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语文教学中的学法指导

来源 :信息教研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ullm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生物学家达尔文认为:“一切知识中最有价值的是关于方法的知识。”“学贵有方”,中国自古就重视学习方法的研究。实践证明:“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教育不仅要让学生学习到科学文化知识,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掌握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的方法和途径,最终达到“教是为了不教”的目的。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如何进行学法指导呢?笔者认为首先要掌握几个原则:
  1.实践性原则。
  学法的指导不在于全盘授予.而在于指导学生实践。学法只有通过具体训练,学生才能真正掌握,才能熟能生巧;也只有在实践中,学生才能丰富学法,发展学法,当然学法的具体掌握和效果的具体验证都离不开实践。否则,只能是纸上谈兵。为此在教给知识,发展智力的同时,注意相机诱导,潜移默化,在练习中掌握,在反复实践中巩固,在独立运用中完善并创新。
  2.整体性原则。
  系统论认为,宇宙万事万物皆成系统。中学生掌习方法也是一个系统。就语文学科看。横向有基础知识、现代文阅读、文言文学习和写作等许多不同层次的单项学法;从文学体裁角度看有诗歌、散文、小说,戏剧;从语言单位看有语素、词、短语、句子、句群,这些大大小小的学法纵横交错、互相作用组成了不同层次的学法体系。教育改革家魏书生让学生画“知识树”,不仅从宏观上把握而且也从微观上掌握,利于学生形成系统而完整的知识结构体系。克服学法指导中的随意性和盲目性,从而可以结合教材,正确确定自己不同阶段应掌握的学习方法及要求,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学法指导。
  3.抓序渐进的原则。学习方法的指导有一个逻辑顺序,即由已知到未知,由少到多,由浅入深,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向高级的发展过程。因此,应在学生年龄特征、心理素质、知识基础上,教师由单项到多项,从简单到复杂进行渐进指导,切忌“一口吃个胖子”的做法,教师应做到心中有数,有条不紊、层层推进、环环相扣地进行。
  4.灵活性原则。
  因学生之间在气质、性格、能力上存在个别差异,切忌模式化、一刀切、一成不变地重复指导;而应在遵循学生天性的原则下,针对不同的学生状况因材施教,并注意反馈矫正,使之趋于合理化、科学化。对中下等学生要注意激发兴趣,启发学习积极性,鼓励增强信心,克服懒、散、乱的不良习惯。
  5.持之以恒的原则。
  习惯的形成是多次长时间内重复、强化、巩固训练的结果,为此应在持之以恒的基础上,形成习惯,提高能力。切忌想起来就要求,想不起来就没事的做法。
  如何教会学生学习呢?笔者采用的方法通常有:
  1.定向法。就是有目的学习方法。这也是当前目标教学首先要落实的问题。
  在信息丰富的现代化生活中,学习应该有高度的选择牲,针对性、时效性。读书要有一定的目的,或扩大知识视野,或获得信息和材料,或品评赏析。目标明确,能唤起学生的有意注意,提高学习效果,更利于反馈检测等巩固性练习。
  2.辨析法。根据不同的文体,相应变通的学法。我们都已知记叙文侧重于叙事记人,以情感人;议沦文侧重于说理而以理服人;说明文侧重于解说而以知喻人。懂了这些,可采用相应的阅读步骤和方法。
  3.评点法。俗话说:“不动笔墨不读书”,评点法包括“评”和“点”.就是在学习和阅读中值得品味的地方圈点画句,经过一番思考、探究、揣摩,作出恰如其分的评价。这种方法利于学生鉴赏能力的培养和写作水平的提高。
  4.四到法。读书有“四到”:心到、眼到、口到和手到,朱熹指出:“心不在此,则眼看不仔细,心眼不专一,却只朗诵,决不能记,记亦不能久也。”“四到”中尤以“心到”为最。
  5.比较法。即“求同辩异法”也是一种常用的方法。“不怕不识货,只怕货比货”,这种方法不仅有助于学生全部深刻地理解材料的内容,而且能激发他们探索问题的兴趣,开拓空间,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当前学法指导上存在的问题:
  1.随意性。学法指导缺乏整体性的观点,随心所欲。想起来什么就指导什么。
  2.单一性。由于缺乏全面而系统的认识,单枪匹马闯天下,缺乏协调、配合,难以见成效。
  3.包办法。学法指导仅囿于老师的总结和指导,缺乏学生的自我探索和总结,更缺乏创新意识,越俎代庖,一切包办,全方位为学生服务,致使高分低能。
  4.终结法。学法指导没有体现由已知到未知,由浅入深、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发展的过程,学法指导缺乏过程性和发展性。
  对初中生学法指导应注意的问题:
  1.更新观念、强化学法指导。笔者在教学实践中深深意识到,解决了“我要学”的问题只是激起厂学习全体的主观能动性,但如果不能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不能认真解决好“我会学”的问题,那么学习质量的提高仍然是不可能的。我们的立足点和出发点应更多地放在如何指导学生“会学习”上,更新观念强化学法指导。这也是从根本上解决提高质量与减轻学生学习负担这一矛盾的有效方法之一。
  2.重在思维、培养能力。思维能力是学生各种智能发展的核心,成功的学法指导,必须着眼于学生思维能力的提高。为此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启发思维,教给学生思考问题的方法,寻找解决问题的突破口和有效途径。
  3.学法指导中不可忽视非智力因素的培养。通过培养学生在学习上有远大的志向、高尚的动机、广泛的兴趣、热烈的情感,坚强的意志和独立的性格等良好非智力心理因素,做到不光“苦学”,而且“乐学”。
  总之,教师必须善于根据不同教材的特点和要求以及学生的素质和特点,对学生采取不同的学法指导,只有这样才能激发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从而提高语文教学的质量。
其他文献
在当前大力倡导素质教育的背景下,要把学生培养成为开拓型、才能型、创造型的新一代,必须要培养他们丰富的想象力,帮助他们养成高度发挥想象能力和善于运用创造性思维的习惯。因此,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新意识势在必行。  一、掌握语文课堂提问技巧  课堂提问是教学过程中普遍采用的一种教学方法。通过课堂提问,不仅可以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而且还可以巩固学生的知识,培养学生的表达能
期刊
现代教育对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注重学生的非智力因素,这其中包含着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对于我们语文教师来说,不仅要培养学生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还要把心理素质的培养贯穿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我在语文教学中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引导与培养。  一、加强学生自信心的培养,奠定良好心理素质的基础  自信心是人最宝贵的一种心理品质。纵观历史上有成就的人,他们的成功几乎都来源于自信。  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信
期刊
创业教育作为近年来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过程中兴起的一种教育理念,越来越受到各界的重视。1999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21世纪的高等教育:展望与行动世界宣言》中提出:“必须将创业技能和创业精神作为高等教育的基本目标。”2010 年,我国教育部出台了 《关于大力推进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和大学生自主创业工作的意见》,指出:“在高等学校中大力推进创新教育,对于促进高等教育科学发展,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提高人
期刊
21世纪是以高新技术为核心的知识经济时代,这个时代呼唤创新和创造型人才,呼唤基础教育的改革和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要求学校教育把学生培养成具有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新人,为此,语文教学肩负着神圣的使命。因此,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已成为深化语文教学改革,推进语文素质教育,实现语文教学现代化的迫切需要。  长期以来,语文教学的少、慢、差、费现象发
期刊
2011年10月,我有幸参加了“四川省教育厅2011年小学语文送教广安行活动”的学习,聆听了冯芊、高静等几位名师的课堂教学及专题讲座,受益匪浅。对他们的教学表演发自内心的赞赏和佩服  一、指向言语行式的语文阅读教学  冯芊老师通过她的课堂教学告诉我们: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应指向言语形式,即文章怎么写。而我大多数时候在阅读教学中过多地关注言语的内容,即文章写了什么,以情节分析为教学内容,过细的纠缠细枝末
期刊
随着时代的变化,经济的发展,中学生的思想品德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中学生的思想品德形成与发展大都取决于中学的思想政治课,学生在课堂上了解思想品德,在课堂上学习思想品德,在课堂上运用做作业的方式“实践”着思想品德。尽管学生时时刻刻把思想品德挂在嘴边,但真正被学生吸收并通过自身表现出来的品德并没有多少。可现实社会要求的人才是一个以品德高尚为基础的人才,这使得教育与社会现实脱节。  中学生正处在长知识
期刊
话题作文是语言教改后作文的新形式,它宽泛、活泼,能更好地体现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更全面地考查学生的语言素质,从中发现语文知识积累较好的学生。并且,对所给话题的理解和分析更能较全面地检查学生的综合素质,为重点中学选择好优秀人才。所以深受命题教师的青睐。为此我们必须以积极的心态迎接话题作文的挑战。如何写好话题作文呢?笔者认为应该从以下几方面做起:  一、读懂材料,找准话题  话题作文同命题作文一样,首
期刊
以前我曾经为上好一节多姿多彩的公开课而大大喝彩,之后我便陷入深深的困惑:我们平时的教学假如也能有课件该多好啊!  可要准备这么一节课又是多么的辛苦呀:收集资料、图片,制作投影片,搬动电脑……于是,大家就“望难生畏”了。可“远程教育”出现以后就不一样了。现代远程教育的实施让农村学校的教师和孩子们能共享优质的教育资源,为农村基础教育实现了跨越式的发展起到了极大的奠基作用。这一项目的实施,为农村学校教育
期刊
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我常常问自己:“如何在语文课堂上体现素质教育呢?”新课程犹如一股清新的春风吹进了校园,吹进了课堂,沁入了师生们的心田。语文教学课堂也在悄然发生着变化。  一、改变学习方式——让学生的语文学习主动、互动、能动  改变学习方式,是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核心和灵魂之所在。教师角色、教学行为的转变都必须以此为前提。也只有真正改变了学习方式,学生的学习才能更为主动、轻松、活跃、有效。  1.突出
期刊
“撤点并校”始于2001年的《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文件第十三条要求地方政府“因地制宜调整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布局”,并提出“农村小学和教学点要在方便学生就近入学的前提下适当合并,在交通不便的地区仍需保留必要的教学点,防止因布局调整造成学生辍学”。似乎这是一个很得“地方政府”芳心的规定,“地方政府”落实这项政策的速度之快、效率之高、热情之大、创新能力之强,大大出乎人们的预料。据教育部公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