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oyanfeiy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对数学学习重要性的认识是激发学习兴趣的前提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做好一切事情的保证,是学生学习的重要动力和获得知识的巨大推动力。兴趣是培养学生创造思维的催化剂,有了兴趣,学生才会对学习有动力。具体到数学学习,对数学的兴趣能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强烈好奇心和求知欲。所以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至关重要。数学不仅是一门实用性较强的学科,也是学习物理、化学等课程,以及进一步学习现代科学技术的工具和基础,“宇宙之大,粒子之微,火箭之速,化工之巧,地球之变,生物之迷,日用之繁,无处不用数学。”当代著名物理学家、诺贝尔奖获得者丁肇中院士也说:“不要教死知识,要授之以方法,打开学生的思路,培养他们的自学能力。”这都是在强调方法的重要性,只有学会了方法,学生才会有自学的能力,才能自求进步。
  2.利用恰当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重点
  2.1设置悬念,利用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诱发学生的兴趣。
  好奇心是人们对新奇事物积极探求的一种心理倾向,是一种本能,是人类天生的反应能力,会指向任何对个体来说是新异的事物,而不会专一化。从纵向看好奇心、求知欲、兴趣三者之间的关系是:好奇心──求知欲──兴趣。根据兴趣活动的这一规律,教师可以设置悬念,引起学生的好奇心,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在讲解乘方的时候,我让学生讨论“一张足够大的纸,对折五十次后有多高?”在学生讨论后,我再告诉他们结果。这时学生非常好奇(因为他们想不到会有教师说的那么高),对学习乘方产生了很大的兴趣。
  2.2利用学生探究问题的成功和教师的赞许增强兴趣。
  心理学研究表明,人都具有无可估量的潜力,但只有在意识中肯定了自己的力量之后,才有可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潜力。同样,学生从数学学习中获得的成功感,也可产生巨大的学习动力。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创设适当难度的提问、讨论和测试的机会,让他们付出一定的努力,在独立的思考中解决问题,使学生体验到战胜困难后的愉悦,认识到自己的力量,增强自信心。一般来说,学生刚开始学习代数、几何时,只是认识到数学对未来的学习和工作的重要性而认真去学,有兴趣,但这种兴趣只是间接兴趣,很不稳定。学生在以后的学习过程中,由于步步成功,尝到了甜头,亲自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才增强了学习数学的兴趣,达到了“越学越爱”的境地。
  2.3利用故事、历史人物等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生一般喜欢听趣人趣事,在教学中,教师结合学习内容讲述数学发展的历史和历史上数学家的故事,如数学理论所经历的沧桑,数学家成长的事迹,数学家在科技进步中的贡献,数学中某些结论的来历,等等,既可以让学生了解数学的历史,丰富知识,又可以增加其对数学的兴趣。例如讲解华罗庚等伟大数学家的成长过程,让学生知道天才源于勤奋,伟人也是从小事做起,循序渐进而成,引起他们对伟人的崇拜,继而产生向伟人学习的志向,进而对所学科目产生兴趣。
  2.4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
  兴趣是人们爱好某项活动或力求认识某种事物的心理倾向,这种倾向和一定的情感联系着,它是在需要的基础上产生的,是在生活实践过程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需要老师引导、培养和保护才能形成和发展。因此,教师要创设情境,切实满足不同学生、不同的心理要求,使每一个学生充满强烈的求知欲。如在学习“三角形三边关系”时,我提出如下问题:“三根木棍能组成一个三角形吗?”大多数学生回答是肯定的。这时,我拿出三根木棍进行演示。学生看到居然不能组成一个三角形时,感到很惊奇。这时我再演示把最长的木棍适当截去一段后,与另两根组成了一个三角形。然后我启发学生自己动手用木棍去寻找三角形三边长应满足怎样的关系才能构成一个三角形。这样的教法既能促使学生探索,又能将其思维引向深层。
  3.合理使用教材引导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培养学生的兴趣是保证
  教材是一切教育的范本,它包括了教学知识、教学方法、教学能力等方面的引导。一切教育教学源于教材,所以教师要感悟教材,领会教材的编排意图,发现教材中学生感兴趣的知识点,对学生加以引导利用,培养他们的兴趣。教材在每章节内容的编排上安排了“做一做”、“想一想”、“议一议”、“读一读”等栏目,其宗旨是设法使学生学有趣、学有法、学有得,同时对教师的教法提出了高要求。在教学实践中,我从兴趣教学入手,侧重于从这几个环节中进行。
  4.建立和谐的教学氛围是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催化剂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努力建立一种相互平等、相互尊重、相互信任的师生关系,形成民主和谐的教学气氛,使学生能在一个欢乐、和谐、宽松的良好氛围里学习。师生情感融洽,能使学生的思维在无拘无束的环境中任意驰骋,能使学生敢想敢问敢说,从而培养学习兴趣。现代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认为,人的生存需要和安全需要基本满足后,爱的需要和受尊重的需要就会突显出来,成为主要需要。学生都是得到了生存需要和安全需要的人,只有对他们热爱、尊重、理解和信任,才能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作用,有利于学生思维的开发和能力的提高,浓厚的学习兴趣还有利于创新意识的萌发和滋长。
  总之,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是广大数学教育工作者需要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对提高教学质量有着很大的促进作用。培养学生的兴趣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取得明显成效的,它需要在教学中长期坚持,需要教师在教学中不断总结经验教训,不断取长补短,只有这样才会取得预期的成果。
  
  参考文献:
  [1]史爱荣,孙宏碧.教育个性化和教学策略[M].山东:山东教育出版社,2010,5.
  [2]殷显耀等主编.新教学方法[M].吉林:吉林科技出版社,1995,11.
  [3]马兰.掌握学习与合作学习的若干比较[J].比较教育研究,1993,2.
其他文献
摘 要: 本文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针对当前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对初中数学案例式教学进行了研究,认为应做好紧扣案例的巩固特性,使学生对内容及时掌握、注重数学的生活特性,使数学案例贴近学生实际、抓住习题的探究特性,使学生动手能力得到提升。  关键词: 初中数学教学 案例式教学 教学实效    数学课堂教学是一门内容丰富、变化莫测的艺术,是一个教师教学水平优劣的最直接、最具体的表现。长期以来,广大教师受
现代教学理论认为,学生是认识的主体。在教学中,教师应充分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转变学生总是被动、单一的学习方式。我们应该提倡自主、探索、合作的学习方式,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使学生的主体意识、能动性和创造性不断发展。具体地说,教师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创设情境教学,培养学习意识  在教学中,教师要把数学问题设置到有意义的问题情境中,鼓励学生大胆质疑,自主探索,利用多种教学手段培养学生的学习意
数学研究性学习是学生在数学教师指导下,从自身的数学学习和社会生活、自然界,以及人类自身的发展中选取有关数学研究专题,以探究的方式主动地获取数学知识、应用数学知识解决数学问题的学习方式。它同社会实践等教育活动一样,从特定的数学角度和途径让学生联系社会生活实例,通过亲身体验进行数学的学习。  数学研究性学习是学生数学学习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是在基础性、拓展性课程学习的基础上,进一步鼓励学生运用所学知识
摘 要: 设计问题是初中数学教学的关键,数学教师通过问题串的设计和应用,可以促进学生对概念的理解,揭示数学本质,有助于教学难点的突破,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并使学生更容易找到数学的解题规律和学习方法。  关键词: 初中数学教学 问题串 应用    基于问题的学习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其主要特点表现为:使学生成为问题情境中的角色;教师围绕一个完整的问题设计安排课程,鼓励学生解决问题;教师创造一种学习环
摘 要: 许多初中学生害怕学习平面几何,也学不好平面几何,因而影响数学教学的质量。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营造和谐、民主的学习氛围,抓好平面几何的入门教学,要让学生经历数学知识的形成与应用过程,要注意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关键词: 平面几何教学 两极分化 教学质量    初中阶段学生数学成绩两极分化在七年级下学期就很明显了,不少学生没有形成良好的数学认知结构,不能为继续学习提供必要的认知基础,思维方
摘 要: 由于盲校学生客观存在的视力缺陷,数学阅读对于视障学生显得尤为重要。作者对本校部分a学生和数学教师做了数学阅读情况的调查,结果表明,视障学生在数学阅读的认识方法与能力诸方面都存在着较大的问题。只有在教学实践中激发视障学生数学阅读的兴趣,加强数学阅读训练,使学生掌握科学的数学阅读方法的技能,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才能使学生更好地,更主动的去阅读,理解掌握和运用数学知识。  关键词: 盲校 数学
一、前言  科学领域最不可或缺的是问题意识和质疑能力,它们是攀登科学顶峰的必备素养。中国科学院院长路甬祥院士指出,问题的解决对科学发的展中起重要作用,而提出重要的科学问题则更为关键。近年来初中数学“新课程改革”中,进一步凸显对学生问题意识和质疑能力的培养,这对开展学生的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有重大作用和现实意义。  二、初中数学教学现状与特点  目前我国初中生学习主要是靠被动的接受。教师向学生讲授和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