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践概念误读了吗?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ingyong33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
  西方哲学的现代化,导致了近现代中外马克思哲学研究者对马克思哲学的种种误解。
  传统的马克思哲学研究者都肯定列宁指出的,马克思思想有三个来源和三个组成部分。即马克思的思想来源于19世纪德国哲学、英国政治经济学和法国社会主义,故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体系的三大组成部分。马克思思想应该还有第四个来源:英、美、德、俄的人类学思想。现代的研究者忽视了一存在问题、人的生存问题作为研究对象的本体论问题,也就隔断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同西方哲学的密切联系,导致了对马克思思想的种种误解。
  传统的马克思主义的实践概念:“传统马克思哲学认识论中,实践是指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一切活动,它的基本形式是生产劳动、科学实验和阶级斗争。实践既是人类认识活动的来源,又是‘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过程的一个环节。更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现代研究者把马克思的时间概念置于认识论的范围内,完全撇开其本性的、本体论的维度,是对马克思哲学理解上的重大误解。
  二
  那么,现代的研究者误读了吗?现代研究者视域下的实践概念又是什么呢?
  以当代研究者牟成文的《马克思的实践概念》为例。他认为实践,并不是马克思的发明,自古希腊时期就有此概念,当时亚里士多德曾经把人的伦理活动理解为实践。后来康德把人的理性看做实践,黑格尔把实践理解为一种精神。马克思正是在辩证否定他的前人哲学的基础上建构了自己的实践哲学,其中,“实践概念”起到决定性作用。
  马克思之所以要改造实践概念,并不是出于一种标新立异的动机,也不是仅出于对以往一切旧哲学在概念体系和解释原则上的不满,而是对以往一切旧哲学尤其是德国古典哲学仅仅只能进行概念演绎、抽象玄谈,却拯救不了受“奴役”的现实中的、具体的、活生生的人的状况的反感。即使处于精神哲学巅峰的黑格尔的“精神哲学”也依然只是一种“满足于少数评判者的”、“有意地避免群众”的哲学,还不具有否定现实、“解放人类”的理论品格和精神素质。正如黑格尔所言:“愈彻底深邃地从事哲学研究,自身就愈孤寂,对外愈沉默。”应该说,黑格尔的浩叹是对他的哲学的“神秘”、“思辨”色彩的总结或所表达的一种无奈。仅把“感性直观”理解为“实践”的费尔巴哈哲学也实现不了“‘人’的‘解放’”,因为他未能找到“现实的历史的人”,而仅能找到“一般人”。马克思正是出于要彻底“改变世界”的宏愿才找寻既能“解释世界”又能“改变世界”的工具。于是,传统哲学中的“实践”就成了马克思首先要改造的对象。
  马克思没有从某种先验的定在中寻求实践的存在,他一直都把实践放在某种具体的、现实的语境中进行探讨。正如马克思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所说的“人们的存在就是他们的现实生活过程”。德国哲学从天国降到人间;和它完全相反,这里我们是从人间升到天国。我们的出发点是从事实际活动的人,而且从他们的现实生活过程中还可以描绘出这一生活过程在意识形态上的反射和反射的发展。马克思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指出:“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人也是“现实的”“社会关系”所建构的,因此,人的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实践是一个历史的过程。
  正是由于实践是一个历史的过程,因此它也是开放的。在马克思看来,每一个时代的人的实践只是属于每一个时代,它不会穷尽人类实践的所有样态和程式,“历史不外是各个世代的依次交替。每一代都利用以前各代遗留下来的材料、资金和生产力;由于这个缘故,每一代一方面在完全改变了的环境下继续从事所继承的活动,另一方面又通过完全改变了的活动来变更旧的环境”。因此,通过实践活动,“人创造了人自己,人创造了人的世界;人永远创造着自己,人永远创造着人的世界;人永远是未完成的存在,人的世界永远是未完成的存在”。
  马克思的实践不是马克思个人的专用物,而是属于一切现实的、具体的、活生生的人。因为马克思的实践主体就是一切现实的、具体的、活生生的人,同时一切现实的、具体的、活生生的人也是马克思的实践的“改造”对象,即客体。正如马克思所说:“对实践的唯物主义者即共产主义者来说,全部问题都在于使现存世界革命化,实际地反对并改变现存的事物。”马克思强调:“任何一种解放都是把人的关系还给人自己。”只有当现实的个人同时是抽象的公民,并且作为个人,在自己的经验生活、自己的个人劳动、自己的个人关系中间,成为类存在物的时候,只有当人认识到自己的“原有力量”并把这种力量组织成为社会力量因而不再把社会力量当做政治力量跟自己分开的时候,只有到了那个时候,人类解放才能完成。由于实践是一个现实的、历史的和开放的过程,同时是一种人自己解放自己的工具,因此它也是一个有限性和无限性的统一。对于实践,现实的、具体的、活生生的人当然是可以而且是能够认识的,正如恩格斯所强调的:“对自然界的一切真实的认识,都是对永恒的东西、对无限的东西的认识。”恩格斯还强调:“绝对地认识着的思维的无限性……而人脑……会在实践上和理论上做蠢事……因此,对无限的东西的认识受到双重困难的困扰,并且按其本性来说,只能通过一个无限的渐进的前进过程而实现。”恩格斯总结:“人的思维是至上的,同样又是不至上的,它的认识能力是无限的,同样是有限的。”人要“绝对地”去认识、去把握实践的内在规定的精确性,也许“会在实践上和理论上做蠢事”。马克思自始至终都没有给实践下一个在常人看来具有精确性的定义,他只是用描述性的语言描述实践的特征,比如,实践是一种“人的感性活动”,实践是一种“人的自由自觉的活动”或者“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异化借以实现的手段本身就是实践的”,等等。马克思之所以会如此,其用意恐怕就是避免在“实践”认识的问题上犯“绝对性”的错误,导致其哲学的根基不稳。作为从事马克思实践哲学研究的人,我们若能从马克思有关实践的论述及其致思取向和研究态度中吸取点什么,也许会有从“山重水复”到“柳暗花明”的感觉。
  从以上的详细论述中,我们不难看出,马克思的实践概念在现代研究者的视域中也是从本体论出发,关注人,关注人的生存的问题的,并不是仅局限在认识论领域中的。所以,现代研究者把马克思哲学中的实践概念“囚禁”在认识论中有以点盖面的倾向。
其他文献
《高能物理与核物理》为专业性学报,1977年创刊,由中国物理学会主办,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与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承办,月刊,每期96页,国内外公开发行。 “High-en
邓小平同志曾指出:“一个学校能不能为社会主义建设培养合格的人才,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关键在教师。”决定教育工作优劣的是教师的素质,社会对教育的要求,归根结底是对教师的要求。教师必须具备如下基本素质。  一、树立全面正确的教育观点  教育是培养人的工作,教育者应当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从德、智、体、美、劳诸方面培养教育学生,不可偏废任何一个方面。教师在教育活动中一
摘 要: 临床实习带教教师的业务和思想素质,决定广大临床实习学生的临床操作技能水平及护理工作的发展,尤其是在现代护理工作快速发展的时期,只有全面提高带教教师的综合素养,全面提高护理教育教学质量,才能为我国护理事业培养和输送高素质的、实用型的护理人才提供保证。  关键词: 中专护理实习 带教教师 素质  中等职业学校护理专业知识的学习按照教学大纲的要求包括理论知识的传授和在医疗机构实习阶段的学习,二
语文教育与语文教师息息相关,语文教育发展的关键在于语文教师的自我发展。换句话说,即语文教学效率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素养。高中语文课改的具体实施主要依靠语文教师,因此切实提高语文教师的素养,是成功实施新课改的重要保障,是培养和提高学生能力和素质的基本前提,也是教师适应新课改、提升自我的有效途径。  新课程标准对高中语文教师的素养提出更新、更高的要求。高中语文教师只有切实提高素养,才能真正适应新课改
唐人傳播小説的方式有好幾種,除了通過幕府、詩歌用典等途徑,不少文人軼事和傳奇是經由口傳而筆録下來,再以抄本的方式流傳.儘管雕版印刷已行於唐代,但技術不甚完善,當時能被
期刊
摘 要: 《觉醒》主人公艾德娜生活在美国十九世纪维多利亚男权社会,为了确保霸权地位,统治集团通过以宗教、婚姻等为载体的思想意识形态潜移默化地向女性渗透,宣教“男尊女卑”和“贤妻良母”等标准,询唤女性自觉遵守其规定的“女性身份”。“大岛”之旅唤醒了生活安逸但时常感到孤独,压抑的中产阶级女性艾德娜的女性意识,使她踏上了反抗男权思想统治的道路。本文分析了艾德娜在觉醒过程中尝试的三种女性身份,揭示了她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