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众多关于素质教育见仁见智的论述中,有一点似乎是统一的,即真正成功的素质教育既应面向21世纪以适应未来社会的需要,又应着眼于学生个性的身心全面发展以及精神世界的完美。
素质教育 语文教学 科学性 民主性
1.科学性:
课堂教学形成“民主”的师生合作、平等关系的基础上,教师便进一步“科学”地传授文化知识,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各项语文能力。
语文教学中所强调的素质教育的“科学性”,就是指语文教学应符合语文自身的学科规律,同时又符合学生学习语文的认识规律。叶圣陶先生说: “‘教都是为了达到用不着‘教, 便道出了语文教育的科学精神:“教”,着眼于老师教育过程符合学科规律;“用不着教”,着眼于学生的学习过程符合认识规律----二者统一于知识与能力的有效转化:“自能读书,不待教师讲;自能作文,不待教师改。教师之训练必须做到此两点,乃为教学之成功。”可以设想,叶老所期待的境界一旦达到,我们的学生将会有怎样优秀的素质!不可否认,传统教育在追求教育的科学化方面作出了不懈的努力,但由于社会历史条件的局限,这种“科学化”追求往往是不自觉的或局部的,而非全局的、系统的探讨,且仅仅流于空洞的设想和美妙的愿望,致使在实践中出现了诸多偏差。例如把教育过程的双主体交互作用活动变成了教师单向地传授知识,对学生的主体地位和独立个性缺乏应有的尊重,而忽视了对学生学习过程的研究,没有给学生主体性的培养留下多少余地,学生很少有机会去开动脑筋质疑问难,其结果必然导致学生“听而不闻,学而不思”。主体性教育认为,学生既是教育的对象,又是教育的活动的主体,在他们身上蕴藏着丰富的学习、发展潜能。教育的作用就在于根据学生学习的客观规律,引导学生通过积极思考和独立活动,把人类的认识成果转化为学生的知识财富、智力和才能,转化为他们的思想观点,使学生具有合理的知识结构、智力结构和方法结构。
语文教学应符合学科自身的性质特点,近来不少专家有许多精辟的见解,我倾向于“工具性”与“人文性”的有机统一。这二者都关系到学生的综合素质------适应未来的社会和人生境界。另外,科学的教学观有赖于民主的学生观。我们必须明确科学的教育方法不过是民主的教育思想的体现-----视学生为具有独立人格和主观能动性的人,就必然会在教学中尊重学生的心灵,遵循学生的认识规律,以开发学生的认识潜能,并引导其形成语文能力,提高其综合素质为己任。教育者确立了这样的思想,具体的教学方法以至流派完全可以也应该不枸一格乃至百花齐放。比如,同样是教一篇《七根火柴》,有的老师是以“三主”为特色的导读,有的老师以“六步法”引导学生自学,有的老师以“点、线、面、体”的立体化、网络论课堂教学结构去感染、调动学生主动参与教学.他们的教学风格各异,但都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更重要的是,学生离开了他们,都能在社会生活中继续学习语文知识并自觉运用语文能力。由此可见,许多成功的语文教改专家的实践已经证明,凡是合学生认识规律并且着眼于学生自觉能力形成的语文教学,必然既是民主的,也是真正科学的。
2.民主性。
“素质教育的要义第一是面向全体学生。”《关于素质教育再思考》,这也是教育民主的真正体现。作为语文科,比起其它学科,语文能力与一个人的日常生活联系得更紧密,因而语文教育更是应该面向每一位学生。都说语文是伴随每个人终生的“工具”,那么,任何一位学生都有权利掌握这个“工具”并运用这个“工具”进行学习、学习、再学习,而学生应要较好地掌握好这個“工具”,要求教师必须在素质教育中做到“民主”,就意味着教师与学生之间在尊严和情感上的平等关系。在师生关系上,一些善良的教师往往不知不觉甚至是“好心”地损害着学生的尊严和感情;在某些语文课堂教学上,不但没有师生平等交流、共同研讨的民主气氛,反而存在着唯师是从的专制色彩,这对于教育百害而无益。
素质教育课堂教学理论中更明确地要求教师必须充分开发课堂中的人际交往资源,能够密切师生和生生之间的相互关系,教师从“权威”角色向“导师”角色转化,而学生从对教师的被动服从向主动参与、主动接受教育的转化,形成师生平等、协同、和谐、民主的课堂气氛。
虽然就学科知识、专业能力、认识水平来说,教师在学生之上,但就人格而言,师生之间是天然平等的。民主的教学态度,主要应体现为教师对学生人格的尊重,并且把自己视为与学生一起在求知道路上探索前进的朋友和同伴。在语文素质教育的天地中,既能与朋友般地交流感情-----让心灵体贴心灵,心心相应,用尊严赢得尊严,用真诚的关怀赢得威望,并以一颗赤诚的爱心去感受每一位学生的喜怒哀乐,进而把他们的精神生活引向美好的境界,让他们的精神世界得到更充实、更完美,更能与学生朋友同伴式地探求真理----重学生发表不同看法的权利,提倡学生与教师展开观点争鸣,鼓励学生公开指正教师的教学错误,还应该让学生参与语文教学管理:训练学生语文学习的自我管理能力,师生共同遵守有关教学要求,甚至要求学生做到的教师首先应该做到,让学生对语文教学有建议、监督与评价的权利。
通过“民主”的语文教学实践,教师所收获的是教学的不断完善以及教学质量理所当然的大面积提高;而学生的收获,除了终生受用的语文素养,还有平等观念、民主意识的日益增强。
科学性、民主性教育作为一种新的教育思想,是对传统教育的继承、发展和超越,所以既保留了传统教育的那些反映规律性的共同特征,又具有自己独特鲜明的特征。
素质教育 语文教学 科学性 民主性
1.科学性:
课堂教学形成“民主”的师生合作、平等关系的基础上,教师便进一步“科学”地传授文化知识,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各项语文能力。
语文教学中所强调的素质教育的“科学性”,就是指语文教学应符合语文自身的学科规律,同时又符合学生学习语文的认识规律。叶圣陶先生说: “‘教都是为了达到用不着‘教, 便道出了语文教育的科学精神:“教”,着眼于老师教育过程符合学科规律;“用不着教”,着眼于学生的学习过程符合认识规律----二者统一于知识与能力的有效转化:“自能读书,不待教师讲;自能作文,不待教师改。教师之训练必须做到此两点,乃为教学之成功。”可以设想,叶老所期待的境界一旦达到,我们的学生将会有怎样优秀的素质!不可否认,传统教育在追求教育的科学化方面作出了不懈的努力,但由于社会历史条件的局限,这种“科学化”追求往往是不自觉的或局部的,而非全局的、系统的探讨,且仅仅流于空洞的设想和美妙的愿望,致使在实践中出现了诸多偏差。例如把教育过程的双主体交互作用活动变成了教师单向地传授知识,对学生的主体地位和独立个性缺乏应有的尊重,而忽视了对学生学习过程的研究,没有给学生主体性的培养留下多少余地,学生很少有机会去开动脑筋质疑问难,其结果必然导致学生“听而不闻,学而不思”。主体性教育认为,学生既是教育的对象,又是教育的活动的主体,在他们身上蕴藏着丰富的学习、发展潜能。教育的作用就在于根据学生学习的客观规律,引导学生通过积极思考和独立活动,把人类的认识成果转化为学生的知识财富、智力和才能,转化为他们的思想观点,使学生具有合理的知识结构、智力结构和方法结构。
语文教学应符合学科自身的性质特点,近来不少专家有许多精辟的见解,我倾向于“工具性”与“人文性”的有机统一。这二者都关系到学生的综合素质------适应未来的社会和人生境界。另外,科学的教学观有赖于民主的学生观。我们必须明确科学的教育方法不过是民主的教育思想的体现-----视学生为具有独立人格和主观能动性的人,就必然会在教学中尊重学生的心灵,遵循学生的认识规律,以开发学生的认识潜能,并引导其形成语文能力,提高其综合素质为己任。教育者确立了这样的思想,具体的教学方法以至流派完全可以也应该不枸一格乃至百花齐放。比如,同样是教一篇《七根火柴》,有的老师是以“三主”为特色的导读,有的老师以“六步法”引导学生自学,有的老师以“点、线、面、体”的立体化、网络论课堂教学结构去感染、调动学生主动参与教学.他们的教学风格各异,但都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更重要的是,学生离开了他们,都能在社会生活中继续学习语文知识并自觉运用语文能力。由此可见,许多成功的语文教改专家的实践已经证明,凡是合学生认识规律并且着眼于学生自觉能力形成的语文教学,必然既是民主的,也是真正科学的。
2.民主性。
“素质教育的要义第一是面向全体学生。”《关于素质教育再思考》,这也是教育民主的真正体现。作为语文科,比起其它学科,语文能力与一个人的日常生活联系得更紧密,因而语文教育更是应该面向每一位学生。都说语文是伴随每个人终生的“工具”,那么,任何一位学生都有权利掌握这个“工具”并运用这个“工具”进行学习、学习、再学习,而学生应要较好地掌握好这個“工具”,要求教师必须在素质教育中做到“民主”,就意味着教师与学生之间在尊严和情感上的平等关系。在师生关系上,一些善良的教师往往不知不觉甚至是“好心”地损害着学生的尊严和感情;在某些语文课堂教学上,不但没有师生平等交流、共同研讨的民主气氛,反而存在着唯师是从的专制色彩,这对于教育百害而无益。
素质教育课堂教学理论中更明确地要求教师必须充分开发课堂中的人际交往资源,能够密切师生和生生之间的相互关系,教师从“权威”角色向“导师”角色转化,而学生从对教师的被动服从向主动参与、主动接受教育的转化,形成师生平等、协同、和谐、民主的课堂气氛。
虽然就学科知识、专业能力、认识水平来说,教师在学生之上,但就人格而言,师生之间是天然平等的。民主的教学态度,主要应体现为教师对学生人格的尊重,并且把自己视为与学生一起在求知道路上探索前进的朋友和同伴。在语文素质教育的天地中,既能与朋友般地交流感情-----让心灵体贴心灵,心心相应,用尊严赢得尊严,用真诚的关怀赢得威望,并以一颗赤诚的爱心去感受每一位学生的喜怒哀乐,进而把他们的精神生活引向美好的境界,让他们的精神世界得到更充实、更完美,更能与学生朋友同伴式地探求真理----重学生发表不同看法的权利,提倡学生与教师展开观点争鸣,鼓励学生公开指正教师的教学错误,还应该让学生参与语文教学管理:训练学生语文学习的自我管理能力,师生共同遵守有关教学要求,甚至要求学生做到的教师首先应该做到,让学生对语文教学有建议、监督与评价的权利。
通过“民主”的语文教学实践,教师所收获的是教学的不断完善以及教学质量理所当然的大面积提高;而学生的收获,除了终生受用的语文素养,还有平等观念、民主意识的日益增强。
科学性、民主性教育作为一种新的教育思想,是对传统教育的继承、发展和超越,所以既保留了传统教育的那些反映规律性的共同特征,又具有自己独特鲜明的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