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近年来教育体制的改革,教育方式也在不断深化改革。由于小学生还存在着身体、心理素质均不够成熟的现象,因此对其进行积极地体育教育是尤为重要的,体能训练便基于此种背景下被提出,通过多种教学方式的展开体能训练可以更加容易地符合学生们的身体要求,也能达到当今教学要求。本文就小学体育教学中有效发展体能的策略展开探讨。
关键词:小学体育;体能发展;特点;策略
引言
体能素质的提升是小学体育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良好的身体素质有利于学生更好地开展学习和生活挖掘學生自身的潜力。
1、小学生体能发展的主要特点
(1)了解小学生的生理特征。小学生的身体器官仍处于发育阶段。体育教师必须在教学中充分考虑学生的身体状况。在体育锻炼中时刻提醒学生保护好自己的脆弱部位。例如小学生的膝盖和肘部的关节正在发育,该阶段没有成年人的骨骼支撑能力,因此在体育锻炼过程中要避免运用大负荷器械进行教学。(2)注意每个学生之间的功能差异,不同的学生具有不同的身体素质。体育教师在课程教学中应考虑不同学生之间的身体差异。建议设计一系列适合所有学生一起进行体育锻炼的游戏。可以调动学生参加体育运动的积极性,而且使学生在参加体育锻炼的同时,体验课堂活动的乐趣。
2、学生体能训练的内容与要求
小学阶段的体能训练,可以分为几个不同的方面,分别为速度、耐力、力量、协调、灵敏、柔韧性等;根据功能的不同,又可以分为健康性体能训练及技能性体能训练。健康性体能训练是指注重小学生成长发育过程中的各项身体技能;而技能性体能训练则更针对小学生自身的速度、灵敏性、耐力性等身体素质的重点提高。健康性体能训练与技能性体能训练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健康性体能训练是能够进行技能性体能训练的基础,而技能性体能训练又是健康性体能训练的提高。在日常的小学体育课堂教学过程中,体育教育工作者通常采取一些一般体能训练方法来全面发展小学生的运动素质,以此不断提高学生自身各个器官的功能。技能性体能训练则往往采用各种专业性的训练方式来不断提高运动者的整体身体素质和体育竞技水平,为运动成绩所服务。在进行体能训练的过程中,教育者要确保训练内容及训练强度,符合运动者的身体特性以及各项器官的发展水平,针对运动者的不同年龄阶段采取不同的训练方法。在进行体能训练过程中,教育者还要结合运动者的身体技能素质以及发展敏感期进行可塑性训练,使体能训练的效果得以最大限度地发挥,不断提高运动者的身体素质。
3、在体育课程中有效提高小学生体能发展的具体策略
3.1营造良好体育氛围
体能训练氛围是轻松自在的,但有的学生并不能欣然接受,平时的教学课程对小学生来说已经是一种负担,在体育课上如果再进行体能训练,很多小学生会倍感压力,有的小学生甚至会讨厌体育这门课程。有的小学生向教师反映:比较担心自己不能完成体能训练,导致在训练之前过度紧张。班级中如果有一两名学生对于训练产生抵触心理,也会感染其他的同学,整个班级都会有消极的抵触心理,就没有训练的意义了。体能训练与文化课程是一样的,体育课上教师要营造轻松自在的氛围,就要换位思考,站在学生的角度,考虑到小学生的自身体能和承受力,努力创造轻松自在、积极欢快的体育课,让小学生在体育课上互相加油,在公平公正的赛事中显现特长。小学体育教师通过对环境的创新,让学生有一个良好的体能训练环境,这样有利于发展学生的身体素质。
3.2有效立足实际需求,设定体能训练方案
体育教师在制定体能训练方案之前,先要对不同年级与不同年龄段学生身体素质的实际情况进行有效考察,掌握各个年级学生身体素质的大致水平,做到心中有数之后再结合实际制定体能训练方案,提高方案的针对性和科学性。对于小学低年级学生来说,他们正处在一个锻炼身体协调能力的时期,于是选择的体能训练方案要契合他们的特点和需求。其中踢毽子能够增强学生手脚并用的能力,跳绳活动能够增强学生弹跳力帮助学生长高。对于高年级学生来说,正是培养学生耐力和爆发力的时期,所以可以加强50米短跑练习,增强学生的爆发力和持久力。不过在实际训练当中,可以进行男生组与女生组划分,体现出对学生差异化的尊重,同时也保证体能训练方案的合理化。
3.3因地制宜,合理利用校园环境
“实事求是”是每一件事情在执行过程中都需要遵循的原则,对于体育教学来说,每个小学的体育设施、校园环境都有所不同,所以每个学校不可能按照标准进行体育教学,而是应该依据自身特点,开展符合实际情况的特色教学。这就要求体育教学者要因地制宜,充分利用校园环境,为学生打造一片体能训练的良好场所,在实际的体育课堂教学中,教师一定要注意安全第一的原则,在这个前提下再进行科学合理的训练。具体到校园环境中,有的学校设施少,教师要更多的创建活动训练学生的体能,有的学校设施多,教师就可以指导学生利用各种设施进行有效训练。例如学校里如果有池塘的话,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起来,让学生沿着池塘跑步,一方面可以锻炼体能,另一方面还能欣赏风景,培养学生观察自然的习惯。但是对于这种情况,教师一定要加强安全防范意识,如果池塘水比较浅,不能威胁到学生的生命健康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就近训练,如果池塘水能够威胁到学生的生命健康时,教师就要严格控制学生的活动范围,并且要求学校建立相应的保护设施。
3.4加强思想教育
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注意组织纪律的教育和培养。在进行攻防技术讲解时,要讲清目的,提出要求,注意安全,防止受伤事件的发生。在教学中积极培养学生的好奇心,鼓励他们独立思考,大胆设疑、勇于探索让他们在实践中去体验、交流寻找答案。给他们创造广阔的形象空间,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提高学生兴趣。
结语
总而言之,小学体育体能训练对小学生来说意义重大,体育教师需要高度重视起来,树立正确的体能训练意识,采用科学有效的体能训练方法,高度重视对小学生体能训练的培养工作,让小学生树立正确的运动理念,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努力培养小学生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从而让小学生全方面发展,为小学生今后的成长道路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董明生.小学体育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体能水平[J].学周刊,2018(28):59.
[2]陆佩红.小学生体能训练的教学实践[J].田径,2018(9):15.
[3]张君.浅述如何发展小学体育教学中的学习兴趣[J].时代教育,2018(20).
关键词:小学体育;体能发展;特点;策略
引言
体能素质的提升是小学体育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良好的身体素质有利于学生更好地开展学习和生活挖掘學生自身的潜力。
1、小学生体能发展的主要特点
(1)了解小学生的生理特征。小学生的身体器官仍处于发育阶段。体育教师必须在教学中充分考虑学生的身体状况。在体育锻炼中时刻提醒学生保护好自己的脆弱部位。例如小学生的膝盖和肘部的关节正在发育,该阶段没有成年人的骨骼支撑能力,因此在体育锻炼过程中要避免运用大负荷器械进行教学。(2)注意每个学生之间的功能差异,不同的学生具有不同的身体素质。体育教师在课程教学中应考虑不同学生之间的身体差异。建议设计一系列适合所有学生一起进行体育锻炼的游戏。可以调动学生参加体育运动的积极性,而且使学生在参加体育锻炼的同时,体验课堂活动的乐趣。
2、学生体能训练的内容与要求
小学阶段的体能训练,可以分为几个不同的方面,分别为速度、耐力、力量、协调、灵敏、柔韧性等;根据功能的不同,又可以分为健康性体能训练及技能性体能训练。健康性体能训练是指注重小学生成长发育过程中的各项身体技能;而技能性体能训练则更针对小学生自身的速度、灵敏性、耐力性等身体素质的重点提高。健康性体能训练与技能性体能训练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健康性体能训练是能够进行技能性体能训练的基础,而技能性体能训练又是健康性体能训练的提高。在日常的小学体育课堂教学过程中,体育教育工作者通常采取一些一般体能训练方法来全面发展小学生的运动素质,以此不断提高学生自身各个器官的功能。技能性体能训练则往往采用各种专业性的训练方式来不断提高运动者的整体身体素质和体育竞技水平,为运动成绩所服务。在进行体能训练的过程中,教育者要确保训练内容及训练强度,符合运动者的身体特性以及各项器官的发展水平,针对运动者的不同年龄阶段采取不同的训练方法。在进行体能训练过程中,教育者还要结合运动者的身体技能素质以及发展敏感期进行可塑性训练,使体能训练的效果得以最大限度地发挥,不断提高运动者的身体素质。
3、在体育课程中有效提高小学生体能发展的具体策略
3.1营造良好体育氛围
体能训练氛围是轻松自在的,但有的学生并不能欣然接受,平时的教学课程对小学生来说已经是一种负担,在体育课上如果再进行体能训练,很多小学生会倍感压力,有的小学生甚至会讨厌体育这门课程。有的小学生向教师反映:比较担心自己不能完成体能训练,导致在训练之前过度紧张。班级中如果有一两名学生对于训练产生抵触心理,也会感染其他的同学,整个班级都会有消极的抵触心理,就没有训练的意义了。体能训练与文化课程是一样的,体育课上教师要营造轻松自在的氛围,就要换位思考,站在学生的角度,考虑到小学生的自身体能和承受力,努力创造轻松自在、积极欢快的体育课,让小学生在体育课上互相加油,在公平公正的赛事中显现特长。小学体育教师通过对环境的创新,让学生有一个良好的体能训练环境,这样有利于发展学生的身体素质。
3.2有效立足实际需求,设定体能训练方案
体育教师在制定体能训练方案之前,先要对不同年级与不同年龄段学生身体素质的实际情况进行有效考察,掌握各个年级学生身体素质的大致水平,做到心中有数之后再结合实际制定体能训练方案,提高方案的针对性和科学性。对于小学低年级学生来说,他们正处在一个锻炼身体协调能力的时期,于是选择的体能训练方案要契合他们的特点和需求。其中踢毽子能够增强学生手脚并用的能力,跳绳活动能够增强学生弹跳力帮助学生长高。对于高年级学生来说,正是培养学生耐力和爆发力的时期,所以可以加强50米短跑练习,增强学生的爆发力和持久力。不过在实际训练当中,可以进行男生组与女生组划分,体现出对学生差异化的尊重,同时也保证体能训练方案的合理化。
3.3因地制宜,合理利用校园环境
“实事求是”是每一件事情在执行过程中都需要遵循的原则,对于体育教学来说,每个小学的体育设施、校园环境都有所不同,所以每个学校不可能按照标准进行体育教学,而是应该依据自身特点,开展符合实际情况的特色教学。这就要求体育教学者要因地制宜,充分利用校园环境,为学生打造一片体能训练的良好场所,在实际的体育课堂教学中,教师一定要注意安全第一的原则,在这个前提下再进行科学合理的训练。具体到校园环境中,有的学校设施少,教师要更多的创建活动训练学生的体能,有的学校设施多,教师就可以指导学生利用各种设施进行有效训练。例如学校里如果有池塘的话,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起来,让学生沿着池塘跑步,一方面可以锻炼体能,另一方面还能欣赏风景,培养学生观察自然的习惯。但是对于这种情况,教师一定要加强安全防范意识,如果池塘水比较浅,不能威胁到学生的生命健康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就近训练,如果池塘水能够威胁到学生的生命健康时,教师就要严格控制学生的活动范围,并且要求学校建立相应的保护设施。
3.4加强思想教育
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注意组织纪律的教育和培养。在进行攻防技术讲解时,要讲清目的,提出要求,注意安全,防止受伤事件的发生。在教学中积极培养学生的好奇心,鼓励他们独立思考,大胆设疑、勇于探索让他们在实践中去体验、交流寻找答案。给他们创造广阔的形象空间,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提高学生兴趣。
结语
总而言之,小学体育体能训练对小学生来说意义重大,体育教师需要高度重视起来,树立正确的体能训练意识,采用科学有效的体能训练方法,高度重视对小学生体能训练的培养工作,让小学生树立正确的运动理念,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努力培养小学生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从而让小学生全方面发展,为小学生今后的成长道路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董明生.小学体育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体能水平[J].学周刊,2018(28):59.
[2]陆佩红.小学生体能训练的教学实践[J].田径,2018(9):15.
[3]张君.浅述如何发展小学体育教学中的学习兴趣[J].时代教育,2018(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