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科学发展观是近年来党中央提出的又一个关乎我国未来发展大局的新的理论体系,对于指导我军的各项建设具有极其重要的理论意义。本文从科学发展观的内涵出发,对于如何在军费分配工作中贯彻科学发展观,提出了自己的一点见解。
关键词:科学发展观;军费预算;分配结构
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是我们党领导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经验的理论总结,是推进我国社会主义社会全面发展的指导方针,也是加强我国国防和军队建设的重要指导思想。军费作为国防和军队建设的主要经济基础,是提高部队战斗力的基本物质力量。因此,在军费分配工作中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就具有了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坚持以人为本,军费分配应适当向提高军队人员素质倾斜
(一)增加有关军人待遇的分配支出比例,为军队建设创造拴心留人的环境。军人待遇是军人劳动价值的直接体现,是吸引、保留人才的主要物质手段。在当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待遇是一个 人工作时考虑的主要问题,军人是社会的一个特殊群体,当然也涉及这个方面,合理的待遇体系对于提高军人工作的积极性,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要大幅提高有关军人待遇的分配支出,增加军人职业的吸引力,为军队建设创造拴心留人的环境。
(二)优化军人待遇的分配支出结构,为军队人才建设创造良好的用人环境。我军现行的工资待遇政策却过于突出公平,没有充分考虑知识和技能等分配要素在国防建设中的贡献率,与确保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激励机制要求相背离,与确保高素质人才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发挥的要求不相适应。为此,必须贯彻劳动、资本、技术和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原则,努力创造既有利于调动积极性,发挥才智,又有利于军人发展的军人待遇体系,在增加整体军人待遇的分配支出的同时,也应突出对军队高素质人才的分配投入。
(三)加大对军事训练的分配支出,切实提高军人的“技、战、术”水平。战场上的铁甲雄兵,并不是人与装备的简单相加,只有通过长期艰苦的训练,才能达到战斗力几何级数的增长,因此我们必须把训练作为提高军事素质最主要的方式和渠道。加大对军事训练的分配支出应做到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增加训练器材的研制开发费用,为军事训练提供最安全的战场环境;二是增加对训练器材的供应保障,为军事训练提供最现实的物质基础;三是增加军事训练活动的分配支出,为提高人员军事素质提供实践条件;四是增加军事训练评比的分配支出,提高军人训练的积极性;五增加军事演习的分配支出,为履行打赢使命提供最逼真的战场环境。
二、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军费分配应体现统筹兼顾
(一)协调好人与武器装备之间的分配投入比例。战斗力是由军事思想、作战理论、武器装备、人员素质、指挥管理和后勤保障等多方面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其中人与武器装备以及两者的结合至关重要,单纯的“人海战术”和“武器制胜论”都是偏颇的,只有人与武器装备之间实现有效结合,才能发挥武器装备的最佳效能,才能形成应有的战斗力。针对人与武器装备发展的辨证统一性,对它们的分配投入一定要寻找出相应的比例关系,并随着实践的检验使之科学合理化。
(二)协调好军兵种之间的分配投入比例。未来的战争是“陆、海、空、天、电”的综合对抗,“一招”有所不慎,就会导致“全盘皆输”的局面。因此,在当前局势下,必须尽快优化军兵种结构,坚持走精兵之路。在分配安排上应进一步压缩陆军规模,增大海、空军和二炮等高技术军兵种的分配比例,并大力建设应急作战部队、战略核导弹力量、航天力量等新的战斗力增长点。
(三)协调好机关与基层部队之间的分配投入比例。江泽民同志多次指出:“基层是战斗力的基础,军队的所有工作最后都要靠基层去落实。”因此,在军费分配上一定要处理好机关与基层的关系,要真正做到在科学谋划、认真分析的基础上,权衡利弊,以确定正确合理的军费投向、投量问题。“优先发展基层部队”是我军在分配决策上的一个重要原则,只有切实落实好这一政策,把“好钢”真正用在“刀刃”上,我军的整体作战能力才能得到大幅的提高。
(四)协调好军费资源存量与增量的关系。当前各级部队建设,一方面存在军费投入偏少、资金紧张的实际,另一方面确实还存在着重复建设、重建轻管、重钱轻物等损失浪费行为。因此,在军费分配过程中要坚持“四个不予安排”,即:现有存量资产能够坚持使用的不予安排,库存能够利用的不予安排,系统内部能够调剂使用的不予安排,超过资产编配限额的不予安排。
关键词:科学发展观;军费预算;分配结构
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是我们党领导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经验的理论总结,是推进我国社会主义社会全面发展的指导方针,也是加强我国国防和军队建设的重要指导思想。军费作为国防和军队建设的主要经济基础,是提高部队战斗力的基本物质力量。因此,在军费分配工作中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就具有了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坚持以人为本,军费分配应适当向提高军队人员素质倾斜
(一)增加有关军人待遇的分配支出比例,为军队建设创造拴心留人的环境。军人待遇是军人劳动价值的直接体现,是吸引、保留人才的主要物质手段。在当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待遇是一个 人工作时考虑的主要问题,军人是社会的一个特殊群体,当然也涉及这个方面,合理的待遇体系对于提高军人工作的积极性,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要大幅提高有关军人待遇的分配支出,增加军人职业的吸引力,为军队建设创造拴心留人的环境。
(二)优化军人待遇的分配支出结构,为军队人才建设创造良好的用人环境。我军现行的工资待遇政策却过于突出公平,没有充分考虑知识和技能等分配要素在国防建设中的贡献率,与确保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激励机制要求相背离,与确保高素质人才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发挥的要求不相适应。为此,必须贯彻劳动、资本、技术和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原则,努力创造既有利于调动积极性,发挥才智,又有利于军人发展的军人待遇体系,在增加整体军人待遇的分配支出的同时,也应突出对军队高素质人才的分配投入。
(三)加大对军事训练的分配支出,切实提高军人的“技、战、术”水平。战场上的铁甲雄兵,并不是人与装备的简单相加,只有通过长期艰苦的训练,才能达到战斗力几何级数的增长,因此我们必须把训练作为提高军事素质最主要的方式和渠道。加大对军事训练的分配支出应做到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增加训练器材的研制开发费用,为军事训练提供最安全的战场环境;二是增加对训练器材的供应保障,为军事训练提供最现实的物质基础;三是增加军事训练活动的分配支出,为提高人员军事素质提供实践条件;四是增加军事训练评比的分配支出,提高军人训练的积极性;五增加军事演习的分配支出,为履行打赢使命提供最逼真的战场环境。
二、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军费分配应体现统筹兼顾
(一)协调好人与武器装备之间的分配投入比例。战斗力是由军事思想、作战理论、武器装备、人员素质、指挥管理和后勤保障等多方面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其中人与武器装备以及两者的结合至关重要,单纯的“人海战术”和“武器制胜论”都是偏颇的,只有人与武器装备之间实现有效结合,才能发挥武器装备的最佳效能,才能形成应有的战斗力。针对人与武器装备发展的辨证统一性,对它们的分配投入一定要寻找出相应的比例关系,并随着实践的检验使之科学合理化。
(二)协调好军兵种之间的分配投入比例。未来的战争是“陆、海、空、天、电”的综合对抗,“一招”有所不慎,就会导致“全盘皆输”的局面。因此,在当前局势下,必须尽快优化军兵种结构,坚持走精兵之路。在分配安排上应进一步压缩陆军规模,增大海、空军和二炮等高技术军兵种的分配比例,并大力建设应急作战部队、战略核导弹力量、航天力量等新的战斗力增长点。
(三)协调好机关与基层部队之间的分配投入比例。江泽民同志多次指出:“基层是战斗力的基础,军队的所有工作最后都要靠基层去落实。”因此,在军费分配上一定要处理好机关与基层的关系,要真正做到在科学谋划、认真分析的基础上,权衡利弊,以确定正确合理的军费投向、投量问题。“优先发展基层部队”是我军在分配决策上的一个重要原则,只有切实落实好这一政策,把“好钢”真正用在“刀刃”上,我军的整体作战能力才能得到大幅的提高。
(四)协调好军费资源存量与增量的关系。当前各级部队建设,一方面存在军费投入偏少、资金紧张的实际,另一方面确实还存在着重复建设、重建轻管、重钱轻物等损失浪费行为。因此,在军费分配过程中要坚持“四个不予安排”,即:现有存量资产能够坚持使用的不予安排,库存能够利用的不予安排,系统内部能够调剂使用的不予安排,超过资产编配限额的不予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