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音乐作为艺术的一种,具有陶冶人心灵、提升人境界的功能,对此功能的实现便是音乐教育的旨归,而实现的方式除却对音乐本身的挖掘探索之外,还可依据其与同属于艺术范畴的其余艺术形式间的相通性,将其与多元艺术种类相结合,在创造出一种新型音乐教学范式的同时,提升学生的综合艺术素养。基于此,本文就“与多元艺术种类结合的小学音乐教学”话题做出分立,从音乐与文学、音乐与美术、音乐与舞蹈三个方面进行阐述,借具有意义的文字、形象可感的画面、律动起伏的肢体感受音乐的外在声音、内在含意。
关键词:小学音乐;多元艺术种类;结合
音乐是一种听觉艺术和时间艺术,需要听者在乐曲所占据的时间范畴内,透过听觉去感受、揣摩音乐所可能具有的思想与感情,而绝大多数听者对于音乐思想与感情的感知结果都是模糊的。对于生活经历与思情感知力皆相对匮乏的小学生而言,其对音乐的纯听觉感知便更为艰难。基于此,我们便欲探究一条可以将音乐意义外向化展示出来的教学道路,即与多元艺术种类如文学、美术与舞蹈相结合,以文字、画面与肢体作为传递音乐意义的可解、可观载体,以提升学生的音乐鉴赏素养与艺术气质。
一、音乐与文学:文字诠释
音乐与文学皆属于艺术,前者通过声音来呈现美,传递思想情感,而后者则通过文字来展现美,表达思想感情,两者皆具有浪漫的诗意而可在人类抒情的本质上达到契合,但文学相较于音乐而言却能依托其文字用具的社会契约性而更具有清晰诠释事象人情的潜力,更具有被人清晰认知与理解的可能。因此,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则可与文学相结合,在相似的情感氛围内,以文字来诠释音乐的意义。
例如:在《思乡曲》一曲的欣赏教学中,在此乐曲所展现出来的浓郁的、柔情的思乡情怀之下,我在介绍了本曲的创作背景之后,伴着音乐向同学们深情地朗诵了同样抒发思乡情感的余光中的《乡愁》一诗,悠长多情的曲调在“后来啊,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的回忆、吟诵与叹息下,其想念的、牵挂的、又无法触碰的情感便得到了缓缓的展现,同学们借助对由此文字传递出的“海峡两岸母子分隔、祖国内外夫妻分离、尘土上下母子永别”的意象和意境的想象,其内心便能够产生相应的情感,进而带入到对音乐的欣赏中,并将诗与音乐融为一体,将诗之美、诗之情、乐之美、乐之情凝合成为艺术之大美、之大情,凝合成为自己高雅的心灵境界与艺术气质。
二、音乐与美术:画面诠释
小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要的思维方式,且人本身即对“眼观”的东西具有更强的感知,“百闻不如一见”即是这个道理。基于此,在某個相通点的连接下,作为声音艺术的音乐便具有了与作为视觉艺术的美术相结合的可能性与可行性,通过形象可感的画面来诠释只能通过感知来理解的音乐意义,可以提升学生的综合艺术素养。
例如:在《雪花带来冬天的梦》一曲的教学中,在“雪花亮晶晶”“告诉小青蛙,告诉小甲虫,告诉小刺猬”等歌词对音乐意义的诠释之外,我又利用多媒体向同学们展示了多幅美丽的、梦幻的冬雪图。音乐播放与图景展现的共时性,能够全面地调动起同学们的听觉、视觉、想象与情感,如在飘飞的白雪的笼罩下安静祥和的红色屋子、在白雪皑皑的原野上一同打雪仗的同伴、小孩子在雪地中堆雪人的情景与人人脸上洋溢着的笑容等,能够使学生更深入地感知到音乐旋律的欢快,及在此欢快之下的对美丽的冬雪世界的无限热爱之情,这便是美术画面之于音乐的诠释方式与作用。其对于以形象思维为主要思维方式的小学生的音乐感知与音乐素养培育而言,是必不可缺且无可替代的。
三、音乐与舞蹈:肢体诠释
“诗乐舞”一体是原始的艺术呈现形式,即音乐与舞蹈相生相伴而相互成就,前者作为后者的灵魂,而后者又作为前者的诠释形式之一存在。舞蹈根据音乐节奏、旋律和情感而设计动作,而又通过肢体的伸缩起伏展现音乐节奏、旋律和情感,将音乐意义与音乐之美通过可视的方式呈现出来。音乐与舞蹈的结合所展现的艺术境界又往往远高于单纯的音乐或舞蹈而能够有效地提升学生的艺术素养与气质。
例如:在《茉莉花》一曲的教学中,为了让同学们感知曲子优美的旋律和意境,除却引入了相关的文学文本与美术图景外,我还利用多媒体向同学们播放了以《茉莉花》为背景音乐的舞蹈视频。舞者优美的身姿诠释了乐曲纯美的曲调,柔缓的动作过程则展现了乐曲悠扬的旋律与柔美的情感,随着节奏与旋律快慢的变化而变化的肢体动作则将舞蹈变换为一支可观的、形象的音乐。音乐与舞蹈相结合的画面通过对同学们视觉与听觉的调动,而创造出一个大美、浑融的艺术境界,使同学们投入其中而潜移默化地接受着艺术的熏陶,提升着心灵精神的境界。
总之,音乐与多元艺术种类的结合是对艺术类项之间相通性的充分运用,是对音乐之美进行充分挖掘与呈现的有效方式,因而可引入小学音乐教学中,用以提升学生的音乐艺术感知力。但要实现此目标的首要前提便是教师自身要有深厚的音乐与艺术修养,因此需要教师在教学的同时亦不忘在自身专业领域内的深耕。
参考文献:
[1]吴洋.基于素质导向的小学音乐教学浅析[J].学周刊,2020(02):136.
[2]苗小娇.提高小学音乐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分析[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9,16(12):195.
关键词:小学音乐;多元艺术种类;结合
音乐是一种听觉艺术和时间艺术,需要听者在乐曲所占据的时间范畴内,透过听觉去感受、揣摩音乐所可能具有的思想与感情,而绝大多数听者对于音乐思想与感情的感知结果都是模糊的。对于生活经历与思情感知力皆相对匮乏的小学生而言,其对音乐的纯听觉感知便更为艰难。基于此,我们便欲探究一条可以将音乐意义外向化展示出来的教学道路,即与多元艺术种类如文学、美术与舞蹈相结合,以文字、画面与肢体作为传递音乐意义的可解、可观载体,以提升学生的音乐鉴赏素养与艺术气质。
一、音乐与文学:文字诠释
音乐与文学皆属于艺术,前者通过声音来呈现美,传递思想情感,而后者则通过文字来展现美,表达思想感情,两者皆具有浪漫的诗意而可在人类抒情的本质上达到契合,但文学相较于音乐而言却能依托其文字用具的社会契约性而更具有清晰诠释事象人情的潜力,更具有被人清晰认知与理解的可能。因此,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则可与文学相结合,在相似的情感氛围内,以文字来诠释音乐的意义。
例如:在《思乡曲》一曲的欣赏教学中,在此乐曲所展现出来的浓郁的、柔情的思乡情怀之下,我在介绍了本曲的创作背景之后,伴着音乐向同学们深情地朗诵了同样抒发思乡情感的余光中的《乡愁》一诗,悠长多情的曲调在“后来啊,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的回忆、吟诵与叹息下,其想念的、牵挂的、又无法触碰的情感便得到了缓缓的展现,同学们借助对由此文字传递出的“海峡两岸母子分隔、祖国内外夫妻分离、尘土上下母子永别”的意象和意境的想象,其内心便能够产生相应的情感,进而带入到对音乐的欣赏中,并将诗与音乐融为一体,将诗之美、诗之情、乐之美、乐之情凝合成为艺术之大美、之大情,凝合成为自己高雅的心灵境界与艺术气质。
二、音乐与美术:画面诠释
小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要的思维方式,且人本身即对“眼观”的东西具有更强的感知,“百闻不如一见”即是这个道理。基于此,在某個相通点的连接下,作为声音艺术的音乐便具有了与作为视觉艺术的美术相结合的可能性与可行性,通过形象可感的画面来诠释只能通过感知来理解的音乐意义,可以提升学生的综合艺术素养。
例如:在《雪花带来冬天的梦》一曲的教学中,在“雪花亮晶晶”“告诉小青蛙,告诉小甲虫,告诉小刺猬”等歌词对音乐意义的诠释之外,我又利用多媒体向同学们展示了多幅美丽的、梦幻的冬雪图。音乐播放与图景展现的共时性,能够全面地调动起同学们的听觉、视觉、想象与情感,如在飘飞的白雪的笼罩下安静祥和的红色屋子、在白雪皑皑的原野上一同打雪仗的同伴、小孩子在雪地中堆雪人的情景与人人脸上洋溢着的笑容等,能够使学生更深入地感知到音乐旋律的欢快,及在此欢快之下的对美丽的冬雪世界的无限热爱之情,这便是美术画面之于音乐的诠释方式与作用。其对于以形象思维为主要思维方式的小学生的音乐感知与音乐素养培育而言,是必不可缺且无可替代的。
三、音乐与舞蹈:肢体诠释
“诗乐舞”一体是原始的艺术呈现形式,即音乐与舞蹈相生相伴而相互成就,前者作为后者的灵魂,而后者又作为前者的诠释形式之一存在。舞蹈根据音乐节奏、旋律和情感而设计动作,而又通过肢体的伸缩起伏展现音乐节奏、旋律和情感,将音乐意义与音乐之美通过可视的方式呈现出来。音乐与舞蹈的结合所展现的艺术境界又往往远高于单纯的音乐或舞蹈而能够有效地提升学生的艺术素养与气质。
例如:在《茉莉花》一曲的教学中,为了让同学们感知曲子优美的旋律和意境,除却引入了相关的文学文本与美术图景外,我还利用多媒体向同学们播放了以《茉莉花》为背景音乐的舞蹈视频。舞者优美的身姿诠释了乐曲纯美的曲调,柔缓的动作过程则展现了乐曲悠扬的旋律与柔美的情感,随着节奏与旋律快慢的变化而变化的肢体动作则将舞蹈变换为一支可观的、形象的音乐。音乐与舞蹈相结合的画面通过对同学们视觉与听觉的调动,而创造出一个大美、浑融的艺术境界,使同学们投入其中而潜移默化地接受着艺术的熏陶,提升着心灵精神的境界。
总之,音乐与多元艺术种类的结合是对艺术类项之间相通性的充分运用,是对音乐之美进行充分挖掘与呈现的有效方式,因而可引入小学音乐教学中,用以提升学生的音乐艺术感知力。但要实现此目标的首要前提便是教师自身要有深厚的音乐与艺术修养,因此需要教师在教学的同时亦不忘在自身专业领域内的深耕。
参考文献:
[1]吴洋.基于素质导向的小学音乐教学浅析[J].学周刊,2020(02):136.
[2]苗小娇.提高小学音乐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分析[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9,16(12):1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