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就预算支出管理制度的发展情况从三个方面着重阐述了政府公共支出管理制度安排的必要性。
关键词:预算支出管理制度;公共支出管理制度
随着经济全球化、信息化、市场化和民主化趋势的日益增强,一国综合国际竞争力的强弱在很大程度上取 决于该国政府公共部门的管理质量和管理效益。实践证明,政府公共管理的水平在创造和提升国家竞争优势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而一个民主、健全、开放、负责、高效、透明的公共财政管理,特别是公共管理支出的制度安排,无论是对经济还是对整个社会的可持续发展都是不可缺少的。
我们都清楚预算支出管理制度的目标是控制公共资源、制定未来资源的配置计划和管理公共资源。在预算支出管理制度发展的不同阶段,政府部门对各目标的侧重点不同,这主要是由不同时期的经济技术水平所决定的。进入21世纪以来,各国财政部门(包括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都主张对公共资源的使用进行有效控制。这样的主张是与目前世界经济发展趋势以及普遍的财政赤字相适应的。已经有许多发达国家以及发展中国家开始进行积极探索,试图建立适合本国国情的公共支出管理制度,预算支出管理制度越来越重视公共资源使用的效率和产生的结果,公共支出管理制度正是在这一要求下产生。公共支出管理制度是预算支出管理制度发展的最高阶段,虽然各国的具体做法有所不同,但是基本框架都是一致的。公共支出管理制度是随着经济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在吸收借鉴传统预算支出管理制度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同时也是我国预算支出管理制度改革的趋势。公共支出管理制度比传统预算支出管理制度具有更高的灵活性、约束性以及透明度。改革我国现阶段的预算支出管理制度,改革、改造和整合我国的公共支出管理,加快制度和体制改革与创新,提高政府公共支出管理的效率、效能和有效性是十分必要的。
一、是构建公共财政框架的必要。
构建公共财政框架与重新定位政府职能是紧密相连的;而政府职能的重新定位又取决于政府服务范围的调整。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客观要求市场在社会资源的配置上起基础性的作用,政府的公共服务范围则应在市场失灵和市场尚未能有效配置资源的领域。根据这样的逻辑,我国公共财政框架的构建首先要建立公共支出管理制度。正是鉴于这种情况,我国从1998年以来正式提出了构建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的、具有中国特色的公共财政框架体系,并相继进行了包括政府采购、部门预算、国库集中支付、支出货币化等公共支出管理制度的改革。但与发达国家相比,由于受经济、政治、社会、文化、道德观念、意识形态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我们的改革理念尚不明确,改革目标、战略、步骤以及改革的先后次序尚缺乏整体性和系统性,没有建立起严密的制衡机制和高效的控制程序,致使公共财政资金的分配和使用的边界不清,透明度不高,责任不明,效率低下,损失浪费严重,不但影响和制约了财政受托责任的履行和公共财政的稳健运行,也难以适应经济全球化和WTO背景下竞争日趋激烈的国际政治经济形势。因此,笔者认为只有通过预算支出管理制度的改革,强化政府公共服务,必然有利于公共财政框架的构建。
二、是进一步实现政府资源配置职能的需要。
在“看不见的手”(市场)和“看得见的手”(政府)的共同作用下,一国经济得以稳定增长发展。政府对经济的干预主要通过财政政策、货币政策等一系列经济政策的实施而实现的。财政支出政策是财政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刺激内需到西部大开发,我们可以了解到财政支出政策的效应是相当巨大的,特别是政府的投资乘数效应起到“四两拨千斤”的功效,有效地引导了经济资源的流向,有力地解决特殊经济环境下的特殊经济问题。但是我们必须承认,当前的预算支出管理制度还存在许多的问题,特别是财政资源分配制度还不够完善,它直接关系到政府资源配置职能能否进一步实现。如何走出传统预算支出管理制度的旧影子,从传统的预算支出管理制度转变为公共支出管理制度,进一步实现政府的资源配置职能,成了我国预算支出管理制度改革的一个重要课题。
三、是保障国家财力的需要。
在这里我们主要就预算支出风险的问题展开讨论。预算支出的风险是指能够满足财政职能所需财力的可能及安排各项开支的结果与欲实现目标的差异。如果没有一定的制约制度,预算支出就完全可以不受收入数量限制,缺口的弥补只能通过发行国债,否则就出现财政赤字,从而给财政运行带来风险。
目前的预算支出不利于保障国家财力,增大了财政风险,主要表现为:其一是财政支出的软预算约束。财政包揽的事情太多,支出增长超出财力增长。预算支出大多呈现刚性,而在安排支出时没有按事情的轻重缓急去确定先后顺序,导致预算支出的安排高于财力的可能,财政的平衡依靠向国内外发行债务来维持。而国债的利用,又使政府有可能突破经常性财政收入对预算支出形成的约束。其二是预算支出缺乏有效的制度约束。目前,我国关于预算支出方面的法规很不完善,仅有的《预算法》对支出也仅仅是原则性的规定,实际操作性不强。原来建立的一些有关支出的规章制度己不适应新形势的需要,结果造成有章难循,管理不严,监督难行。为了保障国家财力,迫切需要我们根据中国国情,学习、借鉴和吸收西方国家良好公共治理的理念和原则来改革、改造和整合我国的公共支出管理,加快制度和体制改革与创新,完善公共支出管理,提高政府管理的效率、效能和有效性。
关键词:预算支出管理制度;公共支出管理制度
随着经济全球化、信息化、市场化和民主化趋势的日益增强,一国综合国际竞争力的强弱在很大程度上取 决于该国政府公共部门的管理质量和管理效益。实践证明,政府公共管理的水平在创造和提升国家竞争优势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而一个民主、健全、开放、负责、高效、透明的公共财政管理,特别是公共管理支出的制度安排,无论是对经济还是对整个社会的可持续发展都是不可缺少的。
我们都清楚预算支出管理制度的目标是控制公共资源、制定未来资源的配置计划和管理公共资源。在预算支出管理制度发展的不同阶段,政府部门对各目标的侧重点不同,这主要是由不同时期的经济技术水平所决定的。进入21世纪以来,各国财政部门(包括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都主张对公共资源的使用进行有效控制。这样的主张是与目前世界经济发展趋势以及普遍的财政赤字相适应的。已经有许多发达国家以及发展中国家开始进行积极探索,试图建立适合本国国情的公共支出管理制度,预算支出管理制度越来越重视公共资源使用的效率和产生的结果,公共支出管理制度正是在这一要求下产生。公共支出管理制度是预算支出管理制度发展的最高阶段,虽然各国的具体做法有所不同,但是基本框架都是一致的。公共支出管理制度是随着经济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在吸收借鉴传统预算支出管理制度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同时也是我国预算支出管理制度改革的趋势。公共支出管理制度比传统预算支出管理制度具有更高的灵活性、约束性以及透明度。改革我国现阶段的预算支出管理制度,改革、改造和整合我国的公共支出管理,加快制度和体制改革与创新,提高政府公共支出管理的效率、效能和有效性是十分必要的。
一、是构建公共财政框架的必要。
构建公共财政框架与重新定位政府职能是紧密相连的;而政府职能的重新定位又取决于政府服务范围的调整。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客观要求市场在社会资源的配置上起基础性的作用,政府的公共服务范围则应在市场失灵和市场尚未能有效配置资源的领域。根据这样的逻辑,我国公共财政框架的构建首先要建立公共支出管理制度。正是鉴于这种情况,我国从1998年以来正式提出了构建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的、具有中国特色的公共财政框架体系,并相继进行了包括政府采购、部门预算、国库集中支付、支出货币化等公共支出管理制度的改革。但与发达国家相比,由于受经济、政治、社会、文化、道德观念、意识形态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我们的改革理念尚不明确,改革目标、战略、步骤以及改革的先后次序尚缺乏整体性和系统性,没有建立起严密的制衡机制和高效的控制程序,致使公共财政资金的分配和使用的边界不清,透明度不高,责任不明,效率低下,损失浪费严重,不但影响和制约了财政受托责任的履行和公共财政的稳健运行,也难以适应经济全球化和WTO背景下竞争日趋激烈的国际政治经济形势。因此,笔者认为只有通过预算支出管理制度的改革,强化政府公共服务,必然有利于公共财政框架的构建。
二、是进一步实现政府资源配置职能的需要。
在“看不见的手”(市场)和“看得见的手”(政府)的共同作用下,一国经济得以稳定增长发展。政府对经济的干预主要通过财政政策、货币政策等一系列经济政策的实施而实现的。财政支出政策是财政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刺激内需到西部大开发,我们可以了解到财政支出政策的效应是相当巨大的,特别是政府的投资乘数效应起到“四两拨千斤”的功效,有效地引导了经济资源的流向,有力地解决特殊经济环境下的特殊经济问题。但是我们必须承认,当前的预算支出管理制度还存在许多的问题,特别是财政资源分配制度还不够完善,它直接关系到政府资源配置职能能否进一步实现。如何走出传统预算支出管理制度的旧影子,从传统的预算支出管理制度转变为公共支出管理制度,进一步实现政府的资源配置职能,成了我国预算支出管理制度改革的一个重要课题。
三、是保障国家财力的需要。
在这里我们主要就预算支出风险的问题展开讨论。预算支出的风险是指能够满足财政职能所需财力的可能及安排各项开支的结果与欲实现目标的差异。如果没有一定的制约制度,预算支出就完全可以不受收入数量限制,缺口的弥补只能通过发行国债,否则就出现财政赤字,从而给财政运行带来风险。
目前的预算支出不利于保障国家财力,增大了财政风险,主要表现为:其一是财政支出的软预算约束。财政包揽的事情太多,支出增长超出财力增长。预算支出大多呈现刚性,而在安排支出时没有按事情的轻重缓急去确定先后顺序,导致预算支出的安排高于财力的可能,财政的平衡依靠向国内外发行债务来维持。而国债的利用,又使政府有可能突破经常性财政收入对预算支出形成的约束。其二是预算支出缺乏有效的制度约束。目前,我国关于预算支出方面的法规很不完善,仅有的《预算法》对支出也仅仅是原则性的规定,实际操作性不强。原来建立的一些有关支出的规章制度己不适应新形势的需要,结果造成有章难循,管理不严,监督难行。为了保障国家财力,迫切需要我们根据中国国情,学习、借鉴和吸收西方国家良好公共治理的理念和原则来改革、改造和整合我国的公共支出管理,加快制度和体制改革与创新,完善公共支出管理,提高政府管理的效率、效能和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