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言语表达的愿望与生俱来,咿呀学语的孩子听到大人说什么话,都会跟着学,看到感兴趣的事物总是叽里呱啦地说个不停。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满肚子的话怎么也说不完,每个孩子天生就是想象奇妙的诗人。学步的孩子尽管走路跌跌撞撞,但是他目之所及都想踏遍,哪怕是楼梯、陡坡,他们都会横冲直撞,毫无顾忌。孩子之所以说得开心,走得大胆,是因为他们得到的是呵护和搀扶,得到的是肯定和鼓励。那么,我们怎样呵护孩子言语的愿望,不断地唤醒、熏陶、激励孩子言说能力,引领他们奔向表达的远方呢?
一、缓解畏惧心理,延续“写话”
作文难,不是一个人的感受,而是整个学生族的心声。中高年级的孩子,虽然涉世不深,但是恐怕早已被“世故”成人影响了,他们对作文充满着敬畏,在他们眼里作文是少数优秀孩子的专利,是作家才有的非凡能力。实际上作文已经在孩子们的笔下了,三年级上册教材习作1中“有好多同学上学期的写话,就已经是习作了。”的说法,受这句话的启发,我首先把课程表上的作文课,悄悄改成了写话课,消除孩子们的畏难心里。我班有学生发现课程表上没有作文课,他们既惊讶又担心:别的班孩子都写作文了,我们怎么还学写话呀,我们要落后了。我是笑而不答,日子久了,他们也就不问了,更没有孩子提及作文的事,在我们的世界里没有作文,只有写话,写话是一二年级小孩子干的活,现在我们中年级的大孩子来写話,小菜一碟。孩子们对习作的敬畏,慢慢在感性认识和实践中消融了。
二、定准训练目标,循序渐进
目标能激励人积极向上,为之努力,为之奋斗,但是如果目标太高,太远,无法企及,则会令人失望,从而放弃目标,走向消极。小学习作教学目标一直在人们的潜意识中一次次被拔高,一次次把习作和文学相融相生,令孩子们觉得自己虽然在不懈努力,用心作文,却与作文日益陌生,相去甚远。曾经听说过一位老师,这样批改学生习作,只要学生作文题目写在第一行的中间,每小节开头都空两个,这样的习作就能得100分。受这位老师做法的启发,我想我们的习作训练要完成的任务很多,要达成的目标也不是一次两次训练,一朝一夕的功夫能够实现的,我们要围绕中级段的习作教学目标进行细化,将年段目标分解成一个个小目标,小任务,逐步地训练实施。例如在学习《北大荒的秋天》第四自然段时,体会作者如何把“原野热闹非凡”写具体,模仿这一段的写法,学习把一个意思写具体。批改学生习作时,只要是围绕一个意思来写,语句通顺,就能得到一百分。这样孩子与作文的心理距离就近了,不会觉得作文是可望而不可及的。至于按照一定的顺序,运用拟人、比喻的手法把事物写生动、写具体,这是以后习作训练的目标,循序渐进,顺乎孩子的天性,由易到难,逐层训练,逐渐深入。
三、守望生态阅读,让经典滋润言语
一个人在生长发育过程中,(2—13岁)是发展记忆力的黄金时期,是学习语言文字的最佳时期,心灵最清澈的年龄阶段走近经典与经典共成长,熟读背诵经典美文、唐诗宋词,进行文化熏陶,储备经典言语,从而达到厚积薄发。
适度的分享交流,能促进阅读的深入,提升阅读的质量,让阅读不仅仅是一场关注自我的精神之旅,还能让阅读成为表达自我的支点,让阅读在交流分享中自然升级。我和孩子们经常共读书目,刚进入三年级的时候,我没有急着请孩子分享交流阅读的收获。共读《木偶奇遇记》时,我与孩子们分享匹若曹出生,由木料变成木偶等充满想象力的故事,让孩子们感受到想象力就是那么天真,原来自己的一些想法也是可爱的;我对匹若曹在成长中的任性、淘气、捣乱的理解和期待,最后匹若曹成为一个真正、完美的人,孩子们从匹若曹的身上找到了自己的影子,明白原来这是一个人成长过程中正常的心路历程,自己身上的那些趣事在同学、老师眼里原来不是那么讨厌,我会越来越优秀、越来越完美的;我与孩子们分享书中人物的对话,凸显的人物个性化特征,通过分享交流感悟,阅读已经跳出书本而高于书本,阅读实现了自然而然的升级。
小学语文教材的文章是专家精挑细选的,是孩子学习写作表达的范例,我努力寻找他们言说的密码,让学生仿写片断。仿写练习中,学生在教师引导下,从读中悟出写的门径后,有规可循,写起来就不那么难了。
缓解学生畏惧心理,降低习作训练坡度,提高学生习作自信,在守望静心阅读中,让孩子浸润经典,厚积薄发,奔向言语表达的远方。笔者相信,离这些美丽的“小精灵”如花绽放的日子已为时不远。
一、缓解畏惧心理,延续“写话”
作文难,不是一个人的感受,而是整个学生族的心声。中高年级的孩子,虽然涉世不深,但是恐怕早已被“世故”成人影响了,他们对作文充满着敬畏,在他们眼里作文是少数优秀孩子的专利,是作家才有的非凡能力。实际上作文已经在孩子们的笔下了,三年级上册教材习作1中“有好多同学上学期的写话,就已经是习作了。”的说法,受这句话的启发,我首先把课程表上的作文课,悄悄改成了写话课,消除孩子们的畏难心里。我班有学生发现课程表上没有作文课,他们既惊讶又担心:别的班孩子都写作文了,我们怎么还学写话呀,我们要落后了。我是笑而不答,日子久了,他们也就不问了,更没有孩子提及作文的事,在我们的世界里没有作文,只有写话,写话是一二年级小孩子干的活,现在我们中年级的大孩子来写話,小菜一碟。孩子们对习作的敬畏,慢慢在感性认识和实践中消融了。
二、定准训练目标,循序渐进
目标能激励人积极向上,为之努力,为之奋斗,但是如果目标太高,太远,无法企及,则会令人失望,从而放弃目标,走向消极。小学习作教学目标一直在人们的潜意识中一次次被拔高,一次次把习作和文学相融相生,令孩子们觉得自己虽然在不懈努力,用心作文,却与作文日益陌生,相去甚远。曾经听说过一位老师,这样批改学生习作,只要学生作文题目写在第一行的中间,每小节开头都空两个,这样的习作就能得100分。受这位老师做法的启发,我想我们的习作训练要完成的任务很多,要达成的目标也不是一次两次训练,一朝一夕的功夫能够实现的,我们要围绕中级段的习作教学目标进行细化,将年段目标分解成一个个小目标,小任务,逐步地训练实施。例如在学习《北大荒的秋天》第四自然段时,体会作者如何把“原野热闹非凡”写具体,模仿这一段的写法,学习把一个意思写具体。批改学生习作时,只要是围绕一个意思来写,语句通顺,就能得到一百分。这样孩子与作文的心理距离就近了,不会觉得作文是可望而不可及的。至于按照一定的顺序,运用拟人、比喻的手法把事物写生动、写具体,这是以后习作训练的目标,循序渐进,顺乎孩子的天性,由易到难,逐层训练,逐渐深入。
三、守望生态阅读,让经典滋润言语
一个人在生长发育过程中,(2—13岁)是发展记忆力的黄金时期,是学习语言文字的最佳时期,心灵最清澈的年龄阶段走近经典与经典共成长,熟读背诵经典美文、唐诗宋词,进行文化熏陶,储备经典言语,从而达到厚积薄发。
适度的分享交流,能促进阅读的深入,提升阅读的质量,让阅读不仅仅是一场关注自我的精神之旅,还能让阅读成为表达自我的支点,让阅读在交流分享中自然升级。我和孩子们经常共读书目,刚进入三年级的时候,我没有急着请孩子分享交流阅读的收获。共读《木偶奇遇记》时,我与孩子们分享匹若曹出生,由木料变成木偶等充满想象力的故事,让孩子们感受到想象力就是那么天真,原来自己的一些想法也是可爱的;我对匹若曹在成长中的任性、淘气、捣乱的理解和期待,最后匹若曹成为一个真正、完美的人,孩子们从匹若曹的身上找到了自己的影子,明白原来这是一个人成长过程中正常的心路历程,自己身上的那些趣事在同学、老师眼里原来不是那么讨厌,我会越来越优秀、越来越完美的;我与孩子们分享书中人物的对话,凸显的人物个性化特征,通过分享交流感悟,阅读已经跳出书本而高于书本,阅读实现了自然而然的升级。
小学语文教材的文章是专家精挑细选的,是孩子学习写作表达的范例,我努力寻找他们言说的密码,让学生仿写片断。仿写练习中,学生在教师引导下,从读中悟出写的门径后,有规可循,写起来就不那么难了。
缓解学生畏惧心理,降低习作训练坡度,提高学生习作自信,在守望静心阅读中,让孩子浸润经典,厚积薄发,奔向言语表达的远方。笔者相信,离这些美丽的“小精灵”如花绽放的日子已为时不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