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政客无情商

来源 :职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tlixw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萨默斯有一个最聪明的大脑,同时却是根直肠子,白宫各位大小Boss们对他爱恨交加。
  
  现任白宫首席经济顾问劳伦斯·萨默斯在学识渊博、成绩斐然的同时,也饱受争议。他非常敢于创新、行事坚决,只是他心直口快的个性已经为他惹过不少麻烦:他本可成为哈佛大学历史上最成功的校长之一,却因讲话触怒了女权卫士和环保主义者被迫辞职。
  不过吃过苦头的萨默斯仍不准备做出调整。他仍然会公开诘难下属;哪怕是高层人士提出的方案,他也会直接反驳、不给面子;原本精力充沛的他却能在重要的公开会议上睡着,被记者拍到。副总统拜登曾用恨恨的脏字表达了对萨默斯的敬意:“他真是太他娘的聪明了。”但奥巴马的贴身幕僚们说:“总统只想要他的脑子,尽量别让他掺和到管理的事情。”所以,与奥巴马更相像、性情温和、情商超群的盖特纳当上了财政部部长。前国务卿基辛格评价说:“他们大概会把Larry(萨默斯的昵称)永久地放在白宫顾问的位置上。”
  最近,《纽约客》刊登了一篇长文,将这位痴人的过去娓娓道来,解读了在他卓越的成就、尖锐的性格背后都曾发生过怎样的故事。
  萨默斯的父母都是经济学家,两位叔叔Paul Samuelson和KennethArrow是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在这个学术家庭里,萨默斯很早就开始学习用经济学的眼光看世界。他的父亲一度用招投标制给家人分配看电视的时间。萨默斯六年级时制作了一张垒球运动的分析表,尝试用球队7月第四周的成绩预测他们的赛季末排名。
  与这群聪明的家人不同的是,萨默斯更关注公共事务。记者在白宫办公室采访萨默斯时,他说:“我十二三岁时喜欢上了《商业形势文摘》,里面充满了最新的经济政策,固化的商业体系正被打破。那是一个令人骄傲的时代,你能做出伟大的成就,同时也能造福于民。经济用数学和科学的手段与世界联合,我被这股力量深深吸引。”
  高中时期,萨默斯在父亲的书架上找到了一本哈佛教授Howard Raiffa写的《决策分析:在不确定时如何抉择》,这本书解释了如何用可以量化的概率做出看似最困难的抉择。这本书对他影响很大,萨默斯从此很喜欢在言谈中加入概率的分析。如果别人只用“可能”或“不可能”来与他争论,他就会很生气。为此奥巴马常常揶揄他:“今天早上我估计自己有72.7%的可能会穿黑色皮鞋。”
  不过,在经济危机时期,萨默斯的量化习惯发挥了巨大作用。经济刺激方案应该是9000亿、1万亿,还是1.2万亿呢?很多经济学家都算不清这么一大笔账,美国经济顾问委员会主席克里斯蒂娜·罗默说:“你只有经历过那个时刻。你才知道有多难。”而萨默斯将数字最终精确到了7870亿美元。
  萨默斯说自己在麻省理工读书时,并不是最优秀的学生,因为他在辩论队花了太多时间。他的老师说:“萨默斯是一个杰出的辩手,他尤其擅长从正反两个方向思考问题。他喜欢用辩论的形式与人互动和角逐,希望他们回报给自己同样的投入和智慧。”
  从政后,萨默斯仍然喜欢用辩论而不是讨论、沟通的方式解决问题。但如果别人无法达到他的高度,辩论往往成为一种压力。谈到自己的施压倾向,萨默斯有些委屈:.“我的施压并不因为我个人有所图,而是我希望帮助那些意见获得它们本来应用的重视。”罗默说:“与他进行强硬的公开辩论,就是尊重他的最佳体现。”
  2010年美联储主席伯南克就将卸任,如果他不再连任,外界认为萨默斯是最热门的人选。但面对萨默斯这样一颗难以驾驭的棋子,奥巴马的心中想必十分纠结。
其他文献
大城市、小城市,哪里是最好的开始职业生涯的第一站?  听听几位职场过来人的观点碰撞。    观点一  生活不是为奋斗,奋斗为的是生活  吴伟农    如果有人问我,让我重新做一次选择,大学毕业时还会选择来到北京吗?我想我很难确定我的回答。  当年过早地将人生定位在某条轨道上,再回首时,内心深处不时自问:北京真的就是最适合自己的地方吗?  我在一个安静的城市——安徽省会合肥读了将近5年书,毕业时一定
期刊
有人给我一枝花,我笑着接受,其实也是给予我自己一个表达的机会,让花香传递得更远,    这本身难道不就是件好事吗?    在人生道路中,每个人都会碰到各种各样的贵人,得到种种恩惠,所以人们总说要感恩。工作中也是如此。  工作不是冷冰冰的交易,不是客户把任务交到你手上,你只单纯做生意,记挂钱货两清,其余概不负责。而是客户在众人中选择了你,你感受到了他的信任,回报以言出必行,提供更细致的服务,唯有这样
期刊
何为专业,专业要有“四个搞定”:搞定自己,不因个人原因影响别人;搞定同事,会照顾别人的人才能当老板:搞定客户,客户不在平的老板也不会在平;搞定老板,能搞定上面三种人,一定能搞定老板。    每一个人来上班,必须要有专业的态度。我以为,专业的标准就是搞定四件事:自己、同事、客户、老板。  首要第一件事就是搞定自己。但凡来上班,不管是昨天和男女朋友吵架了,还是月事来了不舒服,跟公司一点关系也没有,不应
期刊
目标坚定和有韧性的人成功概率高于喜欢变换的人3倍。可是别忘了,坚定的前提是方向准确,而当你迷失方向的时候,当你没有能力给自己做清晰的未来定位的时候,我建议:多实践、多体会。成长中前景不明朗和看不清前景是很正常的,千万不要一时冲动认定一个终身目标。和风险投资一样,做任何决定都要给自己一个退出机制。告诉大家三个我研发的简单工具,用于我们评价职业变革选择。工具的目的是系统化、逻辑化你的思维,避免我们出现
期刊
这种“好是好,但是……”的表达方式,常让跟我们谈判的外国人不知道我们到底答不答应,因而错失商机。    谈判的时候,到底该怎么说“No”,一直困扰着初入职场的朋友。很多人告诉我,因为怕得罪客户,所以不敢说“不”。这其实也是东方人谈判的特色。不管是中国人、日本人、韩国人,其实都不大习惯说“不”。但是每一个民族处理“No”的方法都不一样。最近看了一本日本人写的谈判书,对日本的一些谈判方法很有体会。  
期刊
朋友Jack在之前的公司遇到了发展瓶颈,希望找个新东家。我介绍他认识了猎头顾问Lucy,只用了三周Jack就通过Lucy成功跳槽到新公司上班,薪水提高超过50%。高兴之余Jack问了这样一个问题:“猎头是如何找到并判断职位的质量,从而让优秀候选人能迅速找到适合的机会呢?”  在我们漫长的职业生涯中,可能永远不与猎头打交道。但是一定要学会猎头审视机会的技能。我总结出“寻找与准确判断机会”的四条“捷径
期刊
如果你应聘的是这里的行政,你要干的活可能还包括市场、销售和后勤保障。等你习惯之后,如果再进到规范大公司一个萝卜一个坑的岗位,不知会不会有些束手束脚。    从大学本科英语专业毕业后,我的第一份工作献给了民营企业。  还记得当初面试的过程极其简单,老总似乎也不看我的简历,随便问了几个问题,就问我啥时候能来上班。工资待遇比平均工资高、提供住宿,对一个刚毕业的小本来说,在这个江苏小城每月2K多的工资在我
期刊
有些当面或者电话里面不好说的事情,不要指望发一封电子邮件就能万事大吉    沟通方式是公司文化的一个侧面,无论是职场新人开始第一份工作,还是职场老人跳槽到一家新的东家,都需要尽快了解和掌握新的企业环境工作沟通的习惯和游戏规则,尤其是在用电子邮件交流比较多的公司里,要学会该怎么用E-mail来“说话”。  国内的公司企业里,主要有两类是E-mail文化比较盛行的地方,一个是外企,一个是IT公司,尤其
期刊
痛苦和悲观往往源于“用我的标准衡量别人,用别人的标准衡量我”。    最近我正致力于两件事,就是让我自己快乐、健康起来。原来也快乐,但是快乐是仗着年纪轻,情绪容易起伏;原来也健康,但是因为太健康反倒挥霍了健康,现在,我正努力构筑一个“科学发展”的快乐健康观。  为此,我做了两件巨大的事,而这两件事之所以巨大,就是因为事情本身其实很微小——我开始多吃香蕉和“交给上帝”(作为无神论者,上帝在这里只是一
期刊
如果你是个一心放在工作上的人,新加坡或许是个好地方。  新加坡实在很小,这里国土面积只有700平方公里,人口接近500万,而北京的市区面积(不包括郊区)就有1368平方公里。想象中,新加坡可能与香港类似,飞速发展的同时面临的竞争压力一定超大,比如买房子大概千难万难。但新加坡一个讲华语的出租车司机却告诉我们:“只要你安分守己地在这里工作,养家不是问题。”  新加坡的职场是典型的多元文化,有25%的劳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