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内容摘要:父权思想强调男性地位,把女性作为“他者”。这种思想在中西文化差异语境下创作的美国华裔作品中尤为明显。《华女阿五》中的主人公阿五是出生于纽约唐人街黄家的第五个女儿。父权制思想的影响使得主人公处于一种特殊的弱势他者身份。
关键词:《华女阿五》 父权思想 “他者”
一.引言
依据互动百科中的解释,父权是指当男性在某个社会结构中占有支配地位时,他们所拥有的既得权力。在一个父权社会里,一个大家族的家族领袖是一个男性长老实行其权威统治,或者从这点扩展出去,一个社会的统治阶级或政府是由年长的男性来主导。现代汉语词典中解释的父权制是指原始公社后期形成的男子在经济上及社会关系上占支配地位的制度。由于男子所从事的畜牧业和农业在生活中逐渐起决定作用,造成氏族内男子地位的上升与女子地位的下降。又由于对偶制婚姻的出现,子女血统关系由确认生母转为确认生父。这样就形成了以男子为中心的父系氏族公社。父权制是继母权制之后产生的。随着社会的发展,生产力不断提高,劳动中需要更多的体力。比起女性,男性有更强壮的体魄和更大的体力,因此男性在劳动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于是他们也逐步确立了在家庭中的主导地位。
父权制是家庭发展到一定阶段上的产物,学术界也一致认为父权制在家庭发展史上是存在的。希伯来圣经最初的经典《摩西五经》曾描写了以父亲和父权为中心的一夫一妻制家庭,并认为它是人类最古老的家庭形式。19世纪英国古代法制史学家梅恩在他1861年所著的《古代法律》一书中也认为父权制是家庭的最初形式。翟同祖在《中国法律和中国社会》中也提到中国的家族是父权家长制的,父祖是统治的首脑,一切权利都集中在他的手中,家族中所有的人口——包括他的妻妾子孙和他们的妻妾,未婚的女儿孙女,同居的旁系卑亲属,以及家族中的女婢,都在他的权利之下,经济权、法律权、宗教权都在他的手里。(翟同祖,2007:5-6)根据父权制的这一解释,自古以来,不管中外,男性在社会和家庭中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比起女性,他们在家庭和社会中占绝对的主导地位,有着更多的权力。
20世纪初期, 美国的大部分华人都来自南部的广东沿海。他们出身于农民家庭,没有受过多少教育,他们不会说英语,只用广东话来交流。在美国主流社会中,这些外来的移民无疑是一个弱势群体。为了抵抗敌对的外来势力,他们以自己的姓氏、宗族或所来自的家乡为基础, 建立了会馆、公所、帮、堂等组织, 诸如“六大公司”、“三邑会馆”、“中华公所”等,而中国封建的父权家长制也随着这些宗法组织的建立被移植到了美国唐人街。1922年出生的美国第二代华裔作家黄玉雪(Jade Snow Wong)是祖籍在广东中山黄姓人家的第五个女儿,她在自传体小说中使用了《华女阿五》作书名。阿五(即黄玉雪)虽然出生在美国旧金山,但是她还是在唐人街及传统的中国文化中成长,中国父权制思想对她影响深远。在美国主流社会的挤压及父权家长制男性为中心的社会思想观念统治的社会背景下,女性成为了男性的“他者”。这种现象在《华女阿五》中表现十分明显。
二.《华女阿五》中父权思想压制下的他者
1.长者中的他者
在父权思想严重的社会中,“父或家长为一家之主,他的意思即命令,全家人口皆在其绝对的统治之下。司马光云:“凡诸卑幼事无大小,必咨禀于家长。(安有父母在上而其下敢恣行不顾者乎?虽非父母,当时为家长者,亦当咨禀而行之,则号令出于一人,家始可得而治矣。司马光《书仪》卷四,《居家杂议》)所说的便是这种情形。”(翟同祖,2007:18)父字据《说文》中写到“矩也,家长率教者,从又举杖”,字的本身即含有统治和权力的意义,并不仅止于亲子的生育关系。子孙违犯父的意志,不遵约束,父亲自可行使威权加以惩责。社会上承认父亲这种权力,从法律的观点来看,则可说他的权力是法律所给予的。(翟同祖,2007:6)这种父亲或者说长辈的权利大于一切的父权思想在20世纪初的唐人街表现得淋漓尽致。
《华女阿五》以第三人称来讲述阿五即黄玉雪自己的故事,在玉雪家里,家长有绝对的权利,家长的命令就是一切。父亲的话“容不得别人发表意见。”(P11)还是个小女孩时候,她绝对不许质疑父母的话,除非她想挨揍。她不许直呼长者的名字,只能叫哥哥、大姐、二姐、三姐(她出生一个月后就死了,没有名字,但是在家族中的名次仍然保留)四姐。只有父母和父母辈的叔叔、阿姨才能直呼他们的名字,如天福、玉燕、玉莲或者玉宝等。总而言之,小女孩对长者随便不得,即使递东西时也要用双手,以示尊敬。(P2)玉雪到了六岁时,她的活动范围超越家庭这一界限。爸爸开始让她到一家美国公立学校读书。在她离开前,爸爸和妈妈把她叫到一边,训示说:“玉雪,在学校,老师相当于家里的父母,一切都要听老师的话。她对你的教育都是不容置疑的,就像家里父母的决定一样。要尊敬老师。”(P11)这种家长制的思想和做法在玉雪家中根深蒂固,父母亲甚至认为在“家长不在场的学校里,老师便是家长,玉雪父母对孩子的教育带着完全父权家长制的作风。因此在小女孩生活中的主要词语是尊敬与长幼次序等,自己的想法却无关紧要。”(P2)黄家的女儿生来就要忍受他们无法理解的苛刻要求。这些要求总是没有说清楚,稍有逾越,父母便严加教训,令其改正。(P 59)正如作者在叙述故事中也说到“我父母要求我们无条件顺从。哥哥也要求我们无条件顺从。(P113)显然,在父权思想的主宰下,黄玉雪不得不处于相对于长者的他者地位,包括长辈及老师,在长者面前,“他者”们只有“忍让”和服从。
2.男性中的他者
法国女性主义活跃人物希苏的本质论(essentialism)倾向专著于寻找女性特有的性特征,与此区别于男性。希苏承认追求女性的本质会陷入男性形而上传统的二元对立。为了和二元论有所区别,她用德里达的差异论重新界定了女性的“性区别”:这个差别不是女性主义通常所说的男性对女性的谬见(对立面、否定、缺乏),也不是某些激进女性主义主张的和阳性格格不入的纯粹阴性的外部表现,而是一种本体意义上的差异,即解构意义上的“延异的女性”(feminine as difference)。這里,女性被定义为男性传统的“他者”(other),身处几千年男性所精心构制的思维结构的边缘,其象征就是多元、复数、发散,随时从事着颠覆男性中心的活动。(朱刚,2006:349)身处双重文化下的华女黄玉雪,出生于唐人街的华人大家族黄家,在当时的父权思想占主导地位的社会环境中,毫无疑问也被视为男性的他者。 父权实指家长权,只有男人才能获得此权,祖母、母亲不包括在内。……谁是家长谁便是父权的行使者,所有全家的卑幼都在他的统治之下。即使祖父、父亲是一家之长,他死后也不能由祖母或母亲来继承,她反而居于从子的地位,如果儿子还未成年,名义上也须有亲等最近的旁系男性尊亲属负教养监护之责,代行父权。(翟同祖,2007:19)可见在父权思想压制下的社会生活中,男性占绝对主导地位,只有男性才能成为父权的实施者和延续者。家庭中的重男轻女思想和现象就难免了。一个家庭如果没有男丁,意思就是断了该姓的烟火,被人看不起。黄玉雪在家里排第五,第六个天宝也是女儿,所以当玉雪的弟弟出生时给他们家带来了极大的喜庆。那天玉雪放学回到家中,发现黄家的所有妇女都在家里,围着餐桌坐着,在说话,当然是在谈论天恕。唯独这一次,爸爸在上班时间坐在那里,没做什么,而且高兴得不得了。玉雪的父亲说:“最后,我们很高兴能有一个儿子来续黄家的姓,他满月时,我们应该好好庆祝。同时,把这个好消息告诉朋友时要送红蛋给他们,并请他们来吃猪蹄。”(P22)这种喜庆场面只有生儿子才有。十五年中,从天福到天恕,中间生了三个女儿。在天恕之前是玉宝,可是玉宝出生时全家静悄悄的,根本就没有这种场面。(P24)比起女儿,男孩在父亲中才是重要的,这种重男轻女的思想在对男孩与女孩出生时的反应就可以明显的展现了出来。在爸爸和妈妈的眼中,天恕是个弟弟,比玉宝更重要,因为玉宝是个女孩。但是更令她不自在的是,她意识到自己和妹妹一样,在家里无法和婴儿相提并论。(P24)
同时,男孩不仅是家族的继承者,也是父母引以为豪的一张王牌。第七章中在玉雪父亲带他们去看新租的工厂路上,父亲一手抱着弟弟,妈妈习惯性地双手拉着女儿,一手拉一个。在路上遇见了父亲的一位朋友宾叔,父亲指着身边的小家伙自豪地介绍说:“这是我儿子!”宾叔称赞道:“多俊的孩子啊!长得多聪明啊!这里给孩子买点糖果。”按照风俗习惯,他把一个硬币塞进天恕的手中,一个家庭只有婴儿,特别是男孩,才有资格接受父母、朋友或者亲戚的特殊礼物。(P42-43)在此情节中可以看出,玉雪的父亲手里抱的是弟弟,向朋友首先介绍的是弟弟,而且是带着自豪的神情。朋友称赞及给钱买糖的也是弟弟,可见重男轻女的思想在玉雪家非常严重。玉雪自小以来都在父权思想的影响压制下生活,没有得到家庭的关注和重视,成为了男性世界中的他者。
此外,黄玉雪自小就被灌输了男尊女卑的思想。为此,她小心谨慎,稍有不慎,马上招来严厉的惩罚。教育与鞭打几乎是同义词。有一次,她觉得好玩,在楼梯上把哥哥头上的帽子撞掉。父亲用一束绑在一起的竹枝打她,而且还罚她,不让她跟着大姐去市里的动物园玩。她从未去过动物园,一周以来朝思暮想,因此与鞭打相比,失望和羞辱更伤她的心。(P2)另外还有一次,她在玩耍时,邻居的男孩朝她吐痰,她跑去告诉她母亲,母亲不但没有表示同情,反而责难她,说她一定先朝他吐痰,否则他不会吐她。母亲叫她拿来一个衣架,当着所有女工友的面打她。她疼痛难忍,因为母亲总是打到衣架断了为止。(P2)男性把女性看作“他者”,认为女性应该尊敬服从男性。在这种思想模式的影响下,作为女性的母亲也慢慢认同了自身的他者身份,想当然的认为凡是男女之间的矛盾都是因女性自身引起,故在女儿受到邻居男孩欺负时,第一时间想到的就是女儿先犯错。相反,在父权思想下,男性至上,他们可以犯错。而女孩子不该打其他女孩,她们可以争论,可以把东西拿走,但是只有男孩子才会动手打人。至少,她父母是这样教育她的。所以有一次玉雪被一个比她大的女孩用拳头打时,她觉得既疼痛又迷惑。她的第一冲动就是还击。但是她似乎听到母亲那熟悉的教导——“即使别人打你,你也不能打他。否则你的罪过比他的还大。”(P12)最终她没有反击,而只能是“双手紧握拳头,泪水夺眶而出,跑回了家。”(P12)可见,尽管出生在美国,但黄玉雪自小被男尊女卑的思想或灌输和毒害比较严重,压抑了做人的本性。
封建社会充满暴力和战争,男权的统治比其他人类社会形态更严重;女性纯粹是男性或男性家族的财产和工具,俗法教规都对女性严加管束,不可能给她们自由表达的机会。(朱刚,2006:338)还没有上大学前,黄玉雪就对父权及男权的压力有了深刻的认识,并深深感叹“生为女孩非我所愿,作为女孩,我也许不想仅仅为养儿育女而结婚!难道中国人认为女人就没有感情和思想吗?”玉雪觉得自己陷入了这张传统之网里了。她知道她的存在和大部分思想均来自这些祖先和传统。(P99)
3.教育权利的他者
黄玉雪在故事的叙述中说在尽管“世界大开方便之门。当时在旧金山的大部分中国妇女还墨守成规,呆在家中”。(P5)女性在受教育的机会上也是被视作他者。在玉雪问到唐人街上为什么中文学校没有对她(女生)开放时,她父亲解析说“他们(华人)认为女儿最终要嫁到别的家庭,不可能永远属于本家庭。所以,他们认为花钱让女儿读书不值得”。(P13)他也曾对玉雪说过“有些人在大学里接受六年甚至更长的专业教育。你是个女孩,不必为此担心,你不一定能上大学”。(P16)所以玉雪的父亲资助了她哥哥的教育,而对于家庭中女孩的教育,父亲就没有重视或者支持了。正如玉雪想去州立大学继续深造但觉得又无法全部自理费用时,她询问父亲能否帮助她支付大学的费用,她父亲当时正在看报,听到玉雪的询问后,他不情愿地放下晚报,坐回到那张正方形的黑色大靠背椅上。他摘下黑色饰边的阅读眼镜,若有所思但又心不在焉地看着毕恭毕敬地站在面前的人。接着他字斟句酌的说“你现在应该清楚,儿子可以传宗接代,永远使用黄家的姓,因此,当父母的财力有限时,儿子优先于女儿接受教育。使用黄姓的儿子会前往祖先的墓地上香、祭拜,永远记住他们的先祖,而女儿结婚后就离家为她们的婆家生儿育女,为别姓人家传续烟火……对一个在美国出生的华人女孩来说,你所受到的教育已经超出平均水平,达到美国女孩的平均水平。我还得竭尽全力资助你哥哥的高级医科学习”。(P98)对于受教育的权利,女性在父母眼里永远是放于次要的位置,在他们看来,女儿总有一天会嫁人,会变成“泼出去的水”,尽管玉雪一再抗议“爸爸怎么会明白美国高等教育对我意味着什么?为什么哥哥独自一人享受爸爸辛勤的劳动成果?”(P99)但无论玉雪如何的不满,最终她要到大学继续读书,她还得靠自己的努力。在受教育权利方面,她终究是没有得到父母亲像对待男孩的那种支持和待遇。
三.结语
“他者”是后殖民主义的核心范畴。“他者”并非属于第三人称的他那个人,而是本土以外的他国、其他国家的政治、意识形态和文化等,以及这种政治、意识形态和文化的具体体现者,还包括其他的种族、民族、宗教等文化蕴含。”(张首映,1999:559)在西方语境下,东方即为他者;在男权社会中,女性就成为他者;相对美国白人为主流的社会,少数族裔就是他者。本土作为主体、自我、民族、种族、普遍性、成规、同化、整体等,具有自己的范畴体系;他者作为客体、异己、国外、特殊性、片断、差异等,显示外在于本土的身份和角色(张首映,1999:558),代表着隔离、对立、疏离之意。《华女阿五》中的阿五即黄玉雪既是女性,又是美国华裔,这一独特女性、异国、异族的他者身份在以美国白人为中心的主流社会及唐人街父权制思想压制下,难以逃离他者身份。这一特殊又是必然的身份为她后来生活中所取得的成就埋下了伏笔,同时也是一种铺垫及对照,从而更突出主人公的形象。
参考文献
[1]Wong,Jade Snow. Fifth Chinese Daughter[M].Seattle:U of Washington P,1989.
[2]黄玉雪原著,张子清主编.华女阿五 [M].南京:译林出版社,2003.
[3]单德兴.开疆与辟土[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6.
[4]翟同祖中国法律与中国社会[M].北京:中华书局,2007.
[5]张首映.西方二十世纪文论史[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99.
[6]张子清.美国华人移民的历史见证———黄玉雪访谈录”[A]华女阿五[C]华裔美国文学译丛.南京:译林出版社,2004.
[7]朱刚.二十世纪西方文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
基金项目:2015年度广西哲学社会科学规划研究课题“多元文化视域下东南亚华文女性写作研究”部分研究成果,课题编号:15FWW005。
(作者单位:玉林师范学院外国语学院)
关键词:《华女阿五》 父权思想 “他者”
一.引言
依据互动百科中的解释,父权是指当男性在某个社会结构中占有支配地位时,他们所拥有的既得权力。在一个父权社会里,一个大家族的家族领袖是一个男性长老实行其权威统治,或者从这点扩展出去,一个社会的统治阶级或政府是由年长的男性来主导。现代汉语词典中解释的父权制是指原始公社后期形成的男子在经济上及社会关系上占支配地位的制度。由于男子所从事的畜牧业和农业在生活中逐渐起决定作用,造成氏族内男子地位的上升与女子地位的下降。又由于对偶制婚姻的出现,子女血统关系由确认生母转为确认生父。这样就形成了以男子为中心的父系氏族公社。父权制是继母权制之后产生的。随着社会的发展,生产力不断提高,劳动中需要更多的体力。比起女性,男性有更强壮的体魄和更大的体力,因此男性在劳动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于是他们也逐步确立了在家庭中的主导地位。
父权制是家庭发展到一定阶段上的产物,学术界也一致认为父权制在家庭发展史上是存在的。希伯来圣经最初的经典《摩西五经》曾描写了以父亲和父权为中心的一夫一妻制家庭,并认为它是人类最古老的家庭形式。19世纪英国古代法制史学家梅恩在他1861年所著的《古代法律》一书中也认为父权制是家庭的最初形式。翟同祖在《中国法律和中国社会》中也提到中国的家族是父权家长制的,父祖是统治的首脑,一切权利都集中在他的手中,家族中所有的人口——包括他的妻妾子孙和他们的妻妾,未婚的女儿孙女,同居的旁系卑亲属,以及家族中的女婢,都在他的权利之下,经济权、法律权、宗教权都在他的手里。(翟同祖,2007:5-6)根据父权制的这一解释,自古以来,不管中外,男性在社会和家庭中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比起女性,他们在家庭和社会中占绝对的主导地位,有着更多的权力。
20世纪初期, 美国的大部分华人都来自南部的广东沿海。他们出身于农民家庭,没有受过多少教育,他们不会说英语,只用广东话来交流。在美国主流社会中,这些外来的移民无疑是一个弱势群体。为了抵抗敌对的外来势力,他们以自己的姓氏、宗族或所来自的家乡为基础, 建立了会馆、公所、帮、堂等组织, 诸如“六大公司”、“三邑会馆”、“中华公所”等,而中国封建的父权家长制也随着这些宗法组织的建立被移植到了美国唐人街。1922年出生的美国第二代华裔作家黄玉雪(Jade Snow Wong)是祖籍在广东中山黄姓人家的第五个女儿,她在自传体小说中使用了《华女阿五》作书名。阿五(即黄玉雪)虽然出生在美国旧金山,但是她还是在唐人街及传统的中国文化中成长,中国父权制思想对她影响深远。在美国主流社会的挤压及父权家长制男性为中心的社会思想观念统治的社会背景下,女性成为了男性的“他者”。这种现象在《华女阿五》中表现十分明显。
二.《华女阿五》中父权思想压制下的他者
1.长者中的他者
在父权思想严重的社会中,“父或家长为一家之主,他的意思即命令,全家人口皆在其绝对的统治之下。司马光云:“凡诸卑幼事无大小,必咨禀于家长。(安有父母在上而其下敢恣行不顾者乎?虽非父母,当时为家长者,亦当咨禀而行之,则号令出于一人,家始可得而治矣。司马光《书仪》卷四,《居家杂议》)所说的便是这种情形。”(翟同祖,2007:18)父字据《说文》中写到“矩也,家长率教者,从又举杖”,字的本身即含有统治和权力的意义,并不仅止于亲子的生育关系。子孙违犯父的意志,不遵约束,父亲自可行使威权加以惩责。社会上承认父亲这种权力,从法律的观点来看,则可说他的权力是法律所给予的。(翟同祖,2007:6)这种父亲或者说长辈的权利大于一切的父权思想在20世纪初的唐人街表现得淋漓尽致。
《华女阿五》以第三人称来讲述阿五即黄玉雪自己的故事,在玉雪家里,家长有绝对的权利,家长的命令就是一切。父亲的话“容不得别人发表意见。”(P11)还是个小女孩时候,她绝对不许质疑父母的话,除非她想挨揍。她不许直呼长者的名字,只能叫哥哥、大姐、二姐、三姐(她出生一个月后就死了,没有名字,但是在家族中的名次仍然保留)四姐。只有父母和父母辈的叔叔、阿姨才能直呼他们的名字,如天福、玉燕、玉莲或者玉宝等。总而言之,小女孩对长者随便不得,即使递东西时也要用双手,以示尊敬。(P2)玉雪到了六岁时,她的活动范围超越家庭这一界限。爸爸开始让她到一家美国公立学校读书。在她离开前,爸爸和妈妈把她叫到一边,训示说:“玉雪,在学校,老师相当于家里的父母,一切都要听老师的话。她对你的教育都是不容置疑的,就像家里父母的决定一样。要尊敬老师。”(P11)这种家长制的思想和做法在玉雪家中根深蒂固,父母亲甚至认为在“家长不在场的学校里,老师便是家长,玉雪父母对孩子的教育带着完全父权家长制的作风。因此在小女孩生活中的主要词语是尊敬与长幼次序等,自己的想法却无关紧要。”(P2)黄家的女儿生来就要忍受他们无法理解的苛刻要求。这些要求总是没有说清楚,稍有逾越,父母便严加教训,令其改正。(P 59)正如作者在叙述故事中也说到“我父母要求我们无条件顺从。哥哥也要求我们无条件顺从。(P113)显然,在父权思想的主宰下,黄玉雪不得不处于相对于长者的他者地位,包括长辈及老师,在长者面前,“他者”们只有“忍让”和服从。
2.男性中的他者
法国女性主义活跃人物希苏的本质论(essentialism)倾向专著于寻找女性特有的性特征,与此区别于男性。希苏承认追求女性的本质会陷入男性形而上传统的二元对立。为了和二元论有所区别,她用德里达的差异论重新界定了女性的“性区别”:这个差别不是女性主义通常所说的男性对女性的谬见(对立面、否定、缺乏),也不是某些激进女性主义主张的和阳性格格不入的纯粹阴性的外部表现,而是一种本体意义上的差异,即解构意义上的“延异的女性”(feminine as difference)。這里,女性被定义为男性传统的“他者”(other),身处几千年男性所精心构制的思维结构的边缘,其象征就是多元、复数、发散,随时从事着颠覆男性中心的活动。(朱刚,2006:349)身处双重文化下的华女黄玉雪,出生于唐人街的华人大家族黄家,在当时的父权思想占主导地位的社会环境中,毫无疑问也被视为男性的他者。 父权实指家长权,只有男人才能获得此权,祖母、母亲不包括在内。……谁是家长谁便是父权的行使者,所有全家的卑幼都在他的统治之下。即使祖父、父亲是一家之长,他死后也不能由祖母或母亲来继承,她反而居于从子的地位,如果儿子还未成年,名义上也须有亲等最近的旁系男性尊亲属负教养监护之责,代行父权。(翟同祖,2007:19)可见在父权思想压制下的社会生活中,男性占绝对主导地位,只有男性才能成为父权的实施者和延续者。家庭中的重男轻女思想和现象就难免了。一个家庭如果没有男丁,意思就是断了该姓的烟火,被人看不起。黄玉雪在家里排第五,第六个天宝也是女儿,所以当玉雪的弟弟出生时给他们家带来了极大的喜庆。那天玉雪放学回到家中,发现黄家的所有妇女都在家里,围着餐桌坐着,在说话,当然是在谈论天恕。唯独这一次,爸爸在上班时间坐在那里,没做什么,而且高兴得不得了。玉雪的父亲说:“最后,我们很高兴能有一个儿子来续黄家的姓,他满月时,我们应该好好庆祝。同时,把这个好消息告诉朋友时要送红蛋给他们,并请他们来吃猪蹄。”(P22)这种喜庆场面只有生儿子才有。十五年中,从天福到天恕,中间生了三个女儿。在天恕之前是玉宝,可是玉宝出生时全家静悄悄的,根本就没有这种场面。(P24)比起女儿,男孩在父亲中才是重要的,这种重男轻女的思想在对男孩与女孩出生时的反应就可以明显的展现了出来。在爸爸和妈妈的眼中,天恕是个弟弟,比玉宝更重要,因为玉宝是个女孩。但是更令她不自在的是,她意识到自己和妹妹一样,在家里无法和婴儿相提并论。(P24)
同时,男孩不仅是家族的继承者,也是父母引以为豪的一张王牌。第七章中在玉雪父亲带他们去看新租的工厂路上,父亲一手抱着弟弟,妈妈习惯性地双手拉着女儿,一手拉一个。在路上遇见了父亲的一位朋友宾叔,父亲指着身边的小家伙自豪地介绍说:“这是我儿子!”宾叔称赞道:“多俊的孩子啊!长得多聪明啊!这里给孩子买点糖果。”按照风俗习惯,他把一个硬币塞进天恕的手中,一个家庭只有婴儿,特别是男孩,才有资格接受父母、朋友或者亲戚的特殊礼物。(P42-43)在此情节中可以看出,玉雪的父亲手里抱的是弟弟,向朋友首先介绍的是弟弟,而且是带着自豪的神情。朋友称赞及给钱买糖的也是弟弟,可见重男轻女的思想在玉雪家非常严重。玉雪自小以来都在父权思想的影响压制下生活,没有得到家庭的关注和重视,成为了男性世界中的他者。
此外,黄玉雪自小就被灌输了男尊女卑的思想。为此,她小心谨慎,稍有不慎,马上招来严厉的惩罚。教育与鞭打几乎是同义词。有一次,她觉得好玩,在楼梯上把哥哥头上的帽子撞掉。父亲用一束绑在一起的竹枝打她,而且还罚她,不让她跟着大姐去市里的动物园玩。她从未去过动物园,一周以来朝思暮想,因此与鞭打相比,失望和羞辱更伤她的心。(P2)另外还有一次,她在玩耍时,邻居的男孩朝她吐痰,她跑去告诉她母亲,母亲不但没有表示同情,反而责难她,说她一定先朝他吐痰,否则他不会吐她。母亲叫她拿来一个衣架,当着所有女工友的面打她。她疼痛难忍,因为母亲总是打到衣架断了为止。(P2)男性把女性看作“他者”,认为女性应该尊敬服从男性。在这种思想模式的影响下,作为女性的母亲也慢慢认同了自身的他者身份,想当然的认为凡是男女之间的矛盾都是因女性自身引起,故在女儿受到邻居男孩欺负时,第一时间想到的就是女儿先犯错。相反,在父权思想下,男性至上,他们可以犯错。而女孩子不该打其他女孩,她们可以争论,可以把东西拿走,但是只有男孩子才会动手打人。至少,她父母是这样教育她的。所以有一次玉雪被一个比她大的女孩用拳头打时,她觉得既疼痛又迷惑。她的第一冲动就是还击。但是她似乎听到母亲那熟悉的教导——“即使别人打你,你也不能打他。否则你的罪过比他的还大。”(P12)最终她没有反击,而只能是“双手紧握拳头,泪水夺眶而出,跑回了家。”(P12)可见,尽管出生在美国,但黄玉雪自小被男尊女卑的思想或灌输和毒害比较严重,压抑了做人的本性。
封建社会充满暴力和战争,男权的统治比其他人类社会形态更严重;女性纯粹是男性或男性家族的财产和工具,俗法教规都对女性严加管束,不可能给她们自由表达的机会。(朱刚,2006:338)还没有上大学前,黄玉雪就对父权及男权的压力有了深刻的认识,并深深感叹“生为女孩非我所愿,作为女孩,我也许不想仅仅为养儿育女而结婚!难道中国人认为女人就没有感情和思想吗?”玉雪觉得自己陷入了这张传统之网里了。她知道她的存在和大部分思想均来自这些祖先和传统。(P99)
3.教育权利的他者
黄玉雪在故事的叙述中说在尽管“世界大开方便之门。当时在旧金山的大部分中国妇女还墨守成规,呆在家中”。(P5)女性在受教育的机会上也是被视作他者。在玉雪问到唐人街上为什么中文学校没有对她(女生)开放时,她父亲解析说“他们(华人)认为女儿最终要嫁到别的家庭,不可能永远属于本家庭。所以,他们认为花钱让女儿读书不值得”。(P13)他也曾对玉雪说过“有些人在大学里接受六年甚至更长的专业教育。你是个女孩,不必为此担心,你不一定能上大学”。(P16)所以玉雪的父亲资助了她哥哥的教育,而对于家庭中女孩的教育,父亲就没有重视或者支持了。正如玉雪想去州立大学继续深造但觉得又无法全部自理费用时,她询问父亲能否帮助她支付大学的费用,她父亲当时正在看报,听到玉雪的询问后,他不情愿地放下晚报,坐回到那张正方形的黑色大靠背椅上。他摘下黑色饰边的阅读眼镜,若有所思但又心不在焉地看着毕恭毕敬地站在面前的人。接着他字斟句酌的说“你现在应该清楚,儿子可以传宗接代,永远使用黄家的姓,因此,当父母的财力有限时,儿子优先于女儿接受教育。使用黄姓的儿子会前往祖先的墓地上香、祭拜,永远记住他们的先祖,而女儿结婚后就离家为她们的婆家生儿育女,为别姓人家传续烟火……对一个在美国出生的华人女孩来说,你所受到的教育已经超出平均水平,达到美国女孩的平均水平。我还得竭尽全力资助你哥哥的高级医科学习”。(P98)对于受教育的权利,女性在父母眼里永远是放于次要的位置,在他们看来,女儿总有一天会嫁人,会变成“泼出去的水”,尽管玉雪一再抗议“爸爸怎么会明白美国高等教育对我意味着什么?为什么哥哥独自一人享受爸爸辛勤的劳动成果?”(P99)但无论玉雪如何的不满,最终她要到大学继续读书,她还得靠自己的努力。在受教育权利方面,她终究是没有得到父母亲像对待男孩的那种支持和待遇。
三.结语
“他者”是后殖民主义的核心范畴。“他者”并非属于第三人称的他那个人,而是本土以外的他国、其他国家的政治、意识形态和文化等,以及这种政治、意识形态和文化的具体体现者,还包括其他的种族、民族、宗教等文化蕴含。”(张首映,1999:559)在西方语境下,东方即为他者;在男权社会中,女性就成为他者;相对美国白人为主流的社会,少数族裔就是他者。本土作为主体、自我、民族、种族、普遍性、成规、同化、整体等,具有自己的范畴体系;他者作为客体、异己、国外、特殊性、片断、差异等,显示外在于本土的身份和角色(张首映,1999:558),代表着隔离、对立、疏离之意。《华女阿五》中的阿五即黄玉雪既是女性,又是美国华裔,这一独特女性、异国、异族的他者身份在以美国白人为中心的主流社会及唐人街父权制思想压制下,难以逃离他者身份。这一特殊又是必然的身份为她后来生活中所取得的成就埋下了伏笔,同时也是一种铺垫及对照,从而更突出主人公的形象。
参考文献
[1]Wong,Jade Snow. Fifth Chinese Daughter[M].Seattle:U of Washington P,1989.
[2]黄玉雪原著,张子清主编.华女阿五 [M].南京:译林出版社,2003.
[3]单德兴.开疆与辟土[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6.
[4]翟同祖中国法律与中国社会[M].北京:中华书局,2007.
[5]张首映.西方二十世纪文论史[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99.
[6]张子清.美国华人移民的历史见证———黄玉雪访谈录”[A]华女阿五[C]华裔美国文学译丛.南京:译林出版社,2004.
[7]朱刚.二十世纪西方文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
基金项目:2015年度广西哲学社会科学规划研究课题“多元文化视域下东南亚华文女性写作研究”部分研究成果,课题编号:15FWW005。
(作者单位:玉林师范学院外国语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