了成千上万的研究者从事认知发展的研究。就像探索性的理论,如皮亚杰所提出的,需经过反复验证一样,一些研究在指出其最初的观点所存在问题的同时,也引发了新的领悟。
  (David R.Shaffer & Katherine Kipp)
  笔耕不辍,著作等身
  皮亚杰写了多少作品?
  皮亚杰的一生,可以说是在学术领域内刻苦钻研、勤奋著述的一生。如果从他七八岁时发表《论鸟》一文算起,直到逝世,他一生八十多个春秋中,有七十个是在学术研究中度过的。
  他笔耕不辍,创作不息,留给后人七十多本专著和五百多篇论文。1980年,皮亚杰逝世,同年出版两本合著。到1983年,他仍有专著发行,用著作等身来形容,毫不为过,甚至不够。不仅如此,皮亚杰在探索中不断超越自我。晚年的皮亚杰曾自嘲地评论自己早期的都是一些年少轻狂时的青涩之作,它们的不成熟至少表现在两方面,研究时只考虑了儿童的语言和表达,而忽视了对儿童思维整体结构的探索。
  在此,摘选部分作品名,我们可从中感受这位伟人探寻儿童思维的心理发生和科学概念的历史发展和转折、转换、深入和扩展:
  皮亚杰部分著述
  1923年,《儿童的语言与思维》
  1924年,《儿童的判断和推理》
  1926年,《儿童关于世界的概念》
  1927年,《儿童的物理因果概念》
  1932年,《儿童的道德判断》
  1936年,《儿童的智慧起源》
  1941年,《儿童对数字的认识》
  1945年,《儿童现实概念的构成》
  《儿童符号的形成》
  1946年,《儿童时期的娱乐,想象与拟态》
  《儿童的时间概念》
  《儿童运动与速度的概念》
  1947年,《智慧心理学》
  1948年,《儿童的空间概念》
  《儿童的几何概念》
  1950年,《智力心理学》
  《发生认识论概论》
  1951年,《儿童偶然概念的获得》
  1953年,《逻辑学与心理学》
  1955年,《从儿童期到青年期逻辑思维的发展》
  1959年,《儿童逻辑的早期形成》
  1968年,《结构主义》
  1969年,《儿童心理学》
  1970年,《发生认识论》
  1971年,《意识的掌握:幼儿的动作与观念》
  《成功与理解》
  1974年,《生命的适应与智慧心理学》
  1976年,《行为,发展的动力》
  1980年,《辩证法的基本形成》(合著)
  《对应的研究》
  1981年,《儿童可能的发展》
  1982年,《儿童必然的发展》
  1983年,《心理发生与科学史》
  成果卓著,影响深远
  对那些今天被心理学或认识论的探索所吸引的人,应该这样说:“去读皮亚杰吧。记住,他经常含糊不清且时有错误,对心理结构和过程的复杂性的那些依然朦胧的方面,他似乎有所觉察。然而,是的,去读皮亚杰吧。”
  ——(英)玛格丽特·博登《皮亚杰》
  在儿童言语和思维学说、儿童逻辑和世界观学说的发展中,皮亚杰的研究构成了整整一代。它们具有历史的意义。
  ——(苏) .C.维果茨基
  我们把儿童心理发展问题摆在我们研究中心,因为是在这个领域里,皮亚杰作出了最出色的贡献。爱因斯坦说,皮亚杰把儿童心理学提到这样的高度,以致当代杰出学者们对于它的事实都怀着浓厚的兴趣,这是值得沉思的。
  ——(苏)奥布霍娃
  皮亚杰描绘了一幅儿童如何建构和获取知识的令人注目的图景。这一理论是以六十年的认真的观察、思考和研究为基础的,是由“本世纪(20世纪)最富于创造性和洞察力的头脑之一”来完成的。科学家们普遍认为皮亚杰对心理学思想领域的推进,是迄今为止的任何人所不可比拟。教育家和儿童心理学家都认为他引导我们达到了对儿童成长的新的最重要的理解。   那些工作在儿童(与成人)之间的人们,无论其从事何种专业工作,如果真实地了解了儿童行为的过程和原因,那么,他们的工作就可能变得更有成效。皮亚杰及其追随者对于这种了解有很大的贡献。
  ——(美)B·J·瓦兹沃思《皮亚杰的认知和情感发展理论》
  儿童有什么东西,可以教给老师的吗?让·皮亚杰认为是有的。我在开始任教时,以主要力量精心准备教材内容的解释和演示;我感谢皮亚杰及其合作者为我们提供了探索儿童思维的创造性方法,提供了关于智力发展的学说。正是由于对皮亚杰著述的研究,加上对儿童的直接观察,使我的教学生涯跨进另一个发展阶段,自此,我才能使自己的教学围绕一个更有意义的中心——学习。
  ——(美)埃德·拉宾诺威克兹《皮亚杰学说入门 思维·学习·教学》
  皮亚杰是一个非同寻常的人。
  他在儿童思维发展领域的杰出贡献是其他理论家所无法比拟的。
  (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尽管已有研究对理论的某些部分提出了质疑,但大体来说,它具有一个好的理论的所有品质。皮亚杰提出的基础模型仍然催生出新的研究和理论成果。此外,对于一个好的理论来说,即使它不完全精确,但仍会为发现新知识、造福人类做出贡献。比如,皮亚杰的理论在教育界影响深远,它帮助老师们探索有效的学习策略。
  ——(美)David R. Shaffer & Katherine Kipp《发展心理学》
  皮亚杰学派通过研究个体的认识发生,把认识论和心理学紧密结合起来,创立了发生认识论,在心理学史上第一次系统而完整地描绘了儿童心理的发生和发展,指明儿童心理发展的实质是个体通过同化和顺化这两种形式来适应环境达到有机体与环境的平衡,并进一步详细探讨了儿童心理发展的结构、影响因素和发展阶段。皮亚杰学派对心理学、哲学和教育学诸多领域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郭本禹《“外国心理学流派大系”主编总序》
  考察皮亚杰关于儿童的研究,能使我们对儿童如何思维和学习的认识产生根本性的变化。皮亚杰的理论的确为了解儿童和许多教育实践提供了一种系统的、首尾一贯、并得到实际经验证明的方法。它验证了许多可以直接感受但又苦于得不到验证的观念,而这些观念又与儿童和学校教育有关。皮亚杰的工作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儿童,了解他们是如何发展的。理解儿童是失去课程教学改进的最好途径。皮亚杰的理论对许多传统的教育观念提出了挑战,他的理论改变了人们关于在教室中儿童应该做什么和怎样去做的看法。
  ——丁芳、熊哲宏《智慧的发生——皮亚杰学派心理学》
  事实上,问题不在于我们是否接受或拒绝皮亚杰的各种观点,作为一名善于思考的、睿智博学的学者,他仍在不断与我们对话。……没有皮亚杰在前面的攀援和开拓,我们至今对自身的认识未必能达到今天的高度。
  ——李其维《破解“智慧胚胎学”之谜》
  皮亚杰厕身于杰出的教育家之列,当之无愧。而且,在近代所有知名的心理学家中,其对教育的影响无有超过皮亚杰者,这样说也许不为过分。
  ——左任侠《略论皮亚杰理论对教育的影响》
其他文献
作为考生,面对大考,行为上应该做哪些准备?  1.理解家长  家长在这个时候也焦虑。我们都知道考场上是怎么样。你看看考场外的家长,他们的状态不比你在考场上轻松!这段时间家长会有一些特别的表现,你要理解他。你不要总说家长怎么这样,怎么不理解我,我们第一次面对高考,我们家长也第一次面对自己的孩子高考。  2.相信老师  这是尤为重要的。为什么?我们的老师一届一届把学生送去高考,他们最有经验!所以这一阶
期刊
如火的九月,响应学校的号召,我来到段场小学支教。  走进校园,野草丛生,满眼萧条。就连唯一可以称作楼房的教学楼,墙上的油漆也已经大部分脱落,我不禁有些后悔了:支教,我该不该来?  孩子  这个破地方,连厕所都不好找。在旁人的指引下,穿过教学楼中间的一条小巷,抬头就可以看见前面一排房子,左右两个入口,想必就是厕所了。虽然油漆的字迹已经斑驳,但仔细一点还是分辨得出来,东边的入口处印着一个大大的“男”字
期刊
俗话说,一口吃不成一个胖子!但是,一万口呢?完全有可能呀。凡事要有一个过程,慢慢进行量的积累,才会在某一天,实现质的突破。正如,我们生活中常见到的台阶,每一步抬升的那一点高度都在我们能够跨越的范围之内,所以我们就能沿着这些台阶一步一步从低处到达高层。  在教育教学中,不管我们怎么帮辅,学生一直达不到理想的效果,甚至始终停留在原地,这症结很可能在于没有遵循循序渐进的原理,为学生设计好过渡的台阶,反而
期刊
读完于老师的《打回去的一拳》,这其中有着太多值得思考的空间。  一、值得商榷的三个地方  从事件的发生到最后的处理,过程很流畅,问题也得到了解决。笔者认为,面对学生冲突,在时间紧迫的情况下采取应急的处理方式未尝不可。不过,其中至少有三个地方值得商榷。  (一)行为定性轻率  文中说,“又是被小庆打的,这个暴力分子。”可以看出,小庆在教师的心目中一定是个表现不佳的学生,“又”反映了其不良行为的经常性
期刊
1  竞争性测试,家长们都非常熟悉。许多学校除期中、期末考试外,还有月考(甚至周考)、单元考等方式,以一张试卷对全班甚至全年级的孩子进行排名,通过排名的变化,来判断孩子是进步、退步还是原地踏步。  这种测试方式,就是典型的应试主义的测试方式。针对这种测试方式发展起来的一套教学技术,就是应试教育。总体而言,应试教育是一种简单的、粗暴的、缺乏人性的教育方式,这已经是全社会的共识。  这种测试方式有其合
期刊
但凡提到孔子的教育方法,人们首先想到的便是“启发式”教育,这源于孔子在《论语》中那句著名的“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而示之,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那么,孔子的这句话究竟有何含义?孔子是如何启发学生的?它对于今天的教育和班主任工作又有何借鉴意义呢?  “愤”,在古代通“贲”,有“怒气充实”之意,在这里指的是内心情绪的饱满、激昂状态;“悱”,同“悲”,有“怅恨”之意,这里指的是因郁积而至愤懑的
期刊
唐代韩愈曾作《师说》:“今之众人”,“耻学于师”,“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者,则群聚而笑之”,感叹:“师道之不传也久矣!”而明清之际的黄宗羲却另有一番见解:“师道之不传也,岂特弟子之过哉?亦为师者有以致之耳”,“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者也。道之未闻,业之未精,有惑而不能解,则非师矣!”(《续师说》)  孔子显然有着一样的忧虑,和黄宗羲不同的是,他首先以人师的立场反省自己:  “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
期刊
人生在世,一是做事,二是做人。  在孔子看来,“吾道一以贯之”——做事和做人是一体的,就像我们做班主任,要想搞好日常教育教学工作(做事),就要得到领导的支持、同事的配合和家长的帮助,这无一不与你做人的姿态和方式息息相关。  孔子的“道”是什么?曾子一言以蔽之:“夫子之道,忠恕而已。”忠,是尽己之心;恕,是推己及人。前者强调的就是做事,后者强调的就是做人。  按理说,对于一个有志于用世的人来说,积极
期刊
李零的《丧家狗:我读论语》里有这样一段描述:“他很凄惶,也很无奈,唇焦舌燥,颠沛流离,像条无家可归的流浪狗。”  可是,这不是《论语》里的孔子。“绝望于自己的祖国,徒兴浮海居夷之叹,但遍干诸侯,一无所获……哭干了眼泪”,看起来更像是一种文学创作。  孔子确实在政途受挫时发出过“道不行,乘桴浮于海”的哀叹;在最喜爱的学生颜回死后也有过“天丧予,天丧予”的悲恸;六十岁时,一路颠簸到郑国,却和学生走散,
期刊
说起“抢红包”,相信大家一定不陌生。它活跃在亲朋好友之间,为调动聊天气氛和增进关系起到非凡的作用,就如有人说道:“逛超市我从不在乎几毛钱的零钱,但要是手慢抢不到微信群上的几分钱红包,就会失望万分。”  这几天我们初三年级的老师们也在微信上抢起了红包,气氛甚是火热。我也不禁参与其中,真想不通是什么魔力让我屏住呼吸,死死盯住手机屏幕。那一刻,有个想法突然在我脑海中闪现:能否将网络“抢红包”转移到现实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