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党性教育是共产党人修身养性的必修课,也是共产党人的“心学”。当前,党性教育工作与新形势、新任务相比,还存在着许多不相适应的地方,离新时期党性教育的要求还有一定差距。我们就创新党性教育的方式方法进行了认真调研,为提高党性教育的成效提供参考。
关键词:党性教育方法;问题;创新
一、研究背景
新形势下如何转变思维加强党性教育,如何实现党性教育成效最大化,如何使党性教育实现突破与革新,已成为当下一项紧迫而又艰巨的任务。因此,要在全面分析党性教育的现实问题基础上,找准症结,创新教育方式方法,更好地从思想上、行为上保持政治定力,以促成党员干部永葆共产党人本色。
二、目前党性教育方法存在的问题
当前,党性教育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方法缺乏灵活性。对党员教育的方法较为简单,以灌输式为主,主要以学文件、听报告、开大会、一人念大家听或是轮流发言、泛泛议论式等,形式单调、内容枯燥、方法单一。二是工作缺乏经常性。主要表现在:缺乏计划性,党员学习教育工作随意性很强,往往是想到什么学习什么,党员学习教育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不强。三是知识缺乏系统性。存在零打碎敲的现象,使党员对其掌握的知识往往只停留在“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的程度上,对知识的实质、要素、深度掌握不够,造成党员用所学知识去观察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受到一定影响,没有达到真正的效果和目的。四是研究缺乏深入性。对思考与调研工作缺乏应有的认识和热情,求真求深求新的精神较为缺乏,观点提炼达不到应有的高度,分析研判达不到应有的深度,提出的对策建议质量不高,针对性不强。
三、新形势下的党性教育方法
(一)言传身教法。各级党组织书记和党员领导干部要带头落实党的制度,执行党的纪律,做好党的工作,以自身模范言行影响和带动普通党员干部,为开展党性教育营造良好氛围。坚持让教育者先受教育,加大对各级党组织书记、党性教育教师、干部教育工作者的教育培训和实践锻炼力度,不断增强他们的党性观念和理论水平。
(二)理论讲解法。突出理论武装,把理论教学作为党性教育的主课堂,引导和组织党员干部学原文、读原著、悟原理。在理论学习中遵循“学习—体验—唤醒—内化—转化”的规律,注重情理相融、寓理于情,把外部灌输与内心领悟、理性思维与情感碰撞相结合,做到以情动人、以理服人,唤醒党员干部的情感认同,使理想信念和党性观念在情感认同中“内化于心、外化于行”,让党员干部在潜移默化中将感性体验升华成为理性认识,达到触及灵魂、提升境界的效果。
(三)专题研讨法。一是前期准备阶段。围绕党委、政府中心工作和当前的重点、热点、难点问题,确定专题研讨题目,提交研讨专题的前期调研报告,制定专题教育方案,并全程参与研讨交流。二是教育实施阶段。每个研讨小组围绕选定的题目,对问题原因分析、对策建议措施、相关文献资料等进行充分讨论,合理分配工作任务,发挥每一位成员的主观能动性。三是总结和评估阶段。各小组发言讨论结束后,由专家总结讲评,对受教育者的发言进行分析、整理和归纳,把分散的见解、认识集中起来,进行系统化,形成条理清楚、观点鲜明、认识一致的正确结论。在收集反馈信息的基础上,提交评估报告,并总结经验和不足,从而提升专题研讨法的组织水平和教育效果。
(四)情景模拟法。为解决党员在党性教育中存在的深刻性不够、实效性不强的的问题,利用典型事例和突发事件,科学设置若干模拟情景,引导党员在在面临严峻考验和重大突发事件中考量锻炼党性,提高应对复杂情况的意识和能力。通过开展情景模拟式教育,引导党员换位思考,“置身”严峻挑战和艰难险阻等特定环境下進行党性考量和锻炼,有效提高了党员的党性觉悟。
(五)现场体验法。对我市范围内的展览馆、教育基地、示范点等进行挖掘梳理,开发现场教学基地,针对每个点的特色亮点,确定现场教学主题,完善基地介绍、教学目的、教学安排、教学点评,以其亲临感、现场感和感染力提升教学效果。
(六)案例分析法。通过对案例进行深入的研究分析,挖掘发现,从中寻找带有规律性、普遍性的成分,激发受教育者深入思考,为受教育者提供一种思维的锻炼以便将来面对类似情景时能迅速科学地做出决断。目的在于提高受教育者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判断力。
(七)典型教育法。正面典型具有很强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像一面旗帜感召和带动人们,激励人们的自尊心和进取心,激发党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它不仅可以告诉人们应该这样做,不应该怎样做,还可以告诉人们如何去做。一是坚持正面典型与反面典型相结合。二是坚持典型教育与具体活动相结合。精心组织和设计典型教育活动载体,力求多样化,组织先进事迹报告团进行演说宣讲,组织党员干部参观学习先进人物的先进事迹,召开各种形式的讨论会、座谈会等。通过各种活动形式的多样化,帮助党员干部提高辨别是非的能力,规范自己的实践行为,把先进典型教育实效性落到实处。
(八)辩论式教育法。辩论式教学是让受教育者围绕一个给定主题,以正反两方的对阵形式进行辩论,通过对阵双方的激励辩驳和思维激荡,让受教育者对辩题有更全面深刻的理解和认识,培养受教育者运用辩证唯物主义方法思考问题、分析问题的习惯和提升他们的语言组织表达能力。
(九)“党性锻炼”教育法。一是扎实开展支部主题党日活动,基层党委以月或季度为周期,统筹确定所属党支部党日活动主题,指导所属支部每月相对固定一天开展党日活动;开展集中学习、民主议事、志愿服务等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氛围庄重的活动,增强吸引力和感染力;坚持多种方式上党课,以领导干部、支部书记和普通党员讲为主,邀请党校教师、党务工作者、先进典型送党课到基层;送党课到田间地头、群众炕头等基层一线;二是开展组织生活会和民主评议党员,突出主题,紧密联系党员思想工作实际,结合行业领域特点和党员岗位职责,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民主评议,健全党的组织生活,严格党员管理,以提升党员教育的实效。
(十)信息化教学法。在信息时代,特别是自媒体时代,党性教育方式的创新离不开信息教育技术,不仅要在课堂上运用信息技术,还应该通过教学的软硬件投入和自身投入参与,构建系统的信息网络平台,利用多媒体和自媒体加强对党性教育工作的宣传和组织,实现教育内容的有效渗透。例如建立微信群、公众号等媒介,定期推送党性教育“微党课”,使广大党员干部能够随时随地接受学习教育,真正在时间和空间上实现全覆盖。此外,还可以建立热点观察、论坛社区等板块,以促进师生之间、学员之间的互动交流,达到教学相长、学学相长的良好效果。
关键词:党性教育方法;问题;创新
一、研究背景
新形势下如何转变思维加强党性教育,如何实现党性教育成效最大化,如何使党性教育实现突破与革新,已成为当下一项紧迫而又艰巨的任务。因此,要在全面分析党性教育的现实问题基础上,找准症结,创新教育方式方法,更好地从思想上、行为上保持政治定力,以促成党员干部永葆共产党人本色。
二、目前党性教育方法存在的问题
当前,党性教育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方法缺乏灵活性。对党员教育的方法较为简单,以灌输式为主,主要以学文件、听报告、开大会、一人念大家听或是轮流发言、泛泛议论式等,形式单调、内容枯燥、方法单一。二是工作缺乏经常性。主要表现在:缺乏计划性,党员学习教育工作随意性很强,往往是想到什么学习什么,党员学习教育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不强。三是知识缺乏系统性。存在零打碎敲的现象,使党员对其掌握的知识往往只停留在“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的程度上,对知识的实质、要素、深度掌握不够,造成党员用所学知识去观察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受到一定影响,没有达到真正的效果和目的。四是研究缺乏深入性。对思考与调研工作缺乏应有的认识和热情,求真求深求新的精神较为缺乏,观点提炼达不到应有的高度,分析研判达不到应有的深度,提出的对策建议质量不高,针对性不强。
三、新形势下的党性教育方法
(一)言传身教法。各级党组织书记和党员领导干部要带头落实党的制度,执行党的纪律,做好党的工作,以自身模范言行影响和带动普通党员干部,为开展党性教育营造良好氛围。坚持让教育者先受教育,加大对各级党组织书记、党性教育教师、干部教育工作者的教育培训和实践锻炼力度,不断增强他们的党性观念和理论水平。
(二)理论讲解法。突出理论武装,把理论教学作为党性教育的主课堂,引导和组织党员干部学原文、读原著、悟原理。在理论学习中遵循“学习—体验—唤醒—内化—转化”的规律,注重情理相融、寓理于情,把外部灌输与内心领悟、理性思维与情感碰撞相结合,做到以情动人、以理服人,唤醒党员干部的情感认同,使理想信念和党性观念在情感认同中“内化于心、外化于行”,让党员干部在潜移默化中将感性体验升华成为理性认识,达到触及灵魂、提升境界的效果。
(三)专题研讨法。一是前期准备阶段。围绕党委、政府中心工作和当前的重点、热点、难点问题,确定专题研讨题目,提交研讨专题的前期调研报告,制定专题教育方案,并全程参与研讨交流。二是教育实施阶段。每个研讨小组围绕选定的题目,对问题原因分析、对策建议措施、相关文献资料等进行充分讨论,合理分配工作任务,发挥每一位成员的主观能动性。三是总结和评估阶段。各小组发言讨论结束后,由专家总结讲评,对受教育者的发言进行分析、整理和归纳,把分散的见解、认识集中起来,进行系统化,形成条理清楚、观点鲜明、认识一致的正确结论。在收集反馈信息的基础上,提交评估报告,并总结经验和不足,从而提升专题研讨法的组织水平和教育效果。
(四)情景模拟法。为解决党员在党性教育中存在的深刻性不够、实效性不强的的问题,利用典型事例和突发事件,科学设置若干模拟情景,引导党员在在面临严峻考验和重大突发事件中考量锻炼党性,提高应对复杂情况的意识和能力。通过开展情景模拟式教育,引导党员换位思考,“置身”严峻挑战和艰难险阻等特定环境下進行党性考量和锻炼,有效提高了党员的党性觉悟。
(五)现场体验法。对我市范围内的展览馆、教育基地、示范点等进行挖掘梳理,开发现场教学基地,针对每个点的特色亮点,确定现场教学主题,完善基地介绍、教学目的、教学安排、教学点评,以其亲临感、现场感和感染力提升教学效果。
(六)案例分析法。通过对案例进行深入的研究分析,挖掘发现,从中寻找带有规律性、普遍性的成分,激发受教育者深入思考,为受教育者提供一种思维的锻炼以便将来面对类似情景时能迅速科学地做出决断。目的在于提高受教育者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判断力。
(七)典型教育法。正面典型具有很强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像一面旗帜感召和带动人们,激励人们的自尊心和进取心,激发党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它不仅可以告诉人们应该这样做,不应该怎样做,还可以告诉人们如何去做。一是坚持正面典型与反面典型相结合。二是坚持典型教育与具体活动相结合。精心组织和设计典型教育活动载体,力求多样化,组织先进事迹报告团进行演说宣讲,组织党员干部参观学习先进人物的先进事迹,召开各种形式的讨论会、座谈会等。通过各种活动形式的多样化,帮助党员干部提高辨别是非的能力,规范自己的实践行为,把先进典型教育实效性落到实处。
(八)辩论式教育法。辩论式教学是让受教育者围绕一个给定主题,以正反两方的对阵形式进行辩论,通过对阵双方的激励辩驳和思维激荡,让受教育者对辩题有更全面深刻的理解和认识,培养受教育者运用辩证唯物主义方法思考问题、分析问题的习惯和提升他们的语言组织表达能力。
(九)“党性锻炼”教育法。一是扎实开展支部主题党日活动,基层党委以月或季度为周期,统筹确定所属党支部党日活动主题,指导所属支部每月相对固定一天开展党日活动;开展集中学习、民主议事、志愿服务等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氛围庄重的活动,增强吸引力和感染力;坚持多种方式上党课,以领导干部、支部书记和普通党员讲为主,邀请党校教师、党务工作者、先进典型送党课到基层;送党课到田间地头、群众炕头等基层一线;二是开展组织生活会和民主评议党员,突出主题,紧密联系党员思想工作实际,结合行业领域特点和党员岗位职责,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民主评议,健全党的组织生活,严格党员管理,以提升党员教育的实效。
(十)信息化教学法。在信息时代,特别是自媒体时代,党性教育方式的创新离不开信息教育技术,不仅要在课堂上运用信息技术,还应该通过教学的软硬件投入和自身投入参与,构建系统的信息网络平台,利用多媒体和自媒体加强对党性教育工作的宣传和组织,实现教育内容的有效渗透。例如建立微信群、公众号等媒介,定期推送党性教育“微党课”,使广大党员干部能够随时随地接受学习教育,真正在时间和空间上实现全覆盖。此外,还可以建立热点观察、论坛社区等板块,以促进师生之间、学员之间的互动交流,达到教学相长、学学相长的良好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