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油画是一种世界性语言,本文就油画艺术进行论述,谈谈中西方油画的区别与传承。
【关键词】油画艺术;表现形式;民族文化
一、油画概述
油画,是绘画方式的一种,是以用快干性的植物油(亚麻仁油、罂粟油、核桃油等)调和颜料,在画布亚麻布,纸板或木板上进行制作的一个画种。(1)源起。油画的前身是15世纪以前欧洲绘画中的蛋彩画,后经尼德兰画家扬·凡·艾克(Jan Van Eyck),对绘画材料等加以改良后发扬光大,他因此被后人誉为“油画之父”。近代油画多用亚麻子油调和颜料,在经过处理的布或木板上作画,绘画有立体感,色彩丰富逼真,油画逐渐成为西方绘画史中的主体绘画方式。19世纪后期,由于科技发展,许多新材料应用于油画领域,如丙烯颜料、油漆等。(2)发展。15世纪的欧洲文艺复兴运动,这一油画发展初期的历史条件,奠定了古典油画的写实倾向。17世纪是欧洲古典油画迅速发展的时期,油画内容与技法日臻丰富,并形成了各国、各地区的学派。从18世纪开始,油画艺术也同样在社会、文化、科技等多元因素的冲击下,产生了更多的流派、更多的思维、更丰富的创作、更深刻且影响更广的理论。中国的油画最早出现在棺椁器具之中,据周礼、汉书等文献所记,二千多年前的中国已有用“油”绘画的历史。通常的说法是1581年利玛窦携天主、圣母像到中国后,才开始了中国的油画。到了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中西文化大冲撞,民间的画坊、画馆兴起,画技亦得到了改善。清末维新戊戌变法后,许多留学归来的青年学子带来了西方及日本先进的教学方法及理念,中国绘画得到发展,在当时的背景下,徐悲鸿的写实主义逐渐形成了中国规范化的油画。此后,中国油画始终与时代发展紧密结合,中国油画变得形式丰富多彩,技法纯熟,内容广泛,感情丰沛。
二、中西方油画的区别
大致上说,油画艺术有三个层面可供考察:技术、表现形式和精神内容。技术是手段,表现形式是方式,最终为精神内容服务。总体来说,西方绘画艺术讲求理性,注重客观;东方艺术讲求感性,注重主观。如果要深入分析中西方油画区别,就要寻找中国传统绘画中的人文精神和审美意向对中国油画的影响。(1)中国画讲究线条,讲求线条的精准有力,概括而有神韵;西方绘画则将线条付诸面,表现对象个体与个体间的关系;(2)中西方在对象的观察方法上的差异,使得画面空间感和时间感存在区别;(3)中国油画注重写神,讲求神似而非形似,人物生动鲜活、韵味悠长;西方油画注重写实,如讲究对解剖学的掌握和运用,对人体骨骼和肌肉研究透彻;(4)在创作题材和表现对象上的区别:中国传统绘画题材多以自然为主,西方题材以人物为主;(5)色彩的发展背景深厚程度不同:油画作为产生在欧洲的画种,其历史、地理和人文环境培育出了油彩艺术,欧洲绘画优势在于油彩而不是水墨;而中国长于水墨画,在绚丽的油画色彩方面底蕴不够深厚;(6)精神容量存在差异:中国的油画由于与人生、与现实有较为紧密的联系,在其发展阶段受狭隘的文艺观念与有偏差的文艺政策所制约;而西方油画所反映的内容广泛,有深厚的审美感觉。
三、中西方油画的联系与传承
西方油画对中国油画的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对中国油画的影响广泛而深远。不得不说,中国油画是西方文化入侵的产物。从最初的西方油画单方面进入中国,西方人教授中国民间弟子,到新文化运动时中国青年学子远赴西洋、东渡日本学习先进文化,对西方油画中的多种流派进行吸收与借鉴,把西方技术与中国传统精神结合,这是世界文化融合的过程。我国早期的油画大师是有着深厚的民族传统底蕴的,他们也积极去到西方学习油画。徐悲鸿于1919年赴法国、德国及比利时留学后,大胆引进了西方学院派,继承欧洲古典油画的优良传统,将印象派融会中国传统绘画技法的长处,为油画的民族化另辟蹊径。中国油画,这一源于西方又根植于东方的艺术,在它自身的成长中,并不是简单的继承,而是在接受西方写实与表现的同时,把中国传统绘画精神加以发扬,中西结合,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油画艺术。油画民族化是开放的,是在东西文化交流融合中客观真实健康地画出具有强烈东方本土特色的油画。
油画在中国的发展因为土壤、环境的不同而产生的最大变化在于其中西文化不同所带来的艺术审美的差异,以及由思想引发的外在表现的不同。这种具有民族文化精神、富于时代气息的中国油画艺术还尚未成熟,在发展中不仅要注重西方的技法特色,更要注重民族文化精神的升华,真正结合民族文化,才能脱离西方影响,形成自己的风格和特征,才有更强的生命力,在世界也就有了真正存在的价值和意义。
参 考 文 献
[1]黄复盛.中西画论选解[M].辽宁美术出版社,1996
[2]钟涵.康下巡礼——从传统到现代的艺术探索[M].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1995
【关键词】油画艺术;表现形式;民族文化
一、油画概述
油画,是绘画方式的一种,是以用快干性的植物油(亚麻仁油、罂粟油、核桃油等)调和颜料,在画布亚麻布,纸板或木板上进行制作的一个画种。(1)源起。油画的前身是15世纪以前欧洲绘画中的蛋彩画,后经尼德兰画家扬·凡·艾克(Jan Van Eyck),对绘画材料等加以改良后发扬光大,他因此被后人誉为“油画之父”。近代油画多用亚麻子油调和颜料,在经过处理的布或木板上作画,绘画有立体感,色彩丰富逼真,油画逐渐成为西方绘画史中的主体绘画方式。19世纪后期,由于科技发展,许多新材料应用于油画领域,如丙烯颜料、油漆等。(2)发展。15世纪的欧洲文艺复兴运动,这一油画发展初期的历史条件,奠定了古典油画的写实倾向。17世纪是欧洲古典油画迅速发展的时期,油画内容与技法日臻丰富,并形成了各国、各地区的学派。从18世纪开始,油画艺术也同样在社会、文化、科技等多元因素的冲击下,产生了更多的流派、更多的思维、更丰富的创作、更深刻且影响更广的理论。中国的油画最早出现在棺椁器具之中,据周礼、汉书等文献所记,二千多年前的中国已有用“油”绘画的历史。通常的说法是1581年利玛窦携天主、圣母像到中国后,才开始了中国的油画。到了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中西文化大冲撞,民间的画坊、画馆兴起,画技亦得到了改善。清末维新戊戌变法后,许多留学归来的青年学子带来了西方及日本先进的教学方法及理念,中国绘画得到发展,在当时的背景下,徐悲鸿的写实主义逐渐形成了中国规范化的油画。此后,中国油画始终与时代发展紧密结合,中国油画变得形式丰富多彩,技法纯熟,内容广泛,感情丰沛。
二、中西方油画的区别
大致上说,油画艺术有三个层面可供考察:技术、表现形式和精神内容。技术是手段,表现形式是方式,最终为精神内容服务。总体来说,西方绘画艺术讲求理性,注重客观;东方艺术讲求感性,注重主观。如果要深入分析中西方油画区别,就要寻找中国传统绘画中的人文精神和审美意向对中国油画的影响。(1)中国画讲究线条,讲求线条的精准有力,概括而有神韵;西方绘画则将线条付诸面,表现对象个体与个体间的关系;(2)中西方在对象的观察方法上的差异,使得画面空间感和时间感存在区别;(3)中国油画注重写神,讲求神似而非形似,人物生动鲜活、韵味悠长;西方油画注重写实,如讲究对解剖学的掌握和运用,对人体骨骼和肌肉研究透彻;(4)在创作题材和表现对象上的区别:中国传统绘画题材多以自然为主,西方题材以人物为主;(5)色彩的发展背景深厚程度不同:油画作为产生在欧洲的画种,其历史、地理和人文环境培育出了油彩艺术,欧洲绘画优势在于油彩而不是水墨;而中国长于水墨画,在绚丽的油画色彩方面底蕴不够深厚;(6)精神容量存在差异:中国的油画由于与人生、与现实有较为紧密的联系,在其发展阶段受狭隘的文艺观念与有偏差的文艺政策所制约;而西方油画所反映的内容广泛,有深厚的审美感觉。
三、中西方油画的联系与传承
西方油画对中国油画的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对中国油画的影响广泛而深远。不得不说,中国油画是西方文化入侵的产物。从最初的西方油画单方面进入中国,西方人教授中国民间弟子,到新文化运动时中国青年学子远赴西洋、东渡日本学习先进文化,对西方油画中的多种流派进行吸收与借鉴,把西方技术与中国传统精神结合,这是世界文化融合的过程。我国早期的油画大师是有着深厚的民族传统底蕴的,他们也积极去到西方学习油画。徐悲鸿于1919年赴法国、德国及比利时留学后,大胆引进了西方学院派,继承欧洲古典油画的优良传统,将印象派融会中国传统绘画技法的长处,为油画的民族化另辟蹊径。中国油画,这一源于西方又根植于东方的艺术,在它自身的成长中,并不是简单的继承,而是在接受西方写实与表现的同时,把中国传统绘画精神加以发扬,中西结合,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油画艺术。油画民族化是开放的,是在东西文化交流融合中客观真实健康地画出具有强烈东方本土特色的油画。
油画在中国的发展因为土壤、环境的不同而产生的最大变化在于其中西文化不同所带来的艺术审美的差异,以及由思想引发的外在表现的不同。这种具有民族文化精神、富于时代气息的中国油画艺术还尚未成熟,在发展中不仅要注重西方的技法特色,更要注重民族文化精神的升华,真正结合民族文化,才能脱离西方影响,形成自己的风格和特征,才有更强的生命力,在世界也就有了真正存在的价值和意义。
参 考 文 献
[1]黄复盛.中西画论选解[M].辽宁美术出版社,1996
[2]钟涵.康下巡礼——从传统到现代的艺术探索[M].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19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