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由于他的称颂,泰山成为天下名山,引得无数文人都想登到山顶,领略一下“小天下”的滋味。杜甫就发过宏愿,“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不过他的气魄比孔子小了许多,由“小天下”降到“小众山”。
依孔子周游列国的丰富阅历,泰山算是其高无比的山岳了,但泰山最高峰只有1524米,比起珠穆朗玛峰最新的测量数据8844.43米来,只能算是小山见大山,泰山不过是占了地理位置优势,因为它的周围都是小山丘,相形之下,就显得“鹤立鸡群”了。
杜甫后来还真登上了泰山之巅,在日观峰看日出,可能是期望值过高产生失落,并未再写诗。在这之后,韩愈登上比泰山更高的华山之巅(华山最高峰1997米),不过也未写诗,他的表现,被流传成一个著名笑话。
冯梦龙的《笑史》收录了这个笑话。说韩愈登上华山之顶,游到幽深险峻之处,心跳目眩,回望来路,居然没有胆子再走下去。绝望之余,这位几十岁的大老爷们在山顶放声大哭,写遗书与亲人诀别。后来还是华阴县令千方百计来接他,他才得以下来。台湾作家柏杨在他的《中国人史纲》一书中也专门提到此事,他在文中语气不无揶揄,交待了地方官员弄韩愈下山的细节,说是以酒将他灌醉,然后再派人吊他下山的。
在我印象里,韩愈是有胆气的,痛哭华山这事可信度有多少,实在值得怀疑。假如真有这“会当凌绝顶,一览腿发抖”的事,也许只能说明韩愈患有“恐高症”,大概他觉得从山上摔死,很不值得吧。但后来因此嘲笑韩愈的人不少。华山的苍龙岭至今还有个“韩退之投书处”,真是一段笑话成就了一个景点。
山不仅是一种空间意象,同时暗含时间的张力,“踏遍青山人未老”的豪情,终究敌不过铁定的自然规律。山就像一位稳重、长寿的智者,无言然而德厚,让人心生敬仰。
“人”在“山”旁便是仙。这个“仙”字的造字法,似乎大可玩味。
晋代衢州人王质入山砍柴,看到山上有两位神仙对弈,不知不觉中,自己斧柯烂尽。这是影响最大的山中有“仙”的传说,现在各地有烂柯的遗迹不只是衢州,总共竟有十余处之多。
至于诗意地山居,一直以来,都是凡俗之人的奢念。
“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贾岛的《寻隐者不遇》里的隐者,如仙人一样的缥缈和洒脱,我猜想这隐者并不是真有其人,倒像贾岛自己。
那么既然征服不了山,也大可不必妄自菲薄,何不坐下来与它交朋友?
像李白独坐敬亭山,把青山作为知己,与之深情对视,“相看两不厌”;像辛弃疾与青山眉目传情:“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情与貌,略相似。”这种平起平坐,不卑不亢的姿态,虽然不乏文人的自作多情,但真正的山人合一,正是这种境界。
很喜欢元朝宋方壶的《中吕·山坡羊·道情》中那句“青山相待,白云相爱”。金庸的小说《射雕英雄传》里,作者为了表现黄蓉的聪明伶俐,写她面对“渔樵耕读”中的樵子,唱的正是这首《山坡羊》来答他:青山相待,白云相爱。梦不到紫罗袍共黄金带,一茅斋,野花开,管甚谁家兴废谁成败?陋巷箪瓢亦乐哉。贫,气不改!达,志不改!
后来有人戏称这是“宋代才女唱元曲”,金庸写书时可能尚未想到这一点,但也说明他对这首曲子太喜欢了,“青山相待,白云相爱”,视富贵如浮云隐居青山不求功名的洒脱,何等令人向往!
编辑/李章
依孔子周游列国的丰富阅历,泰山算是其高无比的山岳了,但泰山最高峰只有1524米,比起珠穆朗玛峰最新的测量数据8844.43米来,只能算是小山见大山,泰山不过是占了地理位置优势,因为它的周围都是小山丘,相形之下,就显得“鹤立鸡群”了。
杜甫后来还真登上了泰山之巅,在日观峰看日出,可能是期望值过高产生失落,并未再写诗。在这之后,韩愈登上比泰山更高的华山之巅(华山最高峰1997米),不过也未写诗,他的表现,被流传成一个著名笑话。
冯梦龙的《笑史》收录了这个笑话。说韩愈登上华山之顶,游到幽深险峻之处,心跳目眩,回望来路,居然没有胆子再走下去。绝望之余,这位几十岁的大老爷们在山顶放声大哭,写遗书与亲人诀别。后来还是华阴县令千方百计来接他,他才得以下来。台湾作家柏杨在他的《中国人史纲》一书中也专门提到此事,他在文中语气不无揶揄,交待了地方官员弄韩愈下山的细节,说是以酒将他灌醉,然后再派人吊他下山的。
在我印象里,韩愈是有胆气的,痛哭华山这事可信度有多少,实在值得怀疑。假如真有这“会当凌绝顶,一览腿发抖”的事,也许只能说明韩愈患有“恐高症”,大概他觉得从山上摔死,很不值得吧。但后来因此嘲笑韩愈的人不少。华山的苍龙岭至今还有个“韩退之投书处”,真是一段笑话成就了一个景点。
山不仅是一种空间意象,同时暗含时间的张力,“踏遍青山人未老”的豪情,终究敌不过铁定的自然规律。山就像一位稳重、长寿的智者,无言然而德厚,让人心生敬仰。
“人”在“山”旁便是仙。这个“仙”字的造字法,似乎大可玩味。
晋代衢州人王质入山砍柴,看到山上有两位神仙对弈,不知不觉中,自己斧柯烂尽。这是影响最大的山中有“仙”的传说,现在各地有烂柯的遗迹不只是衢州,总共竟有十余处之多。
至于诗意地山居,一直以来,都是凡俗之人的奢念。
“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贾岛的《寻隐者不遇》里的隐者,如仙人一样的缥缈和洒脱,我猜想这隐者并不是真有其人,倒像贾岛自己。
那么既然征服不了山,也大可不必妄自菲薄,何不坐下来与它交朋友?
像李白独坐敬亭山,把青山作为知己,与之深情对视,“相看两不厌”;像辛弃疾与青山眉目传情:“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情与貌,略相似。”这种平起平坐,不卑不亢的姿态,虽然不乏文人的自作多情,但真正的山人合一,正是这种境界。
很喜欢元朝宋方壶的《中吕·山坡羊·道情》中那句“青山相待,白云相爱”。金庸的小说《射雕英雄传》里,作者为了表现黄蓉的聪明伶俐,写她面对“渔樵耕读”中的樵子,唱的正是这首《山坡羊》来答他:青山相待,白云相爱。梦不到紫罗袍共黄金带,一茅斋,野花开,管甚谁家兴废谁成败?陋巷箪瓢亦乐哉。贫,气不改!达,志不改!
后来有人戏称这是“宋代才女唱元曲”,金庸写书时可能尚未想到这一点,但也说明他对这首曲子太喜欢了,“青山相待,白云相爱”,视富贵如浮云隐居青山不求功名的洒脱,何等令人向往!
编辑/李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