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目的 了解青岛市近年来高校学生无偿献血者乙型肝炎病毒(HBV),丙型肝炎病毒(HCV),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梅毒螺旋体(TP)感染情况,以便更好地开展无偿献血活动。方法用速率法检测血液ALT, ELISA法检测血液 HBsAg、抗-HCV、抗-HIV、梅毒抗体。对2007~2011青岛市高校学生无偿献血人数及其检测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007~2011 年高校学生无偿献血104732人次,占献血总人次的20.89%,血液不合格率为2.28%,明显低于其他无偿献血人群的血液不合格率(4.3%)。结论 高校学生属于低危献血人群,应加大高校无偿献血活动的宣传力度,力求建立稳固的无偿献血者队伍。
关键词无偿献血者;高校学生;血液检测
自1998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颁布实施以来,高校学生成为无偿献血者中重要的人群。为此,了解高校学生无偿献血者肝炎病毒、梅毒螺旋体和人类免疫缺陷病毒的感染情况,能够有效地开展无偿献血活动,从而更好地保证血液质量安全。我们分析了5年来高校学生无偿献血者血清血液检测情况,报道如下。
1材料与方法
1.1调查对象 2007~2011年青岛市高校学生无偿献血者血液标本104732人次,献血者年龄 18~30 周岁;其他献血者人群为对照组,均符合《献血者健康检查标准》。
1.2试剂与仪器 HBs Ag试剂 (厦门新创、 上海科华),抗HCV试剂 (sorin公司、 上海科华),抗H I V试剂 (珠海丽珠、上海科华),梅毒抗体试剂 (上海科华、厦门新创 ) , ALT试剂(日本Olympus、厦门新创)。所用试剂均经过批检并在有效期内使用。STAR加样仪和FAMI全自动酶标仪 (瑞士HAMILTON公司),奥地利TECAN洗板机和酶标仪 (芬兰LABSYSTEMS公司 )。
1.3检测方法与结果判断 ALT采用速率法检测,用两种不同的试剂检测,结果大于或等于40 IU为不合格。HBsAg、抗HCV、抗HIV、梅毒抗体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测定,抗HCV、抗HIV分别用进口与国产试剂做初、复检测;HBsAg、梅毒抗体用两种不同国产厂家的试剂做初、复检测,所有操作和结果判断均严格按SOP进行,每份标本均用两种不同试剂进行初、复检 ,两次检验结果一致,阴性判定为合格,阳性则判定为不合格。不一致者,阳性试剂再做双孔复查。只要一孔出现阳性即判为阳性。
1.4 统计学方法采用卡方χ2检验比较高校学生和其他献血者的各检测指标阳性率,以 P﹤0. 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本次调查了5年来青岛市高校学生无偿献血者104732人次,平均占总献血人数的20.89 %。总献血人数逐年递增。高校学生无偿献血人数所占比例最高达23.12%,最低16.72%。
高校学生无偿献血者与其他人群血液检测指标结果比较见表1
表1 高校学生与其他献血者阳性率比较
检测项目 高校学生无偿献血者 其他人群无偿献血者 x2 P
阳性数 阳性率 阳性数 阳性率
ALT 1489 1.42 13134 3.31 1044.44 ﹤0.01
HBsAg(+) 321 0.31 1175 0.3 0.3 ﹥0.05
抗-HCV(+) 319 0.3 820 0.21 35.02 ﹤0.01
SYP 147 0.14 1535 0.39 150.7 ﹤0.01
抗-HIV(+) 108 0.1 377 0.1 0.56 ﹥0.05
合计 2384 2.28 17041 4.3 5682.68 ﹤0.01
3 讨论
无偿献血是临床用血安全的重要保障, 而建立一支稳定的、健康的无偿献血队伍对实现这一保障具有重要意义[1]。高校学生具有年轻,文化素质高,献血热情高等特点,在无偿献血的持续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有调查发现, 影响大学生参加无偿献血的主要障碍和原因是担心采血器材安全问题、担心献血影响身体健康的、担心献血疼痛等[2]。王立红等报道首次献血学生在暴露无遮掩的环境条件下献血, 见到大袋血液、 处于拥挤噪杂和秩序混乱环境而产生紧张的占66%;见到针头害怕占 56.67%;由于相关医学知识缺乏和医护人员不到位带来的紧张占56%[3],鉴于上述原因,我们可以提高医护人员的技术,优化服务意识,加大宣传力度,来保证稳固的献血队伍。
2007~2011年青岛市高校学生血液不合格率(2.28%)明显低于其他人群的血液不合格率(4.3%)。表明他们是献血的低危人群,血液质量相对安全。高校学生献血者HBsAg和抗- HCV 阳性率分别为0.31和0.3%,低于我国其他一些城市高校学生献血者的阳性率[4,5,6]。但是与本市其他献血者人群相比,其阳性率均不低于其他献血者抗HBsAg和抗-HCV阳性率。一方面,不排除假阳性率,另一方面,HBV和HCV的传播和很多生活习惯有关。大学生在一个集体生活的环境下,同吃同住和使用公用物品使被HBV 感染的几率增大[7]。而大学生对乙肝的预防知识较为缺乏,尤其是疫苗注射与乙肝病人隔离等问题[8],所以要对大學生加强预防肝炎传播的教育,避免使用公共用具。同时通过接种肝炎疫苗,来预防和控制肝炎的流行。
据报道,截止2007年l0月底,全国累计报告迄今存活的HIV感染者中约50.0%以上是 15~24岁的人群。处于此年龄段中的高校学生同时受西方性开放的影响,相当一部分学生对婚前性行为持赞同态度并已存在性行为 [9]。大学生性行为多为随意性和无保护性的,存在防病和性行为相分离的现象 [10]。,我市大学生抗-HIV阳性率和其他献血者抗-HIV阳性率接近,这说明在高校学生中开展艾滋病的预防教育是有必要的。鉴于高校学生接受知识能力强和有爱心,通过宣传学习一部分人会成为艾滋病防治的志愿者。我市高校学生梅毒感染率较低,这也充分表明高校学生是低危献血者。
因此,我们要加强对高校学生进行输血传染病的相关知识和定期科学献血有益健康的宣传,使广大高校学生成为定期无偿献血的主要参与者和推动者。
参考文献
1沈晓兰, 杨卫兰.湖州市无偿献血工作长效机制的探索[J]. 中国农村卫生事业管理, 2008, 11( 3): 844-846.
2覃益康. 柳州市 106例无偿献血者献血反应心理分析[J].广西医学, 2010,32(2):239- 240.
3王立红,张曼,赵景霞.高校学生首次献血认知态度的调查[J].临床输血与检验,2009,11(1):29-31
4颜庆华, 某高校学生9 年来参加无偿献血者HCV抗体检出情况分析[J].保健医学研究与实践, 2007,4(1):8-9.
5吴晓玲,陈剑锋,李文超等,济南市高校学生无偿献血者肝炎血清学指标调查[J].中国误诊学杂志,2004,4(7):1149-1150.
6郭建光,苏涛,郭红岩,泰安市高校学生无偿献血者肝炎血清学指标调查[J].中国厂矿医学,2006,19(3):236-237.
7张婷华,赵彦萍.公共场所公用物品HBsAg 污染及预防[J].中国临床医药研究杂志,2007 9:81-82.
8张静,刘英,付辉,高校学生对乙肝知识认知状况的调查分析[J].价值工程,233-234.
9李锦,蒋丽娟,王文艺等.大专生艾滋病相关知识、态度和行为的性别差异[J].现代预防医学, 2007,34(8):1529- 1531.
10徐秀珍,周碧波.高校学生性病艾滋病知信行调查[J]. 浙江预防医学,2012, 24(3):79-80.
关键词无偿献血者;高校学生;血液检测
自1998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颁布实施以来,高校学生成为无偿献血者中重要的人群。为此,了解高校学生无偿献血者肝炎病毒、梅毒螺旋体和人类免疫缺陷病毒的感染情况,能够有效地开展无偿献血活动,从而更好地保证血液质量安全。我们分析了5年来高校学生无偿献血者血清血液检测情况,报道如下。
1材料与方法
1.1调查对象 2007~2011年青岛市高校学生无偿献血者血液标本104732人次,献血者年龄 18~30 周岁;其他献血者人群为对照组,均符合《献血者健康检查标准》。
1.2试剂与仪器 HBs Ag试剂 (厦门新创、 上海科华),抗HCV试剂 (sorin公司、 上海科华),抗H I V试剂 (珠海丽珠、上海科华),梅毒抗体试剂 (上海科华、厦门新创 ) , ALT试剂(日本Olympus、厦门新创)。所用试剂均经过批检并在有效期内使用。STAR加样仪和FAMI全自动酶标仪 (瑞士HAMILTON公司),奥地利TECAN洗板机和酶标仪 (芬兰LABSYSTEMS公司 )。
1.3检测方法与结果判断 ALT采用速率法检测,用两种不同的试剂检测,结果大于或等于40 IU为不合格。HBsAg、抗HCV、抗HIV、梅毒抗体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测定,抗HCV、抗HIV分别用进口与国产试剂做初、复检测;HBsAg、梅毒抗体用两种不同国产厂家的试剂做初、复检测,所有操作和结果判断均严格按SOP进行,每份标本均用两种不同试剂进行初、复检 ,两次检验结果一致,阴性判定为合格,阳性则判定为不合格。不一致者,阳性试剂再做双孔复查。只要一孔出现阳性即判为阳性。
1.4 统计学方法采用卡方χ2检验比较高校学生和其他献血者的各检测指标阳性率,以 P﹤0. 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本次调查了5年来青岛市高校学生无偿献血者104732人次,平均占总献血人数的20.89 %。总献血人数逐年递增。高校学生无偿献血人数所占比例最高达23.12%,最低16.72%。
高校学生无偿献血者与其他人群血液检测指标结果比较见表1
表1 高校学生与其他献血者阳性率比较
检测项目 高校学生无偿献血者 其他人群无偿献血者 x2 P
阳性数 阳性率 阳性数 阳性率
ALT 1489 1.42 13134 3.31 1044.44 ﹤0.01
HBsAg(+) 321 0.31 1175 0.3 0.3 ﹥0.05
抗-HCV(+) 319 0.3 820 0.21 35.02 ﹤0.01
SYP 147 0.14 1535 0.39 150.7 ﹤0.01
抗-HIV(+) 108 0.1 377 0.1 0.56 ﹥0.05
合计 2384 2.28 17041 4.3 5682.68 ﹤0.01
3 讨论
无偿献血是临床用血安全的重要保障, 而建立一支稳定的、健康的无偿献血队伍对实现这一保障具有重要意义[1]。高校学生具有年轻,文化素质高,献血热情高等特点,在无偿献血的持续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有调查发现, 影响大学生参加无偿献血的主要障碍和原因是担心采血器材安全问题、担心献血影响身体健康的、担心献血疼痛等[2]。王立红等报道首次献血学生在暴露无遮掩的环境条件下献血, 见到大袋血液、 处于拥挤噪杂和秩序混乱环境而产生紧张的占66%;见到针头害怕占 56.67%;由于相关医学知识缺乏和医护人员不到位带来的紧张占56%[3],鉴于上述原因,我们可以提高医护人员的技术,优化服务意识,加大宣传力度,来保证稳固的献血队伍。
2007~2011年青岛市高校学生血液不合格率(2.28%)明显低于其他人群的血液不合格率(4.3%)。表明他们是献血的低危人群,血液质量相对安全。高校学生献血者HBsAg和抗- HCV 阳性率分别为0.31和0.3%,低于我国其他一些城市高校学生献血者的阳性率[4,5,6]。但是与本市其他献血者人群相比,其阳性率均不低于其他献血者抗HBsAg和抗-HCV阳性率。一方面,不排除假阳性率,另一方面,HBV和HCV的传播和很多生活习惯有关。大学生在一个集体生活的环境下,同吃同住和使用公用物品使被HBV 感染的几率增大[7]。而大学生对乙肝的预防知识较为缺乏,尤其是疫苗注射与乙肝病人隔离等问题[8],所以要对大學生加强预防肝炎传播的教育,避免使用公共用具。同时通过接种肝炎疫苗,来预防和控制肝炎的流行。
据报道,截止2007年l0月底,全国累计报告迄今存活的HIV感染者中约50.0%以上是 15~24岁的人群。处于此年龄段中的高校学生同时受西方性开放的影响,相当一部分学生对婚前性行为持赞同态度并已存在性行为 [9]。大学生性行为多为随意性和无保护性的,存在防病和性行为相分离的现象 [10]。,我市大学生抗-HIV阳性率和其他献血者抗-HIV阳性率接近,这说明在高校学生中开展艾滋病的预防教育是有必要的。鉴于高校学生接受知识能力强和有爱心,通过宣传学习一部分人会成为艾滋病防治的志愿者。我市高校学生梅毒感染率较低,这也充分表明高校学生是低危献血者。
因此,我们要加强对高校学生进行输血传染病的相关知识和定期科学献血有益健康的宣传,使广大高校学生成为定期无偿献血的主要参与者和推动者。
参考文献
1沈晓兰, 杨卫兰.湖州市无偿献血工作长效机制的探索[J]. 中国农村卫生事业管理, 2008, 11( 3): 844-846.
2覃益康. 柳州市 106例无偿献血者献血反应心理分析[J].广西医学, 2010,32(2):239- 240.
3王立红,张曼,赵景霞.高校学生首次献血认知态度的调查[J].临床输血与检验,2009,11(1):29-31
4颜庆华, 某高校学生9 年来参加无偿献血者HCV抗体检出情况分析[J].保健医学研究与实践, 2007,4(1):8-9.
5吴晓玲,陈剑锋,李文超等,济南市高校学生无偿献血者肝炎血清学指标调查[J].中国误诊学杂志,2004,4(7):1149-1150.
6郭建光,苏涛,郭红岩,泰安市高校学生无偿献血者肝炎血清学指标调查[J].中国厂矿医学,2006,19(3):236-237.
7张婷华,赵彦萍.公共场所公用物品HBsAg 污染及预防[J].中国临床医药研究杂志,2007 9:81-82.
8张静,刘英,付辉,高校学生对乙肝知识认知状况的调查分析[J].价值工程,233-234.
9李锦,蒋丽娟,王文艺等.大专生艾滋病相关知识、态度和行为的性别差异[J].现代预防医学, 2007,34(8):1529- 1531.
10徐秀珍,周碧波.高校学生性病艾滋病知信行调查[J]. 浙江预防医学,2012, 24(3):79-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