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在景中生,境在读中来

来源 :小学教学参考(语文)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eshang999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李白的《望庐山瀑布》是一首大气磅礴的著名诗作,诗中夸张的语言风格、独特的诗歌意象,充满魅力的想象力,向世人展示了一幅绝美的瀑布图。让学生发挥想象,报文入情,与文中的景物同呼吸,达到心中见景,景中有情的境界,是课堂教学的难点。
  为此,我预设了四个教学环节,引导学生步步探究,深入诗歌之中,突破难点,达到情境共生的境界。
  环节一:读诗文,想象瀑布之美
  课标要求语文教学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发展学生的语言表达和写作能力。究其实质,学生的想象能力、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是相辅相成的,只有让学生调动生活经验,与文本的情境有机勾连,才能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望庐山瀑布》中有对瀑布的细致描摹,有声音,也有形状,为了让学生从古诗中体会到瀑布的美,我从想象入手,创设情境。
  师:“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在这一句里,你看到了什么?
  生1:太阳照着香炉峰,香炉峰上金光闪烁,就好像升起了袅袅的紫烟。
  生2:一道瀑布就挂在香炉峰的峰顶。
  生3:我看到了阳光下的香炉峰,有紫色的云烟,还有一道瀑布从峰顶垂下来。
  师:那道瀑布从香炉峰顶垂挂下来,是什么样的?
  我播放一段古典音乐,在缥缈的音乐声中,学生静静地读诗文,感受那升腾的紫色云烟,感受一道“瀑布挂前川”的景象,想象瀑布磅礴的气势。
  学生通过想象,抓住了诗句中的“日照”、“紫烟”、“挂前川”的特点,感受到了瀑布的动态美,仿佛看到李白就站在瀑布下,静静地感受瀑布带给自己的内心冲击。在想象中,学生离古诗越来越近,领悟到了古诗的意境。此刻,学生只有一个词语来概括这首诗:人间仙境。
  环节二:听声响,感受瀑布之韵
  在《望庐山瀑布》的课文插图中,李白静静地伫立在庐山脚下,凝视着面前那一道飞流而下的瀑布。我让学生根据插图,再读诗文“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感受那一道飞流的声响。
  师:(播放瀑布的音频课件)仔细听,瀑布的声音是什么样的?
  生1:像千军万马在奔腾咆哮。
  生2:声音震耳欲聋。
  生3:到处都是轰隆隆的声音。
  学生静听我播放的瀑布的声音,再结合课文插图,根据诗句“飞流直下三千尺”,脑海中会有瀑布雄壮的姿态。“飞流”,仿佛是从天而降,飞泻而下,气势非常大。“三千尺”呢?是真的有三千尺吗?并非如此,在古诗里,这只是一个虚指,代表瀑布的落差大,由此可知声响有多大。如果说在第一个环节里,学生通过想象感受到了瀑布仙境一般的美,那么在第二个环节里,学生则听到了瀑布天籁一般的声响,感受到了瀑布飞流而下的声韵。那种磅礴的气势不但美,而且有声,透过古诗的文字,学生充分领会到了瀑布的美与韵。
  环节三:嚼文字,触摸瀑布之形
  李白的诗作夸张浪漫,融情于景,诗意盎然。如何让学生体会其中的写作手法?我并没有刻意引导,而是抓住诗作中李白对瀑布特征的描述来感受。
  师:李白就站在庐山脚下,感受这一道瀑布,我们静静地读读古诗,看看瀑布有什么特点?
  生:我感觉到瀑布流得很急。
  师:你从哪里感受到的?
  生:“飞流直下”,说明山势很陡,瀑布流下来的速度很快。
  学生抓住“飞流”、“直下”两个词,感受瀑布的流量之大、流水之急,仿佛是银河从三千尺的高空落了下来。古诗写作往往会运用夸张的写作手法,来渲染和表现瀑布飞流的迅速和急迫,表现那种雄壮的气势和巨大的声响。在李白看来,那种气势就好像天上的银河落下来了。
  学生透过诗文的关键字眼,感受到瀑布的形,由此有了对瀑布可感的直观印象。我再次让学生通过朗诵,读出瀑布的气势来。
  环节四:赏画作,品鉴瀑布之神
  在这个环节中,我让学生根据课文的插图以及收集到的庐山的瀑布的画作,进行品鉴。
  师:看了这些插图,你们有什么感想?
  生1:这些插图仿佛仙境,我真想进入仙境,看看那天堂一般的美景。
  生2:这瀑布多么雄壮美丽!我多么渴望看到它啊!
  师:既然大家如此欣赏这瀑布的美景,那么就借李白的诗句来赞颂它的美吧!
  学生用充满憧憬和赞美的感情朗诵《望庐山瀑布》。
  在古诗文教学中,我认为,意象的美需要一个梯度一个梯度地带领,这样学生才能从意象中获得美感,从而培养诗词的审美能力,发展对古诗文的解读能力。为此,我采用四个环节,从想象美景,体会瀑布之美,到静听声响感受瀑布之韵,再到咀嚼文本字眼,感受瀑布之形,最后到观赏瀑布画作,品鉴瀑布之神,层层递进,步步引领。学生一步步读,感悟到古诗的情和景,在不知不觉中,境界得到了提升。
  (责编 莫彩凤)
其他文献
[摘要]统编教材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是现代诗歌单元。以现代诗歌单独组成一个单元,以前的教材未曾出现过。教学这一单元,教师要读懂编者意图,根据单元的人文主题、语文要素对课文、综合实践活动等进行解读,使教学目标指向明确;同时,要从宏观、中观和微观三个维度对每篇课文的教学进行思考,使课堂教学既符合教材要求、体现文本特点,又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使学生感受到现代诗歌的艺术魅力,享受诗意的人生。  [关键词]现
[摘要]汉字是我国传统文化的主要载体。针对识字写字教学,应站在传统文化的高度,做好继承与发扬。以统编教材一年级下册《古对今》为例,阐述借助识字写字教学传承传统文化策略:借助诗文诵读,感知文化魅力;借助伴乐吟唱,体验文化意蕴;借助传统元素,彰显文化传承。  [关键词]传统文化;字写字;典诵读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9068(2020)04-0077-0
[摘 要]当今的教学课堂,师生之间的问答大多是碎片式的你来我往,学生基本上就只能一句话一句话地说,好一点的可以流畅地说上三两句话。比这更糟糕的是,学生的语言表达缺乏逻辑性、丰富性,使得作文也常出现思维紊乱、言不达意、没有中心的情况,这就是学生没有“句群”的概念造成的,教师要能够通过句群指导来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让学生写出优秀的文章。  [关键词]小学语文;句群指导,作文教学  [中图分类号] G6
[摘 要]面对农村小学作文教学与写作的现状,教师应重视培养小学生原生态作文写作的能力,让学生用最朴实的语言表达出自己对农村景色和农家生活的观察与思考,让学生写出真情实感、自由表达、个性思考的好作文,有效提高农村小学生的写作水平,锻炼思维能力和培养创新精神。  [关键词]培养;原生态;写作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9)19-00
[摘 要]统编教材在中国文化方面有了更多的渗透。为了在教学中深化学生对中国文化的理解,教师可以合理利用教材插图展开教学,利用插图导入新课,利用插图理解课文,利用插图进行美育和德育,从而将中国文化的内涵渗透到学生心里。  [关键词]中国文化;教材插图;分析;运用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20)28-0068-02  2016年9月
[摘 要]统编教材注重阅读策略指导,其中三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就是典型的预测单元。教学《总也倒不了的老屋》一课,教师引领学生借助文本旁批,预测故事线索;借助表格推想,演绎预测过程;借助故事细节,体验预测快乐。  [关键词]统编教材;《总也倒不了的老屋》;预测阅读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9)10-0058-02  预测阅读,也叫猜读法
[摘要]让学生边阅读边想象,在阅读想象中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发展他们的阅读力,是我们语文课堂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以统编教材二年级下册《枫树上的喜鹊》一课教学为例,谈谈教师在调动学生阅读想象,促进他们思想、语言、能力成长方面的点滴做法。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想象;能力发展;核心素养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9068(2020)07-0076-01 
[摘要]统编低段语文教材中的写话要求是以逐层提升的形式分布在教材中的,教师要把握教材编排特点,明晰语文要素中对学生的写话要求,采取丰富的写话形式,鼓励学生大胆写话,以培养学生的写话兴趣,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写话习惯,提升学生的写话能力。  [关键词]统编教材;写话教学;教学建议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007-9068( 2020) 22-0085-02
[摘 要]互联网 阅读:线上线下融合的课程研究顺应时代发展的要求。这一课程研究基于学校的办学理念,体现学校的教育追求。我们根据课标要求和学生实际给不同年级推荐不同书目,引导学生阅读。同时,我们针对整体型、选集型和著述型图书采取不同的教学模态,使学生的核心素养得到有效的发展。  [关键词]互联网 阅读;整本书阅读;线上线下融合  在“互联网 ”的大趋势下,如何将互联网资源充分应用到教育过程中,有效改
[摘 要]正确、有效的评价能激发学生的读写兴趣,保证阅读的数量,提高读写的品质,拓展学生的阅读视野。在第一学段的绘本读写评价中,我们实施全方位、多角度的评价,为学生创造展示绘本读写的机会。多元的课堂评价、多样的过程评价、多彩的拓展活动,让学生体会绘本的魅力,感受到绘本读写的乐趣,并养成读写思结合的阅读习惯。  [关键词]绘本读写;评价策略;拓展活动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