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春芽 那抹春天的气息

来源 :海峡茶道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xl000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某日,被朋友约到一个名叫“天海堂”的茶庄,理由是能让我喝到与众不同的茶。好茶对于我是极有诱惑力的。故不到约定时间,我便提前到了那家茶庄,随后朋友才到,见我就笑道:“料定你要比我先到的。”
  约好的人陆续来了。要在以前,我更喜欢独自一人细品。因为自从和茶打上交道后,我就觉得茶是好静的灵物,不管是生长着,还是被人存储着,茶都是在安静地酝酿着自己的滋味。后来,结识了一群好茶的朋友,时常被约到一起品茶,倒是有了另一番味道,很多感觉在相互的言谈点拨中有所升华,能被更深刻地感悟出来。
  接着,那道让我们聚到一起的茶被请了出来。单看干茶,的确特别,几片嫩黄的小叶有层次地包裹着,叶面上附着有银白色的绒毛,像极了袖珍型的小笋尖,我们挺好奇,这样的小东西能泡出哪般味道呢?
  “小笋尖”被放进透明的玻璃壶里,烧开后的水先倒进玻璃茶海里,轻晃几下,再倒入玻璃壶里。沏茶的人说:“这些芽苞很嫩,如果用滚烫的开水直接冲泡,容易破坏芽苞的完整,口感也不佳。”经过热水浸泡的“小笋尖”显得清亮柔软了许多。沏茶的人不敢深泡,很快出水了,淡淡的香气在出汤的同时扩散在空气中,这让我们几个都不由深吸了几口气。
  茶店老板向我们介绍着这款茶的来历。这款茶名为“报春芽”。其芽叶生长在云南乔木茶树上,因它们在立春前发芽,故名报春芽。此茶发芽和其他茶不同,发出来的并不是卷曲着的嫩叶,而是一个个白色的芽苞,嫩叶则藏在芽苞里面。叶片没长出来时,入口较甜,而叶片长大之后,入口则较酸,有点像柠檬果茶的味道。开汤之后,香气迅速扩散开来,让品茶者若临百花园内,醉在其中,故又名醉芽、百花香。
  言谈中,淡黄透亮的报春芽茶汤送到了我们面前,几位朋友似乎有些迫不及待了,没待主人请,都各自端杯品饮开来。报春芽的茶汤入口饱满柔滑,香气极纯且清淡不烈,有一股玫瑰花香的味道,却没有玫瑰花茶的那般华丽,像是幽兰与玫瑰结合后的恬淡,由口到喉到胃都能感受到畅快的感觉,呼吸间仍有留香。一位茶友给予报春芽一句精妙的评价:“柔滑回甘源于古树,清淡如荷来自嫩芽,厚重与脱俗能如此结合,如名门闺秀,实在难得。”
  茶店主人说,他到云南采购这款茶时,特别交代茶农采摘后直接晒青,大部分报春芽是经过炒青的,颜色显得深沉些,也失去了最原始的口味。后来,有一个瑞典的客人来到他店中喝过报春芽后,大呼“original(原始、天然)”,他觉得在这茶汤中不仅没喝到农药的味道,而且天然原始。
  几巡过后,我向沏茶人讨要了茶底来看,喝过水的报春芽要比干茶饱满许多,原来紧包着的嫩叶稍稍展开一些,由“小笋尖”变成含苞的“小玉兰花”,尖尖的芽叶顶端向内微微弯曲,很像婴儿的指尖,让人忍不住想把脸贴上前去让其轻抚着。沏茶人说,这茶和云南普洱茶一样,是极耐泡的,如果把这茶底放到玻璃杯里慢慢泡着,还能喝上好几巡。
  这报春芽是经过一整个冬天的蛰伏与酝酿,开春发芽的,为了不破坏茶树的生长,采摘量也是有限制的,所以一年采摘一次的报春芽也就极稀少了。听店主人介绍报春芽也有被压制成饼的,我们听了都感到惋惜。有立体感的东西,在它还有生命与活力的时候被做成平面的标本是让人不忍的,如果是供人欣赏也就罢了,但是还有许多芽苞要被压挤到茶饼的中间,只有在撬开茶饼的时候才能被人看见,对于这些美丽而稀有的芽苞来说是很残忍的。
  末了,我在报春芽茶底中挑了一叶芽苞,准备夹在书中待日后赏玩,朋友们看到了也纷纷效仿。其实,没有了这番来历,报春芽也只能算是茶中花草,但在听闻过它的种种经历之后,断然觉得它们是我们生态环境日渐遭受破坏后的幸存者,就像那位外国客人的评价一样,这报春芽带着春天天然的味道,让人觉得珍贵。多少年后,人类是否要从那夹着芽苞的书本中去回味那股最原始最纯洁的气息呢?我们无法预测,只有珍惜眼前了。
其他文献
过了清明节,一切都变得清丽明快起来。  与南山如荠兄相约到终南山饮茶,“关中河山百二,以终南为最胜”,那里有他的几间茅舍正宜饮茶,正是我所希冀的仙家居处。历史上,曾为十三朝古都的西安,与终南山相伴,一边是皇室的奢华与争斗,一侧却是远山的清苦与无为。  西安城已经是满城春色,绿意无限。城砖的旧痕刻着过往的历史,那些年月的战争烽火,就在城墙的额头刻画着,护城河依然掩盖在两岸的绿色里。  从西安城区南门
期刊
自神农发现茶叶的传说开始,翻阅中华民族辉煌的饮茶史,可以清楚地看到不同历史时期喝茶方式的运行轨迹。根据史书考证,我国历来对选茗、取水、备具、佐料、烹茶、奉茶以及品尝方法都颇为讲究,因而逐渐形成丰富多彩、雅俗共赏的饮茶习俗和品茶技艺。今天,我们带您穿越时空,看看古人是如何喝茶的,茶人朋友们也可以试着沿用古人的方式来走一遭“时尚喝茶复古风”。  复古年代一:春秋以前  喝茶方式:生嚼、煎服、八菜  复
期刊
盲品,是对葡萄酒品质进行评定时常用的品鉴方式,意指在失去一部分或全部线索的时候,对葡萄酒的品质、品种、产地、年份等做出准确判断。  相比茶的品鉴方式,酒的盲品就类似于斗茶,只是还没有人提过对茶进行盲品的概念,而且毕竟茶的品饮方式和酒相比,还有所差别。不过我们还是大胆地在“鉴茶圆桌”栏目提出“盲品”的概念,并尝试举办了一次《海峡茶道》读者专场盲品会。  本次专场盲品会是杂志新年改版后增强与读者互动的
期刊
茶者,借饮茶寓情、寓景,它是休闲生活的组成部分,更是心灵释放的良方。如今遍地的茶艺茶馆,已经难以束缚先锋茶人的想象空间,很多人已不再追求“为茶而茶”,种种喝茶门派应运而生。  茶,可以如诗如歌、细细玩昧,也可以粗犷豪迈、不拘一格,见仁见智。它虽只是一味饮品,但承载了太多文化与民生,喝茶方式的多样化,正是人们生活情趣多元化的体现。虽然方法上不一定都认同,但编者觉得,不管怎样,喝茶甚至是玩茶,都是值得
期刊
维基百科定义,“惯性思维(Inertial thinking)”指人习惯性地因循以前的思路做事情。缺少创新或改变的可能性。  放到喝茶上来说,对于自身年龄增长、体质的改变、周围环境的变化带来的一系列可能出现或者碰到的新问题,如果还依靠过去的喝茶惯性思维,往往会给自己的健康造成影响。在这种情况下,就需要突破几年甚至几十年来养成的喝茶惯性思维的旧框框,打造出适合各种自我情境的健康的喝茶习惯。  那么如
期刊
上期的“百家讲茶”栏目,陈郁榕老师为大家详细讲解了闽南乌龙茶品种,福建乌龙茶除了闽南乌龙茶以外还有一大类,就是闽北乌龙茶。本期的“百家讲茶”,陈老师将继续为大家深入解读福建乌龙茶品种之闽北乌龙茶。  闽北乌龙茶区产茶历史悠久,是福建乌龙茶的一个古老茶区。东晋太元丙子年(公元376年)在福建南部的南安县丰州古镇的摩崖石刻刻有“莲花茶襟”四个字,是福建发现的最早茶事记载。而真正让福建茶叶在中国茶叶史上
期刊
中国作为茶叶的故乡,最大的特点就是茶类众多。近年来,随着黑茶的崛起和福建白茶被茶客们逐渐熟识,绿、青、白、黑、红、黄六大茶类中只剩下黄茶一类,至今仍养在深闺中,鲜少有人能一睹其芳容。甚至有不少资深茶客都在遗憾,一直难有机会体验黄茶的真正魅力。  既然能成为中国六大茶类之一,黄茶一定有它无可替代的独特品质,可是为什么在各大茶类蓬勃发展的今天,黄茶却始终无声无息?它究竟是以什么样的卓越品质跻身六大茶类
期刊
1975年,韩国南新安海域发现一艘轰动世界的元代沉船,韩国方面经过将近10年的水下考古探索,断定沉船是中国制造的中国船,推断年代为14世纪初(公元1310年~公元1325年)。出水的陶瓷器总数达到20661件,其中龙泉系青瓷12399件、景德镇系白瓷与青白瓷5303件、钧釉系694件、陶器2305件、杂釉2306件、黑釉系列509件。  全世界著名的陶瓷学家、陆地与海底考古学家、博物馆学者、收藏家
期刊
中国茶的制作历来重视阴阳五行之道,“以火助水舒枯木,生水走脉展茶性”这一类的描绘似乎蕴含着诸多道家的精神。又有着浓厚的传统。或许,当初的炼丹与焙茶存在着莫大的关系。  最早安溪人做铁观音的时候,还用杂木烧炼的木炭焙茶,其炭相碰之时铿锵有声,密度坚硬。只是时至今日。当铁观音越来越走清香的路线时,炭焙几近绝迹。所以,茶中的炭香更多需要从武夷岩茶当中去寻找。  许多人一接触到岩茶,就觉得有一股特有的炭火
期刊
如果品茶却不懂得分辨茶的品种及其优劣,那就如同牛嚼牡丹,实在是无趣之极。而如果制茶却不能赋予每一款茶一个可以突出其特点的品名,而只用代码来代替,那就好比无睛之龙,只见其形,未见其神。制出一款好茶,若能再配上一个好品名,品之,则,必定能相得益彰,意韵更加深远。  时值暖冬时节,有幸应溪香茶业主人之邀,借前往品尝新上的秋茶之机也将其刚上市的数款风格迥异的新品逐一体验。在溪香茶业,笔者不仅为溪香茶叶绝佳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