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样选择资料才更高效

来源 :小学语文教学·园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ms200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1年版《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但仅凭学生课后自觉,在当前特殊的教育环境下似乎效果不大,因此有效的办法之一就是把课文教“厚”。很多教师也想到了这一点,并主动在课堂教学中进行资料拓展,但由于拓展缺乏相应的方法,导致其课堂看似“热闹”,效果却不太明显。对此笔者认为,资料拓展应有明确目的,懂得取舍,并在恰当的时机呈现,以便真正给阅读教学增添色彩。以下是笔者对拓展策略的思考。
  一、根据教学目标,选择拓展内容
  当前课堂拓展效率低下,原因之一在于目标意识缺乏。对此教师首先要明确拓展的目标及其意义,明确拓展最终是为了推促课堂目标的达成。从课堂教学目标出发,课外资料可以围绕以下两个方面进行拓展:
  1. 围绕文本背景进行拓展
  教材中的文本不仅包含着丰富的语文知识,同样也包含着作者自身的情感。但由于作者所处年代、写作背景往往与学生的现实生活相差甚远,因而单纯依靠文本语言引导学生感悟是不可取的,无法真正做到与作者进行深度对话。因而在教学中,教师需要结合文本主题挖掘相关写作背景,以便引导学生通过换位思考,与作者进行情感交流,产生情感共鸣。如《虎门销烟》一课,仅凭文本内容学生无法充分感知这一伟大历史事件。对此,教师可以围绕文本背景补充以下内容:吸食鸦片的危害及相关图片、当时鸦片贸易对清朝政府白银的掠夺、林则徐的生平、销烟后引发的鸦片战争等。正因为在资料整理中教师有了明确的目标,也对相关资料进行了选择,所以拓展做到了少而精。这样不仅有助于学生理解文本主题,真正理解这一伟大历史事件,还突出了拓展重点,提高了课堂效率,有效推促精彩课堂的生成。
  2. 围绕文本主题进行拓展
  作者常常通过文章表达自己的某种情感。对于教材文本来说,其文字的背后有时隐藏着作者真挚的情感,故事散文也是如此。但仅凭文本语言引导学生品味,很难与作者产生情感共鸣。对此教师需结合文本主题进行适当拓展,以便丰富学生的认识,为其情感对话奠定基础。如《我和祖父的园子》一课,在轻松和活泼的语言文字中,作者给我们展示出一种天真与童趣,一种精神的自由。但这是萧红想要表达的真正主题吗?对此教师可以先适当拓展茅盾对该书的评价,即“一篇叙事诗,一幅多彩的风土画,一串凄婉的歌谣”,在激起学生探究兴趣后给学生讲解萧红生平,即少年丧母,父亲暴戾,也只有在祖父那里才能享受到一定的快乐,最后再引导学生回到文本,这样自然而然就能让学生感知到,萧红这里并不仅仅是对童年生活的怀念,还有一种忧伤,淡淡的忧伤。
  二、把握拓展定位,选择恰当时机
  同样的材料,往往由于拓展的时机不同,產生的效果也就不同。从课堂教学流程来看,大致可以分为导入,推进与总结三个环节。在相应的教学环节中,如何发挥资料拓展的最大价值呢?其直接决定因素主要有两点:文本内容与拓展内容。如《石灰吟》,从主题来看,这是一首咏物言志的古诗,不仅需要学生对石灰进行了解,同样也要了解诗人于谦的个人生平。这些资料能够较为全面地反映该诗主题,推促学生与诗人进行深度对话。但对于课堂教学来说,环节众多,如何提高拓展效率呢?笔者分别尝试了以下环节:
  1. 导入环节
  在导入过程中,笔者没有直接讲解古诗的内容或背景,而是从生活出发,组织学生讨论石灰的用途,通过多媒体拓展石灰具体用途的资料,让学生在了解其广泛用途的同时,逐步建立起对石灰的认知联系。引导学生对石灰用途的了解,不仅有助于唤醒学生的生活体验,而且在激发他们兴趣的同时,为他们深入理解内容、感知情感奠定了基础。
  2. 推进环节
  在具体教学中,教师可结合诗中的“千锤万凿”“烈火焚烧”“粉身碎骨”“要流清白”等词语,借助多媒体逐一呈现石灰的制作过程。如结合“千锤万凿”呈现石灰采集过程的资料或视频,让学生感知艰辛;“要流清白”可以通过多媒体呈现“二氧化碳与澄清石灰水”的反应过程等。在这一过程中,笔者还配以生动语言,或者手势进行讲解,通过这种一一对应的方式进行资料拓展,不仅有助于学生在理解过程中逐步融入自己的情感,还能推促他们掌握相关知识,继而在小组讨论的基础上了解诗句的主要意思。
  3. 总结环节
  对于古典诗歌来说,咏物言志是一种主要表现形式,《石灰吟》就是一个典型。但是仅凭文字,学生往往停留在对石灰这一层面的理解,无法与诗人进行对接。对此,笔者拓展了关于于谦的相关资料或生平。如他不屈服,敢于对抗外敌,这可以与“烈火焚烧”这一词语相对应;结果却被陷害,与“粉身碎骨”相对应;最终留名千古,正好对应了诗中的“要流清白”。这样通过一一对应的方式,更好地推促了学生与诗人进行对话,并且在理解诗句主题的同时也读懂了于谦这个人,真正达成了本课的教学目标。
  针对不同环节、不同契机进行有效拓展,既可以最大限度发挥拓展的价值,同样也让整个课堂教学呈现一种“浓缩”,在把课文教“厚”的基础上也推促了课堂的精彩生成。
  三、结合学生实际,选择拓展方式
  学生是课堂的主体,学习的主人,拓展也应结合学生实际进行。从拓展的资料内容来看,有文字资料、图片资料、音像资料等;从拓展的方式来看,有课前下发给学生的,有在课堂上通过多媒体呈现的,还有在学生讨论的过程中寻机导入的,等等。方法有很多,但教师应该结合学生实际,结合学生认知水平。如针对低年级则需要采取活泼的方式进行呈现,以便更好地激发学生兴趣;而针对高年级则可以采取相应文字资料的形式呈现,以便让学生进行理性思考。如针对《船长》一课,笔者就曾选择以下两种方式进行拓展:
  1. 课前整理资料下发
  为了让学生了解作者雨果,笔者在课前对雨果相关的生平资料进行了整理,将其呈现在一张纸上,上面有雨果简要生平,主要集中在戏剧与小说这方面,在右上角还配了雨果的一张肖像图,在生平后面还重点推荐了雨果的两本书,并附以相关书籍照片。最后呈现的是一段话,即雨果对八国联军火烧圆明园的抨击。这样在丰富学生认知的同时,也容易得到他们的认同,为学生进一步走近雨果,与雨果进行深度对话奠定了基础。
  2. 借助相关媒体呈现
  在组织学生进行讨论时,有很多学生对船长的做法表示不理解,认为明明可以逃生,为何要自杀。毕竟生命才是无价的,甚至有学生进行恶意揣测,是否船长在外借钱买船,结果船沉了,他破产了,自然要自杀。面对这种偏离主流价值观的言论,笔者没有急于反驳,而是通过多媒体补充了当时船长与轮船之间的关系,以及船长的义务与职责等。这样学生不仅正确理解了船长的做法,还对船长产生了一种敬佩之情。通过这种拓展方式,不仅有助于推促学生与作者情感相融合,还能推促学生深入理解文本,为准确把握文本主题奠定了基础。
  选择资料进行拓展,具体策略还有很多,这里笔者不再一一列举。但关键是教师要结合学生实际,从文本需要出发,能够充分整合资料,并进行有效拓展,在帮助学生补充课外阅读资料的同时,也能推促他们对文本内容的深入理解,从而为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创造条件。
  (作者单位:江苏苏州高新区镇湖实验小学)
  责任编辑 刘 妍
其他文献
“本”(指事字,“木”下一横,指明这是根部),本义是“草木的茎或根”,由此引申为事物的根本、根源。汉字,因义构形,因形表意,每个汉字不仅是一个“记号”,更是一种文化,在造字之初就被古代人们赋予了意识形态、文化审美等。由此,在教学中,适切地追溯汉字本源,充分利用汉字独特的构字规律及丰富的文化内涵,可以极大地提高教学效率,引导学生在理解汉字文化中发展语言与思维,提高审美情趣及文化感受能力,形成语文核心
低年级学生形象思维占主导,他们的写话一般是建立在说的基础上的,也就是说学生先产生口头语言,再由口头语言向书面语言过渡。要想提升低年级学生的写话水平,教师就应以文本教材为依托,鼓励学生由说到写,邊想边说,在说的基础上尝试写出来。基于这点认识,教师可以以文本内容和教材插图为平台,找准读写点,为学生提供说话写话的契机。这样教学,可以有效降低学生的写话难度,提升学生的写话质量。那么,低年级读写结合点应该如
“你真是一个好孩子。”这是小豆豆在巴学园的日子里,小林宗作校长不断地对她说着的一句话。正是这样一些闪烁着无限爱心和教育智慧的话,改变了小豆豆的一生。    1 “好了,你跟老师说说话吧,说什么都行。把想说的话,全部说给老师听。”  (小豆豆刚上一年级就被勒令退学了。因为她上课时不停地开关书桌盖子,站在窗口与街上的宣传艺人、教室屋檐下的小燕子大声说话;因为美术课上画图漫过绘图纸在书桌上留下了擦不掉的
高年级语文教学中现存三种现状:(1)教师直接将教学参考书中的观点传授给学生作为自己唯一的任务,“教文本”而不是“用文本教”;(2)课堂呈现“擦地板”的情形,轻松快乐,但学生的知识能力止步不前;(3)拓展无度,课堂上东拉西扯,貌似热闹,但学生收效甚微。  备课时,发现文本特点、把握拓展尺度、多元解读文本至关重要。以《莫高窟》为例,我解读文本时“望、闻、问、切”,“四两拨千斤”,为课堂“穿针引线”。 
走进纸盒的世界  在我们的生活中,到处都可以看到纸盒的身影,你发现了吗?喜糖盒子有心形的、圆形的,并且色彩很丰富;化妆品盒子颜色淡雅,造型基本都是长方形和正方形;大纸箱子一般都是瓦楞纸做成的,撕掉外面一层就会露出一楞一楞的纹路……  让我们走进纸盒的神奇世界,探索纸盒的奥秘,和它来一次亲密对话吧!  纸盒创意变身  当各种不同肌理和形体的纸盒相互结合,就会变成非常可爱的作品。  准备好这些:餐巾纸
习作评价是习作教学的重要内容,是促进学生习作能力发展的关键因素。目前的习作评价形式单一,缺少层次性,导致学生持续写作的热情不高,因此迫切需要教师更新观念,准确把握评价的实质性功能,调整习作评价的方式。  一、巧用分层评价,激发习作兴趣  1.目标分层  习作评价要以“学段目标”为导向,做到目标与评价的一致性,让评价指向教学目标。在学段习作目标的统领下,落实“教什么就评什么”“ 写什么就评什么”,以
2011年版《语文课程标准》指出:“每个学段都要指导学生写好汉字。要求学生写字姿势正确,指导学生掌握基本的书写技能,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提高书写质量。”加强写字教学,对提高小学生的文化素质、陶冶其情操有着潜移默化的作用。下面,浅谈本人在写字教学中的几点做法。  一、抓写姿  正确的写字姿势,是学生写好字的前提。为了指导学生把字写好,我采取了以下方法:  1.示范引路  我巧妙利用班班通等现代化的教
在习作教学中,不少教师把主要的时间和精力都放在素材搜集及习作构思的指导上,而对“成文”之后的评改,一般都是自己包办。久而久之,批改习作就成了语文教师的“噩梦”,每一篇都要修改,写眉批和总批……一个班四五十册习作本断断续续要评改一个星期。可是教师付出的辛苦劳动对提升学生的习作能力到底有多大的功效呢?  全班的习作由一个人当裁判,用同一把尺子来“评判”,势必会使得评改千篇一律,造成评价标准单一、模式固
对于小学语文教材来说,“伟人”篇比较常见。这类题材内容丰富,不仅涵盖古今中外,还能折射出伟人的品质,体现出人性的光辉。在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品析语言,进而感知人物形象是教学重点。笔者以《在大海中永生》一课的教学片段为例,通过引导学生学习语言表达来感知伟人形象。  【教学片段】  (生自由朗读第3自然段)  师:我们来读一读,找一找,在第3自然段中作者赋予了哪些景物情感?  生:浪花。  师:在大海
信息技术的普及,给小学语文教学带来了更多、更新、更直观的教学素材,如何合理、有效使用是关键。只有在 “迫切需要”处,才能凸显信息技术直观、形象、全面的特点。而要找准着力点和迫切需要点,就需要教师潜心研讨教材,把握教学难点,将信息技术这把利刃放在课堂教学的难点和重点处。只有这样,才能让信息技术在课堂上大放异彩,教学效果显著。  一、巧用信息技术,教学难点在学生亲身实践中迎刃而解  语文是一门实践性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