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社会发展的越来越迅速,人们的生活越来越好的同时,也更加注重对艺术的追求和对艺术的欣赏、审美能力。因此,在高校当中,美术教育也是十分重要的,目的就是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在美术教育中,色彩教学则是一项重点内容。
关键词:高校;美术教育;色彩教学
美术教育可以有效提升学生的美术素养和艺术修养,以及审美能力。这也符合当下素质教育的要求。因此,本文所探讨的是在高校美术教育中,如何进行色彩教学改革,达到一定的教学目的。
高校色彩教学的教学现状及教学目的
教学现状
在目前的高校的美术教育中,色彩教学还是存在着很多问题的,教学效果也不甚理想。这主要是教学内容传统且教学方法单一的缘故。这就导致了色彩教学失去了原有的鲜活灵动,变得枯燥乏味,学生也无法对色彩提起兴趣,对美术学习也积极性不高。学生在画画时只是机械的画,没有自己的思考和分析,教师怎么教学生怎么做,失去了原有的自主能动性,画出的作品也千篇一律,没有自己的风格[1]。再者,这样也会让学生的思维固化,没有丰富的想象能力。即使高校组织外出写生,也只是放羊式管理,没有达到通过写生提升美术创作能力的教学目的。另外,在写生时教师干涉过多也是阻碍学生发挥创造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
教学目的
色彩教学的教学目的就是提升学生的艺术修养和艺术水平,培养它们的观察能力和对色彩的敏感度。色彩教学可以促进学生对不同的色彩价值的认知。对色彩进行深入理解,如内涵等。在意识中进行不同的分析和理解。所以,教师对色彩教学的内容进行拓展和课外教学,来提升学生对色彩的理解能力,从而让学生理解色彩在美术教学当中的重要性以及教学意义。再者,色彩教学还可以让学生掌握色彩的规律、调和等等。比如,冷色调和暖色调如何调和才能使人感觉舒服、哪些颜色不可以进行调和、什么是互补色等等。通过多种方法让学生明确色彩教学的价值。此外,色彩教学还能够帮助学生发散思维,提升学生的创造能力。在色彩学习的过程中,也能掌握不同的色彩技巧和要点,掌握重要的知识点等等。这也有利于学生用色彩的角度看待问题,进而拓展到生活当中[2]。这样可以有效提升教学效率和学生的学习效率,提升他们的美术能力和对色彩的感知。
高校色彩教学的教学措施
借助色彩心理,激发学生兴趣
在色彩教学中,掌握一定的色彩知识是非常重要的,这也有助于学生提升对色彩心理的把握能力。教师可以在平时的教学中将色彩心理学的意义融合进来,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从色彩心理学的角度对问题进行不同层面的分析。因为每个学生的成长环境、成长精力都是不一样的,所以他们对色彩的感知也有着或多或少的差异。教师可以利用合适的方法让学生在色彩运用上形成自己的个人风格,尽量改变学生模仿别人创作的不良习惯。比如,教师可以讲述不同的颜色带给人的不同感觉,如红色代表热情、蓝色代表平静、紫色代表神秘等等。鼓励学生用不同的颜色反映自己的内心。这样,学生在创作的过程中也能融入自己的真实情感,画出的作品才能更加打动人心[3]。教师要让学生具有调整的能力,让学生可以根据不同的要求画出不同的作品。比如,根据不同的环境或季节,展现不同的情感。这对学生来说是必须要具备的。因此,教师可以借助色彩心理,来激发学生创作的兴趣,提升美术能力。
理论实际结合,提高学生能力
教师在教學中,教师在进行色彩教学当中,可以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对艺术进行表现,让学生能够在问题的基础上对其尽心思考和分析。这还能有效提高学生对问题的思维分析能力。教师要引导学生多联系实际生活,对生活进行细心地观察。比如,学生可以在出门游玩的时候对周围的色彩进行观察,看看大自然当中的颜色是什么样的。并且,让学生在生活当中,对那些色彩进行分析和思考。教师还可以在想象当中,对那些自然的色彩进行色彩上的整合,更加加深学生对色彩的理解和感知。教师在教学时还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升学生的积极性,保持学习的热情。这样可以让学生提升对知识的运用能力,将美术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当中,将美术教育中的色彩教学效率得到有效的提升。
教师在教学中,还要适当的让学生按照自己的想法进行创作,不该过多的进行干涉。鼓励学生用自己的方式,将自己的情感表达出来,通过作品展现自己的内心。让学生在自主创作、自主思考当中全面掌握色彩知识,感受到色彩在美术当中的魅力。学生通过这样的方法,也能够提升自己对不同色彩的感知能力,和对艺术作品的欣赏能力。
加强外界刺激,促进学生学习
这里的外界刺激主要是通过静物摆放来激发学生的创作欲望。教师如果强制性给学生摆放静物,很难引起学生创作的兴趣,也没有画画的欲望。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可以让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自己摆放静物。这样不仅能让学生对色彩有更深层次的感知,还能通过摆放静物提升审美能力,引起画画的欲望。或者,教师可以先自己摆放几组静物,让学生自主进行选择,这样画出来的作品才是生动灵活、打动人心的[4]。学生的自主能动性提升了,在画画时就会更加用心,从“被动绘画”转化为“主动绘画”。教师可以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静物和衬布,如鲜花、雕塑等等,还可以自行搭配不同颜色的衬布。在摆放好静物后,教师可鼓励学生多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同一组静物的绘画,然后对其进行比较。看看不同角度下的静物,画出来有什么不一样的。因为在绘画时,位置不一样,光源、阴影、明暗、前后等因素都是变化的。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进行绘画,就会有不一样的感受;反复对同一组静物进行刻画,也能更加深刻的理解不同物体的不同质感。由此来促进学生主动进行美术学习,增强色彩感知,切实通过色彩来提升自己的艺术修养。
结语:
综上所述,教师在进行色彩教学时,首先要明确色彩教学的教学现状以及教学目的,对症下药。教师可以借助色彩心理,来提升学生学习色彩的兴趣;还要理论联系实际,切实提升学生的美术能力。最后要通过静物等方法对学生造成刺激,从而促进学生学习色彩,推动美术教育发展。
参考文献:
[1]李志远.探讨高校美术教育中的色彩教学改革[J].教育现代化,2017,4(37):69-70.
[2]郭 雯.高校美术教育中色彩教学的改革措施探讨[J].青春岁月,2016,(10):145-145.
[3]凯军.探讨高校美术教育中色彩教学改革[J].华章,2012,(33):209.
[4]沈婷.高校美术教育色彩教学的研究[J].艺术评鉴,2018,000(008):P.116-117.
关键词:高校;美术教育;色彩教学
美术教育可以有效提升学生的美术素养和艺术修养,以及审美能力。这也符合当下素质教育的要求。因此,本文所探讨的是在高校美术教育中,如何进行色彩教学改革,达到一定的教学目的。
高校色彩教学的教学现状及教学目的
教学现状
在目前的高校的美术教育中,色彩教学还是存在着很多问题的,教学效果也不甚理想。这主要是教学内容传统且教学方法单一的缘故。这就导致了色彩教学失去了原有的鲜活灵动,变得枯燥乏味,学生也无法对色彩提起兴趣,对美术学习也积极性不高。学生在画画时只是机械的画,没有自己的思考和分析,教师怎么教学生怎么做,失去了原有的自主能动性,画出的作品也千篇一律,没有自己的风格[1]。再者,这样也会让学生的思维固化,没有丰富的想象能力。即使高校组织外出写生,也只是放羊式管理,没有达到通过写生提升美术创作能力的教学目的。另外,在写生时教师干涉过多也是阻碍学生发挥创造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
教学目的
色彩教学的教学目的就是提升学生的艺术修养和艺术水平,培养它们的观察能力和对色彩的敏感度。色彩教学可以促进学生对不同的色彩价值的认知。对色彩进行深入理解,如内涵等。在意识中进行不同的分析和理解。所以,教师对色彩教学的内容进行拓展和课外教学,来提升学生对色彩的理解能力,从而让学生理解色彩在美术教学当中的重要性以及教学意义。再者,色彩教学还可以让学生掌握色彩的规律、调和等等。比如,冷色调和暖色调如何调和才能使人感觉舒服、哪些颜色不可以进行调和、什么是互补色等等。通过多种方法让学生明确色彩教学的价值。此外,色彩教学还能够帮助学生发散思维,提升学生的创造能力。在色彩学习的过程中,也能掌握不同的色彩技巧和要点,掌握重要的知识点等等。这也有利于学生用色彩的角度看待问题,进而拓展到生活当中[2]。这样可以有效提升教学效率和学生的学习效率,提升他们的美术能力和对色彩的感知。
高校色彩教学的教学措施
借助色彩心理,激发学生兴趣
在色彩教学中,掌握一定的色彩知识是非常重要的,这也有助于学生提升对色彩心理的把握能力。教师可以在平时的教学中将色彩心理学的意义融合进来,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从色彩心理学的角度对问题进行不同层面的分析。因为每个学生的成长环境、成长精力都是不一样的,所以他们对色彩的感知也有着或多或少的差异。教师可以利用合适的方法让学生在色彩运用上形成自己的个人风格,尽量改变学生模仿别人创作的不良习惯。比如,教师可以讲述不同的颜色带给人的不同感觉,如红色代表热情、蓝色代表平静、紫色代表神秘等等。鼓励学生用不同的颜色反映自己的内心。这样,学生在创作的过程中也能融入自己的真实情感,画出的作品才能更加打动人心[3]。教师要让学生具有调整的能力,让学生可以根据不同的要求画出不同的作品。比如,根据不同的环境或季节,展现不同的情感。这对学生来说是必须要具备的。因此,教师可以借助色彩心理,来激发学生创作的兴趣,提升美术能力。
理论实际结合,提高学生能力
教师在教學中,教师在进行色彩教学当中,可以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对艺术进行表现,让学生能够在问题的基础上对其尽心思考和分析。这还能有效提高学生对问题的思维分析能力。教师要引导学生多联系实际生活,对生活进行细心地观察。比如,学生可以在出门游玩的时候对周围的色彩进行观察,看看大自然当中的颜色是什么样的。并且,让学生在生活当中,对那些色彩进行分析和思考。教师还可以在想象当中,对那些自然的色彩进行色彩上的整合,更加加深学生对色彩的理解和感知。教师在教学时还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升学生的积极性,保持学习的热情。这样可以让学生提升对知识的运用能力,将美术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当中,将美术教育中的色彩教学效率得到有效的提升。
教师在教学中,还要适当的让学生按照自己的想法进行创作,不该过多的进行干涉。鼓励学生用自己的方式,将自己的情感表达出来,通过作品展现自己的内心。让学生在自主创作、自主思考当中全面掌握色彩知识,感受到色彩在美术当中的魅力。学生通过这样的方法,也能够提升自己对不同色彩的感知能力,和对艺术作品的欣赏能力。
加强外界刺激,促进学生学习
这里的外界刺激主要是通过静物摆放来激发学生的创作欲望。教师如果强制性给学生摆放静物,很难引起学生创作的兴趣,也没有画画的欲望。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可以让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自己摆放静物。这样不仅能让学生对色彩有更深层次的感知,还能通过摆放静物提升审美能力,引起画画的欲望。或者,教师可以先自己摆放几组静物,让学生自主进行选择,这样画出来的作品才是生动灵活、打动人心的[4]。学生的自主能动性提升了,在画画时就会更加用心,从“被动绘画”转化为“主动绘画”。教师可以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静物和衬布,如鲜花、雕塑等等,还可以自行搭配不同颜色的衬布。在摆放好静物后,教师可鼓励学生多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同一组静物的绘画,然后对其进行比较。看看不同角度下的静物,画出来有什么不一样的。因为在绘画时,位置不一样,光源、阴影、明暗、前后等因素都是变化的。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进行绘画,就会有不一样的感受;反复对同一组静物进行刻画,也能更加深刻的理解不同物体的不同质感。由此来促进学生主动进行美术学习,增强色彩感知,切实通过色彩来提升自己的艺术修养。
结语:
综上所述,教师在进行色彩教学时,首先要明确色彩教学的教学现状以及教学目的,对症下药。教师可以借助色彩心理,来提升学生学习色彩的兴趣;还要理论联系实际,切实提升学生的美术能力。最后要通过静物等方法对学生造成刺激,从而促进学生学习色彩,推动美术教育发展。
参考文献:
[1]李志远.探讨高校美术教育中的色彩教学改革[J].教育现代化,2017,4(37):69-70.
[2]郭 雯.高校美术教育中色彩教学的改革措施探讨[J].青春岁月,2016,(10):145-145.
[3]凯军.探讨高校美术教育中色彩教学改革[J].华章,2012,(33):209.
[4]沈婷.高校美术教育色彩教学的研究[J].艺术评鉴,2018,000(008):P.116-117.